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对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权权 于志奇 +7 位作者 郑建明 傅传刚 于恩达 张卫 孟荣贵 王汉涛 郝立强 王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67-157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后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对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及根治性手术的191例Ⅰ~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后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对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及根治性手术的191例Ⅰ~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自2009年1月起与病理科开展直肠癌多学科合作,病理科医师通过细致取材使每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量不少于15枚,据此将患者分为常规取材组(46例)和细致取材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及阳性率。结果细致取材组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量较常规取材组增加[(13.1±4.9)枚/例vs(9.6±4.0)枚/例,P<0.01],其中≥12枚的比例提高(69.7%vs 33.3%,P<0.01)。常规取材组患者术后阳性淋巴结数量[(1.8±2.9)枚/例vs(1.9±3.8)枚/例,P=0.334]和淋巴结阳性率(50.0%vs38.6%,P=0.172)与细致取材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T1、T2、T3和T4期常规取材组和细致取材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25.0%(1/4)和22.7%(5/22)、0.0%(0/1)和33.3%(1/3)、9.1%(1/11)和25.0%(8/32)、70.0%(21/30)和47.1%(40/85)及0.0%(0/0)和66.7%(2/3),不同T分期之间两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5,P=0.209)。结论多学科合作后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可增加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量,但并不增加阳性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及淋巴结阳性率。对于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建议选择淋巴结辅助检出技术以获得更准确的淋巴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病理科医师 新辅助放化疗 淋巴结
下载PDF
搞好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晶 郑建明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5期1048-1051,共4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病理科医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阶段。本文结合病理科工作性质和特点、病理科培训工作的体会及培训方案的制定,探讨了住院医师病理科规范化培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有利于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病理科医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阶段。本文结合病理科工作性质和特点、病理科培训工作的体会及培训方案的制定,探讨了住院医师病理科规范化培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有利于制定更科学的培训方案、帮助住院医师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完成培训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病理学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中形态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袁斯明 邢新 +3 位作者 欧阳天祥 倪灿荣 杨志勇 张敬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紧密,微血管数量迅速增加;7~12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迅速减少,微血管数量也减少但总面积明显扩大,并可见许多晚期凋亡细胞;1~3岁,大部分血管瘤组织呈微血管团样,微血管面积最大;4~5岁,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均迅速减少;5岁之后,大部分血管瘤消退完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结论内皮细胞数量、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的相对变化主导了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凋亡有关。微血管的变化则可能与血管发生和血管塑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演变过程 形态观察 微血管数量 血管瘤组织 内皮细胞增殖 细胞数量 微血管面积 HE染色 病理特点 细胞总数 系统分析 图像分析 凋亡细胞 脂肪组织 相对变化 血管塑形 血管发生 各阶段 出生后 5岁
下载PDF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晓红 马大烈 +1 位作者 谢强 吴丽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方法 :对 1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18例肿瘤良性 3例 ,恶性 15例 ,基本细胞类型为梭形细胞 ,1例肿瘤细胞外基质内可见丝...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方法 :对 1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18例肿瘤良性 3例 ,恶性 15例 ,基本细胞类型为梭形细胞 ,1例肿瘤细胞外基质内可见丝团样纤维。免疫表型特征为 :C kit 18例 (10 0 % )胞质强阳性表达 ;CD347例 (38 9% )阳性 ;S 10 0蛋白 9例 (5 0 % )呈局灶性或散在阳性 ,其中包括 2例良性 ,7例恶性 ;SMA仅 1例阳性。结论 :十二指肠间质瘤恶性发生率较高 ,细胞类型以梭形细胞为主。C kit因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成为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可靠标记物 ,但不能作为良恶性判断指标 ,CD34阳性表达率低 ;神经化生率较高 ,平滑肌方向分化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C-KIT CD34
下载PDF
磁共振影像组学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反应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洁 沈浮 +4 位作者 袁渊 王敏杰 白辰光 王颢 邵成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6-43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 T_(2)WI的影像组学方法对直肠癌接受新辅助治疗(nCRT)后病理完全反应(pCR)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行手术切除的99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advanced re... 目的:探讨基于MR T_(2)WI的影像组学方法对直肠癌接受新辅助治疗(nCRT)后病理完全反应(pCR)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行手术切除的99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pCR组(22例)及非pCR组(77例)。在高分辨率T_(2)WI上勾画病灶的容积感兴趣区(volume of interest,VOI)并提取其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筛选出与pCR相关的最佳组学特征。将所有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训练集(68例)和测试集(31例),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机器学习模型,绘制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提取1409个组学特征,经降维后得到11个最有价值的组学特征。建立的SVM机器学习模型在测试集中预测pCR的AUC为0.798(95%CI:0.615~0.920),符合率为83.87%,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3.33%。结论:基于高分辨T_(2)WI的影像组学特征有助于预测nCRT后直肠癌pCR状态,可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下载PDF
猝死致医疗纠纷26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伟强 冯菲 +1 位作者 白辰光 朱明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分析猝死致医疗纠纷的原因、特点及疾病分布。方法收集涉及医疗纠纷的猝死尸检病例269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部分做了法医学的毒物分析。结果269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高发年龄段为15—60岁。其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 目的分析猝死致医疗纠纷的原因、特点及疾病分布。方法收集涉及医疗纠纷的猝死尸检病例269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部分做了法医学的毒物分析。结果269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高发年龄段为15—60岁。其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但其中以肺栓塞多见;其下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一些其它系统(如内分泌、免疫等)疾病。病例多发生于二、三级医院且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偏低。结论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对致死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和合理解释,而尸体解剖对于明确死亡原因及准确鉴定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引起医疗纠纷的猝死病例在年龄、性别和死因的疾病分布方面有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医疗纠纷 尸体解剖
下载PDF
黏液纤维肉瘤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对照 被引量:24
7
作者 马小龙 汪建华 +2 位作者 陆建平 刘崎 白晨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黏液纤维肉瘤(MFS)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FS(低度恶性4例,中度恶性2例和高度恶性2例)临床、MRI及病理资料。结果:MRI表现:除1例高度恶性MFS位置较深外,其余7例均较表浅;肿瘤体积较... 目的:探讨黏液纤维肉瘤(MFS)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FS(低度恶性4例,中度恶性2例和高度恶性2例)临床、MRI及病理资料。结果:MRI表现:除1例高度恶性MFS位置较深外,其余7例均较表浅;肿瘤体积较大,平均5.0 cm×7.5 cm;3例MFS(1例中度恶性,2例高度恶性)分叶明显,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余5例分叶不明显,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8例MFS内部信号均较混杂,增强后强化不均,低度及中度恶性MFS示强化区与无强化区交织分布,高度恶性MFS示明显结节样强化区及无强化区。病理表现:MFS内部存在黏液样基质占优势的细胞疏松区和肿瘤细胞占优势的细胞密集区,其中低度恶性肿瘤边界清晰,膨胀性生长,内部含有明显占优势的黏液样基质和少量细胞密集区,呈交替分布;而高度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晰,有较多的结节样的细胞密集区;中度恶性肿瘤生长方式与形态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MFS的MRI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密切相关,MRI显示MFS的侵袭范围及周围卫星灶可为其病理分级提供影像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纤维肉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对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石荟 韩一平 +3 位作者 李永怀 肖毅 马大烈 李强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PNHL)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以提高此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照分析22例PPNH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胸部CT表现。结果组织病理学示低级别分化淋巴瘤12例,均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PNHL)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以提高此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照分析22例PPNH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胸部CT表现。结果组织病理学示低级别分化淋巴瘤12例,均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型)淋巴瘤,占54.5%,呈小淋巴样细胞的弥漫浸润。胸部CT检查除1例(8.3%)为多发病灶外,其余11例(91.7%)均呈外周单发病灶,主要沿支气管黏膜下蔓延,形成肺内结节或肿块影8例(66.7%),部分周边有"晕征";斑片状肺炎影4例(33.3%);伴支气管充气征者7例(58.3%)。中高级别分化淋巴瘤10例,占45.5%。胸部CT呈单发病灶者4例,占40%;多发性病灶6例,占60%。其中肺内结节或肿块影4例(40%),浸润影1例(10%),混合型5例(50%),伴单侧胸腔积液5例(50%),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20%),伴肺不张3例(30%),伴小叶间隔增厚等间质性改变2例(20%)。结论 PPNHL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低级别分化PPNHL以外周局灶性实变区、支气管充气征为其特征性改变。高级别分化淋巴瘤更多表现为肺间质改变为主或与结节病灶共存的混合型病变。认真分析其影像表现,在多数情况下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新生鼠呼吸道感染CVB_3致气道炎症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方超平 方凤 +3 位作者 沈茜 马大烈 魏红霞 徐玉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 :观察病毒感染对气道炎症、肺形态学的影响以及持续的气道反应性增高 ,探讨病毒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病毒感染模型 ,出生 5 d新生鼠超声雾化吸入柯萨奇病毒 B3(CVB3) ,接种后 10 d取血查 CVB3- Ig M;接种后 10d、3... 目的 :观察病毒感染对气道炎症、肺形态学的影响以及持续的气道反应性增高 ,探讨病毒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病毒感染模型 ,出生 5 d新生鼠超声雾化吸入柯萨奇病毒 B3(CVB3) ,接种后 10 d取血查 CVB3- Ig M;接种后 10d、30 d分别观察湿肺质量与鼠体质量比值 (L W/ BW)、气道肺病理学改变。 结果 :病毒组新生鼠血清中 CVB3- Ig M的 D值均在对照组 x+2 s以上接种后 10 d L W/ BW比值病毒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病理学检查 :急性期炎症改变显著 ;接种后30 d仍有持续的形态学及细胞学改变。 结论 :新生鼠吸入 CVB3模型成立 ,并有持续的气道炎症及肺形态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柯萨奇病毒B组 病理学 新生鼠
下载PDF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病理结构观察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斯明 欧阳天祥 +3 位作者 邢新 倪灿荣 郑唯强 温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 观察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的病理结构 ,探讨其畸形的病理机制。方法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 4 2例 ,正常中型静脉、小静脉各 12例 ,HE染色观察病理结构 ,测量海绵状静脉畸形、中小静脉的血窦 (管 )半径、血窦 (管 )壁厚度 ,计算血窦(... 目的 观察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的病理结构 ,探讨其畸形的病理机制。方法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 4 2例 ,正常中型静脉、小静脉各 12例 ,HE染色观察病理结构 ,测量海绵状静脉畸形、中小静脉的血窦 (管 )半径、血窦 (管 )壁厚度 ,计算血窦(管 )半径与血窦 (管 )壁厚度的比值。结果 海绵状静脉畸形的血窦壁很薄、平滑肌细胞少 ,血窦半径与血窦壁厚度的比例明显大于正常中小静脉 ;海绵状静脉畸形的病理结构可分为蜂窝型、沟渠型和混合型 3种类型。结论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血窦的发育过程中存在血管塑型障碍 ,血窦壁张力减低 ,这是畸形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 病理结构 观察 血管塑型障碍
下载PDF
上海部分地区30年女性乳腺癌发生的临床病理学差异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卫旭彪 韩铖琛 +1 位作者 白辰光 郑唯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部分地区1978~2007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变化趋势,为探索乳腺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1978年~2007年间长海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原发性女性乳腺癌病例共计2548例,以每5年为一个时期对乳腺癌的发... 目的分析上海市部分地区1978~2007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变化趋势,为探索乳腺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1978年~2007年间长海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原发性女性乳腺癌病例共计2548例,以每5年为一个时期对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30年来,该地区乳腺癌病例数增长了511%,乳腺癌占病理检验总量的比例、乳腺肿瘤中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均上升。乳腺癌的发病年龄逐期上升,最后1个时期发病平均年龄达53.55岁,与前5个时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浸润性非特殊癌的比例从第1个时期的73.33%上升到第5个时期的84.64%,而最后一个时期又下降到79.28%,非浸润性癌及早期浸润性癌的比例上升。小体积肿瘤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病例比例持续上升。结论 30年来,该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老龄化。乳腺癌早期检出率上升,肿瘤恶性比例及浸润性非特殊癌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临床病理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PI3K的表达与其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龚青 王茜 +2 位作者 陈浩宇 郑唯强 陈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PI3K/Akt信号通路上PTEN、PI3K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探讨PTEN、PI3K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PI3K/Akt信号通路上PTEN、PI3K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探讨PTEN、PI3K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石蜡标本且临床资料齐全者6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30例距肿瘤边缘5 cm以外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PI3K和CD34的表达水平,并对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点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PI3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7%、67.2%,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30、24.01,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VD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PI3K蛋白表达与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PTEN与PI3K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17,P〈0.05),PTEN与MVD值呈显著负相关(r=-0.594,P〈0.05),而PI3K与MVD值呈显著正相关(r=0.425,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结肠癌患者的中位TTP为18.2个月(95%CI:15.9~20.4),其中PTEN阳性者中位TTP为19.7个月(95%CI:15.5~23.8),PTEN阴性者中位TTP为16.5个月(95%CI:12.0~20.9),PTEN阳性者的中位TTP显著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P〈0.05)。PI3K阳性者中位TTP为16.8个月(95%CI:13.0~20.0),PI3K阴性者中位TTP为18.2个月(95%CI:16.8~21.1),PI3K阴性者与阳性者的中位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呈低表达或缺失,而PI3K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TEN、PI3K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检测PTEN、PI3K的表达对于判断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TEN PI3K 信号通路 病理特点 预后
下载PDF
胶质肉瘤4例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洋 吴丽莉 +3 位作者 吴晓辉 张顺民 郑建明 王建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数字化全玻片助力人工智能病理图像决策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颖 魏培莲 +3 位作者 潘军 周洁 董昌盛 于观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0-845,共6页
基于病理切片图像的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医学发展,而病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得益于数字化全玻片。全玻片数字化能提供大量可任意放大和方便标注的数据,利于深度学习,极易临床推广应用。数字化全玻片不仅可应用于人体病理,其在动物和植物... 基于病理切片图像的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医学发展,而病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得益于数字化全玻片。全玻片数字化能提供大量可任意放大和方便标注的数据,利于深度学习,极易临床推广应用。数字化全玻片不仅可应用于人体病理,其在动物和植物病理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性探讨了数字化全玻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病理识别、特征提取、动物模型和植物形态学方面的应用潜力,旨在为数字病理的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字化全玻片 中草药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变化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康平 叶晓健 +4 位作者 贾宁阳 李家顺 贾连顺 宋海涛 刘昀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682-684,共3页
目的 :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 (MEP)变化规律 ,以及相应的病理演变。方法 :以家犬为实验动物 ,采用颈前路手术入路 ,损伤脊髓前动脉。肉眼、镜下观察脊髓病理演变过程 ,测定脊髓前动脉损伤前、后MEP潜伏期 ,同时按Tarlov法... 目的 :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 (MEP)变化规律 ,以及相应的病理演变。方法 :以家犬为实验动物 ,采用颈前路手术入路 ,损伤脊髓前动脉。肉眼、镜下观察脊髓病理演变过程 ,测定脊髓前动脉损伤前、后MEP潜伏期 ,同时按Tarlov法测定肌力。结果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出现轴索断裂 ,髓鞘呈气球样空泡 ,脊髓水肿、出血 ,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等病理性变化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立即出现不完全性肢体瘫痪 ,MEP潜伏期明显延长 ,3d后MEP的潜伏期有所恢复。结论 :MEP对脊髓缺血性损伤后病理变化较敏感 ,MEP能准确地反映脊髓缺血性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脊髓 脊髓前动脉 运动诱发电位 MEP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乳腺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临床病理观察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唯强 倪灿荣 +2 位作者 龚志锦 李全华 詹洲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20,26,共3页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89例乳腺癌的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状况,并结合其雌激素受体(ER)表达和DNA含量的分析结果,发现乳腺癌EGFR的阳性率为39.3%,EGFR阳性乳癌中ER的阳性率为11.4%(4/35...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89例乳腺癌的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状况,并结合其雌激素受体(ER)表达和DNA含量的分析结果,发现乳腺癌EGFR的阳性率为39.3%,EGFR阳性乳癌中ER的阳性率为11.4%(4/35),而EGFR阴性组中ER阳性率为77.8%(42/54),两者阳性率的分布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样,经流式细胞术FCM分析,EGFR为阳性的乳癌组异倍体出现率也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根据本材料尚未得出EGFR的阳性率同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等各因素之间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关系(P>0.05)。但结合随访资料推测EGFR可能是乳癌预后判断的相对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皮生长因子 雌激素 流式细胞分析 预后
下载PDF
肝内胆管肉瘤样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树辉 陈颖 +2 位作者 王洋 倪灿荣 朱明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肉瘤样癌(SICC)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预后特征。方法对16例S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1岁。临床主...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肉瘤样癌(SICC)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预后特征。方法对16例S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及局部肿块,病变部位以右叶为主,呈浸润性生长。镜下见胆管癌细胞由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细胞组成,肉瘤样成分按其形态特征分为梭形细胞型、巨细胞型和多种肉瘤分化。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19和vimentin(+),HepPar 1和AFP(-),并表达多种间叶分化性标记。16例均行术后随访,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结论肝内胆管肉瘤样癌为罕见高度恶性的上皮性肿瘤,组织学结构复杂,表现为多种成分并存,肿瘤细胞CK19和vimentin(+),HepPar 1和AFP(-)模式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内胆管 肉瘤样癌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Ret、Mucin-1和Galectin-3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晓熙 陈云 +2 位作者 陆珍凤 周晓军 朱明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5-626,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RET Mucin-1 GALECTIN-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同源异型盒基因HOXD1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侯晓玮 王雅杰 +2 位作者 王梅 朱玉兆 李永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48-452,共5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其癌变机制,对寻找新的标志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同源异型盒基因HOXD10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18s rRNA基因作为参照,采用...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其癌变机制,对寻找新的标志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同源异型盒基因HOXD10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18s rRNA基因作为参照,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技术,以相对定量方法检测44例乳腺癌组织及16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HOXD10 mRNA表达情况。结果:HOXD1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乳腺癌标本中HOXD10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组织学Ⅰ、Ⅱ级标本。HOXD10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HOXD10基因在乳腺癌中呈低表达甚至表达缺失,由于这种基因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抑制因素,因此对其我们应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表达 HOXD10基因 同源异型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分叶状毛细血管瘤5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洋 吴丽莉 +2 位作者 刘伟强 吴晓辉 林万和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02-104,i0006,共4页
目的观察分叶状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技术对57例分叶状毛细血管瘤进行观察,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呈单发息肉状,主要发生于头面部和手部,直径多<2 cm,无性别差异。病变大多位于黏膜... 目的观察分叶状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技术对57例分叶状毛细血管瘤进行观察,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呈单发息肉状,主要发生于头面部和手部,直径多<2 cm,无性别差异。病变大多位于黏膜或真皮内,其中2例位于静脉内,由增生的毛细血管形成小叶状结构,部分表面有溃疡形成或出血。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细胞FⅧ、CD31、CD34及SM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细胞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结论分叶状毛细血管瘤主要发生在成人,可自愈,部分复发。组织学特征是毛细血管瘤样增生形成小叶状结构,需与包括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在内的多种血管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状毛细血管瘤 病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