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6
1
作者
刘芳
吴苏喜
+2 位作者
蒋明芳
谭传波
李普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1,共6页
为了了解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油茶果为原料,采取鲜榨法、浸提法、新水法、冷榨法和热榨法5种制油工艺分别制取油茶籽油,研究对比了5种制油工艺的提油率,所制取的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生物活...
为了了解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油茶果为原料,采取鲜榨法、浸提法、新水法、冷榨法和热榨法5种制油工艺分别制取油茶籽油,研究对比了5种制油工艺的提油率,所制取的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生物活性成分(生育酚、角鲨烯及多酚)含量及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5种制油工艺的提油率均在73%以上,其中浸提法((96.45±3.02)%)最高,冷榨法((73.72±2.76)%)最低,鲜榨法((82.36±2.24)%)、新水法((81.91±3.21)%)和热榨法((80.34±2.09)%)没有显著差异;5种工艺所制取的油茶籽油具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在α-生育酚和总生育酚含量方面,新水法制取的油茶籽油含量最高(α-生育酚含量(263.77±1.58)mg/kg,总生育酚含量(280.55±1.64)mg/kg),鲜榨法、冷榨法和热榨法制取的油茶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接近,在233~244 mg/kg之间,浸提法制取的油茶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只有(17.10±0.76)mg/kg;在角鲨烯和多酚含量方面,鲜榨法制取的油茶籽油明显高于其他工艺的,分别为(350.56±7.60)mg/kg和(45.04±4.50)mg/kg,新水法制取的油茶籽油角鲨烯含量最低,为(249.99±3.73)mg/kg,浸提法制取的油茶籽油多酚含量最低,为(7.06±0.03)mg/kg;在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方面,鲜榨法制取的油茶籽油的清除能力最强,浸提法的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鲜榨法
新水法
生物活性成分
DPPH自由基
ABTS自由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花籽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的抗衰老作用
被引量:
12
2
作者
韩小苗
吴苏喜
+1 位作者
吴美芳
马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7-131,167,共6页
为了研究红花籽油的抗衰老作用,采用红花籽油灌胃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利用试剂盒测定这些小鼠脑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统计分析各组之间与衰老和抗衰老有...
为了研究红花籽油的抗衰老作用,采用红花籽油灌胃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利用试剂盒测定这些小鼠脑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统计分析各组之间与衰老和抗衰老有关成分含量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红花籽油组小鼠脑肝组织MDA含量和MAO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衰老模型组;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极显著高于衰老模型组。红花籽油的抗衰老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生;通过改善机体新陈代谢,促进D-半乳糖分解和代谢,改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与衰老有关的基因表达,抑制MAO基因表达,降低脑肝组织的MAO含量;促进GSHPx、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提高脑肝组织GSHPx、CuZn-SOD和Mn-SOD含量。红花籽油能显著降低衰老模型小鼠脑肝组织MDA含量和MAO活性,显著提高GSH-Px、SOD-1和SOD-2活性,具有显著的抗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籽油
抗衰老
D*半乳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全文增补中
油茶籽水相脱脂液中多糖的回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谢妍祎
吴苏喜
+1 位作者
谭传波
舒斌斌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45,共5页
为回收利用油茶籽水相脱脂液中的功能活性成分,以油茶籽水剂法提油工艺产生的废液为原料,经醇沉、脱蛋白、脱色、真空浓缩和冻干等工艺,得到多糖纯度为58.24%、多糖回收率为80.50%的茶籽多糖产品。通过对油茶籽多糖产品与维生素C和叔丁...
为回收利用油茶籽水相脱脂液中的功能活性成分,以油茶籽水剂法提油工艺产生的废液为原料,经醇沉、脱蛋白、脱色、真空浓缩和冻干等工艺,得到多糖纯度为58.24%、多糖回收率为80.50%的茶籽多糖产品。通过对油茶籽多糖产品与维生素C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总还原力、Fe^(2+)螯合能力、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所得油茶籽多糖产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油茶籽多糖表现出明显强于维生素C和TBHQ的极强Fe^(2+)螯合能力,但其总还原力和对O_(2)^(-)·与·OH的清除能力均低于同质量浓度维生素C和TBHQ。可见,油茶籽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作为天然植物来源的Fe^(2+)螯合剂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水相脱脂液
水剂法
茶籽多糖
抗氧化活性
Fe^(2+)螯合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6
1
作者
刘芳
吴苏喜
蒋明芳
谭传波
李普选
机构
长沙
理工大学食品与
生物
工程学院
郑州远洋油脂工程技术
有限公司
长沙昊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1,共6页
基金
长沙理工大学2020年度“双一流”建设项目(CX2020SS82)
郑州市第三批“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项目(郑政2018-45号)。
文摘
为了了解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油茶果为原料,采取鲜榨法、浸提法、新水法、冷榨法和热榨法5种制油工艺分别制取油茶籽油,研究对比了5种制油工艺的提油率,所制取的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生物活性成分(生育酚、角鲨烯及多酚)含量及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5种制油工艺的提油率均在73%以上,其中浸提法((96.45±3.02)%)最高,冷榨法((73.72±2.76)%)最低,鲜榨法((82.36±2.24)%)、新水法((81.91±3.21)%)和热榨法((80.34±2.09)%)没有显著差异;5种工艺所制取的油茶籽油具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在α-生育酚和总生育酚含量方面,新水法制取的油茶籽油含量最高(α-生育酚含量(263.77±1.58)mg/kg,总生育酚含量(280.55±1.64)mg/kg),鲜榨法、冷榨法和热榨法制取的油茶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接近,在233~244 mg/kg之间,浸提法制取的油茶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只有(17.10±0.76)mg/kg;在角鲨烯和多酚含量方面,鲜榨法制取的油茶籽油明显高于其他工艺的,分别为(350.56±7.60)mg/kg和(45.04±4.50)mg/kg,新水法制取的油茶籽油角鲨烯含量最低,为(249.99±3.73)mg/kg,浸提法制取的油茶籽油多酚含量最低,为(7.06±0.03)mg/kg;在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方面,鲜榨法制取的油茶籽油的清除能力最强,浸提法的最弱。
关键词
油茶籽油
鲜榨法
新水法
生物活性成分
DPPH自由基
ABTS自由基
Keywords
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fresh pressing method
new aqueous method
biologically active ingredient
DPPH free radical
ABTS free radical
分类号
TS224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花籽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的抗衰老作用
被引量:
12
2
作者
韩小苗
吴苏喜
吴美芳
马斌
机构
长沙
理工大学化学与
生物
工程学院
长沙昊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7-131,167,共6页
基金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6NK2136)
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k150189-21)
文摘
为了研究红花籽油的抗衰老作用,采用红花籽油灌胃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利用试剂盒测定这些小鼠脑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统计分析各组之间与衰老和抗衰老有关成分含量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红花籽油组小鼠脑肝组织MDA含量和MAO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衰老模型组;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极显著高于衰老模型组。红花籽油的抗衰老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生;通过改善机体新陈代谢,促进D-半乳糖分解和代谢,改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与衰老有关的基因表达,抑制MAO基因表达,降低脑肝组织的MAO含量;促进GSHPx、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提高脑肝组织GSHPx、CuZn-SOD和Mn-SOD含量。红花籽油能显著降低衰老模型小鼠脑肝组织MDA含量和MAO活性,显著提高GSH-Px、SOD-1和SOD-2活性,具有显著的抗老作用。
关键词
红花籽油
抗衰老
D*半乳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Keywords
safflower oil
anti-aging
D-galactose
SOD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332 [医药卫生]
全文增补中
题名
油茶籽水相脱脂液中多糖的回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谢妍祎
吴苏喜
谭传波
舒斌斌
机构
长沙
理工大学化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长沙昊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45,共5页
基金
湖南省2018年科技重大专项(2018NK1030)
长沙理工大学2020年度“双一流”建设项目(09/05)。
文摘
为回收利用油茶籽水相脱脂液中的功能活性成分,以油茶籽水剂法提油工艺产生的废液为原料,经醇沉、脱蛋白、脱色、真空浓缩和冻干等工艺,得到多糖纯度为58.24%、多糖回收率为80.50%的茶籽多糖产品。通过对油茶籽多糖产品与维生素C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总还原力、Fe^(2+)螯合能力、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所得油茶籽多糖产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油茶籽多糖表现出明显强于维生素C和TBHQ的极强Fe^(2+)螯合能力,但其总还原力和对O_(2)^(-)·与·OH的清除能力均低于同质量浓度维生素C和TBHQ。可见,油茶籽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作为天然植物来源的Fe^(2+)螯合剂开发的潜力。
关键词
油茶籽
水相脱脂液
水剂法
茶籽多糖
抗氧化活性
Fe^(2+)螯合剂
Keywords
camellia seed
defatted aqueous fluid
aqueous method
camellia seed polysaccharide
antioxidant activity
Fe^(2+)chelating agent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刘芳
吴苏喜
蒋明芳
谭传波
李普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花籽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的抗衰老作用
韩小苗
吴苏喜
吴美芳
马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2
全文增补中
3
油茶籽水相脱脂液中多糖的回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谢妍祎
吴苏喜
谭传波
舒斌斌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