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改变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秦劲松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2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ECG)及心肌酶谱变化与其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动态观察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ECG及心肌酶谱,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ECG异常者157例(69.5%),心肌...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ECG)及心肌酶谱变化与其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动态观察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ECG及心肌酶谱,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ECG异常者157例(69.5%),心肌酶谱异常者97例(42.9%)。ECG及心肌酶谱异常出现率与急性脑血管病类型无关(P〉0.05),基底节和脑干附近较脑叶部位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G及心肌酶谱均异常死亡率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ECG及心肌酶谱出现异常与脑血管病的类型无关,与脑血管病发生的部位有密切的关系;ECG及心肌酶谱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对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心肌酶谱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浓度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秦劲松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2期2843-2843,共1页
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接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并选取正常人34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葡萄糖氧化酶方法、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HbAlc、FBG、Insulin以及C肽的浓度进行检测,使用常规的生化法对甘... 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接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并选取正常人34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葡萄糖氧化酶方法、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HbAlc、FBG、Insulin以及C肽的浓度进行检测,使用常规的生化法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以及血清胆固醇(TC)进行检测。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HbAlc、FBG、CPE以及Insulin比对照组明显(P<0.05)。Ⅱ型糖尿病患者HbAlc、FBG和Insulin呈现正比例关系。因为HbAIc、FBG、Insulin以及CPE所反映的是FBG水平在三个不同时期的情况,从而为治疗提供了比较全面的FBG水平资料。所以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与预防监控时,与HbAlc、FBG、CPE以及Insulin相结合,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血脂
下载PDF
输血前应用ELISA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劲松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5期86-88,共3页
目的比较输血前应用ELISA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患者36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ELISA和TPPA法在输血前对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 目的比较输血前应用ELISA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患者36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ELISA和TPPA法在输血前对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以及不同年龄组ELISA法检测假阳性率。结果 3683例患者中,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33例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896%;TPPA检测结果显示32例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869%,两种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患者1例为假阳性,假阳性率0.18%;〈70岁无假阳性结果 ,两组假阳性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治疗的患者输血前采用ELISA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和TPPA的检测结果差异不大,尤其是对年龄〈70岁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杨艳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218-220,共3页
探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价值,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原则为分组依据,可以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检验方法为... 探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价值,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原则为分组依据,可以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检验方法为常规检验;研究组检验方法为微生物检验,对两组感染程度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程度中,重度、重度与轻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免疫功能下降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微生物检测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防治以及临床诊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技术 医院感染管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