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治理研究——以湖南省岳阳市张谷英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伯华 陈新新 +1 位作者 窦银娣 刘沛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4-1166,共13页
传统村落是乡村重要的文化遗产,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空间主体的治理实践直接影响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及因子分析法,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重构传统村落空间治理机制。研... 传统村落是乡村重要的文化遗产,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空间主体的治理实践直接影响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及因子分析法,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重构传统村落空间治理机制。研究发现:(1)张谷英村空间主体可分为行政主体、地方社区主体和外来主体3类人类行动者,以及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和经济空间4类非人类行动者,空间治理问题的表征以空间权益失衡、空间组分混乱和空间功能演变为主。(2)优化张谷英村空间治理模式,需要核心行动者赋予其他行动者权益,行政主体、地方社区主体及外来主体分别采取不同的行动机制得以实现。(3)行动者网络视角下传统村落各治理主体应加强合作,村民与企业合作改造物质环境,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加深融合,空间的生产与消费需要符合村落现实的社会关系。传统村落空间治理应加深多维空间融合,修复重组传统村落空间功能。研究有助于解释传统村落空间治理过程中各行动者参与治理,空间权益合理配置及传统村落空间治理模式优化,为其他类似的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治理 行动者网络理论 张谷英村
下载PDF
有机更新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研究——以湖南4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龙翔宇 李伯华 +1 位作者 窦银娣 刘沛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完整留存乡村文化,维系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活态发展显得尤其重要。研究基于有机更新视角,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失活体现在...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完整留存乡村文化,维系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活态发展显得尤其重要。研究基于有机更新视角,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失活体现在村落有机秩序失序、“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失调、村落关系网络撕裂及文化基因传承无路4个方面。(2)基于有机更新理论的整体保护、微创更新、渐进修补、有机发展的原则,从传统村落的有机秩序修复、功能结构优化、关系网络织补、文化基因传承4个方面探索了湖南4个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活化路径。(3)兰溪村有机秩序修复强调了外部生态格局恢复和内部建筑肌理保护的有机结合;皇都村功能结构优化强调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适宜性发展;板梁村关系网络织补明确了更新生产关系网络和织补社会关系网络的有机统一;张谷英村文化基因传承明确了活跃文化传播和活态文化展演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更新理论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活化 湖南省
下载PDF
触媒视角下传统村落活力再生机制研究——以板梁古村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田金梅 李伯华 +1 位作者 刘沛林 窦银娣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6,共13页
从触媒理论的内涵及功能出发,以湖南省郴州市板梁古村为例,通过空间触媒、功能触媒、文化触媒等方式深入探讨了传统村落活力再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板梁古村“失活”的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化、景观同质化、风貌破碎化、建筑功能混杂... 从触媒理论的内涵及功能出发,以湖南省郴州市板梁古村为例,通过空间触媒、功能触媒、文化触媒等方式深入探讨了传统村落活力再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板梁古村“失活”的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化、景观同质化、风貌破碎化、建筑功能混杂等。(2)分析得出板梁古村活力再生的3个过程。在空间触媒下,生活水平提高、生态景观优化,旅游成为带动村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功能触媒下,传统建筑功能调整,社会交往再次集聚,活动场地增多、方式多样;在文化触媒下,修复历史建筑、文物遗产,传承精神文化遗产,双双在旅游呈现并发挥重要作用。(3)根据板梁古村活力再生的效果,从政策引导、事件引导、产业引导、建设引导等方面构建村落后续触媒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触媒理论 活力再生 板梁古村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平台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解怡宁 李伯华 +1 位作者 刘沛林 窦银娣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6-512,共7页
中国传统村落正面临日渐衰落的困境,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结果表明:(1)自下而上的构建了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服务层、智慧应用层、表现层... 中国传统村落正面临日渐衰落的困境,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结果表明:(1)自下而上的构建了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服务层、智慧应用层、表现层等多层次的体系结构。(2)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入库等程序,建立了传统村落地理数据库,为平台建设提供数据支撑。(3)设计了地理数据管理、地理信息服务、用户管理和门户网站等功能子系统及若干模块,提出了数字文化与传承、数字旅游与发展以及数字规划与保护等多角度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数字化保护 地理信息平台
下载PDF
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风貌演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以湖南怀化皇都村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伯华 周璐 +1 位作者 窦银娣 刘沛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33-1445,共13页
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以湖南省怀化市皇都村为例,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探究乡村聚落景观风貌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以Google Earth高清影像数据为基础,通过影像纠正拼接,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探究景观风貌的演... 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以湖南省怀化市皇都村为例,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探究乡村聚落景观风貌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以Google Earth高清影像数据为基础,通过影像纠正拼接,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探究景观风貌的演变特征。研究显示:①乡村多功能变化与聚落景观风貌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具有紧密的相关性;②皇都村景观风貌演化阶段可分为缓慢且稳定的乡村传统功能型、无组织有方向的乡村生产功能型、矛盾到趋于协同的乡村现代功能型;③聚落的生活居住功能、生产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商业服务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多功能发展特征明显,多功能协调发展对景观风貌保护和演化具有积极意义;④皇都村景观风貌演变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是内生驱动力、外源驱动力以及自然驱动力共同作用的外在表现,皇都村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功能逐步向多功能路径转变,实现了景观风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风貌 多功能理论 少数民族 皇都村
下载PDF
社区增权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治理路径优化--以惹巴拉村寨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新新 李伯华 +2 位作者 窦银娣 谭红日 刘沛林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以湖南省龙山县惹巴拉村寨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基于社区增权视角,优化文化遗产地治理路径。结果发现:1)文化遗产地社区失权体现在经济失权、心理失权、社会失权及政治失权4个方面。2)文化遗产地通过权力合作、权力共有及... 以湖南省龙山县惹巴拉村寨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基于社区增权视角,优化文化遗产地治理路径。结果发现:1)文化遗产地社区失权体现在经济失权、心理失权、社会失权及政治失权4个方面。2)文化遗产地通过权力合作、权力共有及权力激励等社区赋权方式再分配资源、权益及资本。3)权力共有路径下,强化政策透明度和社区话语权,有助于社区主体参与治理;权力合作路径下,扩充资源分配渠道、强化主体合作关系,有助于社区治理渠道扩展;权力激励路径下,规范治理主体、治理对象及监管方式,有助于社区治理政策细化。文章借助“社区增权”理论,将旅游引发的“社区失权”改进为“社区增权”,补充完善文化遗产地治理研究,可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地的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地 乡村治理 社区增权 社区参与 惹巴拉村寨
下载PDF
从新宅居生活看网络虚拟旅游的前景和方向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沛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03-1411,共9页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居家服务系统的越来越完善,不愿或不能出门实现旅游目的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对于数量巨大的不愿或不能外出旅游的"宅居"人群来说,通过网络实现虚拟旅游是最理想的方案。网络虚拟旅游在中...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居家服务系统的越来越完善,不愿或不能出门实现旅游目的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对于数量巨大的不愿或不能外出旅游的"宅居"人群来说,通过网络实现虚拟旅游是最理想的方案。网络虚拟旅游在中国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快,已表现出产品多样化、技术集成化、需求娱乐化、用户大众化、功能休闲化等特点。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①3D高清动态仿真效果提质的技术实现问题;②运用AR等新技术优势解决现场体验感不足的问题;③解决景区如何在网络虚拟旅游中受益的问题。未来的网络虚拟旅游方向是:①在线产品越来越真实化和高清化;②客源市场越来越大众化和多元化;③产品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分众化;④展示平台越来越普及化和共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虚拟旅游 虚拟现实(VR) 增强现实(AR) 宅居
下载PDF
国家工业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中国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曾灿 刘沛林 +2 位作者 李伯华 黄晓杰 曹扬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0-750,共11页
以国家工信部公布的四批共164个国家工业遗产为对象,运用核密度、集中趋势演变等方法,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国家工业遗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呈现东南多、西北少,并在空间上形成了“三核两副,... 以国家工信部公布的四批共164个国家工业遗产为对象,运用核密度、集中趋势演变等方法,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国家工业遗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呈现东南多、西北少,并在空间上形成了“三核两副,片状分布”的格局;2)从遗产类型看,轻工业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沿海区域,重工业较轻工业分布分散;3)工业遗产在省域范围内存在较为明显的三类区:Ⅰ类区在中国东北及东南沿海等“一线地区”,Ⅱ类区为中国西北部的“三线地区”,其他为Ⅲ类区;4)从时间演化看,工业遗产空间分布中心有4次明显转折;5)中国古代工业大多受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近现代工业虽受上述因素影响,但更多受民族主义驱动、洋务运动、“三线建设”等历史及政治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工业遗产 社会经济环境 历史文化环境 政府政策 中国
下载PDF
催化视角下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湖南省板梁村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馥端 窦银娣 +3 位作者 易韵 刘兴月 李伯华 刘沛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7-374,共18页
传统村落是特殊的乡村地域单元,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薄弱之地,如何促进传统村落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催化反应动力学原理与城市催化剂理论,结合旅游驱动型传... 传统村落是特殊的乡村地域单元,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薄弱之地,如何促进传统村落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催化反应动力学原理与城市催化剂理论,结合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发展现实背景,构建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催化机制,并以湖南省板梁村为例,探究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发展路径。研究显示:(1)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视为催化载体,构建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要素注入—载体吸附—效能释放”共同富裕催化机制。(2)载体通过吸附活性要素形成催化剂并释放环境清洁卫生与生态旅游持续、空间规划综合布局与空间联动多功能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关系网络织补与利益权力协调等催化效能,促进板梁村达成生态持续、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和谐与制度完善五维度目标,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研究充实了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与发展路径,试图为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旅游驱动 催化机制 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补偿价值评价——以怀化市皇都村为例
10
作者 李伯华 谭红日 +2 位作者 刘沛林 窦银娣 周艺霖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4-92,共9页
从文化资源价值特色及资源禀赋角度出发,构建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补偿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怀化市皇都村为例,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皇都村文化补偿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皇都村文化补偿价值评价结果差异较大,... 从文化资源价值特色及资源禀赋角度出发,构建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补偿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怀化市皇都村为例,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皇都村文化补偿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皇都村文化补偿价值评价结果差异较大,普修桥、芦笙舞、侗锦等特色突出,应“优先保护、重点保护”,祭萨、哆耶、侗款、侗族建筑营造技艺等处于中等水平,应注意对中坚力量的补偿,古井、斗牛节、土地庙等处于文化补偿末尾位置,应保持其原真性,等待旅游开发时机;②不同短板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同的文化补偿侧重点与补偿次序,文化补偿相关措施应遵循现状、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保护 文化补偿 熵权TOPSIS法 皇都村
下载PDF
符号消费与场域转换: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演变与重构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馥端 窦银娣 +2 位作者 李伯华 刘兴月 刘沛林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72-2190,共19页
在城乡要素流动、旅游产业转型以及符号消费转向的综合作用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逐渐面临异化和解体困境。作为承载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必... 在城乡要素流动、旅游产业转型以及符号消费转向的综合作用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逐渐面临异化和解体困境。作为承载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核心议题。基于此,以三元空间辩证法为根基,结合符号消费与场域理论,构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架构演变逻辑解构-重构路径探析”研究框架,并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捞车村为例,通过解构捞车村文化空间在旅游场域转换与符号消费语境下的生产演变逻辑,深入剖析捞车村文化空间异化的外显表征和内隐动因,以此提出文化空间重构再生路径。结果显示:①物质文化空间:呈现多元文化嵌套的符号拼贴现象,多元行动者通过同质化和异变化符号生产营造了传统性与现代性混杂的符号化物质文化空间;②制度文化空间:形成传统治理制度和现代新型制度并置格局,地方政府等根本力量、旅游公司等推动力量、乡风民俗等附加力量促使制度文化空间的契约化;③精神文化空间:面临心理、文化和社会的三维分化与隔离,多群体共同实践、多重话语建构、主客凝视互动等导致精神文化空间逐渐脱域化;④文化空间重构:根据捞车村文化空间异变的外显表征和内隐动因,从优化空间秩序和重塑符号景观两个维度重构文化空间。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中优化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转型发展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提供动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城乡融合 文化空间生产 场域转换 符号消费 捞车村
原文传递
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的符号机制 被引量:54
12
作者 胡最 邓运员 +1 位作者 刘沛林 彭惠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9-803,共15页
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是解读传统聚落景观蕴含的深层次地学特征的重要切入点。然而该理论目前尚未从符号学的视角探索文化景观基因的符号机制。对此,本文首先从符号哲学的视角系统地分析了文化景观基因的特征:①文化景观基因是宏观的聚... 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是解读传统聚落景观蕴含的深层次地学特征的重要切入点。然而该理论目前尚未从符号学的视角探索文化景观基因的符号机制。对此,本文首先从符号哲学的视角系统地分析了文化景观基因的特征:①文化景观基因是宏观的聚落意象与微观的细节特征、物质外观表征与内在文化寓意、整体性特征与局部自我更新、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优势性与内涵丰富性的辩证统一;②文化景观基因有着多样的形态特征和复杂的空间结构,具有非线性、自组织和自迭代的重要特征。其次,论文探索了文化景观基因符号机制的概念,论述了文化景观基因的符号特征、分类和相应的表达方法,明确了构建文化景观基因符号的理论依据。最后,运用VC#.net程序语言开发了文化景观基因符号库原型程序,并给出了相应的实例。本文研究工作表明,开展文化景观基因符号机制的探索,对于完善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理论,促进文化景观基因资源的数字化等深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 特征 符号机制 符号库 数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