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老年人细菌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晨芳 王桦 +3 位作者 董昱 檀春玲 章桂芬 刘国栋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38-843,共6页
目的观察分析住院老年人细菌性肺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指导合理抗MDRO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老年病科和呼吸科收治的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老年细菌... 目的观察分析住院老年人细菌性肺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指导合理抗MDRO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老年病科和呼吸科收治的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老年细菌性肺炎多重耐药菌组(MDRO组)与非多重耐药菌组(N-MDRO组)的一般临床特点、预后及病原学特征,并采用逻辑回归方法分析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总计纳入患者368例,其中MDRO组267例,占比高达72.6%。两组比较分析,MDRO组较N-MDRO组年龄更高、合并各基础疾病更常见、用药史更多、平均住院时间更长、抗生素调整率更高、治疗有效率更低(P<0.05),而临床表现及炎症指标(血常规、PCT、CRP等)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O组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屎肠球菌,其中G^-菌占比高达91.0%,非发酵菌占比达81.6%。MDRO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8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低;嗜麦芽假单胞菌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较低;G^+菌对糖肽类抗生素及利奈唑胺无耐药。结论老年人细菌性肺炎MDRO感染发生率高,临床上应高度警惕,准确识别多重耐药菌感染需多方面综合评估。MDRO感染以G^-菌为主,非发酵菌占有重要地位,其耐药情况各异,应行针对性治疗。加强住院老人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的控制,可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细菌性肺炎 多重耐药菌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浆循环微小RNA-126微小RNA-155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杜玥 李莎 +1 位作者 肖鸣 梅齐建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975-979,共5页
目的: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循环微小RNA-126(miR-126)和微小RNA-155(miR-155)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表达水平与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经冠状... 目的: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循环微小RNA-126(miR-126)和微小RNA-155(miR-155)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表达水平与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老年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是否发生ISR分为再狭窄组(n=39)和非再狭窄组(9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受试者血浆循环miR-126和miR-155表达水平;通过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循环miR-126和miR-155表达水平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结果:再狭窄组血浆循环miR-126、miR-155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再狭窄组(P<0.05)。ROC结果显示:血浆循环miR-126、miR-155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AUC分别为0.843、0.708,截断值分别为3.158、1.424,此时对应灵敏度分别为74.0%、59.4%,特异度分别为82.1%、76.9%;血浆循环miR-126、miR-155联合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AUC为0.864,此时对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2%、84.6%。Logistic分析显示,血浆循环miR-126、miR-155低表达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循环miR-126、miR-155在老年冠心病行PCI术后发生ISR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两者参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ISR的发生及发展,提示血浆循环miR-126、miR-155可能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微小RNA-126 微小RNA-155 相关性
下载PDF
恩格列净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文光 杨芬 +1 位作者 肖鸣 周红牡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6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恩格列净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9)。对照组予以西... 目的观察恩格列净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9)。对照组予以西格列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恩格列净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三酰甘油(TG)、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生活质量评定量表(DMQLS)评分,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BG、TG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HbA1c和2 hPG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HbA1c、FBG、2 hPG、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ys-C、BUN、Hcy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Cys-C、BUN、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DMQLS各维度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DMQLS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24%,与对照组的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1,P=0.776)。结论恩格列净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及糖脂代谢水平,降低Hcy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老年人 西格列汀 恩格列净 血糖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西比灵与黛立新预防性治疗老年偏头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肖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目的分析西比灵与黛立新预防性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偏头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西比灵组和黛立新组各64例。西比灵晚餐后1h服用,10mg/d。黛立新早餐后1h服用,1片/d。2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1d内发作次数以及疼痛持续时... 目的分析西比灵与黛立新预防性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偏头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西比灵组和黛立新组各64例。西比灵晚餐后1h服用,10mg/d。黛立新早餐后1h服用,1片/d。2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1d内发作次数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分析2组疗效及治疗4周后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1d内发作次数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1d内发作次数以及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组疗效优于西比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组满意度明显高于西比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预防性治疗老年偏头痛,黛立新优于西比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比灵 黛力新 偏头痛 老年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红牡 朱晖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5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53例)和血必净组(54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方法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53例)和血必净组(54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方法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CT、hsCRP、WBC、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CT、hsCRP、WBC、NT-proBN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VEF水平升高(P<0.05);血必净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减轻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炎症反应,减少心肌损伤,促进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重症肺炎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及效果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华宁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第14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和甲钴胺治疗组,每组50例。其中甲...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和甲钴胺治疗组,每组50例。其中甲钴胺治疗组采用甲钴胺治疗,前列地尔治疗组在甲钴胺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果。结果前列地尔治疗组94.00%疗效优于甲钴胺治疗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前列地尔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评分优于甲钴胺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的疗效显著,血清学神经功能指标改善,对于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前列地尔 联合 疗效
下载PDF
神经生理监测技术在老年胃肠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肖鸣 张万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4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手术中应用神经生理检测技术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02—2013-02收治的36例行老年胃肠手术的患者,直肠癌19例,结肠癌17例,均行经腹部或者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观察患者在术中神经检测的变化,并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手术中应用神经生理检测技术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02—2013-02收治的36例行老年胃肠手术的患者,直肠癌19例,结肠癌17例,均行经腹部或者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观察患者在术中神经检测的变化,并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32例患者电刺激双侧膀胱支,在患者膀胱逼尿肌上记录到CMAPs,作为电刺激阳性;4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电刺激显示为膀胱支阳性,但是进行电刺激盆丛主干却无法诱导肌电活动,则将其定义为电刺激阴性;电刺激阳性患者术后1周平均残余尿量为(85.27±21.73)mL,电刺激阴性患者其术后1周的残余尿量为(314.15±48.9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阳性患者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为(7.41±0.12)d,阴性患者(14.75±2.4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理监测技术能够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准确地反映出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同时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检测 老年胃肠手术 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医—护—患沙龙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管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莉莉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2期2064-2066,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患沙龙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患沙龙模式,包括电话跟踪、家庭上门访视、医生门诊随访、患者联谊会... 目的探讨医-护-患沙龙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患沙龙模式,包括电话跟踪、家庭上门访视、医生门诊随访、患者联谊会等;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于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评估两组患者血压、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行为等指标。结果采用医-护-患沙龙模式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行为指标均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患沙龙模式有助于稳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加强自我护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压管理 医-护-患沙龙模式
下载PDF
女贞子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大鼠的神经炎症及AM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杨芬 谭一虎 肖鸣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443-449,共7页
目的:探讨女贞子提取物(LLE)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炎症以及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构建PD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LLE低、中、高剂... 目的:探讨女贞子提取物(LLE)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炎症以及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构建PD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LLE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LLE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 g/kg、0.4 g/kg、0.8 g/kg LLE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1.67 mg/kg美多芭灌胃,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5d。干预结束后,利用旋转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多巴胺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D大鼠脑组织中AMPK、ERK、p-AMPK、p-ERK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及脑组织MDA、TNF-α、NO含量均增加(P<0.05),TH阳性细胞数,GSH、SOD水平及p-AMPK/AMPK、p-ERK/ERK比值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LLE随着剂量增加,大鼠旋转圈数、MDA、TNF-α、NO水平降低(P<0.05),TH阳性细胞数,GSH、SOD水平及p-AMPK/AMPK、p-ERK/ERK比值升高(P<0.05);LLE高剂量组各项指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LE可以抑制PD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缓解大鼠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提取物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AMPK/E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EZSCAN无创筛查风险评分与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文光 梅齐建 +1 位作者 肖鸣 熊艺华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32-534,543,共4页
分析EZSCAN无创筛查风险评分与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以本院体检者1 9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EZSCAN评分与2型糖尿病及体重指数、收缩/舒张压、血脂、糖耐量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糖代谢... 分析EZSCAN无创筛查风险评分与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以本院体检者1 9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EZSCAN评分与2型糖尿病及体重指数、收缩/舒张压、血脂、糖耐量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糖代谢异常组研究对象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研究对象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糖代谢异常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h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高风险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高于低风险组研究对象(P<0.05)。因此,EZSCAN无创筛查风险评分与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SCAN无创筛查 风险评分 2型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 相关性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玥 梅齐建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152-1155,共4页
糖尿病的高患病率使其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常见共病。有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文献,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相互... 糖尿病的高患病率使其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常见共病。有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文献,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相互作用、病理生理机制,旨在对其治疗策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糖尿病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年第7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护理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04年1月-12月符合COPD诊断标准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201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未合并心...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护理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04年1月-12月符合COPD诊断标准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201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255例作为对照组。以2014年12月为观察终点时间,对其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患者随访进行生存分析研究。结果 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病史等10个危险因素是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伴有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是影响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比未伴有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患者生存期要短。结论 对于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改善呼吸道状况,缓解患者呼吸压力,并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进行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存分析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维格列汀与西格列汀降糖疗效对比
13
作者 朱晖 梅齐建 肖鸣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495-1498,共4页
目的:比较维格列汀和西格列汀的降糖效果。方法:受试者随机分配维格列汀组,或者西格列汀组。先后分服两药,使用动态血糖监测(CGM)测定24h的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GA、1,5AG、IRI、CPR、BNP、PA... 目的:比较维格列汀和西格列汀的降糖效果。方法:受试者随机分配维格列汀组,或者西格列汀组。先后分服两药,使用动态血糖监测(CGM)测定24h的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GA、1,5AG、IRI、CPR、BNP、PAI-1以及尿C肽。结果:维格列汀组的24h平均血糖低于西格列汀组(142.1±35.5vs.153.2±37.0mg/dL;P=0.012)。与西格列汀相比,服用维格列汀的患者,MAGE下降(110.5±33.5vs.129.4±45.1mg/dL;P=0.040),晚餐后血糖峰值也下降(206.1±40.2vs.223.2±43.5mg/dL;P=0.015),早餐后3h内AUC≥180mg/dL也下降(484.3vs.897.9mg/min/dL;P=0.025),尿CPR显著上升(97.0±41.6vs.85.2±39.9μg/day;P=0.008)。两组间HbA1c,GA,1,5AG,IRI,CPR,BNP,或PAI-1均无意义。结论:与西格列汀比较,维格列汀的降糖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格列汀 西格列汀 动态血糖监测 DPP-4抑制剂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ANGPTL8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李莎 姜崴 《医学信息》 2024年第7期93-97,共5页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的水平,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分期...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的水平,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分期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每组20例,同时选取同一时间的20例正常体检者设为对照组(CG组);收集入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空腹静脉葡萄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应用ELISA测定血清ANGPTL8水平。结果四组收缩压、舒张压、BMI、C肽、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在DM组、NPDR组、PDR组三组间逐渐升高,PDR组高于DM组、NPDR组;DM组、NPDR组、PDR组HbA1c及FBG高于CG组;TG水平在CG组、DM组、NPDR组、PDR组四组间逐渐增高,PDR组、NPDR组、DM组均高于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NGPTL8在CG组、DM组、NPDR组、PDR组四组间浓度逐渐增高,PDR组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ANGPTL8的升高与TG相关(P<0.05)。结论ANGPTL8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它可能在糖代谢异常的基础上通过影响TG代谢参与PDR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PTL8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甘油三酯
下载PDF
老年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25-羟维生素D与肌肉萎缩和跌倒风险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晖 张雨洁 +1 位作者 梅齐建 徐焱成 《医学新知》 CAS 2019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25 -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患者跌倒风险的关系.方法在25 例CKD-3期患者中进行横断面研究,测定25OHD、1 ,25 -二羟维生素D(1 ,25 (OH)2 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 目的探讨25 -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患者跌倒风险的关系.方法在25 例CKD-3期患者中进行横断面研究,测定25OHD、1 ,25 -二羟维生素D(1 ,25 (OH)2 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等指标.跌倒风险是通过测定股四头肌的力量、跌倒评估测试(FST)、伯格平衡测试(BBS)、"起来走"时间测试(TUG)、经过调整的巴氏指数(MBI),以及跌倒的功效评分(FES)来评估.结果受试者平均年龄为(75.8 ±13.2)年,慢性肾衰竭的平均病程为5.0年,受试者平均的25 羟维生素D水平为55.3 nmol/L.肌肉力量与25OHD显著相关,而与1 ,25 (OH)2 D或PTH无相关性.结论在CKD-3期的患者中25OHD水平降低,与股四头肌肌肉力量的减少和跌倒风险的增加相关.25OHD可能比活性肾代谢产物1 ,25(OH)2 D对于肌肉力量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后续的试验需要进一步研究骨化醇补充剂对于CKD-3期患者跌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25 -羟维生素D 肌肉力量 跌倒风险
原文传递
新型免疫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鸣 谢伶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新型免疫治疗,2组均治疗14d。评价2组治疗效果,并...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新型免疫治疗,2组均治疗14d。评价2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14d后测定2组白细胞计数、内毒素、CD4+及CD8+水平。结果观察组痊愈率(23.26%)、总有效率(88.37%)高于对照组(5.41%,67.57%)(P<0.05);对照组治疗7、14d其白细胞计数((11.45±0.13)、(9.49±0.09)×109/L)、内毒素((0.550±0.017)、(0.320±0.043)EU/L)较治疗前((15.840±0.28)×109/L、(0.780±0.064)EU/L)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7、14d其白细胞计数((10.78±0.17)、(8.73±0.11)×109/L)、内毒素((0.150±0.021)、(0.070±0.037)EU/L)较治疗前((16.97±0.23)×109/L、(0.860±0.019)EU/L)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7、14d患者CD4+((1.64±0.80)%、(1.87±0.89)%)、CD8+((1.52±0.75)%、(1.78±0.44)%)较治疗前(CD4+(1.20±0.58)%、CD8+(1.42±0.38)%)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7、14d患者CD4+((2.17±0.71)%、(2.68±0.92)%)、CD8+((2.28±0.66)%、(2.55±0.58)%)较治疗前(CD4+(1.22±0.63)%、CD8+(1.57±0.47)%)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7d内毒素、CD4+及CD8+水平、治疗14d白细胞计数、内毒素、CD4+及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新型免疫疗法可提高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感染 新型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脑梗死一例
17
作者 周红牡 曹非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858-859,共2页
患者,男,53岁,因“右下肢麻木半年”于2020年7月2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麻木、无力,尚可独立行走,自感右下肢肌肉萎缩,无肌肉颤动、吐词不清、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不适。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具体经过不详,治疗后无明显... 患者,男,53岁,因“右下肢麻木半年”于2020年7月2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麻木、无力,尚可独立行走,自感右下肢肌肉萎缩,无肌肉颤动、吐词不清、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不适。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具体经过不详,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右下肢麻木”收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170/110 mmHg,平素服用尼福达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g;吸烟20余年,每日20支。入院体格检查:T 36.2℃,P 79次/分,R 20次/分,BP 141/100 mmHg,神志清楚,心音正常,心律齐,无杂音,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无胸膜摩擦感;腹部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脑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