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1
作者 卢军华 杨田 +2 位作者 郭红伟 赵军 杨广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8-620,共3页
目的:总结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ncer)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15例患者术前诊断胆囊结石12例,胆囊息肉2例,胆囊结石... 目的:总结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ncer)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15例患者术前诊断胆囊结石12例,胆囊息肉2例,胆囊结石合并息肉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胆囊癌;Nevin分期:Ⅰ期3例,Ⅱ期7例。Ⅲ期4例,Ⅳ期1例。NevinⅠ期密切观察随访,Ⅱ、Ⅲ期行标准胆囊癌根治术,Ⅳ期行扩大胆囊癌根治术。中位随访时间为5.0年,其中13例存活。2例死亡;5例存活超过5年,5年生存率达84.8%。结论:早期胆囊癌术前很难诊断,术中应常规剖视胆囊,对可疑病变行冰冻切片检查;对NevinⅡ~Ⅳ期的意外胆囊癌应再次开腹行根治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意外胆囊癌 诊断 根治性切除 预后
下载PDF
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张安红 李元栋 +1 位作者 邹浩军 徐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3期33-35,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探讨其方法与技术。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行140例SD→LEW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供体手术时间为(27.0±... 目的: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探讨其方法与技术。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行140例SD→LEW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供体手术时间为(27.0±3.1)min;供肝修整时间为(11.0±2.1)min;受体手术时间为(30.0±2.5)min;无肝期为(15.0±2.6)min。手术成功率(术后存活2d以上)为87%,1周存活率为81%,1个月存活率为72%。结论:提高手术技巧,熟悉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大鼠术后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移植 动物模型 手术技巧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兴红 丁维杰 +1 位作者 葛忠 步向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1697-1698,共2页
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是胆石症中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胆石症患者的15%~31%[1],指原发或继发于胆总管内的结石,主要由胆囊内或肝内胆管的结石移位所致[2]。CBDS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胆道梗阻或胆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外... 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是胆石症中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胆石症患者的15%~31%[1],指原发或继发于胆总管内的结石,主要由胆囊内或肝内胆管的结石移位所致[2]。CBDS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胆道梗阻或胆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若前期对于病情不加干预,使其进展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则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诊断、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手术干预是治疗CBDS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方案,本文就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进行相关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35例患者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后的有关病例资料,为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患者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胆道梗阻 外科急腹症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病例资料 肝内胆管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D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郭红伟 刘卓林 +1 位作者 魏桂芳 陈显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0期1123-1125,1210,共4页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0例大肠癌患者与10例外伤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和χ2检...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0例大肠癌患者与10例外伤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胞周期蛋白D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主要在细胞核,也有少量表达在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80.0%,明显高与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随着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显著增加(r=0.972,F=119.304,Pr=0.000);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高于无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2,P=0.005);细胞周期蛋白D1在不同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不同(χ2=16.328,P=0.003),且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期有关(r=-0.400,F=11.077,Pr=0.002)。结论细胞周期蛋白D1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大肠癌治疗和预后的辅助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术后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宾化疗及同步放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红伟 靳秀丽 +1 位作者 魏桂芳 刘卓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9-70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往往容易复发,因此临床上防止该术式术后肿瘤复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基于此原因,本文旨在评价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予以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宾化疗及同步放疗的疗效及治疗耐受性。方法:85例进展期胃癌根...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往往容易复发,因此临床上防止该术式术后肿瘤复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基于此原因,本文旨在评价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予以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宾化疗及同步放疗的疗效及治疗耐受性。方法:85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同步放化疗组(试验组)44例,采用多西他赛(TXT)+卡培他宾方案化疗并同步放疗;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1例,采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醛氢叶酸(CF)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3年生存率。结果:试验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4.1%(37/44)、65.9%(29/44),对照组分别为61.0%(25/41)、39.0%(16/41),两组1年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13)。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3%(34/44)而对照组为61.0%(25/4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结论: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宾化疗并同步放疗与术后单纯化疗相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1、3年生存率,且患者容易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放疗 多西他赛 卡培他宾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魏桂芳 原琦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3期551-552,共2页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舒适...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发生率、重度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舒适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和传统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7
作者 孟华 石瑞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7期2036-2037,共2页
近年来年轻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早期乳腺癌比例逐步升高。在保证疗效基础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术后美容效果是乳腺外科的发展趋势。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1],但术后美容效果及生活质量... 近年来年轻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早期乳腺癌比例逐步升高。在保证疗效基础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术后美容效果是乳腺外科的发展趋势。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1],但术后美容效果及生活质量较差,为了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早期乳腺癌患者82例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乳晕 改良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
下载PDF
全胃切除后Roux-en-Y吻合在近端胃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3期2229-2231,共3页
胃癌为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依照发病部位可分为远端胃癌、近端胃癌,近年来,近端胃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占全部胃癌的23%左右[1]。大部分近端胃癌确诊时已出现局部进展,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演变成晚期近... 胃癌为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依照发病部位可分为远端胃癌、近端胃癌,近年来,近端胃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占全部胃癌的23%左右[1]。大部分近端胃癌确诊时已出现局部进展,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演变成晚期近端胃癌,极大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手术切除是治疗近端胃癌主要手段,常见术式包括全胃切除后Rouxen-Y吻合术、近端胃切除后胃食管吻合术等,手术切除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都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我院近端胃癌患者80例,比较全胃切除后Roux-en-Y吻合术、近端胃切除后胃食管吻合术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胃癌 手术切除范围 胃食管吻合术 近端胃切除 远端胃癌 局部进展 安全性分析 发病部位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肝细胞癌64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郭红伟 陈江 +2 位作者 张丽萍 陈正琪 李兴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8-711,共4页
背景与目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率近年来逐渐升高,其合并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基于此原因,本文对HCV感染合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HCV-HCC)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 背景与目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率近年来逐渐升高,其合并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基于此原因,本文对HCV感染合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HCV-HCC)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接受根治性手术HCC合并HCV感染的64例患者的资料,并选择同期手术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合并HCC(HBV-HCC)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情况。结果:HCV-HCC组患者诊断时平均年龄为(61.7±9.6)岁,肝硬化发生率为90.6%,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尽管HCV-HCC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与对照组相当,但死亡率显著较高(P=0.038)。结论:对于HCV-HCC的患者,术前宜谨慎评估,术后应强化护肝治疗以降低手术并发症,以提高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改良Parks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附36例报告)
10
作者 郭红伟 陈正琪 李媛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4年第21期1831-183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对提高保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7~2003.10月间36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采用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方式及疗效并对Parks进行改进性分析研究。结果:36例采用经... 目的:探讨经腹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对提高保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7~2003.10月间36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采用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方式及疗效并对Parks进行改进性分析研究。结果:36例采用经腹结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其中根治切除34例占94.4%,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瘘2例占5.6%,无吻合口狭窄。随访6~36mo,盆腔复发4例,无吻合口复发病例。手术近期肛门控制稀便功能欠佳,3~6too随访肛门功能良好。结论:低位直肠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只要肛管直肠括约肌完整,可采用该手术,手术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保肛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结肠肛管吻合术
下载PDF
胰腺癌荷瘤鼠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和CD4^+CD25^+Treg细胞数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元栋 邹浩军 +1 位作者 徐钧 王春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81-1482,共2页
目的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在胰腺癌荷瘤鼠中的变化,并探讨胰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胰腺癌模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周围引流淋巴结... 目的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在胰腺癌荷瘤鼠中的变化,并探讨胰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胰腺癌模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周围引流淋巴结(TDLNs)IDO表达水平;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鼠TDLNs及脾脏中CD4^+CD25^+T细胞占CD4^+T比例;荧光定量PCR测量Foxp3在TDLNs及脾脏mRNA水平。结果胰腺癌荷瘤鼠TDLNs中IDO在mRNA(1.670±0.099比1.123±0.243),蛋白表达水平(1.401±0.079比0.872±0.193),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鼠和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鼠[TDLNs分别为(25.00±2.16)%和(11.02±1.31)%,P〈0.05;脾脏分别为(22.14±2.33)%和(12.11±0.93)%,P〈0.05];荷瘤鼠Fox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鼠,荷瘤鼠分别为:TDLNs 3.427±0.164、脾细胞2.098±0.112,而对照鼠分为:0.933±0.253、1.137±0.343(P〈0.05)。结论胰腺癌荷瘤鼠癌组织周围引流淋巴结IDO表达明显增高,且TDLNs及脾脏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CD4 CD25
原文传递
1-甲基色氨酸对胰腺癌荷瘤鼠中调节性T细胞数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元栋 徐钧 +1 位作者 邹浩军 王春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观察1-甲基色氨酸(1-MT)对胰腺癌荷瘤鼠中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变化的影响,比较树突状细胞(DC)疫苗与1-MT联合应用前后抗肿瘤作用的强弱.方法 建立小鼠胰腺癌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鼠应用1-MT前后肿瘤组织周围引流淋... 目的 观察1-甲基色氨酸(1-MT)对胰腺癌荷瘤鼠中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变化的影响,比较树突状细胞(DC)疫苗与1-MT联合应用前后抗肿瘤作用的强弱.方法 建立小鼠胰腺癌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鼠应用1-MT前后肿瘤组织周围引流淋巴结(TDLNs)及脾脏中CD4^+ CD25^+T细胞占CD4^+T比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量Foxp3在TDLNs及脾脏mRNA水平;利用肿瘤细胞裂解物冲击DC制备DC疫苗,并根据是否与1-MT联合应用分组(各组均为n=8);观测各组肿瘤体积的差异.结果 应用1-MT后,荷瘤鼠CD4^+ CD25^+ T细胞占CD~+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未应用组(TDLNs)分别为(16.01±2.21)%和(25.00±2.16)%(P〈0.05);脾脏分别为(13.11±1.93)%和(22.14±2.33)%(P〈0.05,P〈0.01);应用1-MT组Fox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未应用组,应用1-MT组相对表达值:TDLNs0.947±0.216、脾细胞1.198±0.347,而未应用组分别为:1.927±0.256、1.798±0.237(P〈0.05);1-MT+DC疫苗组肿瘤生长显著受到抑制,第36天肿瘤体积为(789.0±111.0)mm^3;显著小于DC疫苗组、1-MT组及对照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768.0±251.3)、(1854.0±192.1)、(1899.0±201.2)mm^3(P〈0.01).结论 1-MT可以有效抑制胰腺癌荷瘤鼠癌组织周围引流淋巴结及脾脏CD4^+ CD25^+ Treg细胞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强DC疫苗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树突状细胞 疫苗
原文传递
Notch信号途径在Bregs发育及口服耐受中的作用
13
作者 李慧 段涛 +2 位作者 冯海瑕 刘玉峰 李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5期2844-2847,共4页
目的:调节性B细胞(Bregs)是近年来确认的一类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的B细胞亚群,在免疫反应中通过IL-10发挥调节功能,又称为B10细胞,其表型为CD19+CD5+CD1dhigh,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关于Bregs的发育及发挥调节功能的具体... 目的:调节性B细胞(Bregs)是近年来确认的一类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的B细胞亚群,在免疫反应中通过IL-10发挥调节功能,又称为B10细胞,其表型为CD19+CD5+CD1dhigh,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关于Bregs的发育及发挥调节功能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Notch信号途径是调控细胞双向亚群和双向功能分化的重要信号途径,在T/B细胞分化、CD4/CD8细胞等细胞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在B10细胞发育及其免疫应答中调控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特异性在B细胞剔除Notch信号分子RBP-J基因的小鼠,分析Notch信号对Bregs发育及口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CD19-Cre小鼠与RBP-Jflox小鼠交配,获得CD19-Cre/RBP-Jf/f基因型小鼠,流式细胞仪分析该小鼠CD19+CD5+CD1dhighB10细胞及体外刺激后产生IL-10的B10细胞数量;制备口服免疫耐受模型,分析Notch信号缺失对B10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影响。结果:B细胞特异性敲除RBP-J基因的小鼠的CD19+CD5+CD1dhighBregs数量及体外刺激后产生IL-10的B10细胞数量比杂合子小鼠显著降低;且在口服免疫耐受模型中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结论:Notch信号敲除后,脾脏Bregs及其产生IL-10减少,在口服耐受中不能产生耐受,Notch信号可能促进Bregs发育,并通过IL-10参与调控口服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gs IL-10 NOTCH信号途径 口服耐受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邹浩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2951-2952,共2页
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6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腹手术( OC组)3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 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6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腹手术( OC组)3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LC组的手术时间(43.7±5.8) min、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36.4±3.9) h、术后住院时间(4.8±1.4) d均明显短于OC组的(68.6±7.3) min、(65.2±4.5)h、(8.3±2.9)d(t=3.317、3.862、3.029,均P<0.05);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OC组的24.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急性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32例的手术时机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红伟 张丽萍 +3 位作者 徐民刚 王旭刚 刘卓林 段涛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89-391,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BP)的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SBP患者按照发病至手术时间<7 d、7~14 d、>14 d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2006年至2009年共收治32例SBP患者,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岁... 目的 探讨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BP)的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SBP患者按照发病至手术时间<7 d、7~14 d、>14 d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2006年至2009年共收治32例SBP患者,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岁.发病7 d内手术9例,均为胆管梗阻者;7~14 d内于术12例,均为早期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加重者;>14 d手术者11例.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4%、50.0%和45.5%,无显著差异(P>0.05);病死率分别为11.1%、16.7%和18.2%,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BP应采用个体化的处理方针,伴有胆道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或病情发展迅猛而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这是降低SBP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 外科手术 预后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16
作者 邹浩军 龚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3418-3419,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11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改良根治术,观察组实施保乳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目的:比较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11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改良根治术,观察组实施保乳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分别为(98.47±8.65)min、(82.59±4.86)mL、(4.80±0.87)cm和(8.66±1.77)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56.52±10.23)min、(125.23±6.85)mL、(12.25±2.03)cm和(15.23±1.85)d(t=8.12、7.58、9.88、8.72,均P<0.05);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5、2.03、1.82,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χ2=8.25,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根治术 保乳手术 乳腺肿瘤
原文传递
腹部损伤726例诊治
17
作者 郭红伟 张丽萍 +1 位作者 陈江 都向峰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23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对726例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根据患者的症状、受伤部位,再辅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腹部X线、CT等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术中全面、系统、仔细的探查,对严重创伤的患...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对726例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根据患者的症状、受伤部位,再辅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腹部X线、CT等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术中全面、系统、仔细的探查,对严重创伤的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结论运用上述方法,可以提高腹部损伤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