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自制髓内钉置入髓内桥接固定锁骨中段骨折 被引量:6
1
作者 毛炳焱 刘平均 +3 位作者 贺用礼 李际才 胡志喜 丁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8028-8031,共4页
背景:符合微创治疗原则的髓内固定锁骨骨折的方法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目前较多采用克氏针髓内穿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但效果均不理想。目的:测量分析成人锁骨解剖结构相关数据,研制一种新型成人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的髓内钉,并探讨其... 背景:符合微创治疗原则的髓内固定锁骨骨折的方法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目前较多采用克氏针髓内穿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但效果均不理想。目的:测量分析成人锁骨解剖结构相关数据,研制一种新型成人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的髓内钉,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通过对40根成人锁骨以及5具新鲜尸体标本相关数据测量,设计出新型锁骨髓内钉。采用双螺纹克氏针髓内穿针,含内螺纹自攻自钻空心螺钉(内六角)固定双螺纹克氏针两端以达到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要求。结果与结论:锁骨全长为(14.85±1.22)cm,锁骨中段长为(5.89±0.61)cm,外侧段与中段夹角,中段与内侧段夹角均为125°左右,锁骨中段最窄处直径为(1.02±0.15)cm,锁骨中段最窄处髓腔内径为(0.53±0.16)cm,从锁骨中段骨折处逆行髓内穿针,复位骨折后顺行穿出骨皮质,固定骨折后剪断多余克氏针,于两端拧入含内螺纹自攻自钻空心螺钉,固定稳定可靠。这种新型自制髓内钉是利用含内螺纹自攻自钻空心螺钉与骨折两端形成稳定模块,通过双螺纹克氏针髓内桥接,具有支撑和加压相互作用,符合微创原则,直视下复位满意,固定可靠,但相关生物力学数据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解剖 髓内钉 微创
下载PDF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单椎体内植入器的初步研制及其生物力学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际才 刘平均 +3 位作者 贺用礼 赵卫东 梁栋柱 毛炳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4年第9期1350-1355,共6页
背景:对于压缩程度大于1/3的严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微创内固定,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且植骨可靠,在达到伤椎复位、植骨与稳定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脊柱运动单位和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减轻临近节段退变。目的:... 背景:对于压缩程度大于1/3的严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微创内固定,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且植骨可靠,在达到伤椎复位、植骨与稳定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脊柱运动单位和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减轻临近节段退变。目的:研制一种内镜下经椎体侧方入路复位单椎体内植入器,评价其应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根据成人胸腰椎椎体的解剖学测量数据研制各型号的单椎体内植入器。选取6具成人新鲜胸腰椎尸体标本,制作L1压缩性骨折模型,分为对照组、骨折损伤组、单椎体内植入器组、AF复位内固定组及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分别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实验。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试表明,单椎体内植入器组在胸腰椎前屈及左右侧屈方向上与AF内固定组及前路钢板组运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后伸及左右旋转方向上运动范围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单椎体内植入器设计新颖,在前屈及左右侧屈方向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但在后伸及旋转方向缺乏稳定性,需加以改进或辅以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胸腰椎 骨折 复位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际才 刘平均 +3 位作者 李志跃 晏平华 胡志喜 张朝跃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9期692-693,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9例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功能评... 目的探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9例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71~102岁,平均82.7岁。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8 min,术中出血约200~600 mL,输同型浓缩红细胞0~2 U,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6个月时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3~95分,平均85.5分。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25个月),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卧床时间短、能早期恢复肢体功能及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 人工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腓肠神经、隐神经营养交腿皮瓣修复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4
作者 毛炳焱 刘平均 +3 位作者 贺用礼 刘君华 丁原 胡志喜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7期650-653,共4页
目的报道交腿皮瓣修复严重膝关节损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收治7例严重膝关节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重建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男6例,女1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6岁。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6... 目的报道交腿皮瓣修复严重膝关节损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收治7例严重膝关节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重建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男6例,女1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6岁。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6 cm^9 cm×13 cm。4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交腿皮瓣修复,3例采用隐神经营养交腿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6 cm×7 cm^10 cm×14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植皮。结果 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全部存活,均最大限度保留和恢复膝关节功能和外观。结论采用交腿皮瓣修复严重膝关节损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腿皮瓣 修复 膝关节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骶骨肿瘤8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平均 田平 +3 位作者 丁原 王文聪 胡志喜 刘林 《中外医疗》 2009年第3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骶骨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8例患者无术中死亡,2例切口皮缘缺血,1例术后早期脑脊液漏。随访8例,时间6个月~4年,无复发及死亡。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骶尾部肿瘤能有效控制术...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骶骨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8例患者无术中死亡,2例切口皮缘缺血,1例术后早期脑脊液漏。随访8例,时间6个月~4年,无复发及死亡。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骶尾部肿瘤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便于术中保护骶神经根,重建骶腰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外科学 骨肿瘤外科学
下载PDF
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被引量:8
6
作者 毛炳焱 刘俊 +4 位作者 刘平均 贺用礼 胡志喜 丁原 熊荣华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报告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2.5cm×2.8cm-4... 目的报告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2.5cm×2.8cm-4.6cm×9.5cm,皮瓣切取面积为2.8cm×3.0cm-4.8cm×9.7cm。结果术后1例皮瓣出现蒂部卡压症状,经行血管探查、减压术后存活,余14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及功能满意。结论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血管相对恒定,外形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桡动脉 手损伤
原文传递
VSD结合拉网式中厚皮肤移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7
作者 毛炳焱 刘平均 +4 位作者 贺用礼 刘君华 李际才 丁原 胡志喜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10期1530-1530,1578,共2页
目的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结合拉网式中厚皮肤移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骨科收治足背部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19~59岁,平均39岁,缺损面积:(4 cm×6 cm... 目的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结合拉网式中厚皮肤移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骨科收治足背部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19~59岁,平均39岁,缺损面积:(4 cm×6 cm)~(12 cm×15 cm)。均采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结合拉网式中厚皮肤移植手术治疗,观察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足部外形?质地以及肢体功能等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移植皮肤愈合良好;2例患者少许移植皮肤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3个月随访,全部患者创面愈合良好,外形美观,表面平坦,颜色正常,皮肤质地良好,肢体功能良好。结论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结合拉网式中厚皮肤移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简单创伤小,节约取皮面积,外形美观,避免二次手术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 足背 中厚皮肤 修复
原文传递
3D打印导板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毛炳焱 王文聪 +5 位作者 胡志喜 丁原 王强 李蕾 唐伟 王常青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564-569,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长沙医学院附属石门医院,采用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寰枢椎骨...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长沙医学院附属石门医院,采用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52~69岁。寰椎骨折4例,其中前弓骨折2例、前后弓骨折2例;枢椎骨折5例,其中ⅡC型齿状突骨折4例、Hangman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2例。术前将患者颈椎CT扫描断层Dicom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17.0,对目标椎体进行分割重建,选取目标椎体后方结构表面形态蒙版扩张,采用布尔运算获得导板模型,分别使用聚乳酸高分子材料和光敏树脂材料3D打印快速成型制作寰枢椎骨折脱位模型以及导板模型。术前利用聚乳酸高分子材料打印的寰枢椎骨折脱位模型进行模拟手术操作,确认导板设计的准确性。光敏树脂材料导板采用环氧乙烷消毒后封装以备术中使用。手术采用常规颈椎后入路切口,术中充分暴露椎体后方表面结构形态,根据术前模拟操作,利用导板辅助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根据CT扫描判断螺钉与椎弓根位置关系,采用Kawaguchi等方法评价螺钉置入质量;术后1年采用VAS评估患者颈肩部疼痛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颈髓神经功能情况。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55±18.83)min;术中出血量(266.36±72.43)mL。11例患者共置入4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6个月采用Kawaguchi等级评价标准评价螺钉置入质量:0级41枚(93.18%),1级2枚(4.55%),2级1枚(2.27%)。所有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18个月。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年患者颈肩部疼痛VAS(1.00±0.77)分,明显低于术前的(7.91±1.04)分;颈髓神经功能JOA评分(13.45±1.6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8.18±1.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0、14.685,P值均<0.05)。结论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可降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手术难度,提高置钉精准度,安全有效,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寰椎 枢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3D打印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束间瘤变组织显微切除治疗周围神经脂肪纤维瘤 被引量:1
9
作者 毛炳焱 胡志喜 +4 位作者 丁原 贺用礼 刘君华 李际才 刘平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脂肪纤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周围神经脂肪纤维瘤患者5例,其中单纯正中神经瘤变3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瘤变2例、合并巨指1例,采用周围神经松解、瘤段切除、周围神经束间瘤变组织显微切除...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脂肪纤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周围神经脂肪纤维瘤患者5例,其中单纯正中神经瘤变3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瘤变2例、合并巨指1例,采用周围神经松解、瘤段切除、周围神经束间瘤变组织显微切除等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7~24个月,行瘤段病变切除1例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感觉缺失;行周围神经松解2例,术后手指麻木症状消失;行周围神经束间显微切除2例,无明显神经支配区感觉缺失。结论通过CT、脚、手术观察以及术后肿瘤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周围神经脂肪纤维瘤,但目前治疗手段有限,周围神经束间瘤变组织显微切除是一种在最大限度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可切除较多瘤变组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前外侧入路切除颈椎管哑铃型肿瘤4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平均 丁原 +2 位作者 王文聪 胡志喜 晏平华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9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切除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经前外侧入路切除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4例,随访6个月~5年。分析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4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切除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经前外侧入路切除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4例,随访6个月~5年。分析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4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颈前外侧入路具有椎管内外显露清楚,对颈髓、椎动脉、神经根损伤风险小等优点,是治疗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段 脊髓肿瘤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掌跖角化病并手部假性阿洪病一例
11
作者 毛炳焱 李蕾 唐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8-449,共2页
患者男,47岁,因掌跖角化过度右小指中节处环形缩窄截指40年,左小指中节处环形缩窄伴痛觉减退10年,来我院就诊。患者自4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掌跖皮肤粗糙,逐渐增厚、变硬,同时出现肤色变浅,后出现右小指中节线状缩窄,逐步发展成为环... 患者男,47岁,因掌跖角化过度右小指中节处环形缩窄截指40年,左小指中节处环形缩窄伴痛觉减退10年,来我院就诊。患者自4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掌跖皮肤粗糙,逐渐增厚、变硬,同时出现肤色变浅,后出现右小指中节线状缩窄,逐步发展成为环形缩窄,初始无明显疼痛不适,手指远端肥大并感觉减退,缩窄发展明显后行截指手术,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减退 感觉减退 掌跖角化病 环形缩窄 截指 皮肤粗糙 伤口愈合 掌跖角化过度
原文传递
经尺背侧入路结合自制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被引量:7
12
作者 毛炳炎 李蕾 +4 位作者 王文聪 胡志喜 贺用礼 王强 唐举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尺背侧入路结合自制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13例Bennett骨折患者,设计第一腕掌关节尺背侧入路暴露骨折以及关节面,以自制克氏针拉钩辅助复位,以克氏针固定骨折。术后... 目的探讨经尺背侧入路结合自制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13例Bennett骨折患者,设计第一腕掌关节尺背侧入路暴露骨折以及关节面,以自制克氏针拉钩辅助复位,以克氏针固定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4~6周后拔除克氏针。结果13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0周恢复创伤前活动水平。VAS疼痛评分0~3分,平均1.46分;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患指功能:优H例,良2例。1例患者岀现针道处红肿,其余患者均未出现针道感染、周围软组织激惹、克氏针松动、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结论经尺背侧入路结合自制克氏针拉钩复位固定Bennett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治疗结果 内固定器 复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