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有效性。方法:纳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有效性。方法:纳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t DCS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同步干预,对照组采用tDCS假刺激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治疗频次为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下肢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FMA-LE评分、FAC评级、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DCS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可更好地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真性球麻痹患者42例,随机分为假刺激组、低强度组、高强度组,每组14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假刺激组予以假性tDCS刺激,...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真性球麻痹患者42例,随机分为假刺激组、低强度组、高强度组,每组14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假刺激组予以假性tDCS刺激,低强度组予以1 mA tDCS电刺激,高强度组予以2 mA tDCS电刺激;均为20 min/次,5次/周,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纤维内镜下吞咽困难严重程度量表(FEDSS)、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分和表面肌电(sEMG)数据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低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FEDSS评分低于假刺激组(均P<0.05),且高强度组低于低强度组(均P<0.05);低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MMASA评分和sEMG平均肌电值均高于假刺激组(均P<0.05),且高强度组高于低强度组(P<0.05)。结论:低强度、高强度tDCS电刺激均可改善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且高强度刺激疗效可能优于低强度刺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有效性。方法:纳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t DCS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同步干预,对照组采用tDCS假刺激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治疗频次为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下肢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FMA-LE评分、FAC评级、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DCS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可更好地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真性球麻痹患者42例,随机分为假刺激组、低强度组、高强度组,每组14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假刺激组予以假性tDCS刺激,低强度组予以1 mA tDCS电刺激,高强度组予以2 mA tDCS电刺激;均为20 min/次,5次/周,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纤维内镜下吞咽困难严重程度量表(FEDSS)、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分和表面肌电(sEMG)数据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低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FEDSS评分低于假刺激组(均P<0.05),且高强度组低于低强度组(均P<0.05);低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MMASA评分和sEMG平均肌电值均高于假刺激组(均P<0.05),且高强度组高于低强度组(P<0.05)。结论:低强度、高强度tDCS电刺激均可改善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且高强度刺激疗效可能优于低强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