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沙地区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梁伟 邹明祥 +4 位作者 邬靖敏 邬国军 李军 豆清娅 刘文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1-526,共6页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长沙地区10所综合性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205株;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改良双纸...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长沙地区10所综合性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205株;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改良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PCR扩增OXA-23,OXA-24,OXA-51,OXA-58及IMP-1和VIM-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ERIC-PCR)对菌株进行DNA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监测的18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4种。其中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80.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5%)。共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115株,其金属酶表型及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改良Hodge试验阳性71株,其中64株OXA-23基因扩增阳性。115株菌株OXA-51均阳性,未检出OXA-24,OXA-58基因。115株菌株共分为7个ERIC基因型。其中A型19株,B型72株,为主要的流行克隆。结论: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产OXA-23和OXA-51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存在克隆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及其在SLE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娟 《北方药学》 2011年第11期98-99,共2页
目的:对AnuA(抗核小体抗体)应用于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50例SLE患者与50例患其他类型风湿性疾病的患者血清抗dsDNA与AnuA抗体水平,同样以免疫印迹法对抗S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AnuA对诊断SLE... 目的:对AnuA(抗核小体抗体)应用于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50例SLE患者与50例患其他类型风湿性疾病的患者血清抗dsDNA与AnuA抗体水平,同样以免疫印迹法对抗S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AnuA对诊断SLE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是76.0%与96.0%,而其敏感性较抗Sm抗体与抗dsDNA抗体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特异性较抗Sm抗体与抗dsDNA抗体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uA(抗核小体抗体)应用于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最主要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UA SLE 诊断
下载PDF
湖南地区7671名成人血脂水平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黄佳斯 李晶 +1 位作者 陈若虹 胡敏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14年第4期47-52,共6页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成人血脂水平随性别与年龄的分布状态,以便为临床血脂研究与心血管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至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体检者7671名,男4471名,女3200名,男女各分为6个年龄组,并检测其血清甘油三酯(trigl...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成人血脂水平随性别与年龄的分布状态,以便为临床血脂研究与心血管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至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体检者7671名,男4471名,女3200名,男女各分为6个年龄组,并检测其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同时,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率的差异。结果湖南地区成年男性TG[1.45(1.01-2.19)mmol/L]、TC[4.85(4.28~5.44)mmol/L1、LDL.Cf2.82(2.35~3.31)mmol/L]显著高于女性TG[0.96(0.70-1.38)mmol/L]、TCf4.69(4.14~5.32)mmol/L]、LDL—C[2.62(2.15~3.14)mmol/L,U值分别为26.665、5.454、8.577,P均<0.05];而男性HCL.C水平[1.19(1.06~1.35)mmol/L]显著低于女性[1.43(1.26-1.63)mmol/L,U=-38.82,P<0.05]。成年男性总血脂异常率41.3%,显著高于女性(17.8%,Z2=475.606,P<0.05)。而在同年龄组比较中,男性60岁前总血脂异常率都显著高于女性(X^2值分别为161.864、226.879、180.711、36.000,P均<0.05)。随年龄增长,男性50岁前血脂总异常率显著升高(X^2值分别为6.753、10.299,P均<0.05),最高为47.3%(40-49岁组),60岁后显著降低(X^2值分别为12.722、11.347;P均<0.05);女性血脂总异常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防值分别为9.351、16.224、39.357、7.956,P均<0.05),60-69岁达41.0%,之后显著下降(X^2=696,P<0.05)。结论湖南地区成人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在中老年阶段达到峰值;年龄和性别是血脂水平分布的重要相关因素,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血脂异常率较高,应特别注意该类人群血脂水平监测和血脂控制,以预防和降低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血脂异常 心血管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