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影像组学不同插值预测脑转移瘤EGFR和HER2表达状态:一项双中心研究
1
作者 李嫣然 王俭 +1 位作者 徐彩霞 靳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8-613,共6页
目的基于影像组学的不同插值预测脑转移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状态,并探索预测效果最佳的插值方法。方法回顾来自两个机... 目的基于影像组学的不同插值预测脑转移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状态,并探索预测效果最佳的插值方法。方法回顾来自两个机构共100例腺癌脑转移患者资料(56例患者基因表达为突变型EGFR或HER2阳性,44例患者基因表达为野生型EGFR或HER2阴性),在T1WI增强序列选择sitkNearestNeighbor,sitkLinear和sitkBSplines 3种插值分别提取1409个特征,将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选择信息性特征,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诊断模型,训练集用于模型训练,独立测试集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ROC曲线计算模型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基于sitkBSplines插值选定的19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模型显示良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中,模型的AUC为0.99,分类准确率为0.95,敏感度为0.92,特异度为0.97;在独立测试集中,AUC为0.86,灵敏度0.82,特异度0.78,准确率0.8。sitkBSplines在中心1及中心2的建模中均表现出高于其他插值的鉴别性能。而基于sitkLinear选定的9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模型在训练集和独立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4和0.53。结论MRI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腺癌脑转移瘤中EGFR突变/HER2状态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基于sitkBSplines插值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影像组学 EGFR HER2
下载PDF
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术前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预测
2
作者 冯琴 李勇爱 +2 位作者 马凤华 强金伟 郭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2-649,共8页
目的:分析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低风险子宫内膜癌(E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4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I期和Ⅱ期的EC患者资料,分为训练集(中心1,n=87)和测试集(中心2,n=117)。所有患者均于术前2周内... 目的:分析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低风险子宫内膜癌(E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4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I期和Ⅱ期的EC患者资料,分为训练集(中心1,n=87)和测试集(中心2,n=117)。所有患者均于术前2周内行盆腔MR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比较低风险与非低风险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分别在轴位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FS-T2WI)、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图像上逐层勾画全肿瘤感兴趣区,提取与风险因素高度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低风险组和非低风险组组间患者年龄、肿瘤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它们并非独立风险因素。单参数FS-T2WI、ADC和CE-T1WI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值在训练集分别为0.730、0.724和0.757,在测试集分别为0.750、0.743和0.746。3个参数的融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827(95%CI 0.742~0.912)和0.823(95%CI0.748~0.897),优于单参数模型(所有P<0.05)。结论: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对早期低风险EC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并具有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文志 刘永生 宋春仙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58-460,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62个股骨头发生坏死,双侧发病17例,单侧28例,其中左侧发病16例,右侧发病12例,27例只进行DR平片检查,2例进行了DR平片及CT检查,13...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62个股骨头发生坏死,双侧发病17例,单侧28例,其中左侧发病16例,右侧发病12例,27例只进行DR平片检查,2例进行了DR平片及CT检查,13例进行了DR平片及MRI检查,3例进行了DR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Ⅰ期病例6例7个股骨头,Ⅱ期病例2例3个股骨头,Ⅲ期病例17例19个股骨头,Ⅳ期病例20例33个股骨头。结论:股骨头内斑片状或条带状硬化,其内囊样变,线样征、新月征及台阶征是股骨头坏死的典型影像学特征,MRI在早期诊断FH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股骨头坏死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颌下腺导管癌螺旋CT影像特征及其术前诊断价值
4
作者 崔海龙 赵亮 张慧生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0期1572-1575,共4页
目的分析颌下腺导管癌的螺旋CT影像特征及其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 2月至2016年10月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和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共13例颌下腺导管癌的多排螺旋CT影像征象及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特征对照。术前均行多层螺... 目的分析颌下腺导管癌的螺旋CT影像特征及其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 2月至2016年10月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和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共13例颌下腺导管癌的多排螺旋CT影像征象及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特征对照。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肿块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强化方式及侵犯范围。结果13例患者均为颌下腺单发肿块,肿块最大径2.2~11.0 cm,平均(3.0±1.2)cm。4例类圆形肿块,9例不规则肿块。平扫低密度肿块11例,等密度肿块 2例;2例散在点状钙化。11例动脉期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轻度强化。11例延迟期肿块实性部分强化程度减低,10例中心合并囊变坏死。13例均有淋巴结肿大、颌下腺周围组织均受侵犯,其中咽旁间隙侵犯3例,舌骨及下颌骨体部骨质破坏1例。肿瘤临床分期Ⅱ期5例、Ⅲ期7例、Ⅳ期1例。术前螺旋CT定位及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13/13)及92.3%(12/13)。术后放疗12例、1例未放疗。随访3个月~4年5例复发、8例未复发。结论颌下腺导管癌的典型CT表现为具有侵袭性、易坏死囊变、明显强化的肿块,并伴有明显强化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其术前诊断对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癌 颌下腺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89答案:食管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
5
作者 马小锋 许楠 +2 位作者 张丽丽 赵卫 杨亚英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7期851-852,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进食时梗阻感及胸骨后疼痛不适3个月,胃镜发现食管占位7d 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血常规正常。胃镜:食管距门齿18-27 cm处可见肿物突向腔内,表面多光滑,可见小溃疡形成,胃未见异常... 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进食时梗阻感及胸骨后疼痛不适3个月,胃镜发现食管占位7d 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血常规正常。胃镜:食管距门齿18-27 cm处可见肿物突向腔内,表面多光滑,可见小溃疡形成,胃未见异常,诊断:食管癌(图1)。B 超:肝、脾未见肿大,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上消化道钡餐:食管胸上段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约5.6 cm×4.2 cm,黏膜结构紊乱,管壁不规整,对比剂通过稍缓慢,会厌动度不协调,考虑食管癌(图2)。CT:食管胸上段见软组织肿块,上自杓会厌披裂,下至主动脉弓水平,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食管腔狭窄,气管、右侧甲状腺、邻近血管受压移位(图3),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食管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空洞型肺癌与空洞型肺结核CT鉴别诊断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彩霞 常之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14-516,共3页
肺部空洞性病变以肺癌和结核多见,两者的鉴别诊断尤其重要。为此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2012年来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为空洞型肺癌和空洞型结核病例44例的CT 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二者的CT 表现特点及病理基础,旨在提... 肺部空洞性病变以肺癌和结核多见,两者的鉴别诊断尤其重要。为此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2012年来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为空洞型肺癌和空洞型结核病例44例的CT 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二者的CT 表现特点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鉴别诊断 空洞型肺结核 空洞型肺癌 肺部空洞性病变 病理基础 结核病例 文献分析 诊断水平
下载PDF
右位胸主动脉并左肺门占位1例
7
作者 刘顺瑶 赵亮 王斐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9期200-201,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1例右位胸主动脉并左肺门占位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对我院1例异位胸主动脉并肺占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右位胸主动脉无明显临床表现,因肺占位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右位胸主动脉未给予临床治疗,左... 目的:分析临床1例右位胸主动脉并左肺门占位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对我院1例异位胸主动脉并肺占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右位胸主动脉无明显临床表现,因肺占位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右位胸主动脉未给予临床治疗,左肺门占位给予手术及药物联合治疗。结论:异位胸主动脉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常在体检或因其它肺部疾病行肺部CT时偶然发现,无临床症状者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胸主动脉 肺占位
下载PDF
椎体结核的CT表现分析
8
作者 张慧生 崔海龙 +1 位作者 王亚静 赵亮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6年第11期813-814,共2页
目的 分析总结椎体结核的CT表现,探讨CT对椎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5例病人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65例椎体结核中,52例骨质破坏,23例死骨形成,34例椎旁及腰大肌脓肿,儿例附件受累,13例继发椎管狭窄。结论 CT对椎体结核... 目的 分析总结椎体结核的CT表现,探讨CT对椎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5例病人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65例椎体结核中,52例骨质破坏,23例死骨形成,34例椎旁及腰大肌脓肿,儿例附件受累,13例继发椎管狭窄。结论 CT对椎体结核的诊断敏感性高,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结核 CT表现
下载PDF
颅内椎动脉夹层演变至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栗兵霞 赵丽丽 +2 位作者 陈珩 逯蕊 程小军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椎动脉夹层演变为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椎动脉夹层演变至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头痛发作期间,头颅CT显示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可能,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右侧椎动... 目的探讨颅内椎动脉夹层演变为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椎动脉夹层演变至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头痛发作期间,头颅CT显示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可能,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右侧椎动脉近基底动脉汇合处动脉瘤可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见右侧椎动脉线样内膜影,考虑右侧椎动脉夹层。7个月后随访时行DSA显示右侧椎动脉瘤样扩张,考虑右侧椎动脉夹层演变为夹层动脉瘤。结论虽然颅内椎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但是影像学显示由椎动脉夹层演变为夹层动脉瘤风险较高。所以,对于颅内椎动脉夹层患者,随访及复查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椎动脉夹层 动脉瘤 夹层 影像学特征
原文传递
3种方案治疗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燕霞 张颖 +3 位作者 姚卉 武俊波 董鹏刚 李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冷刀锥切术(CKC)与全子宫切除术(TH)治疗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长治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50例绝经后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 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冷刀锥切术(CKC)与全子宫切除术(TH)治疗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长治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50例绝经后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行LEEP治疗,B组患者行CKC治疗,C组患者行TH治疗。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及复发率。比较A组与B组患者锥切组织大小(锥切面积、锥切高度)及送检标本的切缘阳性率。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标本切缘阳性率为36%(18/50),高于B组的1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锥切面积及锥切高度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50)、4%(2/50)、4%(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1/50)、0(0),均低于A组的12%(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86%(43/50)、92%(46/50)、96%(4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C治疗绝经后HSIL可避免TH的过度治疗或手术范围不足,在病灶残留方面优于LEEP,并且CKC可同时实现HSIL的诊断与治疗,在绝经后HSIL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冷刀锥切术 全子宫切除术 绝经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35
11
作者 赵丽丽 程小军 +3 位作者 陈珩 范换芳 侯丽英 高峰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山西长治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方法对山西长治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有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先采用非创伤性检查筛查出颈部血管狭窄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行... 目的:探讨山西长治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方法对山西长治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有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先采用非创伤性检查筛查出颈部血管狭窄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颈部血管狭窄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最终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分为介入治疗组及非介入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出院后3、6个月,1、2年进行随访,了解疾病复发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评分(MRS)以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差异。结果共筛查出可疑颈部血管狭窄患者72例,DSA造影显示:颅外颈内动脉狭窄31例,椎动脉狭窄14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3例;颅内颈内动脉系统狭窄10例,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17例;其中多发狭窄25例。36例颅外颈部血管狭窄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其中16例接受介入治疗(治疗组),20例未接受介入治疗(对照组)。在所有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接受颅外颈部血管支架置入术者15例,接受球囊扩张术者1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复发次数明显减少(χ2=8.23,P=0.004),生存状态更好(χ2=8.22,P=0.004)。结论山西长治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前循环脑梗死的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为主;后循环脑梗死的颅外血管病变,以椎动脉起始部位狭窄为主,其次是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致锁骨下动脉盗血,另外后循环脑梗死的血管病变中颅内椎动脉狭窄也不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颈动脉狭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原文传递
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差异性
12
作者 赵继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0241-0241,243,共2页
探讨腰椎间盘患者使用MRI及CT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使用MRI及CT诊断,将MRI作为观察组,CT为对照组,分析其诊断特点及效果。结果:通过两种方式诊断结果显示,观察... 探讨腰椎间盘患者使用MRI及CT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使用MRI及CT诊断,将MRI作为观察组,CT为对照组,分析其诊断特点及效果。结果:通过两种方式诊断结果显示,观察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MRI与CT均属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方式,但因MRI的诊断准确率较CT更高,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式,必要时可将二者相结合提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早期CT、MRI诊断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继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0142-0143,共2页
急性脑梗塞好发于老年人,脑梗塞面积大时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需要早期介入溶栓治疗,因此早起诊断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十分重要,要在脑组织缺血后有效预防或减少不可逆的损害,影像学诊断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快速、高效及准确的特征得... 急性脑梗塞好发于老年人,脑梗塞面积大时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需要早期介入溶栓治疗,因此早起诊断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十分重要,要在脑组织缺血后有效预防或减少不可逆的损害,影像学诊断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快速、高效及准确的特征得到医生的广泛应用,成为医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早期急性脑梗塞CT、MRI的诊断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CT MRI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