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色冶金炉渣热回收利用述评 被引量:7
1
作者 彭及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29,共4页
本文分析介绍了国外一种有色冶金炉渣显热回收利用的成熟工艺。综述了国内有色冶金炉渣热回收利用的现状,初步阐述了国内有色冶金炉渣热回收利用的途径。
关键词 有色冶金炉渣 热能 回收利用 炉渣
下载PDF
新型含钴磷铝分子筛的合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争平 胡天觉 白云山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0-73,共4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氢氧化铝、磷酸、甲酸钴、正硅酸甲脂为原料,二乙烯三胺为有机模板剂,合成出CoAPSO-n和CoAPO-n型含钴磷铝分子筛.酸洗脱及分析实验数据表明:将金属钴引入了分子筛骨架中,且金属钴以两种形式存在于... 在水热条件下,以氢氧化铝、磷酸、甲酸钴、正硅酸甲脂为原料,二乙烯三胺为有机模板剂,合成出CoAPSO-n和CoAPO-n型含钴磷铝分子筛.酸洗脱及分析实验数据表明:将金属钴引入了分子筛骨架中,且金属钴以两种形式存在于分子筛中,一种是非骨架钴,一种是骨架钴.用常压流动法测定其吸附性能,表明两种分子筛孔径在0.44~0.60nm之间,属小孔分子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铝分子筛 有机模板剂 骨架钴 合成
下载PDF
高增敏碘量法掩蔽连测微克量级锰和铬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明浩 陈波 +1 位作者 张荃茹 方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35-339,共5页
介绍了测定微克量级Mn(Ⅱ)和Cr(Ⅲ)的简单、快速、高增敏碘量法。在pH=30的醋酸盐介质中,没有焦磷酸钠存在时,Mn(Ⅱ)和Cr(Ⅲ)同时被过量加入的高碘酸根氧化,而有焦磷酸钠存在时,只有Mn(Ⅱ)被氧化;过剩... 介绍了测定微克量级Mn(Ⅱ)和Cr(Ⅲ)的简单、快速、高增敏碘量法。在pH=30的醋酸盐介质中,没有焦磷酸钠存在时,Mn(Ⅱ)和Cr(Ⅲ)同时被过量加入的高碘酸根氧化,而有焦磷酸钠存在时,只有Mn(Ⅱ)被氧化;过剩高碘酸根用钼酸根掩蔽后,加入碘化钾,滴定游离出的单质碘。Mn(Ⅶ)和Cr(Ⅵ)混合物及Mn(Ⅱ),Mn(Ⅶ),Cr(Ⅲ)和Cr(Ⅵ)混合物,可以用亚硫酸钠还原后再以本法测定。相对于常规滴定,本法分别对锰和铬增敏20和12倍。此法成功地测定了几种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敏碘量法 掩蔽
下载PDF
Fe(Ⅲ)-苯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显色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珩 王智炎 江玉萍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7年第4期67-69,共3页
本文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存在下,苯基荧光酮与铁的显色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显色的适宜酸度为pH等于7.3至10.5,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9×105L·mol-1·cm-1,铁量在0-6μg·25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本文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存在下,苯基荧光酮与铁的显色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显色的适宜酸度为pH等于7.3至10.5,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9×105L·mol-1·cm-1,铁量在0-6μg·25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试样中铁的测定,灵敏度高,且简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荧光酮 显色反应 CTMAB
下载PDF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存在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钼精矿和钼粉中的微量铜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珩 周文玲 王文婷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3年第2期42-46,共5页
本文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原子吸收法测定铜的新方法。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铜的测定有增敏、抑制干扰、扩大线性范围等作用。铜的浓度从0-7微克/毫升符合线性关系,特征浓度为0.055微克/毫升/1%。用该法测定钼精矿和钼粉中的铜,其... 本文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原子吸收法测定铜的新方法。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铜的测定有增敏、抑制干扰、扩大线性范围等作用。铜的浓度从0-7微克/毫升符合线性关系,特征浓度为0.055微克/毫升/1%。用该法测定钼精矿和钼粉中的铜,其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且简便快速,可测0.00x——x%的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粉 原子吸收光谱 钼精矿 SDS
下载PDF
加冲洗水圆柱型水力旋流器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鹏飞 许德明 黄枢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27,共4页
加冲洗水圆柱型水力旋流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水力旋流器。本文考察了这种旋流器在处理石英砂时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分级效率、分离粒度与各影响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选矿 圆柱型 水力旋流器 数学模型
下载PDF
DPD光度法测定水中游离氯
7
作者 张明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2-113,共2页
测定水中游离氯的方法,有吸光光度法,碘离子选择电极间接法,气动电流法及色谱法等等。在这些方法中用得最多的是联邻甲苯胺显色法。但该方法也有缺点。如显色温度必须控制在20℃左右。即便如此,显色稳定时间最多也只有4min,有时以相当... 测定水中游离氯的方法,有吸光光度法,碘离子选择电极间接法,气动电流法及色谱法等等。在这些方法中用得最多的是联邻甲苯胺显色法。但该方法也有缺点。如显色温度必须控制在20℃左右。即便如此,显色稳定时间最多也只有4min,有时以相当快的速度褪色。游离氯浓度稍高时有副反应,选择性也较差。当用本文介绍的对氨基—N,N—二乙基苯胺(DPD)作显色剂时,不但显色迅速,而且显色稳定30min左右;常温下,显色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线性范围很宽,游离氯在0~100μg/50ml时,遵守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系数达1.1×104,测定μg量级的游离氯时,相对标准偏差≤11.5%。最大吸收峰为553nm。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用于水样及回收率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D 比色法 游离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