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联合血清sB7-H4、YKL-40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柯楠 刘凯 +3 位作者 牟东景 陈娇 肖海鹏 聂琳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345-134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可溶性B7-H4(B7-H4)、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确诊的胃癌患者114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54例和未转移组60例,对患者进行M...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可溶性B7-H4(B7-H4)、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确诊的胃癌患者114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54例和未转移组60例,对患者进行MSCT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B7-H4、YKL-40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B7-H4、YKL-40水平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各方法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结果转移组血清sB7-H4、YKL-40水平及强化程度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血清sB7-H4、YKL-40水平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811。MSCT、血清sB7-H4、YKL-40单独及联合检查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分别为较高、中度、中度、极高,Kappa值分别为0.721、0.473、0.408、0.859(P<0.05)。MSCT联合血清sB7-H4、YKL-40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三者单独诊断,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血清sB7-H4、YKL-40单独诊断,敏感度高于血清sB7-H4单独诊断(P<0.05)。结论MSCT联合血清sB7-H4、YKL-40对于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 多层螺旋CT 可溶性B7-H4 甲壳质酶蛋白40
下载PDF
MRI联合血清TSGF、NDRG4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
2
作者 柯楠 刘凯 +1 位作者 陈娇 汪晶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N-Myc下游调节基因4(NDRG4)在上皮性卵巢癌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期间进行手术的6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N-Myc下游调节基因4(NDRG4)在上皮性卵巢癌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期间进行手术的6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一致的妇科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60例。比较各组血清TSGF、NDRG4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TSGF、NDRG4分别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效能;四表格法分析MRI联合血清TSGF、NDRG4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卵巢癌组血清TSGF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NDRG4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血清TS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DRG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RI联合血清TSGF、NDRG4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准确率为93.33%,敏感性为95.00%,特异性为91.67%。其中,三项联合诊断的特异性高于NDRG4、MRI单独诊断(P<0.05),三项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和敏感性高于TSGF、NDRG4单独诊断(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TSGF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DRG4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RI联合血清TSGF、NDRG4对上皮性卵巢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N-Myc下游调节基因4 上皮性卵巢癌 诊断
下载PDF
CT评价系统联合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凯 罗红兰 +1 位作者 柯楠 徐子魁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959-963,共5页
目的 探究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Balthazar CT分级联合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在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长江大学附属黄冈市中心医院2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院内治疗结果... 目的 探究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Balthazar CT分级联合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在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长江大学附属黄冈市中心医院2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院内治疗结果分为死亡组59例和生存组165例。记录入院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一般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计算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采用CT机完成腹部CT检查,进行MCTSI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评估;分析MCTSI评分、Balthazar CT分级联合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因素。结果 死亡组纤维蛋白原水平[(4.51±1.04)g/L]、MCTSI评分[(6.18±0.76)分]、Balthazar CT分级[(3.80±0.20)分]、入院APACHEⅡ[(29.03±5.54)分]、机械通气病人比例、肾脏替代治疗病人比例高于生存组[(3.72±0.98)g/L、(5.26±0.74)分、(3.30±0.38)分、(23.17±5.28)分],白蛋白水平[(27.61±4.52)U/L]、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6.13±1.95)低于生存组[(34.82±4.63)U/L、(9.36±2.56)](P<0.05)。MCTSI评分、Balthazar CT分级、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及其联合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81、0.84、0.93,且单独预测AUC均小于联合预测AUC(Z=2.64、3.15、2.96,P<0.05)。MCTSI评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T评价系统联合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死亡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改良CT严重指数评分 Balthazar CT分级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 预后
下载PDF
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联合脂联素/瘦素比值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凯 罗红兰 +1 位作者 柯楠 徐子魁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究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联合脂联素(APN)/瘦素(LP)比值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3例NAFLD患者,按肝脾CT值比值将其分为轻度组(n=50)、中重度组(n=33),并纳入同期83例... 目的:探究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联合脂联素(APN)/瘦素(LP)比值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3例NAFLD患者,按肝脾CT值比值将其分为轻度组(n=50)、中重度组(n=33),并纳入同期8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CT定量参数及血清APN、LP水平、APN/LP比值;分析NAFLD患者CT定量参数、APN/LP比值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NAFLD患者CT定量参数、APN/LP比值;评估CT定量参数、APN/LP比值诊断中重度NAFLD的价值。结果:NAFLD组患者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内脏脂肪面积(VFA)、矢状径、总脂肪面积(TFA)、横径、腰围及血清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PN水平及APN/LP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NAFLD患者VFA、APN/LP比值均与TG、BMI、ALT相关(P<0.05);中重度组NAFLD患者VFA、矢状径、TFA、横径、腰围、血清LP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APN水平及APN/LP比值低于轻度组(P<0.05);VFA、APN/LP比值联合诊断中重度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其敏感度为93.9%,特异性为86.0%。结论:NAFLD患者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VFA水平较高,APN/LP比值较低,均与NAFLD严重程度有关,且VFA、APN/LP比值联合有望成为临床诊断中重度NAFLD的一种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脂肪 CT定量参数 脂联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瘦素
下载PDF
DCE-MRI和IVIM-DWI在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凯 罗红兰 +1 位作者 柯楠 徐子魁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7期31-35,共5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加权成像(IVIM-DWI)对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长江大学附属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分为前列腺...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加权成像(IVIM-DWI)对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长江大学附属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分为前列腺癌33例(前列腺癌组),良性前列腺增生41例(增生组)。患者均行DCE-MRI、IVIM-DWI检查,得到相应的灌注分数(f)、真实扩散系数(D)、速率常数(K_(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VIM-DWI及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计算IVIM-DWI联合DCE-MRI对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前列腺癌组K_(ep)值、K^(trans)值均高于增生组,D值、f值、V_(e)值均低于增生组(P<0.05)。低级别患者K_(ep)值、K^(trans)值低于高级别患者,D值、f值高于高级别患者(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K_(ep)值、D值、f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IVIM-DWI各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从低到高依次为V_(e)值、K^(trans)值、K_(ep)值、D值、f值。DCE-MRI联合IVIM-DW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97.0%,特异度为85.4%,准确率为90.5%;诊断病理分级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78.6%,准确率为84.8%;诊断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5.0%、77.8%、82.4%、100.0%。结论DCE-MRI联合IVIM-DWI对前列腺癌及其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凯 罗红兰 +1 位作者 柯楠 徐子魁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探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MRI)在前列腺癌(PCA)内分泌治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长江大学附属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确诊为PC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MRI)在前列腺癌(PCA)内分泌治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长江大学附属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确诊为PC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内分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行3.0 T常规MRI和IVIM扫描(13个b值,0~800s/mm^(2)),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及肿瘤病灶最大径。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后上述IVIM-MRI参数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的疗效预测效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肿瘤最大径为(0.63±0.20)cm,小于治疗前的(3.19±1.03)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19例,病变进展2例,治疗有效率为69.35%。两名医师测量ADC、D、D^(*)、f值的一致性均较好,其治疗前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71、0.856、0.712、0.775,治疗后分别为0.893、0.861、0.738、0.803;有效组治疗前ADC、D、f值明显高于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DC、D、f值预测PCA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931、0.811。结论治疗前IVIM-MRI技术的ADC、D、f值可对PCA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进行有效预测,可为该病患者后续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内分泌治疗 疗效预测
下载PDF
血清PDCD4、Rac1水平联合CT扫描对膀胱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刘凯 罗红兰 +1 位作者 柯楠 徐子魁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Ras相关C3肉毒菌素底物1(Rac1)对膀胱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5例膀胱癌患者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100例...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Ras相关C3肉毒菌素底物1(Rac1)对膀胱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5例膀胱癌患者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10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中PDCD4、Rac1 mRNA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PDCD4、Rac1对膀胱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CT扫描联合血清PDCD4、Rac1水平对膀胱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的血清PDCD4 mRNA低于对照组, 而Rac1 mRNA高于对照组(均P<0.05)。CT联合PDCD4、Rac1检测诊断膀胱癌的准确率为93.48%, 灵敏度为93.04%, 特异度性为94.00%, 高于CT检测或血清PDCD4、Rac1联合检测。膀胱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血清PDCD4 mRNA低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 而Rac1 mRNA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0.05)。CT联合PDCD4、Rac1检测诊断膀胱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5.65%, 灵敏度为89.65%, 特异度为97.67%, 高于CT检测或PDCD4、Rac1联合检测。结论血清PDCD4、Rac1水平联合CT扫描检测可提高诊断膀胱癌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和特异度,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PDCD4 RAC1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