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莲龙消积方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储真真 黄祝晓 +8 位作者 李茜 陈历宏 陈正光 胡振华 蔡志强 唐爱军 王佳 冯永嘉 单贝贝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846-849,共4页
目的:评价莲龙消积方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效应机制,并探索肝癌治疗的最佳方式方法。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药组(莲龙消积方组)(40例)、综合治疗组... 目的:评价莲龙消积方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效应机制,并探索肝癌治疗的最佳方式方法。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药组(莲龙消积方组)(40例)、综合治疗组(莲龙消积方联合榄香烯西药介入组)(40例)及单纯西药介入组(45例)。疗程30 d,为1个观察周期,观察比较3组中医证候、体能状况(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评分)、肿瘤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及AFP值变化情况等指标。结果:3组比较,在改善中医症候、KPS及QOL方面,中药组明显优于单纯化疗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降低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值明显优于中药组、化疗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莲龙消积方能够缓解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AST及ALT、提高体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龙消积方 生活质量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3例总结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任能 熊树松 《湖南中医杂志》 1998年第3期3-4,共2页
风湿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为风心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本病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心痹”等范畴。笔者自1987年4月~1995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3例... 风湿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为风心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本病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心痹”等范畴。笔者自1987年4月~1995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3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 生脉散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储真真 陈立宏 +2 位作者 冯久桓 徐灵敏 黄祝晓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势和对策。方法:对近10 a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研究及临床经验进行整理。结果:分析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并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外治法及中医药联合化疗、放疗、介入等综合治疗方面,总结...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势和对策。方法:对近10 a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研究及临床经验进行整理。结果:分析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并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外治法及中医药联合化疗、放疗、介入等综合治疗方面,总结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势,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广阔思路。并提出中药联合肝动脉栓塞术的中医序贯治疗方案,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莲龙化积方 中医序贯治疗方案
下载PDF
莲龙消积方联合榄香烯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储真真 林志杰 +5 位作者 陈历宏 陈正光 胡振华 蔡志强 唐爱军 单贝贝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1-2424,共4页
目的:观察莲龙消积方联合榄香烯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55例中晚期PHC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TACE,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榄香烯灌注或栓塞治... 目的:观察莲龙消积方联合榄香烯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55例中晚期PHC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TACE,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榄香烯灌注或栓塞治疗,并口服莲龙消积方。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实体瘤疗效有效率分别为20.00%和13.33%,临床获益率为96.00%和83.33%;治疗组治疗后ALB、ALT、AST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ALB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率为68.00%,对照组为33.33%,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程度和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显著改善胁痛、腹胀症状(P<0.05);在胸闷、善太息、纳呆、食少、大便溏泄、神疲乏力、面色晦暗、大便干结、口苦、口干咽燥、溲赤方面,治疗组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KPS改善程度及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LT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WBC、HGB、PLT均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莲龙消积方联合榄香烯介入治疗的实体瘤疗效与单纯介入治疗相比疗效相似;但在恢复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力状况方面较具有优势,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龙消积方 原发性肝癌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林志杰 陈历宏 +4 位作者 冯久桓 储真真 杨莹 高宠 杨剑横 《现代中医临床》 2015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分布情况,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湿热聚毒、肝郁脾虚、脾虚湿困、气滞血瘀5组,...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分布情况,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湿热聚毒、肝郁脾虚、脾虚湿困、气滞血瘀5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差异,并分别根据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门脉癌栓的有无,不同的腹腔积液量及不同的卡氏评分(KPS)分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以肝郁脾虚组最为多见(31.31%),其次是湿热聚毒组(25.25%)及气滞血瘀组(18.18%)。各中医证型组间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以脾虚湿困组升高最多,其次是湿热聚毒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APTT以湿热聚毒组升高最多,其次是脾虚湿困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肝外转移组的PTR,INR较无转移组明显升高(P〈0.05)。上消化道出血组PT,TT,PTR,INR较无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门脉癌栓组与无门脉癌栓组之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腹腔积液组PT,APTT,PTR,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PT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中量积液组APTT,PT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少量积液组、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IN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KPS评分组PT,APTT,FIB,PTR,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0分组PT,APTT,PTR,INR升高最多,FIB减少最多。结论肝郁脾虚证为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证型;脾虚湿困证与湿热聚毒证凝血功能较差,肝郁脾虚证凝血功能较好;出现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等并发症的患者及卡氏评分0-30分的患者凝血功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中医证候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复元活血汤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储真真 陈历宏 +5 位作者 黄祝晓 林志杰 胡振华 杨莹 尹树山 高宠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评价复元活血汤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复元活血汤联合介入治疗,对照... 目的:评价复元活血汤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复元活血汤联合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实体瘤体积变化、肿瘤标志物、临床症状、KPS评分、生活质量等。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实体瘤客观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47.5%(19/40),对照组为35%(1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5)。中医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32.5%(1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3,P<0.05);合并门静脉癌栓经治疗后癌栓缩小>1/2者,观察组为78.95%(15/19),对照组为33.33%(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6,P<0.05);甲胎蛋白转阴或滴度下降者,观察组为78.95%(30/38),对照组为37.83%(14/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P>0.05);治疗后两组体力状况(KPS)评分疗效均改善,观察组有效率为80%(32/4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2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3,P>0.05)。生活质量QOL评分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80%(32/40),对照组有效率为42.5%(1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更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复元活血汤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