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艾滋病患者因药物所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龙利亚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1期152-153,共2页
总结了1例艾滋病患者因服用抗病毒药所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护理等。认为通过精心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全方位护理,做好消毒隔离,可使患者病情好转,预防并发症发生,提... 总结了1例艾滋病患者因服用抗病毒药所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护理等。认为通过精心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全方位护理,做好消毒隔离,可使患者病情好转,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剥脱性皮炎 感染 护理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病临床观察
2
作者 鲁学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7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护肝作用。方法将125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对照组应用肌苷和维生素C等常规护肝药物,观察2组...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护肝作用。方法将125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对照组应用肌苷和维生素C等常规护肝药物,观察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等的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检测结果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肝治疗2周后,治疗组护肝作用总有效率分别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联合应用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护肝作用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多烯磷酯酰胆碱 抗结核药物性肝病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CD4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建国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CD4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就诊的210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合并肺结核概率,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单纯肺结核患者32例,比...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CD4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就诊的210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合并肺结核概率,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单纯肺结核患者32例,比较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CT表现及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结果 21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46例合并结核病感染,发病率为21.90%,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多发于下肺叶,单纯肺结核者多发于上肺叶或肺尖(P<0.05),胸腔积液方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细胞计数为(45.32±10.61)个/μl。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细胞计数较低,且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在影像学特征上存在差异性,这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结核 CD4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鲁学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探讨类赫氏反应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42例类赫氏反应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类赫氏反应发生率为0.93%,平均年龄(28.0±0.9)岁,多发生于肺结核初治病例抗结核治疗1~2个月间... 目的 探讨类赫氏反应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42例类赫氏反应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类赫氏反应发生率为0.93%,平均年龄(28.0±0.9)岁,多发生于肺结核初治病例抗结核治疗1~2个月间,病灶呈暂时性恶化表现.结论 类赫氏反应多发生于肺结核初治年轻病例,病情恶化呈暂时性及一过性表现,临床经对症处理后常很快缓解,预后良好,无须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化疗 类赫氏反应
原文传递
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鲁学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2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末的临床表... 目的探讨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2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末的临床表现、颅压水平、脑脊液性状及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1年后疗效等。结果治疗8周末,治疗组患者颅压及脑脊液蛋白质、白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与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相关的并发症。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颅压降低、脑脊液性状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结核性 脑脊液负流量置换 鞘内注药 抗结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