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教舞蹈实用功能管窥——兼论道教舞蹈与道经之间的互证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程群 《艺术探索》 2018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道教具有浓郁的入世性品格,这也决定了道教舞蹈的现实性维度。在道门人士看来,道教舞蹈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强大的实用功能,能帮助社会大众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摆脱各种困境,如除恶梦、驱疾病、调控气候、辟野兽、禁农田昆虫等。... 道教具有浓郁的入世性品格,这也决定了道教舞蹈的现实性维度。在道门人士看来,道教舞蹈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强大的实用功能,能帮助社会大众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摆脱各种困境,如除恶梦、驱疾病、调控气候、辟野兽、禁农田昆虫等。道教舞蹈中技术套路的命名、所用舞具服饰、所涉及的法术等在道教经典中往往能够觅得相关根据,与道教经典之间存在着互证关系。一定程度上说,道教舞蹈是道教经典的物态化表达与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舞蹈 道经 实用功能 互证关系
下载PDF
道教舞蹈中舞具之历史、传说内蕴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程群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5-31,共7页
道教舞蹈作为宗教型舞蹈艺术,其内容多数是围绕神学性主题展开,宗教神秘主义特色尤其显著。道教舞蹈中频繁出现的各种舞具多数也属于道教法器,典型的舞具包括桃木剑、照妖镜、仙人钵、酒葫芦等等。它们所凝结的历史、传说内容相当丰富繁... 道教舞蹈作为宗教型舞蹈艺术,其内容多数是围绕神学性主题展开,宗教神秘主义特色尤其显著。道教舞蹈中频繁出现的各种舞具多数也属于道教法器,典型的舞具包括桃木剑、照妖镜、仙人钵、酒葫芦等等。它们所凝结的历史、传说内容相当丰富繁杂,属于文化意味厚重的物性符号。这些舞具在道教舞蹈中的高调"在场",强化了道教舞蹈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使得道教舞蹈与中国其它传统舞蹈之间形成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舞蹈 舞具 历史 传说 内蕴
下载PDF
闽台共同历史叙事与两岸青少年文化认同
3
作者 陈惠兰 王建红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26-129,共4页
闽台作为共同的闽南文化区域,有着共通的乡土资源:共同使用的闽南语、同根同脉的血缘联宗、共有同奉的民间神祇、一苇可航的水岸通道等。这些两岸共同的日常生活场景,生成于其中生活记忆和情感体验,成为闽台两地书写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 闽台作为共同的闽南文化区域,有着共通的乡土资源:共同使用的闽南语、同根同脉的血缘联宗、共有同奉的民间神祇、一苇可航的水岸通道等。这些两岸共同的日常生活场景,生成于其中生活记忆和情感体验,成为闽台两地书写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物质基础。同时,闽台两地共同的乡土历史资源又是组成两岸大历史的坚实基础。认同共同的闽南文化资源与共有的历史遗迹,其意义在于从"乡土"中凝练并唤回隐含于其中的"同一民族和同一国家"这个事关家国的宏大命题,并以此建构两岸青少年可共同接受的历史叙事,从而塑造两岸青少年历史文化认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 共同历史建构 两岸青少年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个体性与共同善:格林的财产权话语 被引量:2
4
作者 邓振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134,共8页
格林对自然法和功利主义的财产权理论进行了批判,解构了财产权话语中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他基于一种道德人的学说,把财产权解释为服务于共同善的工具。主张国家可以干预个人滥用财产权,并为其成员行使财产权排除障碍。同时也坚持赋... 格林对自然法和功利主义的财产权理论进行了批判,解构了财产权话语中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他基于一种道德人的学说,把财产权解释为服务于共同善的工具。主张国家可以干预个人滥用财产权,并为其成员行使财产权排除障碍。同时也坚持赋予个人充分的财产权,国家干预不能破坏个人的道德自主性。其财产性话语,把个体性与共同善结合起来,本质上是一种自由民主理论,为福利国家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可以启发当下文明社会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 财产权 个体性 共同善
下载PDF
自由和共同善:格林的国家话语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振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136,共6页
格林批判了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国家观,提出了兼顾个人自由和社会共同善的国家话语。这种国家理论主张个人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彼此扶持,共同致力于个人自由与社会共同善的实现,本质上是一种自由民主的思想。它为19世纪英国推进民主改... 格林批判了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国家观,提出了兼顾个人自由和社会共同善的国家话语。这种国家理论主张个人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彼此扶持,共同致力于个人自由与社会共同善的实现,本质上是一种自由民主的思想。它为19世纪英国推进民主改革的社会立法做了有力的辩护,并为福利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它所提倡的最低标准的福利国家形式,对当下福利国家的实践和中国文明社会的建构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 自由 共同善 国家话语
下载PDF
道教舞蹈的虚拟性特征初探——以斋醮仪式舞蹈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群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道教舞蹈的虚拟性特征既鲜明又独具特色。其虚拟性内容主要指向两方面:一,道教舞蹈中空间环境之虚拟性,舞蹈中"天堂地狱""华夏九州"等皆为虚拟性存在。这些虚拟性环境借助于舞蹈者的肢体语言或现场布景开显而出。&q... 道教舞蹈的虚拟性特征既鲜明又独具特色。其虚拟性内容主要指向两方面:一,道教舞蹈中空间环境之虚拟性,舞蹈中"天堂地狱""华夏九州"等皆为虚拟性存在。这些虚拟性环境借助于舞蹈者的肢体语言或现场布景开显而出。"化境""卷帘""立狱""罡单"的设置与铺排、高功法师的掐诀、存想、步罡、念咒皆可营造出虚拟的天堂、地狱、九州景象。二,道教舞蹈中形象的虚拟性。"神仙鬼魅"属于斋醮仪式舞蹈中"隐性的在场者"。"化神""召神""三献""进表""焚表""发炉""复炉""请圣""降圣""发符"等环节皆暗示出"神灵神仙"的降临与在场。"召拷鬼怪""借臂捉鬼"等环节则牵引出"邪精恶祟"的到场。这些"隐性的在场者"是虚拟性的存在,没有这些虚拟性的存在者,道教舞蹈的宗教意义与神圣价值荡然无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舞蹈 虚拟 特征
下载PDF
道教舞蹈中多元思想文化基因考辨
7
作者 程群 涂敏华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5-42,共8页
道教思想渊源的"杂而多端"决定了包括道教舞蹈在内的诸多道教艺术拥有多元思想文化互融、共在的鲜明特征。道教舞蹈除了凝结有厚重的道教思想文化内容,儒释道思想文化、地区性传说与信仰文化、西域与少数民族思想文化乃至于... 道教思想渊源的"杂而多端"决定了包括道教舞蹈在内的诸多道教艺术拥有多元思想文化互融、共在的鲜明特征。道教舞蹈除了凝结有厚重的道教思想文化内容,儒释道思想文化、地区性传说与信仰文化、西域与少数民族思想文化乃至于上古神话内容在道教舞蹈中都有深度融入。说明历史上中国道教在华夏大地传播、与其它思想文化碰撞、交融的普遍性与广泛性,也揭示出中国道教所拥有的包容开放、宏伟盛大、源远流长的文化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舞蹈 多元 思想文化
下载PDF
当代文化视野下书院功能的现代转换
8
作者 邓振军 张欣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8-103,共6页
在中国古代,官学与私学有着严格的划分,书院是私学的主要载体。它有自由讲学、藏书和祭祀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有着"正人心、救世运"政治功能。当代书院复兴是因国学教育的兴起、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对传统道德教化的需求... 在中国古代,官学与私学有着严格的划分,书院是私学的主要载体。它有自由讲学、藏书和祭祀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有着"正人心、救世运"政治功能。当代书院复兴是因国学教育的兴起、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对传统道德教化的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当代书院发展应该与时俱进,从师学承传的学术功能、道德教化的政治功能和素质教育的培育功能等方面着手进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化 书院功能 现代转换
下载PDF
道教舞蹈中仙踪神迹之钩沉
9
作者 程群 《福建艺术》 2017年第4期21-28,共8页
在道教舞蹈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演绎的用于“娱神”“娱人”的道教舞蹈中,舞蹈者所塑造的角色多数为神灵神仙或仙境灵物、邪精恶鬼等等。那些舞蹈表演者是以鲜明的动态肢体语言向所有观舞者诉说有关神灵神仙的点点滴滴:那些道教舞蹈... 在道教舞蹈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演绎的用于“娱神”“娱人”的道教舞蹈中,舞蹈者所塑造的角色多数为神灵神仙或仙境灵物、邪精恶鬼等等。那些舞蹈表演者是以鲜明的动态肢体语言向所有观舞者诉说有关神灵神仙的点点滴滴:那些道教舞蹈包孕着浓郁的神灵神仙之历史传说,凝结着神秘、幽深的宗教神秘主义色调,宗教文化底蕴尤其厚重。就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国传统道教舞蹈所涉及的神灵、俗神为数众多,其中著名者至少包括如下神灵、仙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者 道教 中国传统节日 宗教神秘主义 钩沉 神迹 历史传说 肢体语言
下载PDF
道教丧葬习俗之社会文化功能论
10
作者 程群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7-35,共9页
道教丧葬习俗凭藉强劲的宗教内蕴,发挥着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它蕴涵着重要的精神安慰功能,能够充当世俗大众的精神安慰剂与镇静剂,从而恢复或维护生者的精神心理的健康。同时,道教丧葬习俗具有增强家庭、家族整体的凝聚力和促进家庭成... 道教丧葬习俗凭藉强劲的宗教内蕴,发挥着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它蕴涵着重要的精神安慰功能,能够充当世俗大众的精神安慰剂与镇静剂,从而恢复或维护生者的精神心理的健康。同时,道教丧葬习俗具有增强家庭、家族整体的凝聚力和促进家庭成员团结的重大意义,具有道德教育功能。并且,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道教思想理念在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鲜明镜像,其中又融合有儒释道多种思想文化元素,凝结着多重文化品格。拥有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储存之功能。此外,道教丧葬习俗拥有鲜明的艺术品质,赋有一定的审美娱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丧葬 习俗 社会 文化 功能
下载PDF
道教神诞节日之审美与社会文化特色论
11
作者 程群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7-35,共9页
道教神诞节日为中国传统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欢乐与喧腾的气氛,有效驱除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寂寞与冷清,为各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展现自身风采提供了重要时机,肩负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储蓄与传承之重任。节日里丰富的文娱活动为中国民众赢得精神之... 道教神诞节日为中国传统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欢乐与喧腾的气氛,有效驱除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寂寞与冷清,为各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展现自身风采提供了重要时机,肩负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储蓄与传承之重任。节日里丰富的文娱活动为中国民众赢得精神之自由高蹈提供了便捷之径,神灵神仙的虚拟性到场能够令广大民众尤其是信教民众感受到与神共在的精神宁静与平和。道教神诞节日的周期性降临,增强了社区民众之间的情感,对于广大民众具有强大的聚和力,拥有社群聚合之功能。其审美与社会文化特色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神诞 审美 社会文化 特色
下载PDF
格林积极自由主义者身份辨析
12
作者 邓振军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6-101,共6页
格林的自由理论兼顾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它既主张保护个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消极自由,又强调消极自由应服务于积极自由这一目的,致力于解放所有人平等地为增进共同善而拥有的能力。它本质上是一种自由民主理论。与其说格林是积极自由主... 格林的自由理论兼顾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它既主张保护个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消极自由,又强调消极自由应服务于积极自由这一目的,致力于解放所有人平等地为增进共同善而拥有的能力。它本质上是一种自由民主理论。与其说格林是积极自由主义者,不如说他是自由民主的倡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格林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自由民主
下载PDF
试论晚清教育家黄彭年的教育实践与思想——以主持莲池书院为例
13
作者 曾晓燕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0-94,共5页
黄彭年是中国晚清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学家,其一生涉足政治、教育、军事、方志等诸多领域,且卓有成就;同时,他也是莲池书院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担任院长的人。任职期间,他扩建书院,增加藏书,开设古学,主修《畿辅通志》,并提出"化乡酬世... 黄彭年是中国晚清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学家,其一生涉足政治、教育、军事、方志等诸多领域,且卓有成就;同时,他也是莲池书院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担任院长的人。任职期间,他扩建书院,增加藏书,开设古学,主修《畿辅通志》,并提出"化乡酬世"的教育思想,为莲池书院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莲池书院自此进入鼎盛时期。其思想与实践也为后世提供了很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彭年 莲池书院 教育实践 思想
下载PDF
论“笠剑学风”与闽海抗战
14
作者 陈惠兰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笠剑学风"是抗战争时期,以福建省教育厅长郑贞文为主发起的战时教育主张。以戡救危亡、御侮图存为目的,以"戴斗笠、悬佩剑"的"笠"与"剑"为符号,号召学生以家国天下为念,敢有担当,并就此以&qu... "笠剑学风"是抗战争时期,以福建省教育厅长郑贞文为主发起的战时教育主张。以戡救危亡、御侮图存为目的,以"戴斗笠、悬佩剑"的"笠"与"剑"为符号,号召学生以家国天下为念,敢有担当,并就此以"民训"、"民教"和"三杆主义"具体做法,亦学亦兵,发动民众参与全民抗战。同时,提升学生社会综合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有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贞文 笠剑学风 民训 民教 三杆主义
下载PDF
工业化背景下台湾霹雳布袋戏发展模式探略
15
作者 张颖 《莆田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9-94,共6页
简述霹雳布袋戏是台湾布袋戏创新发展的产物。以台湾工业化为背景,分析霹雳布袋戏具有的产业化、商业化等一系列与传统布袋戏截然不同的特征,及其所面临的创新发展与传统继承的矛盾问题。同时探讨了霹雳布袋戏有别于传统布袋戏的发展模... 简述霹雳布袋戏是台湾布袋戏创新发展的产物。以台湾工业化为背景,分析霹雳布袋戏具有的产业化、商业化等一系列与传统布袋戏截然不同的特征,及其所面临的创新发展与传统继承的矛盾问题。同时探讨了霹雳布袋戏有别于传统布袋戏的发展模式,以及该模式对其他同类传统艺术发展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霹雳布袋戏 工业化 新媒体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实习教师:换一种角度和青春迎面相撞
16
作者 王滢 《课堂内外(高中版)(A版)》 2014年第4期40-41,共2页
年幼时,最敬畏的人便是老师。父母的话可以置若罔闻,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在尚不知道什么叫做"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便觉得教师是一份非常神圣的职业。直到有一天,当我以一名实习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才明白身为教师最大的意义... 年幼时,最敬畏的人便是老师。父母的话可以置若罔闻,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在尚不知道什么叫做"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便觉得教师是一份非常神圣的职业。直到有一天,当我以一名实习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才明白身为教师最大的意义在于自己能够和学生一同成长。"新老师"的年龄和男朋友成为学生的话题作为一个师范生,实习是大学四年里最重要的必修课。大三下学期,我便联系好了实习单位——西埔中学,西埔中学位于漳州市东山县,而东山县本身便是一座小岛,据说那里有湛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海水,对此,我很是期待。第一天报道时,车子刚刚驶进学校,篮球场上打球的学生们便停了下来,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我顿时紧张起来。安顿好行李后,我的指导老师陈老师领我和学生们初次见面,才刚到走廊就听到教室里传来"有新老师啦,真的有新老师啦"的兴奋声音。走到我带的班级,孩子们个个都抿着嘴笑,让我愈发忐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教师 指导老师 青春 实习单位 东山县 学生 师范生 男朋友
下载PDF
从《公案簿》看荷印吧城华人塾师与文化交流
17
作者 覃寿伟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荷印吧城华人公堂档案《公案簿》记载了大量的书院义学资料,其中涉及塾师居住吧城规定、义学塾师选聘与管理等项内容。这些资料记载表明塾师在南洋吧城等地促进教育发展、传播中国文化、恪守儒家伦理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而自吧城返回... 荷印吧城华人公堂档案《公案簿》记载了大量的书院义学资料,其中涉及塾师居住吧城规定、义学塾师选聘与管理等项内容。这些资料记载表明塾师在南洋吧城等地促进教育发展、传播中国文化、恪守儒家伦理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而自吧城返回中国的塾师也传播了海外番国民人贾舶"业海"之异域经略方式以及华番杂处之道,对清至近代海疆政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因缺乏自信,致使文化交流出现传而不播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达维亚 塾师 中国 文化交流 传播
下载PDF
祭祀与修谱:“礼”的民间化与明清基层家族组织的社会整合实践——以漳州南靖县简氏族谱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建红 佐佐木爱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4,共6页
明清民间家族组织的祭祀与修谱活动,继承延伸宋以来"礼"的民间化思想与制度趋势。祭祀与修谱作为地方社会普通的"民俗"活动,隐含着国家"标准",使地方宗族成为顺承国家礼仪教化、整合治理地方社会的关键... 明清民间家族组织的祭祀与修谱活动,继承延伸宋以来"礼"的民间化思想与制度趋势。祭祀与修谱作为地方社会普通的"民俗"活动,隐含着国家"标准",使地方宗族成为顺承国家礼仪教化、整合治理地方社会的关键组织和"国家权力"细胞。漳州南靖梅林长教简氏及其家族的祭祀与修谱具体仪式程序,表现出了"国家政治"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 修谱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