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理论模型教育护理联合精密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康复的影响
1
作者 陈娟 彭瑾 +2 位作者 谢珊 于龙娟 沈洪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14-1219,共6页
目的: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中联合实施跨理论模型教育护理及精密摄食训,分析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精密摄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中联合实施跨理论模型教育护理及精密摄食训,分析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精密摄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跨理论模型教育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护理后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吞咽功能。结果:85例病人中,有3例未按照研究要求被剔除,82例中回收有效问卷80份,随机分为每组40例;护理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量表评分(GSES)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跨理论模型教育护理联合精密摄食训练提升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自我效能感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吞咽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跨理论模型教育护理 精密摄食训练
下载PDF
抗逆力理论视角下定点医院抗疫一线护士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体验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荣青 牟静 +5 位作者 曾莉 张璐 陈丹丹 陈曼诗 吴灵芝 吴亚雯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抗疫一线护士的真实应对体验,分析影响护士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及适应策略,为提升护士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基于抗逆力理论设置访谈提纲,对12名...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抗疫一线护士的真实应对体验,分析影响护士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及适应策略,为提升护士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基于抗逆力理论设置访谈提纲,对12名隔离病房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用Colaizzi的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即抗疫一线护士应对疫情的多重危险因素、多层保护因素、多维适应策略。结论:应探索和完善医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关注抗疫一线护士的身心健康,平衡护士应对疫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协助护士建立多维适应策略,提升护士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抗逆力 抗疫一线 护士 质性研究
下载PDF
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4
3
作者 周丹丹 吴涛 +4 位作者 王诺 沈雷 王思洋 丁素菊 邓本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分析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长海医院自2007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组和单纯性颅内压增高组,对两... 目的分析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长海医院自2007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组和单纯性颅内压增高组,对两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组42例(42.0%),平均年龄(36.3±14.4)岁,男女比例1.2∶1,有明确病因30例(71.4%)。单纯性颅内压增高组54例(54.0%),平均年龄(40.7±13.7)岁,男女比例1.16∶1,有明确病因31例(57.4%)。与单纯性颅内压增高组相比,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组的患者入院后误诊比例低(11.9%vs.29.6%,P=0.037),脑实质损伤阳性比例高(61.9%vs.20.3%,P=0.000),发病48 h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高(26.3%vs.9.3%,P=0.027)。结论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CVST患者易早期诊断及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孤立性侧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丹丹 吴涛 +3 位作者 王诺 沈雷 王思洋 邓本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侧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8例孤立性侧窦血栓形成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其病因、症状、影像学、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 目的探讨孤立性侧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8例孤立性侧窦血栓形成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其病因、症状、影像学、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1±18)岁。16例(57.1%)有明确病因,其中3例(10.7%)为感染因素,13例(46.4%)为非感染因素;12例(42.9%)病因不明。头痛25例(89.3%);左侧侧窦血栓形成19例(67.9%),右侧侧窦血栓形成7例(25.0%),双侧横窦同时受累2例(7.1%);脑组织损伤9例,其中颞叶损伤6例。结论孤立性侧窦血栓形成多见于中青年,主要病因为非感染因素所致的血液高凝状态,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左侧侧窦血栓形成常见,脑组织损伤多见于颞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窦血栓形成 临床特征 诊断
下载PDF
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效果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婷婷 丁良维 +5 位作者 李晨 沈洪萍 彭瑾 苏东迎 王琴 邓本强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效果。方法 2016年1-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就诊的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原有"一站式"护理... 目的探讨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效果。方法 2016年1-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就诊的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原有"一站式"护理救护模式;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同法选择4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两种方法下从接诊就诊-应用静脉溶栓药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判断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对缩短DNT的效果和对AIS患者疗效的影响。AIS患者疗效以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就诊-CT检查、CT检查-溶栓、DNT时间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溶栓前、2周后NIHSS、mRS评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推广脑卒中专职护士护理模式是缩短DNT、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能缩短DNT的效果,对AIS患者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专职护士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接诊就诊-应用静脉溶栓药时间 急救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实践阻滞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丹丹 曾莉 +2 位作者 李荣青 张璐 席雯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神经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热点。早期康复可以改善神经重症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改善远期预后。但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在临床实施并不广泛,存在诸多阻滞因素。本研究从患者... 神经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热点。早期康复可以改善神经重症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改善远期预后。但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在临床实施并不广泛,存在诸多阻滞因素。本研究从患者病情、康复评估、康复护理路径、专业医护人员和康复保障体系等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为神经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早期康复 阻滞因素
下载PDF
表现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5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诺 林煌斌 +2 位作者 吴雄枫 王静华 吴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27-929,共3页
动眼神经也称为第Ⅲ对脑神经(third cranial nerve,3th CN),含躯体运动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睑活动、眼球内收、上视、下转及瞳孔大小[1]。动眼神经核起自上丘导水管下方的周围灰质,汇合成动眼神经后在中脑脚间窝下外侧壁出脑,经... 动眼神经也称为第Ⅲ对脑神经(third cranial nerve,3th CN),含躯体运动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睑活动、眼球内收、上视、下转及瞳孔大小[1]。动眼神经核起自上丘导水管下方的周围灰质,汇合成动眼神经后在中脑脚间窝下外侧壁出脑,经过蛛网膜下腔、海绵窦、眶上裂及眶尖来支配相应的眼肌[2]。各种原因导致其走行过程中任何部位损伤均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且往往合并周围神经、组织损害或全身表现,神经科医生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可迅速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 脑血管病 动脉瘤
下载PDF
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璐 于蕾 +2 位作者 曾莉 李荣青 陈丹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0期2691-2696,共6页
目的:探讨脑肿瘤术后入ICU患者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脑肿瘤术后入ICU的1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 目的:探讨脑肿瘤术后入ICU患者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脑肿瘤术后入ICU的1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47例脑肿瘤术后入ICU患者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1.1%(31/14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OR=0.573,95%CI:0.457~0.719)、胃肠营养管置管(OR=15.381,95%CI:2.698~87.700)和肿瘤部位(OR=6.264,95%CI:2.662~14.739)是脑肿瘤术后入ICU患者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结论:脑肿瘤术后入ICU患者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有幕下肿瘤、胃肠营养管置管、低GCS评分,应对高危人群密切关注,以便采取早期措施预防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吞咽障碍 重症监护 危险因素 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