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GSS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长江师范学院的改革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彭寿清 于海洪 +2 位作者 杨晓峰 冉隆锋 钱军平 《教师教育学报》 2015年第5期117-123,共8页
UGSS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又称“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是长江师范学院在“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理念指导下,为突破人才需求主体与培养主体之间的机制体制壁垒,激发地方高校、区县政府及其所辖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活力,推动地... UGSS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又称“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是长江师范学院在“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理念指导下,为突破人才需求主体与培养主体之间的机制体制壁垒,激发地方高校、区县政府及其所辖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活力,推动地方师范院校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变革,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提出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组织形式.长江师范学院积极构建、实施UGSS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开放与协同为主要特征的农村教育人才培养新机制,开辟了地方师范院校聚焦农村教育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拓展了教师教育共同体全面深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 人才培养模式 农村教师 协同创新 长江师范学院
下载PDF
探索高师院校礼仪教育途径——以长江师范学院礼仪教育为例
2
作者 吴春玲 《沧桑》 2010年第3期208-210,共3页
通过对长江师范学院两个年级的师范类学生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分析他们缺少礼仪知识系统学习、缺乏人际交往基本礼仪、是非观念淡薄、对教师职业礼仪认识不足等现状的原因,探索符合高师院校学生实际的礼仪教育途径,这对提升师范生职业礼... 通过对长江师范学院两个年级的师范类学生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分析他们缺少礼仪知识系统学习、缺乏人际交往基本礼仪、是非观念淡薄、对教师职业礼仪认识不足等现状的原因,探索符合高师院校学生实际的礼仪教育途径,这对提升师范生职业礼仪和个人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礼仪修养 现状调查 教育途径
下载PDF
地方高校教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特色培育路径研究——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大友 冉隆锋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74-78,共5页
教学应用型大学将是中国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之一,特色化是教学应用型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特征。长江师范学院将"教学应用型大学"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开辟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建设路径:发挥学科专业建设主体... 教学应用型大学将是中国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之一,特色化是教学应用型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特征。长江师范学院将"教学应用型大学"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开辟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建设路径:发挥学科专业建设主体的能动性,培育区域研究的学术平台和应用型学术团队;把握学科专业建设的互动性,建立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强调学科专业建设的选择性,做大做精"乌江研究"品牌;突出学科专业建设的地域性,开展三峡社会经济以及地方文化的研究;落实学科专业建设的实用性,大力推进校地共建及产学研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教学应用型 路径
下载PDF
基于乡村名师资源厚植定向师范生教育情怀及实践路径--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
4
作者 马英闵 郑淇 +2 位作者 邹锐 楼雨婷 李君 《科学咨询》 2022年第21期152-154,共3页
乡村名师所代表的名师资源具备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实践特色,在农村地区订单师范人才(即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引领和检验的重要作用。长江师范学院以“四有”为导向,结合地方优质名师资源,依托各级平台,在淬炼定向师范生基本技能... 乡村名师所代表的名师资源具备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实践特色,在农村地区订单师范人才(即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引领和检验的重要作用。长江师范学院以“四有”为导向,结合地方优质名师资源,依托各级平台,在淬炼定向师范生基本技能的同时,深入培养定向师范生扎根乡村、服务基层的教育情怀。本文旨在解读乡村名师资源,分析其在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具体定位,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定向师范生的综合培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师范生 教育情怀 实践路径 地方名师资源
下载PDF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方言词汇现象及高校普通话教学——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
5
作者 吴春玲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长江师范学院有相当数量的重庆涪陵当地的土家族、苗族学生,其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方面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不小的差异,是高校师生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难点问题,影响了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因此,在... 长江师范学院有相当数量的重庆涪陵当地的土家族、苗族学生,其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方面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不小的差异,是高校师生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难点问题,影响了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应对策略应以编写推普教材为基础,克服学生心理障碍为关键,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词汇 普通话 教学
下载PDF
民族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江师范学院为考察中心
6
作者 王希辉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56-158,共3页
民族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不仅是当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地方高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资源融入课堂为高校课程设计、课堂内容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校本教材开发等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打破常规,... 民族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不仅是当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地方高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资源融入课堂为高校课程设计、课堂内容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校本教材开发等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打破常规,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实现高校教育教学与民族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高度融合。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资源 地方高校 教育教学改革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文本分析与地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的应对——以C学院“新师范”建设行动计划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乔元正 邱德雄 《宜宾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1-14,共14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教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教师教育政策的规范和引领下发生变革。其间国家颁布的22份教师教育政策文本显示教师教育政策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文本表述虽有不同,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工作格局始终未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教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教师教育政策的规范和引领下发生变革。其间国家颁布的22份教师教育政策文本显示教师教育政策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文本表述虽有不同,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工作格局始终未发生改变,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终身性的教师教育价值理念逐渐明确。地方师范院校是“新师范”建设的主体力量,C学院的“新师范”建设行动计划通过全面认识“新师范”内涵,以教师资格考试和师范类专业认证为途径,创新“UGSS”教师联合培养机制等方式,或能为落实地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新时代教师教育建设的主体责任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政策 文本分析 “新师范” 地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
下载PDF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刘河燕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29,112,共7页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在于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卓越教师。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实施必将加快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培养卓越师范生奠定基础。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还存在着...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在于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卓越教师。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实施必将加快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培养卓越师范生奠定基础。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还存在着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类课程较为薄弱等问题。应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与标准,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经验,对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重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加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基本标准 合格标准 卓越标准 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 课程模块 模块课程
下载PDF
现代师范教育的本体转向: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国华 邱德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67,共4页
传统师范教育以知识、技能培养为本体,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育被忽视,导致教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缺失。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关涉未来教师人本情怀、科学研究自觉性与坚定性的形成,从根本上决定着未来教师履行职责的实效和专业化... 传统师范教育以知识、技能培养为本体,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育被忽视,导致教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缺失。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关涉未来教师人本情怀、科学研究自觉性与坚定性的形成,从根本上决定着未来教师履行职责的实效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因此,探索师范教育本体转向的改革策略,确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在师范教育中的本体地位,无疑是紧迫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培育 本体转向
下载PDF
教师教育振兴:地方师范院校路在何方?——顾明远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2
10
作者 蹇世琼 于海洪 冉隆锋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3,共3页
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我国在教师教育发展史上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紧接着... 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我国在教师教育发展史上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紧接着,教育部等部门联合颁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健全教师培养体系,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师范类专业 教师培养体系 顾明远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教育发展 全面深化
下载PDF
我国独立学院办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德雄 盛正发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2-35,共4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对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逐步出现,其投资主体、合作形式、内在结构、管理机制上,则呈现出多种形态,特性各异,但在办学和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对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逐步出现,其投资主体、合作形式、内在结构、管理机制上,则呈现出多种形态,特性各异,但在办学和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合理办学模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办学模式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师范大学生的自信现状分析与教育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代清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为了解师范大学生的自信现状。方法为运用个人评价问卷(PEI)的方式对重庆三所高校中随机抽取的306名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为男师范大学生自信评价水平高于女师范大学生,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方面;来自农村的师范大学生仅在学... 目的为了解师范大学生的自信现状。方法为运用个人评价问卷(PEI)的方式对重庆三所高校中随机抽取的306名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为男师范大学生自信评价水平高于女师范大学生,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方面;来自农村的师范大学生仅在学业表现方面自信评价水平高于来自城镇的师范大学生;除学业表现方面外,艺体类师范大学生自信评价水平高于文科类师范大学生。结论为社会、学校、家庭都应提高对师范大学生自信的重视程度,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师范大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以提高师范大学生的自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大学生 自信 现状分析 教育启示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中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效能评估——以上海、湖北、重庆三省市为例
13
作者 张大友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6-100,共15页
中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已经持续多年,对其效能进行评估十分必要。PSR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适用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评估,据此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东部上海、中部湖北、西部重庆3个省级行政区为例进行比较分... 中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已经持续多年,对其效能进行评估十分必要。PSR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适用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评估,据此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东部上海、中部湖北、西部重庆3个省级行政区为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效能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地域特征;东部地区改革后劲不如中西部地区强劲;各地改革有行动趋同态势。建议持续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大弥合区域教育差距力度;大力补齐改革短板;不断提升改革措施的个性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熵权法 改革评估
下载PDF
以“土”为贵:乡村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坚守与路向选择
14
作者 周大众 《荆楚学刊》 2024年第4期93-99,共7页
“土”是“生”,是在地的“差异”,是“好”的判断标准。以“以土为贵”的当代价值取向去观照与“土”有着应然契合却实然割裂的乡村教育实践,可以窥见其“返正之需”:土是乡村少年生命成长的能量源;是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基;更是乡... “土”是“生”,是在地的“差异”,是“好”的判断标准。以“以土为贵”的当代价值取向去观照与“土”有着应然契合却实然割裂的乡村教育实践,可以窥见其“返正之需”:土是乡村少年生命成长的能量源;是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基;更是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必要属性。如此,“以土为贵”理应成为乡村教育实践中必须坚守的重要原则:守住环境之“土”,用“泥土”铺就乡村少年的成长乐园;张扬过程之“土”,拓宽乡土资源的育人通道;达成效果之“土”,用土的品质奠定乡村少年生命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以土为贵 乡村少年 乡村教师
下载PDF
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构 被引量:23
15
作者 彭寿清 蔡其勇 +1 位作者 苏贵民 冉隆锋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7-111,共5页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从传统的学术理性取向转型为实践取向,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培养优质师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发展未来教师的实践智慧为主,赋予其反思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在实践取向...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从传统的学术理性取向转型为实践取向,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培养优质师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发展未来教师的实践智慧为主,赋予其反思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在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经验与反思,以及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取向 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 课程建构
下载PDF
“双创”教育中协同育人的实践困境及路径突破 被引量:11
16
作者 蹇世琼 彭寿清 李祥 《江汉学术》 CSSCI 2019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协同育人对实现“双创”教育目标、提升“双创”教育质效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价值取向的统一性、育人过程的同步性等基本内涵。目前,“双创”教育中的协同育人存在各方重视程度不够的理念困境、资源共享体系不健全的制... 协同育人对实现“双创”教育目标、提升“双创”教育质效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价值取向的统一性、育人过程的同步性等基本内涵。目前,“双创”教育中的协同育人存在各方重视程度不够的理念困境、资源共享体系不健全的制度困境以及缺乏科学化评价体系的监督困境。破解困境的关键是建构协同育人场域、重塑各方惯习、基于协商一致建立资源共享体系、以科学化标准创建评价监督体系。因此,“双创”教育协同育人首先要明确协同各方的权责边界,建构协同育人场域;其次,须创新校内外资源共享机制,激发协同育人动力;最后,须健全协同育人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协同育人立法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教育 协同育人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现代教育的转向:主体间性教育 被引量:13
17
作者 邱德雄 姜新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6期55-58,共4页
传统教育理论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基础上,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认识论已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而主体间性从"主体—主体"的模式出发,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 传统教育理论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基础上,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认识论已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而主体间性从"主体—主体"的模式出发,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实现了对主体性教育的超越,从而使主体间性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教育
下载PDF
困扰中国教育学学科的三对矛盾论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武纪 汪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29,共6页
中国"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学科危机的反思尽管已达到相当的深度,但在事关教育学学科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上,依然存在着认识上的困惑和争议。这种争议主要表现为知识观念上的普适和本土的对立、知识规范上的事实与价值的纠结、... 中国"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学科危机的反思尽管已达到相当的深度,但在事关教育学学科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上,依然存在着认识上的困惑和争议。这种争议主要表现为知识观念上的普适和本土的对立、知识规范上的事实与价值的纠结、研究旨趣上的学科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冲突。教育学的本土文化意向与教育学的普遍性追求是并行不悖的,本土教育的逻辑在实践意义上意味着对教育本体扇面的打开,也表现为对普遍主义认识逻辑的纠偏。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任何社会知识陈述事实上都内蕴着某种文化和价值约定,即"教育是什么"与"教育应该是什么"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从价值维度看,学科导向和问题导向之间并不存在孰主孰次的问题,二者统一于教育研究之中,彼此互为因果、相互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学科 矛盾 逻辑 辩证 本土教育
下载PDF
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何以可能:社会融入的视角 被引量:7
19
作者 蹇世琼 彭寿清 《当代职业教育》 2020年第2期17-22,共6页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在融入乡村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具有实现在场式专业发展、提升扶贫质效的价值。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具有与乡村社会文化、与乡村学校学生以及与乡村社会资源的社会融入意蕴。基...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在融入乡村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具有实现在场式专业发展、提升扶贫质效的价值。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具有与乡村社会文化、与乡村学校学生以及与乡村社会资源的社会融入意蕴。基于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时存在主体性困境、环境性困境以及制度性困境的日常事实,具体的融入路径有:以乡土情怀培养激发乡村教师的内源性责任感;促进乡村教师观照扶贫对象的职业教育恰切选择;融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价值取向;改善社会支持体系以提升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社会融入 乡村社会场域
下载PDF
“身体”视域中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价值与策略 被引量:32
20
作者 杨晓峰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2,59,共5页
虚拟化的生产方式与分工机制、个体化的利益诉求、片段化的认识范式与急功近利的文化心理,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引起了普遍的浮躁情绪。尊重劳动的价值,重拾生产性身体,感受劳动的喜悦,可以帮助人们回归久违的宁静与踏实。在劳动中学生以身... 虚拟化的生产方式与分工机制、个体化的利益诉求、片段化的认识范式与急功近利的文化心理,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引起了普遍的浮躁情绪。尊重劳动的价值,重拾生产性身体,感受劳动的喜悦,可以帮助人们回归久违的宁静与踏实。在劳动中学生以身体感知外部世界,在身体空间位移中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身体的排他性劳作中感受美学冲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谋求劳动技能的提升,而在于通过劳动教育改善认识结构、开发潜能、丰富情感与情操、提升思想与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劳动教育 价值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