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2010年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数据集
1
作者 郭海强 谢潇 +2 位作者 欧阳祖涛 顾永剑 赵斌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作为微气象学的经典方法之一,涡度相关技术已成为观测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_(2)、水热通量交换的主要手段。本数据集为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上海崇明东滩湿地于2004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观测累积的通量... 作为微气象学的经典方法之一,涡度相关技术已成为观测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_(2)、水热通量交换的主要手段。本数据集为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上海崇明东滩湿地于2004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观测累积的通量数据,时间分辨率为半小时,数据项包括气温(T_air)、相对湿度(RH)、土温(T_soil)、光合有效辐射(PAR)、总辐射(Solar)、净辐射(Rn)、降雨量(Precip)、感热通量(Hs)、潜热通量(LE)和二氧化碳净交换量(NEECO_(2))等。本研究观测的生态系统为典型亚热带滨海盐沼类型,优势植物为芦苇和互花米草。本数据集的观测系统架设、设备维护和数据质量控制及处理等均按照FLUXNET规范,数据可靠性高,可为中国滨海盐沼的碳收支、蓝碳估算及生物入侵影响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系统 盐沼 碳水通量
下载PDF
原油与柴油泄露影响海洋飞沫气溶胶中重金属与多环芳烃分布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2
作者 祁璇 朱晓婧 +4 位作者 高倩倩 王启煌 潘泽真 王梓萌 王笑非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3,I0002,共13页
海洋泄漏原油中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会因为破碎波进入到海洋飞沫气溶胶中,造成更大范围的环境生态风险,而目前其具体机制和影响因素尚未充分探究。本研究以从长庆油田、新疆油田和渤海油田采集的原油以及中国石化的成品油为研究... 海洋泄漏原油中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会因为破碎波进入到海洋飞沫气溶胶中,造成更大范围的环境生态风险,而目前其具体机制和影响因素尚未充分探究。本研究以从长庆油田、新疆油田和渤海油田采集的原油以及中国石化的成品油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模拟产生海洋飞沫气溶胶的实验室装置,模拟了海洋表面浪花裹挟原油后再释放到大气的过程,并进行海洋飞沫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多环芳烃和重金属的浓度及富集因子(EF)分析。研究发现,轻质油中的部分低分子量多环芳烃更易于从覆油海面迁移到海洋飞沫气溶胶中并发生富集(EF≥10);尽管油品本底值中的重金属浓度很低,但无论是柴油泄漏还是原油泄漏,重金属均会富集到在海洋飞沫气溶胶中,且浓度水平与多环芳烃相差较小,在300~1800μg/m^(3);油膜厚度对海洋飞沫气溶胶中的重金属有十分显著的影响,随着油膜厚度的降低,海洋飞沫气溶胶中的重金属呈现“减少增多减少”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泄漏 海洋飞沫气溶胶 重金属 富集因子 多环芳烃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平原2022年高温干旱复合型极端事件的影响因子分析
3
作者 唐樱歌 刘伟 高艳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3-540,共8页
基于ERA5和ERA5-LAND再分析资料,利用水量平衡分解法,将净降水量(降水量减蒸发量,P-E)的变化分解为热动力贡献、热力学贡献和涡动贡献,分析了2022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极端干旱事件的机理和演变过程,并将其与2013年同样发生在长江... 基于ERA5和ERA5-LAND再分析资料,利用水量平衡分解法,将净降水量(降水量减蒸发量,P-E)的变化分解为热动力贡献、热力学贡献和涡动贡献,分析了2022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极端干旱事件的机理和演变过程,并将其与2013年同样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高温干旱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净降水量分析表明,202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汛期前期(5—6月)干旱主要由降水量减小导致,水量平衡分解分析显示,湍流涡动与平均环流变化的贡献是早期干旱的主要因子;中期(7—8月)的高温增强了地表蒸散发,尤其是裸土蒸发的增强,加剧了干旱程度,水量平衡分解显示,表征温度升高引起的水汽含量变化的热力贡献对干旱加剧的贡献最大;后期(9—10月)高温进一步引发平均环流变化导致的热动力贡献延长了干旱持续时间。而2013年的高温干旱为高温引发的热力学贡献主导,持续事件短,干旱程度弱。本文对2022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高温干旱复合型极端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的剖析,可为湿润区极端高温干旱事件的预测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复合型极端事件 P-E 水量平衡分解法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下载PDF
华东地区主要地形因子对极端小时降水峰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礼 高艳红 +1 位作者 张果 李剑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9-379,共11页
在全球持续增温的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华东315个气象台站2011—2018年的小时观测数据,按照降水日峰值特征将华东地区极端小时降水分为单峰型和多峰型,基于多尺度地理加... 在全球持续增温的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华东315个气象台站2011—2018年的小时观测数据,按照降水日峰值特征将华东地区极端小时降水分为单峰型和多峰型,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了两种峰型极端小时降水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两种峰型极端降水分别对应常规年份和厄尔尼诺年,地形起伏度在两类峰型的降水中都为最重要的地形因子,主导区域主要为浙江北部及浙闽山脉北部;其他地形因子在两类峰型的降水中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单峰型降水中,第二重要的地形因子为地形坡度,主导区域位于浙闽山脉东南侧;而在多峰型降水中,第二重要的地形因子为离海岸线距离,且主导区域位于沿海地区。对二者差异的机理分析发现,单峰型降水以午后对流为主,浙闽山脉东南侧地形坡度较大处的对流有效位能值较大,容易促发对流;而在多峰型降水中清晨降水以平流为主,水汽输送明显较单峰型降水大,因此,离海岸线距离对该类型降水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小时降水 地形因子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日变化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下的生态系统观测发展趋势与挑战 被引量:16
5
作者 戴圣骐 赵斌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4,共10页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生态学研究尺度不断扩大。生态系统观测从小规模合作、短时间个人观测向大规模、长时间、跨学科、多因子联合观测转变。传感器技术的革新带来了生态观测在时空尺度的扩展与精确度上的提升,致使生态学观测数据的容量...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生态学研究尺度不断扩大。生态系统观测从小规模合作、短时间个人观测向大规模、长时间、跨学科、多因子联合观测转变。传感器技术的革新带来了生态观测在时空尺度的扩展与精确度上的提升,致使生态学观测数据的容量、产生速度与数据种类飞速增长。对生态系统数据获取、存储与管理的传统方法无疑不再能满足现代生态学研究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以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存储、管理与处理技术为基础,整合生态物联观测网络(Internet of Ecology)、公民科学观测网络以及基于标准化数据管理的研究者网络互联,建立整合生态系统观测平台来应对这一困境。为生态学研究者打造一站式生态观测服务,是大数据时代下生态系统观测的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观测网络 物联网 公民科学 社交网络
原文传递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 被引量:73
6
作者 潘晓云 耿宇鹏 +3 位作者 Alejandro SOSA 张文驹 李博 陈家宽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4-900,共17页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原产于南美洲,属于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一百多年来,该物种通过压舱水或军马饲料被传播到北美洲、大洋洲、欧洲,以及东南亚和中国等地,成为暖温带-热带湿润气候区淡水生态系...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原产于南美洲,属于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一百多年来,该物种通过压舱水或军马饲料被传播到北美洲、大洋洲、欧洲,以及东南亚和中国等地,成为暖温带-热带湿润气候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外来入侵种。本文结合对喜旱莲子草在原产地的分布状况的考察、原产地和入侵地喜旱莲子草的比较研究,以及入侵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该物种在原产地的地理分布和种内变异、生活史特征、入侵机制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评述,以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对这一外来入侵种的认识,为科学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旱莲子草 生物入侵 扩散 干扰 种内变异 生活史 集合种群 流域管理
下载PDF
生物入侵对鸟类的生态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干晓静 李博 +1 位作者 陈家宽 马志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8-557,共10页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入侵种在改变入侵地环境的同时也使当地的生物受到极大影响。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的营养级,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对鸟类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回顾了哺乳动物、鸟类、...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入侵种在改变入侵地环境的同时也使当地的生物受到极大影响。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的营养级,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对鸟类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回顾了哺乳动物、鸟类、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生物类群的入侵对本地鸟类生态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外来生物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外来哺乳动物对成鸟、幼鸟或鸟卵的捕食作用;(2)外来鸟类与本地鸟类竞争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与当地的近缘种杂交而造成基因流失;(3)外来无脊椎动物改变本地鸟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状况,甚至直接捕食本地鸟类;(4)外来植物入侵改变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造成本地鸟类的栖息地丧失或破碎化,并通过改变入侵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而对高营养级的鸟类产生影响。最后,作者还提出了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生态影响 入侵种 鸟类
下载PDF
候鸟迁徙过程中“雄性早现”的六种假说及未来研究热点
8
作者 惠鑫 马志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6-452,共7页
"雄性早现" (protandry) 是指雄性相对于雌性更早进入繁殖状态或更早到达繁殖地的现象。该文针对候鸟的雄性比雌性在春季时更早到达繁殖地这一现象,介绍了雄性早现的 6 种假说,即等级优势 (rank advantage)假说、敏感性 (susc... "雄性早现" (protandry) 是指雄性相对于雌性更早进入繁殖状态或更早到达繁殖地的现象。该文针对候鸟的雄性比雌性在春季时更早到达繁殖地这一现象,介绍了雄性早现的 6 种假说,即等级优势 (rank advantage)假说、敏感性 (susceptibility) 假说、限制性 (constraint) 假说、交配机会 (mate opportunity) 假说、等待代价 (waiting cost) 假说和配偶选择 (mate choice) 假说,并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证据阐述了上述假说对解释候鸟雄性早现的适用性。此外,对鸟类雄性早现未来研究中可能的热点问题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性 雄性 雄性早现 候鸟 迁徙 到达日期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蟹类对芦苇种群动态的下行控制作用及空间变异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长林 任君临 贺强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7-423,共7页
盐沼湿地植物种群动态通常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调控。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盐度、水分等上行因子对滨海湿地植物种群动态的影响。有关动物植食等下行因子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植食性动物对滨海湿地植物种群动态影响的空间变异及机制仍不明... 盐沼湿地植物种群动态通常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调控。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盐度、水分等上行因子对滨海湿地植物种群动态的影响。有关动物植食等下行因子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植食性动物对滨海湿地植物种群动态影响的空间变异及机制仍不明确。以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为研究系统,通过开展2年的野外去除实验,研究了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植食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动态的下行控制作用及其空间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蟹类强烈抑制芦苇的密度增长(P<0.05),但其抑制强度在3个不同盐沼湿地间存在显著差异;(2)与土壤盐度相比,蟹类对芦苇密度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弱;蟹类和盐度对芦苇密度增长的抑制作用均受土壤水分的调节,分别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因此,蟹类植食作用是影响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芦苇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其作用强度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动物植食等下行因子的作用及变异机制,对提升滨海湿地植被保护修复的成效亦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 下行效应 动植物互作 天津厚蟹 芦苇
下载PDF
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基因组大小的测定
10
作者 邓颢珂 罗凌 +2 位作者 王若秋 高少羽 张文驹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38-1848,共11页
基因组大小是物种基因组的重要特征,通常用DNA C值来衡量,能够用于快速判断基因组倍性,并为分类学与进化生物学提供重要依据。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是长江口和杭州湾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标志性物种,被认为是扁秆藨草(S.planicu... 基因组大小是物种基因组的重要特征,通常用DNA C值来衡量,能够用于快速判断基因组倍性,并为分类学与进化生物学提供重要依据。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是长江口和杭州湾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标志性物种,被认为是扁秆藨草(S.planiculmis)和藨草(S.triqueter)的杂交种,因染色体小而难以准确确定倍性。近年来,部分研究者指出该物种的分类和命名存在疑点。该研究通过基因组Survey分析检测海三棱藨草样本CJ1的基因组特征,测序深度约为120×,并以绿豆(Vigna radiata)为参考标准,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海三棱藨草及其同域近缘种扁秆藨草和藨草以及海三棱藨草和扁秆藨草的杂交F1共13个样本的DNA C值和相对倍性。结果表明:(1)基因组Survey分析测得CJ1的基因组大小为244.12 Mbp,杂合率为0.68%,重复序列比例为42.38%,GC含量为37.25%。(2)流式细胞术测得来自不同区域的海三棱藨草各样本的基因组倍性相同,1C值在234.87~242.5 Mbp之间,其中CJ1的基因组大小与基因组Survey检测结果高度一致。(3)扁秆藨草的1C值在251.77~264.13 Mbp之间,藨草1C值为537.33 Mbp。根据上述基因组大小,认为海三棱藨草不可能是这两者的杂交种。该研究补充了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基因组特征,为后续全基因组测序奠定基础,同时也否定了海三棱藨草起源于扁杆藨草和藨草杂交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大小 基因组Survey分析 海三棱藨草 藨草属
下载PDF
中国冬季大范围极端冷、暖日的时空变化特征
11
作者 王玮 王欢 左志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8-430,共13页
利用1961—2020年中国逐日地表气温观测资料,综合考虑其概率密度分布与空间范围,定义了全国一致冷日、一致暖日与全国反位相型冷暖日3种全国性极端冷、暖日,并分析了各自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冬季全国性极端冷、暖日共960 d。其中... 利用1961—2020年中国逐日地表气温观测资料,综合考虑其概率密度分布与空间范围,定义了全国一致冷日、一致暖日与全国反位相型冷暖日3种全国性极端冷、暖日,并分析了各自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冬季全国性极端冷、暖日共960 d。其中一致冷日358 d,一致暖日271 d,反位相型冷暖日331 d。在21世纪前,一致冷日数与累计强度随时间逐渐下降,冬季与2月的一致冷日数均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显著突变减少;一致暖日则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只有12月的一致暖日数在70年代末突变增加。21世纪前冬季一致冷(暖)日的下降(上升)受2月的影响最大。进入21世纪后,1月一致冷日的增加使冬季一致冷日出现小幅度上升,而2月一致暖日迅速减少导致冬季一致暖日在21世纪初有小幅度下降,之后1月一致暖日的迅速增加使得冬季一致暖日继续上升。冬季、1月、2月的反位相型冷暖日的天数均在20世纪70—80年代突变减少,21世纪10年代前,冬季反位相型冷暖日主要受到2月变化的影响,之后1月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温度 全国一致型 全国反位相型 时空变化 冬季
下载PDF
冬季水鸟对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的利用 被引量:44
12
作者 华宁 马志军 +4 位作者 马强 宋国贤 汤臣栋 李博 陈家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342-6350,共9页
自然湿地的丧失和退化给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带来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作为水鸟栖息地的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水产养殖塘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研究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冬季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栖息地特征,发现大面积养殖塘比小面积养... 自然湿地的丧失和退化给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带来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作为水鸟栖息地的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水产养殖塘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研究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冬季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栖息地特征,发现大面积养殖塘比小面积养殖塘吸引更多种类和更高密度的水鸟。养殖塘在放水前水位较高时吸引更多游禽栖息,而在放水后水位较低时吸引更多涉禽;在放水过程中,养殖塘中水鸟的种类最多,密度最大。另外,在放水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因子对水鸟群落的影响不同:放水之前,养殖塘水面面积和平均水深是水鸟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游禽种类和数量受水面面积影响较大,涉禽种类和数量受平均水深影响较大;放水过程中,裸地面积、芦苇面积、干扰程度、平均水深和水深变异对水鸟、游禽和涉禽的种类和数量起主要作用;放水之后,水深变异对水鸟种类和数量的影响较大,而影响游禽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水面面积,影响涉禽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水深变异。研究表明,通过对影响水鸟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的有效管理,养殖塘在提供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为水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塘 人工湿地 栖息地利用 崇明东滩 水鸟
下载PDF
喜旱莲子草营养繁殖特征对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贾昕 杨兴中 +2 位作者 潘晓云 李博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9-235,共7页
养分富集和物理干扰是人类活动影响下外来植物在入侵地所面对的重要生境特征,而克隆生长和营养繁殖是外来植物入侵高资源干扰生境的重要生活史特征。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个世界性的入侵种,它主要分布于暖温带-... 养分富集和物理干扰是人类活动影响下外来植物在入侵地所面对的重要生境特征,而克隆生长和营养繁殖是外来植物入侵高资源干扰生境的重要生活史特征。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个世界性的入侵种,它主要分布于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区各种淡水生态系统的水陆交界区域,这些生境易受养分富集和物理干扰的影响。喜旱莲子草在入侵地有性繁殖缺失,因而贮藏根形成、根芽萌发和分株生长等是其重要的生活史环节和营养繁殖特征。本文中通过种植实验研究了喜旱莲子草的营养繁殖特征对养分增加和物理干扰(贮藏根片段化和埋藏)的响应。结果表明:(1)高养分条件下喜旱莲子草的总生物量增加了约1.5倍,贮藏根分配(营养繁殖分配)增加了约15%,贮藏根平均长度增加了约1.5倍;(2)喜旱莲子草的根芽萌发数随贮藏根段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每克贮藏根(干重)能够萌发出约15个根芽,萌发出1个根芽只需要不到0.1g的贮藏根,埋藏深度不影响根芽萌发数;(3)贮藏根段大小和埋藏深度对喜旱莲子草分株的主枝长和平均相对生长率均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暗示,喜旱莲子草的营养繁殖特征对养分富集和物理干扰非常适应,能够促进其局域种群的快速增长和流域范围内集合种群的长期续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芽 克隆生长 生物量分配 生物入侵 外来入侵植物 物理干扰 养分富集 营养繁殖体库
下载PDF
崇明东滩鸻鹬类迁徙路线的环志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惠鑫 马强 +4 位作者 向余劲攻 蔡志扬 宋国贤 袁晓 马志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9,共7页
崇明东滩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本文通过分析崇明东滩回收的异地环志鸻鹬类记录及异地回收的崇明东滩环志的鸻鹬类记录,研究崇明东滩鸻鹬类的迁徙路线。1979-2008年间,崇明东滩共回收到来自澳大利亚西北... 崇明东滩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本文通过分析崇明东滩回收的异地环志鸻鹬类记录及异地回收的崇明东滩环志的鸻鹬类记录,研究崇明东滩鸻鹬类的迁徙路线。1979-2008年间,崇明东滩共回收到来自澳大利亚西北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美国阿拉斯加及新西兰北岛等17个国家与地区环志的鸻鹬类265只,包括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红腹滨鹬(C.canutus)等16种鸟类,其中春季北迁期间的记录占总数的93%;2003-2008年间,澳大利亚西北部、新西兰南岛、中国大陆及新西兰北岛等10个国家与地区回收到崇明东滩环志的大滨鹬、斑尾塍鹬、红腹滨鹬等12种鸟类,共计164只。在所有与崇明东滩鸻鹬类存在迁徙连接的20个国家和地区中,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回收记录占全部回收记录的55%。根据斑尾塍鹬和红腹滨鹬不同亚种的越冬地分布,崇明东滩回收的斑尾塍鹬有L.l.menzbieri与L.l.baueri两个亚种,红腹滨鹬有C.a.piersmai和C.a.rogersi两个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志 足旗 迁徙 迁徙路线 鸻鹬类 崇明东滩
下载PDF
Diet of Great Knots (Calidris tenuirostris) during spring stopover at Chongming Dongtan,China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璇 华宁 +5 位作者 马强 薛文杰 冯雪松 吴巍 汤臣栋 马志军 《Chinese Birds》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Variable and unpredictable food resources at stopover sites bring severe challenges to migrating shorebirds. Opportunistic foraging strategies, referring to shorebirds consuming prey in proportion to their availabilit... Variable and unpredictable food resources at stopover sites bring severe challenges to migrating shorebirds. Opportunistic foraging strategies, referring to shorebirds consuming prey in proportion to their availability, allow shorebirds to replenish fuel and nutrient reserves efficiently for continuing their migration. Chongming Dongtan, loc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of eastern China, is the first major stopover site of shorebirds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during their northward migra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diet of Great Knots (Calidris tenuirostris) at Chongming Dongtan during the spring stopovers of 2009 and 2010 through benthos sampling and dropping analysis. The benthos sampl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gastropods, bivalves, polychaetes, crustaceans and insect larvae. Droppin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astropods and bivalves constituted more than 70% of the diet of the Great Knot, with Assiminea violacea and Corbicula fluminea being the most frequently consumed. Chi-square tests indicated that for each prey categor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its occurrence in the benthos samples and dropping samples during the early stopover periods of 2009 and 2010 and during the late stopover periods of 2010. Although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prey in the total macrobenthos and in the droppings of the Great Knots during the late stopover period in 2009, the more abundant prey were more frequently consumed by the Great Knots. This suggests that Great Knots adopted an opportunistic foraging strategy during their stopover at Chongming Dongt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dris tenuirostris Chongming Dongtan DIET foraging strategy Great Knot
下载PDF
基于淤积量的崇明东滩促淤围垦合理性评价
16
作者 高宇 张涛 +3 位作者 张婷婷 王思凯 宋超 庄平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7年第1期4-8,共5页
精准围垦的生态预警研究,需要从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和较集中的空间尺度上及时精准地监测滩涂的淤积量和淤积位置,这是滩涂围垦工程规划和实施的参考依据。以崇明东滩为例,结合滩涂湿地淤积量的直接测定和滩涂微地貌调查,尝试基于淤积量长... 精准围垦的生态预警研究,需要从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和较集中的空间尺度上及时精准地监测滩涂的淤积量和淤积位置,这是滩涂围垦工程规划和实施的参考依据。以崇明东滩为例,结合滩涂湿地淤积量的直接测定和滩涂微地貌调查,尝试基于淤积量长期累积的相对高程评价促淤围垦的合理性。淤积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微地形下的植被群落分带差异大到足以掩盖高程逐渐下降的梯度趋势;2潮间带和高潮滩的年均淤积速度均不足1 cm,而低潮滩的年均淤积速度达到了7 cm左右;3微地貌高程与淤积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淤积机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以"生物促淤+物理围垦"的模式治理互花米草外来种入侵的促淤围垦进行了评价:1在快速淤涨的崇明东滩湿地中,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起着重要作用;2尽管在本研究实验区的围垦边界高程选择是合理的,但在实验区以外的围垦边界高程甚至延展到了0 m线以下,这是滩涂湿地过度围垦的直接证据之一;3与过去几次大围垦所不同的是,本次围垦范围选择的留一半、围一半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治理互花米草,另一方面可以预留足够的生态栖息地保留区。总之,淤积量的长期定点观测,为长江三角洲滩涂资源的动态管理和科学围垦提供了参考依据,可更客观地协调滩涂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滩涂湿地 淤积量 促淤 围垦
下载PDF
近十年植物入侵生态学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艳杰 黄伟 +6 位作者 杨强 郑玉龙 黎绍鹏 吴昊 鞠瑞亭 孙燕 丁建清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2-288,共17页
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探究植物入侵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对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植物入侵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过去10年,生态学家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 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探究植物入侵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对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植物入侵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过去10年,生态学家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动入侵植物防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深入解析外来植物入侵机制,为其防控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综述了植物入侵生态学重要进展:首先是外来植物生物学特性、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对植物入侵的调控作用;其次是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外来植物入侵的类比研究范式——本地植物入侵,以及多组学技术在入侵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基于这些研究进展,本文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1)研究对象从单一物种扩展到多物种比较;(2)研究地理范围从局域尺度扩大到纬度梯度格局;(3)入侵机制从单一理论验证到综合阐释多个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互作 生物入侵 多样性 生态学效应 全球变化 入侵机制
原文传递
盐沼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治理后植食性昆虫食物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江佳佳 赵玉杰 +1 位作者 赵佳媛 鞠瑞亭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4-450,共7页
利用生态工程措施治理滨海盐沼入侵植物、恢复受损湿地的生态功能,是海岸带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健康维持的重要手段.盐沼入侵植物治理后,植食性昆虫群落结构的变化已得到较多研究,但昆虫食物结构变化的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崇明... 利用生态工程措施治理滨海盐沼入侵植物、恢复受损湿地的生态功能,是海岸带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健康维持的重要手段.盐沼入侵植物治理后,植食性昆虫群落结构的变化已得到较多研究,但昆虫食物结构变化的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崇明东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治理工程恢复区,以及毗邻的互花米草入侵区和原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照区的不同植物群落,结合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手段,比较了植物群落间植食性昆虫的食物结构差异,发现对照区、入侵区和恢复区芦苇群落中的昆虫均主要以芦苇为食,入侵区互花米草群落中的大多数昆虫以互花米草为食,而芦苇-互花米草混生群落中的昆虫既取食芦苇也取食互花米草.这一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改变了本地植食性昆虫对土著植物芦苇的依赖性,而清除互花米草并恢复芦苇群落后,植食性昆虫对土著植物的依赖性已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生态修复 生态工程 碳稳定同位素 生产者 消费者 营养关系
下载PDF
不同种源秋茄引种至上海的生长状况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泳滨 经佐琴 +4 位作者 徐斌 张嘉琪 原野 吉翔 南蓬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434,共11页
为考察红树植物在北移到高纬度地区的生长状况,本研究将福建和浙江的秋茄胚轴引种到上海南汇东滩实验基地进行同质园实验。通过分析不同来源地的秋茄种苗的生长速度、生物量变化、相对生长速率、异速生长等指标,比较两个来源地种苗在上... 为考察红树植物在北移到高纬度地区的生长状况,本研究将福建和浙江的秋茄胚轴引种到上海南汇东滩实验基地进行同质园实验。通过分析不同来源地的秋茄种苗的生长速度、生物量变化、相对生长速率、异速生长等指标,比较两个来源地种苗在上海地区的生长发育过程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1)两个来源地的秋茄胚轴及生长15个月后的根、茎、叶、基茎、株高等存在显著差异,且福建种苗在以上指标中显著高于浙江种苗;(2)两个来源地秋茄的相对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但随着季节变化明显。福建种苗的相对生长速率对季节敏感性强,在冬季变缓,而浙江种苗在冬季初期相对生长速率仍在增加,能较好地适应上海的冬季;(3)来自福建和浙江的两种种苗根系的异速生长指数在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冬季浙江种苗根系的异速生长指数仍然在增加,即在冬季随着秋茄总生物量的增长,根系生物量的分配增加;而福建种苗的生物量分配策略则与之相反,表明两个来源地的种苗对上海生境表现出了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本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从浙江引种的秋茄种苗在冬季的生长趋势优于从福建引种的秋茄种苗,显示出浙江的秋茄种苗在应对上海冬季低温可能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生长速度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下载PDF
上海青浦地区3种鹭科鸟类活动性和栖息地利用的卫星追踪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天天 邝粉良 +8 位作者 袁晓 薄顺奇 刘雨邑 王正寰 谭坤 柯娩娟 钟晨威 唐晓东 马志军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1-237,共7页
为了解上海青浦地区混群繁殖鹭类的活动规律以及夜宿地和觅食地利用的种间差异,本研究选择青浦地区3种鹭类优势种——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6月和7月在青... 为了解上海青浦地区混群繁殖鹭类的活动规律以及夜宿地和觅食地利用的种间差异,本研究选择青浦地区3种鹭类优势种——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6月和7月在青浦郊野公园捕捉鹭类并佩戴GPS-GSM追踪设备,截至2019年7月底,共获得了5只追踪时间在86~377天之间的活动信息(1只池鹭、2只白鹭和2只夜鹭).结果显示:这5只鹭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长距离迁徙,仅扩散到离巢区不远的范围,最远达淀山湖以南的沪浙交界处,活动范围的面积存在较大的种内和种间差异.池鹭与白鹭的活动节律相近,均为白天活动、夜晚休息,但栖息地利用具有明显差异,池鹭夜晚和白天的主要栖息地分别是林地和莲池水塘,白鹭夜晚和白天的主要栖息地分别是林地和农田.夜鹭多在夜间活动,但两只夜鹭个体在夜间的栖息地也存在很大不同.连续追踪一整年的白鹭个体的每日移动距离在冬季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冬季食物资源较少有关.本研究表明鹭类主要利用农田和莲池水塘等人工栖息地,适宜强度的农业活动可能并不影响鹭类的种群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扩散 活动范围 巢区 人工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