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辽宁浑太河流域水生食物网研究
1
作者 段元帅 谢军 +2 位作者 刘璐 霍斌 李大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养结构的时空差异,并初步构建该流域的食物网。结果表明,主要渔获物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为–37.18‰—–19.28‰和7.98‰—16.51‰,且季节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δ13C值空间差异极显著(P<0.01)。浑太河流域渔获物的营养级为1.71—4.39,同种鱼类营养级具有极显著的时空差异(P<0.01)。与春季相比,鱼类在秋季摄食的食物资源更丰富、所占的生态位更宽,同时太子河的各项群落营养结构指标均优于浑河。基础食源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分别为浑太河两个季度的主要碳源,陆生植物和POM分别为浑河和太子河中鱼类的主要碳源。研究填补了对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食物网及群落营养结构研究的空缺,为该流域后续的保护、修复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食物网 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浑太河流域
下载PDF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明睿 高子健 +3 位作者 张欣雨 李艳和 宋光同 赵玉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ab,IC)模式。通过对比精养蟹、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氮磷利用、浮游生物生物量与多样性及生态经济效益来探寻最佳的稻田养蟹模式。结果显示,3种种养模式底质氮磷含量均有增加,精养模式最为显著(P<0.05);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氮平衡均表现为盈余,其盈余量逐减,分别为1030.92、364.37、188.75 kg/hm^(2),氮利用率逐增,分别为16.47%、48.98%、65.71%;磷平衡也均表现为盈余,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的磷盈余量分别为171.35、81.67、76.96 kg/hm^(2),磷利用率逐增,分别为7.61%、18.22%、24.29%;与精养、稻蟹共作模式相比,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浮游动植物种类的总量、增长量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经济收益相较于精养模式分别降低了22.78%、4.48%,稻虾蟹共作与精养模式收益差距不大。以上结果表明,相较于精养模式,稻渔共作模式对生态环境更友好,而稻虾蟹共作模式相较于稻蟹共作模式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稻蟹共作 稻虾蟹共作 氮磷平衡 氮磷利用 浮游生物多样性 生态经济效益
下载PDF
自然光照条件下苦草生长及去除氮磷能力研究
3
作者 马帅兵 吕亚兵 +6 位作者 姜鸣晨 林深 何东 徐聚臣 侯杰 何绪刚 李迎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5,共9页
为探究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深的适宜控制范围,依据池塘中苦草自然分布水深,设置全日光光强的5%(L1)、15%(L2)、25%(L3)和35%(L4)4个光强梯度组(L1为适宜光强组,L2、L3和L4为强光组),对应池塘水下深度分别为1.0~1.1、0.6~0.8、0.4~0.6和0.... 为探究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深的适宜控制范围,依据池塘中苦草自然分布水深,设置全日光光强的5%(L1)、15%(L2)、25%(L3)和35%(L4)4个光强梯度组(L1为适宜光强组,L2、L3和L4为强光组),对应池塘水下深度分别为1.0~1.1、0.6~0.8、0.4~0.6和0.3~0.4倍透明度,研究自然光照周期和强度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生长、抗氧化和净化能力。结果显示:自然光照周期下,苦草总生物量随光照强度增强(5%~35%全日光范围)而显著增加,叶片长度最大值出现在L2组;L2、L3和L4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低于L1组;水中溶解氧(DO)含量和pH值L3和L4组显著高于L1组,而叶绿素a(Chl a)含量相反;各组铵态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质量浓度分别在3、2周内快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分别<0.30、<0.02 mg/L);除L1组外,其他组硝态氮(NO_(3)^(-)-N)、总氮(TN)质量浓度随时间以不同速率持续下降,直至试验结束(分别<2.50、<3.00 mg/L),一定程度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L3和L4组谷氨酸合成酶(FdGOG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L1和L2组;各组对正磷酸盐(PO_(4)^(3-)-P)和总磷(TP)去除率均达8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位宜控制在苦草上方约0.3~0.6倍透明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苦草 生长状况 水体氮磷 净化能力 草型池塘
下载PDF
中国淡水产品物流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浩 胡杨 +1 位作者 刘茹 熊善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淡水产品物流是联通淡水产品捕捞、加工、销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淡水产品大范围流通、解决消费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是淡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淡水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区域性,因此给淡水产品流通带来一定挑战。综合... 淡水产品物流是联通淡水产品捕捞、加工、销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淡水产品大范围流通、解决消费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是淡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淡水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区域性,因此给淡水产品流通带来一定挑战。综合介绍了中国淡水产品物流现状,包括淡水产品产量、流通形式、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等,从淡水加工产品产量、储运设备、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冷链人才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当下中国淡水产品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国淡水产品物流业的若干建议,为促进中国淡水产品物流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产品 冷链物流 信息化 物联网 智慧冷链
下载PDF
2017-2020年汉江干流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聚臣 杜红春 +7 位作者 王晓宁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范泽宇 吴虎 王洁 何绪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37,共12页
为研究汉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和长时间变化趋势,2017-2020年间,对汉江干流汉中、老河口和钟祥江段鱼类、浮游生物和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季节性调查分析。共采集鱼类98种,其中经济鱼类以鲤、鲫、鲢、鳙、草鱼等为主;共镜检... 为研究汉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和长时间变化趋势,2017-2020年间,对汉江干流汉中、老河口和钟祥江段鱼类、浮游生物和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季节性调查分析。共采集鱼类98种,其中经济鱼类以鲤、鲫、鲢、鳙、草鱼等为主;共镜检浮游植物7门71属11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6种);优势种12种,以硅藻门为主。浮游动物共镜检出55属86种,其中轮虫最多(共48种);优势种8种,以原生动物为主。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16科24属29种,呈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与过去监测数据相比,汉江干流鱼类种类减少38种,主要以珍稀小型鱼类为主,如峨眉后平鳅、中华纹胸鮡等。新增鱼类27种,总体种类数下降、渔获物小型化趋势明显,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浮游动物种类增多,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种类呈下降趋势。上述变化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梯级开发等水利工程建设,下泄水量减少、径流量的人为调节、下泄水的温度降低、部分江段水流变缓等水文情势变化和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相关,建议通过实施流域污染治理、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做好生态流量的管控等具体措施,加大汉江渔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干流 渔业资源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长江禁捕 水生生物资源
下载PDF
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白雪兰 范泽宇 +6 位作者 徐聚臣 林深 马帅兵 黄路全 李金能 侯杰 何绪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为阐明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了解库区水质现状,于2021年7月(夏)、11月(秋)、2022年1月(冬)和3月(春)调查了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理化指标。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75属129种,以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轮虫和浮游甲壳动... 为阐明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了解库区水质现状,于2021年7月(夏)、11月(秋)、2022年1月(冬)和3月(春)调查了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理化指标。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75属129种,以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轮虫和浮游甲壳动物)23属31种,以轮虫为主。浮游生物的优势物种主要为链形小环藻(Cyclotella catenate)、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guga)、湖泊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limnetic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无节幼体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密度及其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1.656×10^(7)、1.75×10^(2)ind./L和6.32、1.92 mg/L。在空间分布上,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由上游河道型库区至下游敞水区大致呈逐渐降低的特点。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PO_(4)^(3-)-P、WT、pH值和DO均对洈水水库中浮游生物群落的生态分布有重要影响,且NO_(3)^(-)-N和Cond仅对浮游植物影响较大。根据物种多样性评价,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库区水质处于中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洈水水库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水质评价 生物多样性 水生态安全 渔业资源评估 水生态环境评价
下载PDF
遗传改良对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施龙 胡红浪 +1 位作者 熊雪梅 高泽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6,共12页
随着全球水产品养殖产量快速增长,水产养殖业在近二十年间正快速替代捕捞业,成为满足人类对优质蛋白需求极具潜力的生产活动。世界水产品消费量近几十年来快速增长,水产品在人类食物系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遗传改良作为发展水产... 随着全球水产品养殖产量快速增长,水产养殖业在近二十年间正快速替代捕捞业,成为满足人类对优质蛋白需求极具潜力的生产活动。世界水产品消费量近几十年来快速增长,水产品在人类食物系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遗传改良作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关键环节而备受关注,长期以来,以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为主要的育种方法,以生长速度、成活率等经济性状为主要改良的目标性状,对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随着人们对优质蛋白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大食物观”概念的广泛普及,将水产品打造为更加高效的食物生产系统是大势所趋。但纵观全球,水产养殖业存在遗传改良种类不多、覆盖面不广、改良性状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需要加强水产育种技术创新和品种培育,培育更多的遗传改良种,推进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结果,结合渔业各类统计数据,对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重要养殖种遗传改良情况、水产育种技术应用、目标性状改良以及部分主要人工改良种产量数据进行整理概述,总结发展状况,分析存在问题,以期为水产种业研究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遗传改良 育种技术 优良品种 产量
下载PDF
长吻[鱼危]苗种适宜圈养密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福 杨军 +7 位作者 何盛亮 黄路全 贾智明 徐聚臣 宗巍巍 吕亚兵 侯杰 何绪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5,共8页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苗种不同圈养培育密度的生长、血清生化、抗氧化酶活力及非特异性免疫等指标差异,旨在探讨长吻[鱼危]苗种培育的适宜圈养密度。实验鱼初始体质量为(16.39±4.22)g[初始体长(9.9...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苗种不同圈养培育密度的生长、血清生化、抗氧化酶活力及非特异性免疫等指标差异,旨在探讨长吻[鱼危]苗种培育的适宜圈养密度。实验鱼初始体质量为(16.39±4.22)g[初始体长(9.94±0.78)cm],设置低密度组[1500尾/圈,(1.23±0.07)kg/m^(3)]、中密度组[3000尾/圈,(2.44±0.13)kg/m^(3)]和高密度组[4500尾/圈,(3.54±0.20)kg/m^(3)],每个密度组3个重复,养殖90 d。结果表明:45 d前养殖密度对长吻[鱼危]体长和体质量的影响不显著,45 d后随着养殖密度升高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降低,90 d养殖后随着养殖密度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体质量变异系数均显著降低,摄食率和饲料系数则显著升高,养殖密度对肥满度和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养殖密度对血清蛋白质影响显著,90 d时,随着养殖密度升高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而养殖密度对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影响均不显著;养殖密度对血清抗氧化活力影响显著,90 d时,随着养殖密度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影响不显著;养殖密度对溶菌酶、补体3及补体4等免疫因子影响不显著。因此,建议在圈养长吻[鱼危]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宜采取分级饲养方式,养殖前期密度可高达4500尾/圈,体重达到50 g左右时密度宜控制在2000~3000尾/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密度 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 苗种培育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稻虾养殖田放养黄鳝对水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路全 徐聚臣 +4 位作者 范泽宇 黄涛 吕亚兵 侯杰 何绪刚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2期38-43,共6页
为探究黄鳝的放养密度对稻虾养殖田环沟水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组(DX)和2个试验组(DXS1和DXS2)开展养殖试验,3组每667 m2黄鳝放养量分别为0,800,1600尾。结果显示,在稻田水质方面,试验组稻田水体中pH值、可溶性磷与对... 为探究黄鳝的放养密度对稻虾养殖田环沟水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组(DX)和2个试验组(DXS1和DXS2)开展养殖试验,3组每667 m2黄鳝放养量分别为0,800,1600尾。结果显示,在稻田水质方面,试验组稻田水体中pH值、可溶性磷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黄鳝和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方面,5—9月份,DXS1和DXS2黄鳝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583±0.249)和(0.479±0.202)%/d,其中6月份黄鳝生长最快,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895和0.868%/d;DXS1与DXS2组稻田克氏原螯虾体质量增加率分别为(494.60±34.93)和(527.01±41.2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7.37±44.17)%(P<0.05)。在养殖效益方面,DX、DXS1和DXS2每667 m2平均利润分别为2165.8,2778.2和3172.3元。指出,在稻虾田中放养黄鳝虽然会减少水稻和克氏原螯虾的产量,但黄鳝的额外收入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经济效益 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 稻虾共作 黄鳝
下载PDF
miR-194a介导饲料维生素D3调节黄颡鱼JAK-STAT免疫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春松 程珂 +1 位作者 郭勋 王春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4,共14页
为了研究miRNA如何介导饲料维生素D3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JAK-STAT通路中调节免疫应答的机制,选择黄颡鱼幼鱼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了3组维生素D3浓度分别为1120、3950和16600 IU/kg的饲料,开展了为期12周养殖实验,养殖实验... 为了研究miRNA如何介导饲料维生素D3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JAK-STAT通路中调节免疫应答的机制,选择黄颡鱼幼鱼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了3组维生素D3浓度分别为1120、3950和16600 IU/kg的饲料,开展了为期12周养殖实验,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攻毒实验。对攻毒后的头肾和脾脏组织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对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富集分析,发现miR-194a的靶基因富集在JAK-STAT信号通路中;进一步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miR-194a对靶基因jak2a和tyk2具有靶向性调控的关系,能够发挥对jak2a和tyk2的抑制作用;通过体外巨噬细胞实验,在细胞中同样检测到miR-194a可以响应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活性维生素D3,并对靶基因jak2a与tyk2同样发挥抑制作用;通过进一步对靶基因在JAK-STAT通路中的下游基因表达检测,发现随着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抗炎症反应(AIR)因子及被其诱导激活的靶基因的表达量随着培养基中维生素D3浓度升高呈现上升趋势(P<0.05),炎症通路NF-κB通路被抑制(P<0.05),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等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并且调节了巨噬细胞由M1型极化向M2型极化的转变(P<0.05)。研究结果发现miR-194a能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响应维生素D3的变化,维生素D3通过促进miR-194a的表达,负调控靶基因jak2a和tyk2,并对JAK-STAT通路中的下游基因发挥间接作用,阐释了miR-194a介导饲料维生素D3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黄颡鱼免疫应答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3 miR-194a JAK-STAT信号通路 免疫应答
下载PDF
臭氧水处理对草鱼片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国栋 安玥琦 +4 位作者 熊善柏 尹涛 覃凤阳 陈萍 尤娟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为探究臭氧水处理对调理水产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臭氧水处理方式(冲淋和浸泡)以及贮藏温度(4℃和10℃)对草鱼片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冲淋组草鱼片常温贮藏1 d后的感官得分、TV... 为探究臭氧水处理对调理水产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臭氧水处理方式(冲淋和浸泡)以及贮藏温度(4℃和10℃)对草鱼片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冲淋组草鱼片常温贮藏1 d后的感官得分、TVB-N值显著高于臭氧水浸泡组和对照组草鱼片;与对照组相比,臭氧水冲淋、浸泡处理草鱼片的Shannon、ACE、Chao1指数值均下降,Simpson指数值上升,链球菌科、气单胞菌科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在4℃、10℃贮藏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臭氧水处理草鱼片的Shannon指数值下降,Simpson指数值上升。与对照组菌群结构相比,臭氧水处理草鱼片在4℃贮藏后其不动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显著减少,布丘氏菌属、乳球菌属等显著增加,而在10℃下不动杆菌属显著减少,沙雷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等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臭氧水处理显著改变草鱼片群落结构,降低草鱼片菌群的多样性,且处理后贮藏温度对草鱼片菌群结构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草鱼片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固液分离塔-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池塘圈养尾水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周小荻 李金能 +3 位作者 王洁 贾智明 何绪刚 侯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98-1806,共9页
为有效减少池塘圈养尾水的污染负荷,提升养殖水环境质量,研究对调查了池塘圈养殖中期(8—10月)池塘圈养尾水污染物含量特征进行了检测,评估了固液分离塔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单元对池塘圈养尾水处理能力,并分析了固液分离塔-垂直流人工湿地... 为有效减少池塘圈养尾水的污染负荷,提升养殖水环境质量,研究对调查了池塘圈养殖中期(8—10月)池塘圈养尾水污染物含量特征进行了检测,评估了固液分离塔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单元对池塘圈养尾水处理能力,并分析了固液分离塔-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净化养殖尾水水体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圈养尾水中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为12.65—15.12和4.74—6.89 mg/L,铵态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浓度分别为3.91—5.03和0.26—0.41 mg/L。固液分离塔沉降1h后,池塘圈养尾水中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05%和62.85%,沉降后联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通过进水COD/N调节DO浓度改善间歇曝气人工湿地,NH_(4)^(+)-N、NO_(2)^(-)-N和可溶性磷酸盐(PO_(4)^(3-)-P)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0.45、0.02和0.48 mg/L,TN和TP平均去除率可达到68.04%和81.49%,可基本实现池塘圈养尾水的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进水碳氮比 脱氮除磷 池塘圈养 养殖尾水 垂直流人工湿地
下载PDF
稻虾田黄鳝的食物组成及其对克氏原螯虾捕食强度研究
13
作者 黄路全 徐聚臣 +4 位作者 范泽宇 黄涛 吕亚兵 侯杰 何绪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2-988,共7页
文章研究了稻田黄鳝(Monopterus albus)天然饵料生物资源、稻田黄鳝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捕食选择及不同投喂策略下黄鳝对克氏原螯虾的捕食强度,旨在为构建与优化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稻田中黄鳝天然... 文章研究了稻田黄鳝(Monopterus albus)天然饵料生物资源、稻田黄鳝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捕食选择及不同投喂策略下黄鳝对克氏原螯虾的捕食强度,旨在为构建与优化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稻田中黄鳝天然饵料生物种类丰富,达16种(属);克氏原螯虾是黄鳝最喜猎物,其次为米虾,再次为蚯蚓和水生寡毛类;稻田黄鳝自然生长期间,其胃和肠前端食物团中,克氏原螯虾重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其他猎物,其中8月份占比最大,达93.90%,4月份占比最小,为76.85%;当克氏原螯虾为唯一食物时,每尾大规格成鳝(≥200 g)日均捕食量为(1.63±0.065)g;当克氏原螯虾、米虾和蚯蚓作为食物时,黄鳝主要捕食克氏原螯虾且不捕食蚯蚓,对三者的选择指数分别为0.066、–0.266和–1;若以克氏原螯虾、鱼糜-饲料为食物时,黄鳝主要摄食鱼糜-饲料,极少捕食克氏原螯虾,对两者的选择指数分别为–0.846和0.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选择指数 稻-虾-鳝 黄鳝 克氏原螯虾
下载PDF
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钟可儿 陈敏建 +2 位作者 田盼盼 马吉顺 周琼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方法评价了长江干流各区域水质现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在长江干流共鉴定出轮虫37属85种,其中包括指示种63种,以寡污型种类为主。4个研究区域共有优势种12种,其中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u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在多个水域均占优势。长江干流轮虫平均密度为19.66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1 mg/L。轮虫密度与生物量分布规律均表现为峡谷区>平原区>高山区>河口区。干流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62,Pielou均匀度指数值为0.78。其中,各区域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区域Pielou指数分布相对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峡谷区与平原区轮虫群落相似性较其他区域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藻密度、溶氧、总磷等是影响长江干流轮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表明,长江干流不同区域间轮虫群落结构呈现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共同影响了轮虫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轮虫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生物多样性 空间异质性 十年禁渔 水生态环境评价
下载PDF
2017-2021年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成因分析及对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启示
15
作者 邱龙辉 吉芬芬 +4 位作者 丘宇慧 张三峰 沈建忠 龚成 徐春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0-958,共9页
长江天鹅洲故道是长江江豚首个迁地保护区,其中充足而适口的饵料鱼类资源是长江江豚种群健康发展的保障。为此,根据2017年10月2021年4月对长江天鹅洲故道进行的7次鱼类调查数据,结合禁捕前的历史数据,对其鱼类群落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 长江天鹅洲故道是长江江豚首个迁地保护区,其中充足而适口的饵料鱼类资源是长江江豚种群健康发展的保障。为此,根据2017年10月2021年4月对长江天鹅洲故道进行的7次鱼类调查数据,结合禁捕前的历史数据,对其鱼类群落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长江江豚饵料鱼的供应状况对天鹅洲故道内鱼类资源管理提出了建议。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7种,其中,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大中型鱼类生物量明显增加,而■(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等小型鱼类生物量呈现下降趋势。鱼类群落优势种逐渐由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 s)、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和■等小型鱼类转变为鳙、蒙古鲌和拟尖头鲌(Culter oxycephaloides)等大中型鱼类,尤其是新近出现的拟尖头鲌种群发展迅速。同时,短颌鲚和■等小型鱼类的体重在减小,而鲢、鳙等大中型鱼类规格在持续提高。长江江豚以小型鱼类和大中型鱼类的幼鱼为食,其资源下降将威胁长江江豚种群的维持和发展。为保障天鹅洲故道内长江江豚的食物供应,建议适当地捕捞鲢、鳙、蒙古鲌和拟尖头鲌,减缓鲢、鳙对小型鱼类的食物竞争压力,以及降低蒙古鲌和拟尖头鲌对小型鱼类的捕食压力;同时丰水期加强故道与长江的连通,引入更多长江干流繁殖的小型鱼类资源;并通过建设人工鱼巢以改善故道内■等产粘性卵小型鱼类的繁殖条件,增加小型鱼类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洲故道 鱼类群落结构 鱼类生物量 小型鱼类 长江江豚
下载PDF
鲢和青鱼转谷氨酰胺酶诱导下肌球蛋白凝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林 安玥琦 +1 位作者 张晗玮 熊善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4-261,共8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淡水鱼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对肌球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以鲢和青鱼肌球蛋白为试验对象,分别测定鲢转谷氨酰胺酶(silver carp transglutaminase,STG)和青鱼转谷氨酰胺酶(black carp transglutaminase,BTG... 为探究不同品种淡水鱼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对肌球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以鲢和青鱼肌球蛋白为试验对象,分别测定鲢转谷氨酰胺酶(silver carp transglutaminase,STG)和青鱼转谷氨酰胺酶(black carp transglutaminase,BTG)作用下肌球蛋白在低温凝胶化后溶解度、蛋白聚集、流变学特性、穿刺特性和微观形貌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未加酶组相比,添加2种TGase后均可催化鲢或青鱼肌球蛋白交联形成更多的ε-(γ-Glu)-Lys异肽键,导致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veay chain,MHC)的聚集程度增加,蛋白浊度值及平均粒径显著增大(P<0.05),肌球蛋白凝胶的弹性模量(G’)明显增大,凝胶破断力和破断距离显著提升(P<0.05),蛋白网络结构增强。在提升同种肌球蛋白凝胶特性方面,BTG的催化交联作用强于STG;而BTG的比酶活(12.67 U/mg)低于STG的比酶活(14.34 U/mg),且无论是否添加TGase,青鱼肌球蛋白的凝胶特性始终高于鲢肌球蛋白。综上,不同品种淡水鱼糜凝胶特性的差异并非主要由TGase的活性差异所导致,而与其肌球蛋白的来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谷氨酰胺酶 肌球蛋白 凝胶特性 流变学特性 凝胶网络结构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洈水水库鱼类群落营养结构
17
作者 姚鸿伟 林子木 +3 位作者 陈敏建 钟可儿 马吉顺 周琼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为调查山谷型水库的鱼类群落营养结构及其食物资源利用情况,基于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湖北省洈水水库2020年夏季与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并运用贝叶斯混合模型评价4种潜在碳源(颗粒有机物、陆生植物、周丛藻... 为调查山谷型水库的鱼类群落营养结构及其食物资源利用情况,基于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湖北省洈水水库2020年夏季与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并运用贝叶斯混合模型评价4种潜在碳源(颗粒有机物、陆生植物、周丛藻类和有机碎屑)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贡献。结果表明:洈水水库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鱼类群落的营养层次(NR)、基础食物来源(CR)、生态位总空间(TA)、群落的整体密度(NND)、聚集均匀程度(SDNND)和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等参数为夏季高于秋季,表明夏季食物源多样性高、营养冗余程度低、食物网结构更加复杂而稳定。洈水水库夏季和秋季鱼类均依赖外源性碳源,但两个季节的利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整体上,陆生植物在两个季节对洈水水库鱼类的碳源贡献最大,但夏季周丛藻类为次重要碳源,秋季有机碎屑为次重要碳源,颗粒有机物(POM)在两个季节均不重要。夏季和秋季对外源碳的依赖程度最高的鱼类均为黄尾鲴(碎屑食性鱼类),对外源碳的依赖程度最低的鱼类为鳙(滤食性鱼类)和团头鲂(植食性鱼类)。在夏季和秋季共有的9种鱼类中,肉食性鱼类(鳜、蒙古鲌)、杂食性鱼类(鲤、鲫)与碎屑食性鱼类(黄尾鲴)营养级变化显著。夏季鱼类营养级范围为2.5—3.5,平均3.01,而秋季鱼类营养级范围为2.9—3.8,平均3.32。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不同食性鱼类的营养级发现,秋季鱼类的营养级普遍高于夏季(P<0.05)。研究揭示洈水水库鱼类夏季和秋季的碳源利用存在显著差别,鱼类的营养级秋季普遍高于夏季,这主要是由于洈水水库秋季的低水位不利于陆生植物进入水生食物网,鱼类食物资源竞争加剧、捕食作用加强所致。基于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鱼类食物资源的利用情况表明:植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鱼苗投放时间应选在早春(2—3月),碎屑食性鱼类鱼苗的投放时间在秋、冬季更加合适,这将为研究山谷型水库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渔业结构调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洈水水库 稳定同位素 鱼类群落 营养结构 内/外源碳 大水面渔业
下载PDF
池塘圈养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何绪刚 侯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9,共9页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针对传统散养池塘养殖废弃物过度积累、养殖水环境劣化等关键瓶颈问题,提出了能时时清除养殖固形废弃物、实现清洁养殖的圈养模式。该模式自成体系,包含圈养桶、圈养平台和尾水分离与处理等养...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针对传统散养池塘养殖废弃物过度积累、养殖水环境劣化等关键瓶颈问题,提出了能时时清除养殖固形废弃物、实现清洁养殖的圈养模式。该模式自成体系,包含圈养桶、圈养平台和尾水分离与处理等养殖装备,以及圈养池塘水体净化能力提升措施等,是一种养殖尾水零排放、节水、节地、节约饲料和人力成本、高产、高效的绿色健康养殖方式。圈养平台集成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装备后,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池塘绿色高效养殖模式。本文系统介绍了圈养模式提出的缘由、设施结构组成、实际圈养效果及养殖废弃物收集与处理效率、圈养综合效益等,展望了圈养模式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圈养模式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圈养 “零排放” 绿色健康 设施渔业 清洁养殖 智能化 数字渔业技术
下载PDF
基于生物能量学模型的尖吻鲈精准投喂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晓娟 沙宗尧 +1 位作者 李大鹏 王春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7-249,共13页
为提高养殖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研究基于生物能量学原理和生产养殖数据构建了精养条件下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精准投喂管理模型,并通过软件开发,构建了方便使用的精准投喂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为可预测尖吻鲈生... 为提高养殖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研究基于生物能量学原理和生产养殖数据构建了精养条件下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精准投喂管理模型,并通过软件开发,构建了方便使用的精准投喂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为可预测尖吻鲈生长周期中任一时间点的生长、任一生长点的饲料需求量及养殖周期对水体排放的氮磷次生污染。结果显示,通过建模和分析,发现尖吻鲈在其生长过程中含有1个异速生长点,由此将尖吻鲈的生长周期分为2个生长期:<296 g(第一生长期)和>296 g(第二生长期);在尖吻鲈的两个生长期中,相比于特定增长率、日均增重和日增长系数等生长模型,优化后的热积温系数模型对尖吻鲈的生长预测效果更佳;采用实际蛋白含量分别为44.4%和42.6%的商业饲料投喂不同生长时期的尖吻鲈,每生产1000 kg尖吻鲈(体重为1—1000 g),所需要的消化能约为2.33×10^(7) kJ,所排放的总固态污染物约为543 kg;验证实验中尖吻鲈体重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显著相关,饲料系数(FCR)模型观测值大于实际预测值。以上结果表明,实验中构建的精准投喂管理模型可以有效地估计养殖中鱼体生长情况和饲料需求,但由于实际养殖中饲料投喂多为过量投喂,可能导致实际投喂量大于养殖需求量,进而导致污染排放量的增加。研究中开发的精准投喂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软件,为养殖投喂管理精准化和信息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投喂管理模型 尖吻鲈 生长预测 饲料需求 氮磷排放预测
下载PDF
谷氨酸和α-酮戊二酸对鳜生长、脱氨及糖代谢的影响
20
作者 杨儒 张冬 +4 位作者 吴璐瑶 胡兵 陈加成 李颜 刘立维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92,共9页
为探究谷氨酸(Glu)和α-酮戊二酸(AKG)对鳜(Siniperca chuatsi)摄食和氨排泄的影响,实验以鳜[初始体重(26.28±0.99)g]为研究材料,将Glu和AKG分别添加到鳜的基础日粮中(添加量2%),进行了60d的养殖实验,前40d等量投喂,后20d饱食投喂... 为探究谷氨酸(Glu)和α-酮戊二酸(AKG)对鳜(Siniperca chuatsi)摄食和氨排泄的影响,实验以鳜[初始体重(26.28±0.99)g]为研究材料,将Glu和AKG分别添加到鳜的基础日粮中(添加量2%),进行了60d的养殖实验,前40d等量投喂,后20d饱食投喂。通过设置对照组、Glu组和AKG组,比较了3种不同饲料饲喂下鳜的摄食与氨排泄差异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等量饲喂期间添加Glu、AKG显著提高鳜生长和降低饵料系数,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鳜的体外氨排泄量。在饱食投喂阶段,Glu、AKG组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降低。两个投喂阶段结果都表明,饲料中添加谷氨酸和α-酮戊二酸能显著促进鳜脑中npy表达并抑制pomc表达,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比和特定生长率,增加鱼体体重,促进鱼体生长且降低饲料系数。同时,肝脏中gdh表达及肌肉ampd表达均提高,脱氨代谢供能水平升高,最终导致其氨排泄量升高。此外,饲料中添加Glu和AKG可促进肝脏pepck、g6pase、pk和gk基因表达量增加,糖代谢增强,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供能。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谷氨酸和α-酮戊二酸均能促进鳜的摄食并降低氨的排泄。研究结果将应用于鳜的低氨排放养殖,并推进谷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鳜饲料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Α-酮戊二酸 摄食 氨排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