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的质量化控制
1
作者 胡文庆 崔鹏 宋东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目前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胃癌术后标本的外科处理作为胃癌规范化诊疗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随着《胃癌根治术标本规范淋巴结送检及操作中国专家共识...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目前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胃癌术后标本的外科处理作为胃癌规范化诊疗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随着《胃癌根治术标本规范淋巴结送检及操作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胃癌根治术标本的规范化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的相继推出,国内部分中心也陆续开展了胃癌术后标本的规范化外科处理,但由于对共识的理解深度及执行程度的差异,导致该项工作的开展质量参差不齐。本文就胃癌术后标本外科处理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行阐述,以期能够更好地使胃癌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的理念和技术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从而推动我国胃癌外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手术标本 外科处理 质量化控制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经腹-左膈肌路径近端胃加食管下段切除高位消化道重建现状
2
作者 胡文庆 杨垠浩 +1 位作者 崔鹏 魏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226-232,共7页
近年来,随着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及早期病例的增加,AEG的手术治疗成为热点问题。由于AEG的解剖位置及肿瘤生物学的特殊性涉及到胸腔和腹腔两个不同的手术领域,在治疗策... 近年来,随着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及早期病例的增加,AEG的手术治疗成为热点问题。由于AEG的解剖位置及肿瘤生物学的特殊性涉及到胸腔和腹腔两个不同的手术领域,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仍然存在较多争议。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和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是影响治疗策略选择的关键要素。腹腔镜下经腹食管裂孔路径在完成腹腔淋巴结清扫的同时可保证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肿瘤学安全性,是治疗食管浸润长度≤4 cm的AEG之首选手术路径。经腹食管裂孔路径操作时,可打开左侧膈肌,将下纵隔空间扩大或将腹部与左侧胸腔直接相通。这样避免传统开胸,增加操作空间和改善手术视野,既可以减轻胸部创伤,又可以更清晰、完整地清扫下纵隔淋巴结,尤其是充足的操作空间和足够的食管游离度可以使纵隔或左侧胸腔内的高位消化道重建变得更安全、可行。本中心将此路径称为经腹-左膈肌(abdominal-left diaphragmatic,ALD)路径。以食管胃侧壁吻合和双肌瓣吻合为代表的功能性消化道重建术式可经ALD路径逐步应用至更高的吻合平面,拓展了消化道重建的适应证。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同时,兼顾良好的抗反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近端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左侧胸腔
下载PDF
胃癌微创手术内外科双镜联合治疗策略
3
作者 胡文庆 崔鹏 +1 位作者 宋东阳 乔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9-1413,共5页
随着内镜和腹腔镜在胃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内镜在腹腔镜手术质量控制中的支撑作用日渐凸显,同时腹腔镜在胃癌内镜治疗中的保障及协同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双镜联合治疗模式是精准化、个体化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内镜及腹腔镜联合呈现... 随着内镜和腹腔镜在胃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内镜在腹腔镜手术质量控制中的支撑作用日渐凸显,同时腹腔镜在胃癌内镜治疗中的保障及协同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双镜联合治疗模式是精准化、个体化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内镜及腹腔镜联合呈现多样化、多模式特点,双镜联合需要跨越内、外科学科壁垒,以病种治疗为核心的多学科合作平台——消化病中心可使诊断与治疗流程高效、安全、合理,使双镜真正达到各司所长、分工协作,实现对胃癌治疗更精准、微创、最大功能保留的治疗效果。笔者深入阐述内镜及腹腔镜联合策略,以期为胃癌患者建立更合理的双镜联合诊断与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内镜 双镜联合 策略
原文传递
近端胃切除改良Kamikawa重建经验
4
作者 胡文庆 魏晓楠 崔鹏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5-1036,共2页
近年来,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及胃上部癌的检出率逐渐增加,临床上近端胃切除术的应用逐步增多。但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多种具有抗反流... 近年来,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及胃上部癌的检出率逐渐增加,临床上近端胃切除术的应用逐步增多。但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多种具有抗反流效果的消化道重建术式相继问世。其中,食管残胃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最早是由日本学者Kamikawa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术式[1]。由于其具有抗反流效果确切、吻合口漏发生率低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势,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近端胃切除 术后生活质量 吻合口漏 胃上部癌 残胃 肌瓣
原文传递
术前内镜下钛夹定位联合术中内镜和冰冻病理检查用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手术切缘判定价值研究
5
作者 杨瑞 宋东阳 +9 位作者 崔鹏 魏伟 宗亮 乔鋆 王楠 王博 徐泽坤 齐韶铭 胡文庆 刘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内镜下钛夹定位联合术中内镜检查及术中切缘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3例AEG病人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术前内镜下钛夹定位联合术中内镜检查及术中切缘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3例AEG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手术切缘判定均采取术前钛夹定位联合术中内镜检查及切缘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的策略。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胃镜定位时间、切缘阳性率、并发症、住院时间、非计划二次手术率和病死率。结果术中胃镜定位时间为(4.2±1.3)min,前6例平均定位时间为7.4 min。首次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中,4例(3.0%)病人切缘阳性,第2次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术中未出现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有4例(3.0%)病人出现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其中1例伴左侧环杓关节半脱位,经治疗后均缓解。12例病人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Ⅲ级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0%,均通过保守治疗痊愈,无需二次手术,且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为(12.0±4.7)d。结论对于腹腔镜AEG手术,术前内镜下钛夹定位联合术中内镜及切缘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的组合策略有助于实现肿瘤精准切除和切缘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腹腔镜 切缘定位 术中内镜 钛夹定位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腹腔镜经腹-左膈肌路径近端胃联合食管下段切除胸腔内Kamikawa吻合术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崔鹏 杨垠浩 +7 位作者 魏伟 宗亮 宋东阳 王杰 程启升 魏晓楠 王博 胡文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9-1315,共7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腹腔镜经腹-左膈肌路径近端胃联合食管下段切除胸腔内Kamikawa吻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4-6月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男性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腹腔镜经腹-左膈肌路径近端胃联合食管下段切除胸腔内Kamikawa吻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4-6月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男性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分别为69、60、66岁.患者均行全腹腔镜经腹-左膈肌路径近端胃联合食管下段切除胸腔内Kamikawa吻合术.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经腹-左膈肌路径近端胃联合食管下段切除胸腔内Kamikawa吻合术,手术时间分别为5.3、5.3、4.8 h,消化道重建时间分别为68、62、5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30、100 mL.3例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为术后第3天,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术后第4、6、3天.3例患者术后第3、7天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造影剂反流;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6、7、6d,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5、4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14、16d.(2)术后并发症及病理学检查情况.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Clavien-DindoⅠ级胸腔积液1例、Clavien-DindoⅠ级双侧胸腔积液1例.3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分别为高-中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肿瘤最大径分别为3.0、3.5、3.5 cm;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0/43、1/34、6/44;术后病理学分期分别为T3N0M0期、T3N1M0期、T3N2M0期.(3)随访情况.3例患者术后3、12个月复查多体位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均未见造影剂反流及吻合口狭窄,电子胃镜检查均未见LA-B级及以上反流性食管炎,营养指标、生命质量良好.3例患者术后12个月复查胸部+全腹部CT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可见胸腔内消化道重建后抗反流结构存在.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经腹-左膈肌路径近端胃联合食管下段切除胸腔内Kamikawa吻术合安全、可行,具有良好抗反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抗反流 双肌瓣吻合
原文传递
微卫星稳定/错配修复完整型结直肠癌的免疫联合治疗进展
7
作者 张晓玲 范文轩 +4 位作者 杜云毅 张岩 苏霏 胡文庆 赵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5-736,共12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恶性实体肿瘤中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然而,在结直肠癌(CRC)中,ICIs仅对占少数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失型转移性CRC表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占大多数的微卫星稳定(MSS)/错配修复完整(pMMR)型转移...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恶性实体肿瘤中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然而,在结直肠癌(CRC)中,ICIs仅对占少数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失型转移性CRC表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占大多数的微卫星稳定(MSS)/错配修复完整(pMMR)型转移性CRC几乎不能从ICIs单药治疗中获益,免疫联合治疗成为破解这一临床难题的关键。文章介绍了MSS/pMMR型CRC免疫联合治疗的常见模式和可能机制,总结归纳了MSS/pMMR型CRC免疫联合治疗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进展以及免疫治疗疗效的可能预测标志物,对ICIs在MSS/pMMR型CRC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微卫星稳定 错配修复完整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手术治疗老年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疗效观察
8
作者 齐韶铭 胡文庆 +2 位作者 徐泽坤 王博 魏晓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0期3980-3983,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手术治疗老年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34例老年SiewertⅡ型AEG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腹组(82例,开腹根治性全...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手术治疗老年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34例老年SiewertⅡ型AEG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腹组(82例,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腔镜辅助组(52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情况、淋巴结阳性数等围手术期指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更长,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前,腔镜辅助组和开腹组血清相关指标相当(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较术前均有所下降,术后6个月,两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又有所回升(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虽然经腹食管裂孔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SiewertⅡ型AEG患者较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更长,但患者术后恢复越快,且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疗效等方面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腹食管裂孔入路 手术治疗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崔鹏 宗亮 +3 位作者 魏伟 闫晓东 宋东阳 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83,共5页
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是胃癌规范化诊疗的重要环节。其能反映标本中淋巴结的准确数目和详细分布,为术后精准、规范的病理报告奠定基础;同时可以评估出术中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切缘的安全性、手术是否规范(是否执行en bloc整块... 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是胃癌规范化诊疗的重要环节。其能反映标本中淋巴结的准确数目和详细分布,为术后精准、规范的病理报告奠定基础;同时可以评估出术中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切缘的安全性、手术是否规范(是否执行en bloc整块清扫原则)等,是手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能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精准的研究样本,而且还是年轻外科医师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胃癌术后标本的外科处理需要规范的内容包括标本处理人员、处理流程、切缘送检、淋巴结分拣、标本剖开后的测量、生物标本的留取、记录数据的保存等。推广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可促进广大医疗机构胃癌外科诊疗同质化,进一步推动我国胃癌外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标本外科处理 规范化 淋巴结分拣
原文传递
近端胃切除改良肌瓣吻合手术方式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鹏 宋东阳 胡文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8-343,共6页
近年来,近端胃癌及早期胃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近端胃切除的比例也逐年升高。但近端胃切除会导致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因此,抗反流手术方式的研究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双肌瓣吻合因其更接近正常贲门生理结构,... 近年来,近端胃癌及早期胃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近端胃切除的比例也逐年升高。但近端胃切除会导致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因此,抗反流手术方式的研究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双肌瓣吻合因其更接近正常贲门生理结构,在近端胃切除手术方式中有较好的抗反流效果,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因传统双肌瓣吻合具有操作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吻合口狭窄率高等缺点,国内外研究者对各种肌瓣吻合进行改良。其中,基于双倒刺线的改良双肌瓣吻合展现出良好优势,同时,腹腔镜下经左侧膈肌左侧胸腔内的双肌瓣吻合也将双肌瓣吻合适应证进一步扩大。笔者查阅相关研究,重点探讨各种改良肌瓣吻合手术方式用于近端胃切除的现状及展望,旨在促进肌瓣吻合手术方式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近端胃切除 肌瓣吻合 抗反流 手术方式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近端胃切除抗反流术式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茂杰 徐泽坤 +7 位作者 宗亮 王杰 王博 齐韶铭 王红牛 牛敏 崔鹏 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9-504,共6页
胃肠电生理活动和胃食管结合部机械性抗反流结构是胃抗反流功能的基础,近端胃切除破坏了抗反流的机械性结构和正常电生理通道,残胃功能发生紊乱,胃食管反流是其中严重的并发症。重建机械性抗反流屏障、建立缓冲带等机制的各种抗反流术式... 胃肠电生理活动和胃食管结合部机械性抗反流结构是胃抗反流功能的基础,近端胃切除破坏了抗反流的机械性结构和正常电生理通道,残胃功能发生紊乱,胃食管反流是其中严重的并发症。重建机械性抗反流屏障、建立缓冲带等机制的各种抗反流术式,以及在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保留胃的起搏区域和迷走神经、保留空肠肠管的连续性、维持胃肠道原有的胃肠电生理活动和幽门括约肌的生理功能,均是胃保功能手术的重要措施。目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种类繁多。但基于抗反流机制的设计、机械性屏障功能重建、胃肠电生理活动的保护是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临床实践中,应根据个体化原则,在基于肿瘤根治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抗反流 胃肠电生理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经腹食管裂孔入路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认识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文庆 崔鹏 +6 位作者 张晋杰 赵祖琦 徐俊文 刘学敏 王杰 牛瑞龙 刘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2-936,共5页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上升。SiewertⅡ、Ⅲ型AEG侵犯食管下段2~4cm,有较高的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经食管裂孔入路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较佳选择;经食管裂孔进入下纵隔后,向上游离大约6.5cm长的食管及周围淋巴结缔组...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上升。SiewertⅡ、Ⅲ型AEG侵犯食管下段2~4cm,有较高的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经食管裂孔入路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较佳选择;经食管裂孔进入下纵隔后,向上游离大约6.5cm长的食管及周围淋巴结缔组织即可完成下纵隔淋巴结的清扫。以心下囊为标识,可以提高下纵隔完整清扫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食管胃结合部的全系膜切除,可整体清扫下纵隔淋巴结,符合肿瘤学安全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下纵隔 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选择:单中心经验及观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向东 胡建昆 +5 位作者 燕速 吴永友 胡文庆 孙伟峰 梁品 邓靖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32-1135,共4页
程向东[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发布的2014—2016年全国数据显示,88340例外科胃癌病人中早期胃癌占比为19.5%,较之前显著增高。早期胃癌病人多具有较长的生存期,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 程向东[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发布的2014—2016年全国数据显示,88340例外科胃癌病人中早期胃癌占比为19.5%,较之前显著增高。早期胃癌病人多具有较长的生存期,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量保留一部分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是目前胃外科医师探索的方向。第3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第6版指南进一步讨论了cT2~cT4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范围,使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大。近端胃切除术中切除贲门抗反流的生理屏障,术后出现的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排空障碍是影响着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术中进行消化道重建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改良Kamikawa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宗亮 崔鹏 +7 位作者 魏伟 范林广 王杰 宋东阳 杨垠浩 张茂杰 韩国霖 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1-697,共7页
目的近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残胃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但因其操作复杂,影响了该术式的普及。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对Kamikawa... 目的近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残胃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但因其操作复杂,影响了该术式的普及。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对Kamikawa吻合术式进行了改良,通过优化手术步骤,降低了手术难度。本研究探讨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为经术前胃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未发生转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胃上部癌,肿瘤直径<4 cm;术前临床分期为cT1~3N1M0。排除标准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营养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8例)和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7例)在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25例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63.0±7.8)岁,开腹手术3例,腔镜手术22例。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改良内容:(1)应用食管胃结合部全系膜切除理念,以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和便于进行手工吻合和包埋;(2)吻合口直径根据食管断端口径进行选择,在2.5~3.5 cm之间,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3)使用超声刀将食管残端切开,既可防止食管残端出血、又可将食管黏膜、肌层与外膜紧密贴合,防止食管黏膜回缩;(4)使用倒刺线将残胃底和食管进行连续缝合固定胃底,以减少在狭小空间繁琐、困难的间断缝合;(5)使用两根倒刺线进行吻合口前后壁的连续缝合并完成肌瓣的缝合固定。分析手术安全性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炎(洛杉矶分级)发生情况。通过术后随访胃食管反流症状量表(GERD)评分、胃镜、多体位消化道造影等手段,评估残胃动力和抗反流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完成改良Kamikawa吻后术。手术时间(5.8±1.8)h,术中出血量(89.2±11.8)ml,术后住院时间(13.8±2.9)d。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12.0%),为Clavien-DindoⅢ级,经内镜下扩张治疗后痊愈。术后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并出现反流症状1例(4.0%),为Clavien-DindoⅠ级,胃镜检查未见其有反流性食管炎征象,洛杉矶分级为A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局部感染和死亡。术后6个月,食管胃反流测量表GERD评分为(2.7±0.6)分,与术前(2.4±1.0)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5,P=0.148)。结论改良Kamikawa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胃上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 Kamikawa吻合术 改良 抗反流术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腔镜手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伟峰 梁品 +10 位作者 陈逸南 尤俊 熊文俊 王伟 郭伟 李昆昆 仇广林 樊林 胡文庆 王鑫 朱甲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外科手术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因其解剖所在位置和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 其相关手术问题是肿瘤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话题, 其中包括食管切缘距离。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腔镜手术 外科手术 治疗手段 生物学行为 食管切缘
原文传递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克昌 范林广 +9 位作者 王杰 杨垠浩 张茂杰 刘勇 程启升 张晋杰 崔鹏 宗亮 魏伟 胡文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70-1375,共6页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5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113例、长治医学院附...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5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11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72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3例,女42例;年龄为(64±8)岁。患者均行AEG根治性切除+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无转移和发生转移患者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肿瘤浸润深度(T1期、T2期、T3期、T4期),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分别为30、61、75、7例,3、41、79、50例,101、46、18、8例和0、2、10、0例,0、0、5、7例,4、3、2、3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1,-2.49,-2.22, P<0.05)。(2)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分期、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48,3.26,2.03,95%可信区间为1.02~6.01,1.21~8.80,1.18~3.51,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4.01,2.26,95%可信区间为1.35~11.96,1.26~4.06, P<0.05)。食管受侵犯长度为>3 cm且≤4 cm 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是≤1 cm的9.47倍。(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下纵隔第110、111、11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7、50、27枚;其中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第110组和第111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69、42、4、12枚和23、17、7、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4、4、1、4枚和0、0、2、0枚,不同食管受侵犯长度患者第110组和111组阳性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45,7.30, P<0.05)。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为6.49%(12/185),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3.81%(4/105)、6.12%(3/49)、10.00%(2/20)、27.27%(3/11);其中发生下纵隔第110组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2.86%(3/105)、6.12%(3/49)、5.00%(1/20)、27.27%(3/11),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6, P<0.05)。 结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食管受侵犯长度的增加,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Ⅱ型 SiewertⅢ型 下纵隔淋巴结 转移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处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勇 张克昌 +6 位作者 范林广 王杰 程启升 宋东阳 崔鹏 宗亮 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3-466,共4页
胃癌根治术的质量把控和流程的规范化、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标本的规范化处理非常重要,其不仅是进行准确病理分期的基础,同时,也是手术质量的佐证以及临床研究的原始资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的分检、标本的处理记录... 胃癌根治术的质量把控和流程的规范化、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标本的规范化处理非常重要,其不仅是进行准确病理分期的基础,同时,也是手术质量的佐证以及临床研究的原始资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的分检、标本的处理记录和数据的上传归档是缺一不可的。外科医师参与手术标本的处理非常必要。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对胃癌根治术后标本的规范化处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标本处理 淋巴结分检 手术质量控制 病理分期
原文传递
近端胃切除浆肌瓣吻合的历史及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林广 张克昌 +9 位作者 崔鹏 宗亮 魏伟 王杰 程启升 张晋杰 刘勇 杨垠浩 张茂杰 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6-470,共5页
随着早期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近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验证,保功能的近端胃切除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端胃切除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早期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近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验证,保功能的近端胃切除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端胃切除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各种抗反流术式中,重建"贲门-阀门"因与正常抗反流原理类似,一直是相关学者探索的热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及演进优化,目前设计的浆肌瓣吻合包括隧道式肌瓣吻合、Hatafuku设计的瓣膜成形术、单肌瓣吻合和双肌瓣吻合等。其中,双肌瓣吻合因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食管胃结合部抗反流的机制、食管残胃浆肌瓣吻合的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胃切除 浆肌瓣吻合 双肌瓣吻合 抗反流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切除防反流手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程启升 刘勇 +5 位作者 梅相煌 王杰 秦小卫 张晋杰 胡文庆 宗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7-1022,共6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胃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胃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作为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外科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肿瘤学安全性的证实,其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在日益得到重视。相较于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也阻碍了近端胃切除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中的应用。如何通过优化消化道重建方式来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就目前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切除防反流术式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消化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 防反流
原文传递
Polo样激酶1和鼠双微体基因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伟 宗亮 +2 位作者 崔鹏 姚卫红 胡文庆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36-2238,共3页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以及鼠双微体基因2(MDM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和长治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病理确诊的99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以及鼠双微体基因2(MDM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和长治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病理确诊的99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PLK1蛋白以及MDM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PLK1蛋白和MDM2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PLK1蛋白表达率为79.80%(79/99)、对应癌旁组织PLK1蛋白表达率为12.12%(12/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83,P<0.01),胃癌组织MDM2蛋白表达率为66.67%(66/99)、对应癌旁组织MDM2蛋白表达率为26.26%(26/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86,P<0.01)。PLK1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602、6.550,P<0.05);MDM2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263、9.949、4.583,P<0.05)。结论 PLK1蛋白和MDM2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促进胃癌恶性增殖及转移,联合检测上述两项指标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样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胃癌 鼠双微体基因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