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尿管癌1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1
作者 沈韵 伏茗涵 +1 位作者 朱凯 王金胜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脐尿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罕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男女发病率为2∶1[1-3]。其属于膀胱癌的一种,起源于脐尿管残迹,多位于脐尿管中下段与膀胱顶部交界处,绝大多数侵犯膀胱壁,具有侵袭行为和不良预后[4],约... 脐尿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罕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男女发病率为2∶1[1-3]。其属于膀胱癌的一种,起源于脐尿管残迹,多位于脐尿管中下段与膀胱顶部交界处,绝大多数侵犯膀胱壁,具有侵袭行为和不良预后[4],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疾病的0.17%~0.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癌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肠系膜纤维瘤病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2
作者 谭红 马丽莉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82-384,共3页
肠系膜纤维瘤病(Mesenteric fibromatosis,MF)是一种罕见的纤维母细胞克隆性增殖的低度恶性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不到3%[1-2],年发病率仅为2/100万~4/100万[3],以高度的局部侵袭和复发为特征,但不发生远处转移[4]。早期发病隐匿,诊断困... 肠系膜纤维瘤病(Mesenteric fibromatosis,MF)是一种罕见的纤维母细胞克隆性增殖的低度恶性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不到3%[1-2],年发病率仅为2/100万~4/100万[3],以高度的局部侵袭和复发为特征,但不发生远处转移[4]。早期发病隐匿,诊断困难,易出现漏诊、误诊。现报道该病1例,以提高诊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纤维瘤病 病理诊断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1例临床病理特征
3
作者 伏茗涵 侯丽娟 +1 位作者 沈韵 李丽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03-305,共3页
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UCPOGC)又名为胰腺含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型多形性癌或伴有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间变性癌,在胰腺恶性肿瘤中占比1%~2%^(... 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UCPOGC)又名为胰腺含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型多形性癌或伴有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间变性癌,在胰腺恶性肿瘤中占比1%~2%^([1])。因缺乏典型临床影像学特征,就诊时多已处于进展期,且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故总体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未分化癌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D88在人类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4
作者 许坤明 刘香 +2 位作者 朱凯 罗华羽 任宏政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445-448,共4页
过敏毒素C5a是补体激活后C5蛋白裂解后产生的一种炎性反应驱化因子。C5a通过与其受体(CD88)结合而发挥作用,C5a与CD88结合后在多种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被人们熟知。然而,近年来发现许多肿瘤中存在补体系统的激活及多种补体相关... 过敏毒素C5a是补体激活后C5蛋白裂解后产生的一种炎性反应驱化因子。C5a通过与其受体(CD88)结合而发挥作用,C5a与CD88结合后在多种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被人们熟知。然而,近年来发现许多肿瘤中存在补体系统的激活及多种补体相关促炎分子(如CD88等)在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且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关于CD88在肿瘤中的功能作用及意义尚未得到系统的总结和评述,本综述将重点介绍CD88在人类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并阐述了其在肿瘤治疗中作为重要靶点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A CD88 肿瘤 抑制剂
下载PDF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徐延钧 连长红 +2 位作者 杨苏敏 申向东 马良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类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患者的阑尾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大体无明显肿块形成...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类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患者的阑尾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大体无明显肿块形成,表现为阑尾弥漫性增厚。镜下见阑尾黏膜无前驱病变存在,瘤细胞绕阑尾壁同心圆状浸润并侵及浆膜。经典杯状细胞腺癌由类似肠腺杯状细胞,少量神经内分泌细胞,偶见潘氏细胞共同组成均一小簇状无腔腺泡样结构,高级别转化后出现不同形态的腺癌成分。免疫组化显示表达腺上皮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结论:杯状细胞腺癌有独特的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临床医师和病理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免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鳞癌和腺鳞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6
作者 俞凯杰 顾超群 +3 位作者 朱凯 马丽莉 张晓俊 王金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611-615,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鳞癌(SCC)、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胆囊SCC、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原发性胆囊SCC 7例,原发性胆囊ASC 6例,其中男3例,女10例...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鳞癌(SCC)、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胆囊SCC、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原发性胆囊SCC 7例,原发性胆囊ASC 6例,其中男3例,女10例,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病理学分期T4期8例,T3期4例,T1b期1例。肿瘤部位:弥漫分布4例,胆囊底部5例,胆囊底部及体部3例,胆囊体部1例。其中9例非弥漫肿物最大径2.0~6.0 cm。合并胆囊结石12例。手术方式:行开腹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6例。截至2022年4月1日,11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6~110个月),死亡7例,生存4例。6例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化疗用药包括吉西他滨、吉西他滨+顺铂、替加氟),其中3例死亡,3例生存;5例未行放化疗患者中4例死亡,1例生存。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以腺癌多见,而SCC、ASC少见。胆囊SCC、ASC肿物体积较大,预后较腺癌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化疗疗效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鳞癌 胆囊腺鳞癌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1373例宫颈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李建红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对宫颈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以便临床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宫颈癌。方法 :对 1373例宫颈活检标本的肉眼形态、临床症状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 :宫颈病变以良性病变多见 ,良性病变又以糜烂多见。肉眼表现为宫颈肥大者以炎症... 目的 :对宫颈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以便临床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宫颈癌。方法 :对 1373例宫颈活检标本的肉眼形态、临床症状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 :宫颈病变以良性病变多见 ,良性病变又以糜烂多见。肉眼表现为宫颈肥大者以炎症的检出率高 ,癌的检出率以表现为溃疡肿块者高 ,其次为糜烂伴触血 ( + )组。临床上若表现为绝经后出血 ,癌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组。结论 :临床上对宫颈有溃疡、肿块、糜烂伴触血 ( + )者及临床表现为绝经后出血、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者 ,应及时取材活检 ,以便及时诊断、治疗和早期发现宫颈癌。此外对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应予以高度重视 ,根据不同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烂 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 浸润癌
下载PDF
原发性胃腺鳞癌1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8
作者 俞凯杰 朱凯 +3 位作者 马丽莉 左元元 毛海峰 王金胜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6例原发性胃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6例原发性胃ASC患者中,男12例,女4例,中位年龄68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6例原发性胃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6例原发性胃ASC患者中,男12例,女4例,中位年龄68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进食梗阻;肿瘤原发灶最常见于胃上1/3(11例),其次是胃下1/3(4例)和胃中1/3(1例);肿瘤大体分型以溃疡型为主(11例),其余为浸润型(3例),蕈伞型(1例),浅表平坦型(1例);侵及深度8例为浆膜外,6例为浆膜下,1例为肌层,1例为黏膜下;12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11例见脉管侵犯,6例见神经侵犯;8例患者行胃近端切除术,5例行全胃切除术,3例行胃远端切除术,16例均行区域淋巴结清扫;10例患者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1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2~45个月),1例术后14个月死亡,其余11例生存且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胃ASC发病率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镜下可见腺癌及鳞癌成分,AC及SC成分均大于25%,且腺癌和鳞癌成分均可发生转移,恶性程度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化疗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鳞癌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肿瘤中空间分布模式及对肿瘤转移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梦儿 魏玲玉 王金胜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9-72,共4页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癌症带来的负担正在逐渐加重,癌症将成为21世纪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最主要的障碍之一[1]。癌症的早期筛查、靶向药物的应用是目前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2]。近年来,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癌症带来的负担正在逐渐加重,癌症将成为21世纪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最主要的障碍之一[1]。癌症的早期筛查、靶向药物的应用是目前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2]。近年来,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 C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SCS 肿瘤 细胞空间分布
下载PDF
Siglec-15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俞凯杰 马丽莉 +1 位作者 贾建桃 王金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280-4284,共5页
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PD-1配体1(PD-L1)是最广泛使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但PD-1/PD-L1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所占比例不到40%,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虽与PD-L1的同源性超过30%,但Siglec-15的免疫抑制... 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PD-1配体1(PD-L1)是最广泛使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但PD-1/PD-L1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所占比例不到40%,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虽与PD-L1的同源性超过30%,但Siglec-15的免疫抑制功能独立于PD-1轴。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Siglec-15在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本文回顾并总结了Siglec-15在TIME中的表达、预后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关于Siglec-15研究前景以及研究存在的不足,为Siglec-15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lec-15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调节 免疫正常化
下载PDF
宫颈腺样囊性癌1例
11
作者 俞凯杰 马丽莉 王金胜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30-931,共2页
患者女性,70岁,已婚,G6P4,人流两次,就诊前1个月无诱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至长治市妇幼保健院行HPV检测示:16型阳性;行阴道镜+活检,病理回报:腺样囊性癌。至本院行MRI示:宫颈癌(图1)。患者40年前绝育手术史;2009年因“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 患者女性,70岁,已婚,G6P4,人流两次,就诊前1个月无诱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至长治市妇幼保健院行HPV检测示:16型阳性;行阴道镜+活检,病理回报:腺样囊性癌。至本院行MRI示:宫颈癌(图1)。患者40年前绝育手术史;2009年因“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行食管癌根治术,否认其他疾病史。妇科检查:宫颈轻糜、萎缩,见一大小约2 cm×2 cm病灶,接触性出血(+)。行经腹广泛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13个月复查,阴道壁HSIL(VaIN Ⅲ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腺样囊性癌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中老年坐骨神经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12
作者 彭玉洋 郭兴 黄丽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3期235-237,共3页
骨外尤文肉瘤(EES)/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多分化、高侵袭性、易复发、易转移和预后差等特点。大多数EES/pPNET患者为儿童和年轻人,主要发生于胸肺区的周围神经系统和软组织内。显微镜下见小圆形... 骨外尤文肉瘤(EES)/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多分化、高侵袭性、易复发、易转移和预后差等特点。大多数EES/pPNET患者为儿童和年轻人,主要发生于胸肺区的周围神经系统和软组织内。显微镜下见小圆形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示CD99和波形蛋白阳性有利于该病诊断。本文报道1例中老年女性右侧坐骨神经原发肿物的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提示肉瘤,术后病理诊断为EES/pPNET。通过文献回顾,本文分析EES/pPNET常见的影像学征象,总结其相应的临床表现,二者联合为术前诊断增添新的病种考虑,降低术前误诊率,从而指导临床制定更合理的诊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文肉瘤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坐骨神经 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食管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香 许坤明 +2 位作者 朱凯 罗华羽 任宏政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757-761,共5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癌症一直是寰球死亡的主要起因之一,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迅速增加。食道癌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5年生存率仅为15%-25%。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对食管癌...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癌症一直是寰球死亡的主要起因之一,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迅速增加。食道癌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5年生存率仅为15%-25%。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对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免疫疗法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在此,本综述结合食管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常见的相关肿瘤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微环境 肿瘤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大汗腺癌6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刘香 申红红 +2 位作者 马丽莉 张忠玉 任宏政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乳腺大汗腺癌(Apocrine carcinoma,AC)是一种罕见的以大汗腺细胞形态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1916年由KROMPECHER首次描述[1]。主要发生在高龄妇女,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占女性所有乳腺浸润性癌的0.3%~4.0%[2... 乳腺大汗腺癌(Apocrine carcinoma,AC)是一种罕见的以大汗腺细胞形态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1916年由KROMPECHER首次描述[1]。主要发生在高龄妇女,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占女性所有乳腺浸润性癌的0.3%~4.0%[2]。本文报道浸润性大汗腺癌6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学习相关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以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大汗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16、P15基因在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鹏 陈广斌 +1 位作者 白俊恒 武步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3-295,300,共4页
目的 :观测抑癌基因P16、P15在原发性胃癌及淋巴结中的表达 ,以探讨两者在胃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92例原发性胃癌及 138枚转移淋巴结中P16、P15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P15阳性表达率在原发癌中分别... 目的 :观测抑癌基因P16、P15在原发性胃癌及淋巴结中的表达 ,以探讨两者在胃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92例原发性胃癌及 138枚转移淋巴结中P16、P15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P15阳性表达率在原发癌中分别为 17 4 %和 2 8 3% ,在转移淋巴结中分别为 15 9%和 2 8 3% ,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6、P15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 (P <0 0 5 ) ,P16、P15表达在原发性胃癌中呈正相关性 (P<0 0 5 ,列联系数r=0 2 74 ) ,在淋巴结中呈正相关 (P <0 0 5 ,列联系数r =0 32 4 )。结论 :P16、P15基因蛋白对胃癌的转移可能有抑制作用 ,两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5基因 胃癌 P16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结 基因表达 预后
下载PDF
整合素β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甘婷 肖鹏 +1 位作者 李灵敏 乔培堂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2期1570-1572,共3页
图像定量分析是指用量化的方法以数字表达形式对图像中各种结构信息的定量描述及在此基础上对图像所作的定量分析、推理、判断和概括。本实验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整合素在胃癌中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胃癌的自动化诊断及淋巴... 图像定量分析是指用量化的方法以数字表达形式对图像中各种结构信息的定量描述及在此基础上对图像所作的定量分析、推理、判断和概括。本实验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整合素在胃癌中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胃癌的自动化诊断及淋巴结浸润、转移的判断提供更简便、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浸润转移 整合素Β1 胃癌 图像定量分析 相关性 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淋巴结浸润 定量描述
下载PDF
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P16和P15基因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鹏 陈广斌 +1 位作者 贾宗智 司斌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测抑癌基因P16和P15在原发性胃癌及淋巴结在的表达,以探讨两者在胃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中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原发性胃癌及138枚转移淋巴结中P16和P15蛋白的表达。 结果:P16和P15阳性表达率在原发癌中分别为... 目的:观测抑癌基因P16和P15在原发性胃癌及淋巴结在的表达,以探讨两者在胃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中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原发性胃癌及138枚转移淋巴结中P16和P15蛋白的表达。 结果:P16和P15阳性表达率在原发癌中分别为17.4%和28.3%,在转移淋巴结中分别为15.9%和28.3%,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6和P15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表达(P<0.05),P16和P15在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列联系数r=0.274),在淋巴结的表达也为正相 关(P<0.05,列联系数r=0.324)。 结论:P16和P15基因蛋白对胃癌的转移有抑制作用。P16和P15两者检测对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 P16 P15 表达
下载PDF
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P15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肖鹏 贾宗智 司斌团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观测抑癌基因P1 5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胃癌转移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92例原发性胃癌及 1 3 8枚转移淋巴结中P1 5蛋白的表达。用已知食管癌阳性切片对照。结果 :P1 5阳性表达率在原发癌中... 目的 :观测抑癌基因P1 5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胃癌转移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92例原发性胃癌及 1 3 8枚转移淋巴结中P1 5蛋白的表达。用已知食管癌阳性切片对照。结果 :P1 5阳性表达率在原发癌中为 2 8.3 % ;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 5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表达 (P <0 .0 0 5 ) ,转移组原发癌P1 5阳性表达率与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比较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转移组原发癌P1 5阳性表达率与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比较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15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IASPP表达对胚胎着床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娜 苗聪秀 +2 位作者 李莉娜 马甜思 苗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的表达对胚胎着床的作用。方法:对NIH雌鼠进行阴道涂片以确定其动情周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等分别在分子和蛋白水平上检测雌鼠子宫内膜上IA... 目的:探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的表达对胚胎着床的作用。方法:对NIH雌鼠进行阴道涂片以确定其动情周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等分别在分子和蛋白水平上检测雌鼠子宫内膜上IASPP的表达情况;对实验组小鼠左侧子宫角注射IASPP抑制剂,最后测量IASPP在未孕小鼠及妊娠小鼠第2至7天子宫内膜的表达和胚胎着床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ASPP的转录水平随时间推移而缓慢升高,并于雌鼠孕期内的第4天达到峰值(P<0.05),之后IASPP水平缓慢降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也表明IASPP的蛋白水平随时间推移而缓慢增加,在雌鼠动情周期的第5天到达峰值(P<0.05),随后缓慢降低,与转录水平变化结果大致相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显示,早孕小鼠子宫腔上皮、腺上皮的胞膜和胞浆,血管内皮以及基质细胞的细胞核表达IASPP蛋白均高于未孕组,且各个妊娠阶段表达存在差异;从怀孕开始,IASPP呈现表达逐渐增强的趋势,至孕第7天表达开始下降。从孕第8天开始,实验组左侧子宫胚胎着床数为(1.402±0.517),右侧为(6.420±1.075),对照组左侧子宫胚胎着床数的范围为(6.500±1.090),对照组右侧子宫胚胎着床数的范围为(6.200±0.919),数据显示实验组小鼠的左侧胚胎着床数明显低于右侧胚胎着床数(P<0.05),而对照组小鼠的左右侧子宫胚胎着床数目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妊娠早期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持续表达,并正向参与胚胎的着床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着床 IASPP 子宫内膜 早孕小鼠
下载PDF
p16和nm23-H1基因表达与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步强 陈广斌 +3 位作者 李永国 肖鹏 白骏恒 秦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进一步评估p16和nm23鄄H1基因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尤其是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在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索二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二... 目的:进一步评估p16和nm23鄄H1基因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尤其是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在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索二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二者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结果: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4%和28.3%,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和14.5%。p16表达在伴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胃癌中差异显著(P<0.05)。nm23鄄H1在乳头状腺癌中呈明显高表达。p16和nm23鄄H1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无相关关系。结论: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存在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频繁缺失;p16阳性表达的病人淋巴结转移机会降低;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中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nm23鄄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16和nm23鄄H1表达调节似无关联,同时检测p16和nm23鄄H1表达不比单纯检测p16表达具有更高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瘤 P16 NM23-H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