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MRI和CT在椎间隙高度测量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秦石磊 李俊杰 +3 位作者 郭峰 张韩华 王月鹏 徐云峰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MRI和腰椎CT在测量椎间隙高度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腰椎MRI和CT检测椎间隙高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测量的L_(3~4)、L_(4~5)、L_(5)~S_(1)椎间... 目的探讨腰椎MRI和腰椎CT在测量椎间隙高度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腰椎MRI和CT检测椎间隙高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测量的L_(3~4)、L_(4~5)、L_(5)~S_(1)椎间隙高度。结果MRI检测L_(3~4)、L_(4~5)、L_(5)~S_(1)3个节段椎间隙高度均高于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MRI受诸多因素影响,可出现测量椎间隙高度大于腰椎CT测量数据,不能准确反映椎间隙真实高度,推荐以腰椎CT测量数据作为术前临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隙高度 MRI CT 正中矢状位
下载PDF
TLIF术后对侧肢体疼痛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2
作者 秦石磊 姜燕 +5 位作者 马文康 郭峰 申苏娟 李俊杰 王伟平 徐云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9期858-861,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增高,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腰椎间盘纤维环撕裂、髓核组织突出等导致相应神经根、马尾神经受压,出现相应神经根功能障碍[1]。绝大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增高,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腰椎间盘纤维环撕裂、髓核组织突出等导致相应神经根、马尾神经受压,出现相应神经根功能障碍[1]。绝大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存在明显腰椎不稳,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我科2019年1月收治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 文献回顾 神经根 缓解症状
下载PDF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秦石磊 李俊杰 +4 位作者 徐养红 郭峰 姜燕 申苏娟 徐云峰 《当代医学》 2021年第8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CT测量法和传统CT测量法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两种测量方法测量,根据不同测量方法分为两组。A组采用改良腰椎CT测量法测量正中矢状位... 目的探讨改良CT测量法和传统CT测量法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两种测量方法测量,根据不同测量方法分为两组。A组采用改良腰椎CT测量法测量正中矢状位椎间隙高度;B组采用传统腰椎CT测量法测量正中矢状位椎间隙高度。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椎间隙高度的差异。结果L3~4节段,A组患者平均椎间隙高度为(10.57±0.26)mm,高于B组的(9.58±0.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_(4-5)节段,A组患者平均椎间隙高度为(10.07±0.28)mm,高于B组的(9.26±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_(5)-S_(1)节段,A组患者平均椎间隙高度为(9.44±0.33)mm,高于B组的(9.15±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T测量法测得数值能相对准确的反映椎间隙高度,可作为术前计划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改良测量 腰椎 椎间隙高度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5 rs143383基因多态性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
4
作者 王月鹏 徐云峰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探究生长分化因子5(GDF5)rs143383基因多态性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月1日已经发表的关于GDF5 rs143383基因多态性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间相关性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Web of Scie... 目的探究生长分化因子5(GDF5)rs143383基因多态性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月1日已经发表的关于GDF5 rs143383基因多态性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间相关性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等。依据检索策略检索,16篇文献(17项数据)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从所需研究中提取数据后,确定优势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以评估。通过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差。结果GDF5(rs143383)基因多态性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在总体的等位基因模型(T vs C:OR=1.20,95%CI:1.14,1.26,P<0.01)、共显基因模型(TT vs CC:OR=1.45,95%CI:1.30,1.62,P<0.01)和显性基因模型(TT+TC vs CC:OR=1.29,95%CI:1.17,1.43,P<0.01),均提示GDF5基因多态性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此外,我们还根据种族进行亚组分型,通过亚组分析在亚洲人群以及高加索人群的等位基因模型(亚洲人群:T vs C:OR=1.22,95%CI:1.13,1.30,P<0.01;高加索人群:T vs C:OR=1.18,95%CI:1.10,1.26,P<0.01)、共显基因模型(亚洲人群:TT vs CC:OR=1.58,95%CI:1.33,1.88,P<0.01;高加索人群:TT vs CC:OR=1.37,95%CI:1.19,1.59,P<0.01)和显性基因模型(亚洲人群:TT+TC vs CC:OR=1.40,95%CI:1.18,1.65,P<0.01;高加索人群:TT+TC vs CC:OR=1.24,95%CI:1.08,1.42,P<0.01)中均观察到了GDF5 rs143383基因多态性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显著的关联,然而在非洲人群中无明显关联。结论GDF5 rs143383基因多态性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具有显著联系,尤其在亚洲人群和高加索人群中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5 rs143383 基因多态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间隙平衡与测量截骨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月鹏 杨溯 +2 位作者 秦石磊 韩鹏飞 徐云峰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30-39,共10页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间隙平衡(GB)技术和测量截骨(MR)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2009年5月至2021年5月发表的有关TKA术中GB和MR应用效果对比的随机对...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间隙平衡(GB)技术和测量截骨(MR)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2009年5月至2021年5月发表的有关TKA术中GB和MR应用效果对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同时手工检索杂志目录以及参考文献。所有文献严格按照Cochrane标准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术后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KSFS)、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术后关节活动度、术后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夹角、术后机械轴夹角、术后关节间隙、术中截骨量、手术时间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外文文献12篇,中文文献4篇。总体上采用MR技术的TKA术后KSFS、KSS优于GB技术(MD=2.12,95%CI:0.74~3.50,P<0.01),但采用GB的TKA术后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夹角(MD=-1.00,95%CI:-1.86~-0.13,P<0.05)、机械轴夹角(MD=-0.39,95%CI:-0.65~-0.13,P<0.01)均优于MR。结论采用TKA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MR技术具有更好的功能学评分,而GB技术在影像学评价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平衡 测量截骨 全膝关节置换术 效果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