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弘 余桢 +2 位作者 朱彬 王光华 许谭妙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120-120,共1页
2011年7月~2014年4月,我们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57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7例,男20例,女37例,年龄80~94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Ⅲ型28例,Ⅳ型25例,Ⅴ型... 2011年7月~2014年4月,我们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57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7例,男20例,女37例,年龄80~94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Ⅲ型28例,Ⅳ型25例,Ⅴ型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 骨折固定术 高龄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王弘 许谭妙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8-970,共3页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及植骨治疗。根据疼痛、行走能力、伸膝、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随访12...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及植骨治疗。根据疼痛、行走能力、伸膝、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随访12~30个月,无1例患者术后并发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有1例出现皮肤坏死。根据Rasmussen评分法:14例优,8例良,3例可,1例差。结论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胫骨平台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谭妙 王弘 +2 位作者 王光华 朱彬 胡海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2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 目的研究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与关节面台阶高度以及骨折再移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17例、良者29例、差者3例,与对照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14例、良者27例、差者8例无明显差异(Z=-1.198,P=0.231);研究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桡骨高度明显矮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1.667、8.025、9.399、38.106,P均<0.001);研究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骨折再移位,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折再移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χ^(2)=1.010,P=0.31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在腕关节解剖结构复位中的效果虽不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但能够获得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同等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未增加患者骨折再移位风险,且操作更简单,患者更易接受,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保守治疗
下载PDF
MFB理念在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谭妙 王弘 +2 位作者 王光华 朱彬 胡海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2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主要问题骨(MFB)理念在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FB理念指导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入路、内固定物... 目的 探讨主要问题骨(MFB)理念在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FB理念指导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入路、内固定物固定位置及固定方式,观察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骨折部位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8.93±1.25)个月;随访10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28例、良者2例、可者2例,优良率为93.75%,且均未出现骨折断端骨吸收等并发症。结论MFB理念可指导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入路、内固定物固定位置及固定方式的选择,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问题骨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恢复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毛瑜芳 李康华 +1 位作者 朱彬 龙江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2月—2021年1月在株洲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法训练...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2月—2021年1月在株洲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法训练,观察组实施个体化阶段性训练方案。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治疗后功能恢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变化、骨代谢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骨折治疗后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χ^(2)=9.412,P<0.05)。观察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评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病人的PT、A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0~16.626,P<0.05)。两组病人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均显著下降,血清护骨素(OPG)、分泌蛋白dickkopf-1(DKK-1)显著上升,且观察组病人的ALP、BGP显著低于对照组,OPG、DKK-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5~230.013,P<0.05)。结论老年骨折病人采取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可显著改善其功能恢复及骨代谢标志物,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老年人 运动疗法 功能恢复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