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宇之中誰是中華?——從安南與朝鮮使臣酬唱看明清東亞朝貢圈中的華夷觀
1
作者 彭衛民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21年第2期277-295,共19页
一引言雍正元年(1723)十月,安南國王黎維檐遣正使范謙益,副使阮輝潤、范廷鏡等人如清“賀即位”。本來,按照康熙七年(1668)“三年一貢,兩貢並進”的約定,下一次的歲貢應在三年後,但是安南爲了慶賀大清新帝登基,主動請求改貢以表輸誠之... 一引言雍正元年(1723)十月,安南國王黎維檐遣正使范謙益,副使阮輝潤、范廷鏡等人如清“賀即位”。本來,按照康熙七年(1668)“三年一貢,兩貢並進”的約定,下一次的歲貢應在三年後,但是安南爲了慶賀大清新帝登基,主動請求改貢以表輸誠之情。依慣例,新帝即位總要找出一些“祥瑞”來以示新朝氣象,湊巧的是,雍正三年正月二十九日,禮部會同欽天監奏稱有“日月合璧以同明、五星連珠而共貫……爲從來未有之瑞”®,皇帝大喜,在上諭中要求舉國上下、内臣外藩爲自己慶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三年 日月合璧 王黎 康熙七年 上諭 使臣 明清 外藩
下载PDF
复归“先王之道”:德川日本古学派 “家礼”思想的批判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卫民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54-64,158,共12页
德川日本时代的儒家知识人在摆脱佛教丧葬仪轨束缚后,全面继受朱子《家礼》并积极倡导先王礼制中的“古义”思想,将死生观建立在《家礼》仪式的日常实践上,这是日本社会受容朱子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与此同时,为使儒家生命礼仪进一步本土... 德川日本时代的儒家知识人在摆脱佛教丧葬仪轨束缚后,全面继受朱子《家礼》并积极倡导先王礼制中的“古义”思想,将死生观建立在《家礼》仪式的日常实践上,这是日本社会受容朱子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与此同时,为使儒家生命礼仪进一步本土化,并论证德川时代家礼与中国“先王道统”一脉相承的合法性,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代表的古学派知识人主张跳出宋儒“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的礼理一体观,从“道者统名”的角度重新理解“先王之道”与家礼中“孝弟之道”的关系,并试图在批判宋儒礼学的基础上证明华夏儒学道统的“日本化”。古学派通过对家礼思想的本土改造,其本质是要在东亚儒学世界的彼此对视中重新界定“华夷观”,对“他者”文化解构的同时彰显“自文化中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川时代 古学派 家礼 先王之道 孝弟
下载PDF
二十五种江户时代稀见《家礼》写本解题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卫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1年第5期10-21,共12页
日本江户时代知识人受容中国儒家生命礼的一个重要方式,即在大量刊行《家礼》与《文公家礼仪节》的和刻本之外,通过考订、辑校、补注乃至批判朱熹礼学经典,自创一大批符合日本社会风俗的私家丧祭礼写本,如德川光圀《丧祭仪略》、荻生徂... 日本江户时代知识人受容中国儒家生命礼的一个重要方式,即在大量刊行《家礼》与《文公家礼仪节》的和刻本之外,通过考订、辑校、补注乃至批判朱熹礼学经典,自创一大批符合日本社会风俗的私家丧祭礼写本,如德川光圀《丧祭仪略》、荻生徂徕《葬礼考》、浅见?斋《通祭丧葬小记》等。这类写本散见于内阁文库、服部文库、木村兼葭堂等馆藏机构,是研究日本朱子学与东亚礼教文明的重要文献载体。作者多为日本朱子学各派系(如京都、海西、海南、大坂等学派)或反对派(如阳明、古义等学派)之著名学者,其中阐释的"理礼一体"丧祭思想具有《家礼》的普遍性要素与差异化表达。对这类写本整理、归类并解题,可以揭示《家礼》与朱子礼学在江户时代"去脉络化"与"再脉络化"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代 朱子学 《家礼》 写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