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闽江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邑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70-72,共3页
在新文科背景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新办本科院校急需探讨、解决的课题。闽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理念,构建了“一核三维”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文科背景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新办本科院校急需探讨、解决的课题。闽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理念,构建了“一核三维”人才培养模式。“一核”即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三维”是:建设学科交叉融合、专创融合的应用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改革;学界业界优势互补,建设双师型队伍;构建课内外三联合实践育人体系。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核心能力,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中文人才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汉语言文学 一核三维 应用型
下载PDF
文化产业语境下的创意写作教学--以闽江学院写作教学改革为例
2
作者 陈邑华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45-48,共4页
创意写作自21世纪初进入中国,经过理念、模式引进,本土化创建,特别是在国家文化产业战略推动下,创意写作迎来发展的春天。闽江学院写作教研组多年来致力于创意写作教学改革,于教研教改中探索教学新路径;人尽其才,推进创意写作课程体系建... 创意写作自21世纪初进入中国,经过理念、模式引进,本土化创建,特别是在国家文化产业战略推动下,创意写作迎来发展的春天。闽江学院写作教研组多年来致力于创意写作教学改革,于教研教改中探索教学新路径;人尽其才,推进创意写作课程体系建设;创设平台,完善创意写作实训实践教学体系。这些举措有效激发、提高学生创作热情与写作水平,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写作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实践实训
下载PDF
来榕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的闽都文化教学——以闽江学院为例
3
作者 缪小云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26-129,共4页
为满足来榕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的寻根需要,闽江学院开展的闽都文化教学构建了华文教学新模式,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把认知与体验相结合,为来榕海外华裔... 为满足来榕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的寻根需要,闽江学院开展的闽都文化教学构建了华文教学新模式,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把认知与体验相结合,为来榕海外华裔青少年营造了宽阔的文化语境,使营员们收获了丰富而充满魅力的中国文化,实现了“寻根之旅”夏令营的目标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都文化 寻根之旅 文化教学
下载PDF
文学研究该如何作业?——朱国华教授访谈录
4
作者 朱国华 陈开晟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共12页
一反思社会学棱镜下的文学动力.陈开晟:朱老师,您好!依照反思社会学反思对访谈语境、访谈者站位以及论题稍作澄清是非常必要的。您对采访的理想对象、问题或状态有什么想法?
关键词 反思社会学 朱老师 访谈者 理想对象 访谈录 朱国华 文学
下载PDF
消失的声音语法:阿甘本的声音政治批评
5
作者 郭健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声音理论建构尚处草创阶段,须挖掘现有思想资源以应时需。而阿甘本的声音思想可为声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域。作为联结阿甘本前期语言哲学和后期政治哲学的纽带,听觉维度也为我们重返阿甘本提供了新的路标。阿甘本的问题意识在于,德里... 声音理论建构尚处草创阶段,须挖掘现有思想资源以应时需。而阿甘本的声音思想可为声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域。作为联结阿甘本前期语言哲学和后期政治哲学的纽带,听觉维度也为我们重返阿甘本提供了新的路标。阿甘本的问题意识在于,德里达虽然解构了声音的在场幻觉,却遗留了一个更隐秘的先验幻象——大音。大音作为声音以及形而上学的语法,以转换机制的形式解决了哲学内部的二元对立。但是,为了完成这种统一,大音所隐含的“划分-连接”功能,就必须在动物语音与人类语言之间设置一个不公平的门槛。这道门槛缺乏合法性依据,却成为制造赤裸语音的绝对标准。在这个人类学装置的控制下,人类声音被微观政治无限征用、改造和塑形,而潜在性地沦为治理的对象。为了中止大音在主体间性的作用,阿甘本从门槛同时作为区分的消解的角度,提出了救赎策略。因而,阿甘本的声音政治批评,旨在揭示隐藏在主体听觉经验背后的声音语法,进而对其进行批判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甘本 声音语法 转换机制 门槛 分节
下载PDF
闽江流域史前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任永青 靳建辉 +2 位作者 左昕昕 黄运明 李志忠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1年第1期68-83,共16页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区域内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为该地开展史前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本文系统整理了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区域内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为该地开展史前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本文系统整理了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与区域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表明,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喜高—下山—临江—向海”的总趋势。具体表现为:(1)除旧石器时期外,不同时期聚落遗址的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均呈正相关。海拔分布高度逐渐降低,坡度选择以<3°的平缓地形为主,距河距离逐渐扩大,自然环境对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的制约度逐渐减小。(2)不同阶段的遗址主要分布在既靠近水源又便于抵御洪水的河流阶地上。闽江流域上、中游多山地丘陵,受河流侧向侵蚀与堆积,形成适于古人生存的宽谷和阶地,遗址多沿河流分布;下游史前遗址的空间分布,除受到河流展布影响,还随区域海岸线变迁和海平面波动发生变化。(3)遗址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古人类生产力水平和自然环境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其中秦汉之后遗址数量的骤降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4)闽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在全新世早中期,受地形和环境因素影响,生产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耕作农业零星分布。在全新世晚期,有意识的耕作农业生产方式占据主要地位,尤其是距今2 ka左右,区域海平面逐渐趋于现代海平面,稻作农业逐渐成为该流域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流域 时空分布 环境演变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德里达后文学性接受的批判与发掘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开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德里达的文学观在文学本质、后文学性问题的论争中成为学界争相引证的焦点。无论它被塑造成为反本质主义,还是被流俗化为相对主义、折中主义,无论是贬抑还是回护的观点,都几乎同解构文学性之旨趣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是基于自然主义的偏... 德里达的文学观在文学本质、后文学性问题的论争中成为学界争相引证的焦点。无论它被塑造成为反本质主义,还是被流俗化为相对主义、折中主义,无论是贬抑还是回护的观点,都几乎同解构文学性之旨趣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是基于自然主义的偏狭认识论使然。只有回到现象学本质,回到后形而上学维度,方能趋近它的内核。德里达通过对“模仿”等形而上学诗学范畴的重构及“处女膜”等概念的创设,实现了后文学性的界说,并开创了解构与重构、理论界说与写作实践“雌雄同体”的言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本质 后文学性 后模仿 “处女膜” “雌雄同体”
下载PDF
“后文学性”论争迷误辨正——遵循“文学性蔓延”的逻辑与建构方式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开晟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后文学性的有关论争未能有效勘察与发掘它的先锋性、创造性与动力。尽管"文学性蔓延"因受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束缚而导致建构的模糊与停滞,但它已触及后文学性的重要维度。只要遵循其逻辑结构、建构方式及预示方向,进一步衍生与... 后文学性的有关论争未能有效勘察与发掘它的先锋性、创造性与动力。尽管"文学性蔓延"因受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束缚而导致建构的模糊与停滞,但它已触及后文学性的重要维度。只要遵循其逻辑结构、建构方式及预示方向,进一步衍生与拓展,就能发掘后文学性的秘密。文学性与本体的叠合,构成了后文学性-后本体的内核。它是后文学性的奇异本质,预示着后文学性作为文学概念的潜能、统摄力与开放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蔓延 后文学性 后本体 属性文学 概念文学性
下载PDF
“本质”与“历史”——雅克·德里达文学观辨正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开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正是德里达所要克服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及本质--历史的结构,反过来制造了对其文学本质观的误解。只有回到现象学视域、后形而上学维度,方能发掘德里达所谓文学奇异的本质:内在先验超越性、准先验超越性、本体欠缺超越性。本体欠缺超越性... 正是德里达所要克服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及本质--历史的结构,反过来制造了对其文学本质观的误解。只有回到现象学视域、后形而上学维度,方能发掘德里达所谓文学奇异的本质:内在先验超越性、准先验超越性、本体欠缺超越性。本体欠缺超越性是对其它两大维度的收摄,也超越了逻各斯主义框架下文学本质、本质--历史的结构。这一超越并非对现代性文学观的独断拔除,而是在后本体视域中实现对它的统摄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历史 超越 反复 署名
下载PDF
《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文本的修辞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瑞兰 《百家评论》 2020年第2期4-12,共9页
《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值得注意的文化事件。从修辞学角度观察:评论文本基本采用与主流话语兼容的修辞策略,主要源于话语表达者和接受者具有共同的认知语境、先验框架、理论参照和论证逻辑;作为修辞元素的鲁迅身份符号... 《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值得注意的文化事件。从修辞学角度观察:评论文本基本采用与主流话语兼容的修辞策略,主要源于话语表达者和接受者具有共同的认知语境、先验框架、理论参照和论证逻辑;作为修辞元素的鲁迅身份符号,进入散文叙述,开拓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奠定文本情感基调,激活主体的潜在意义;传主、传记作者和读者构成传记文本修辞主体"金三角",作者与读者的灵魂搏斗的强弱映照出营造传主精神空间的大小。《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文本的修辞阐释,为文学期刊视野中的鲁迅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观察视角和研究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鲁迅 《人民文学》 修辞策略 修辞元素 修辞主体
下载PDF
公共话题转换为文学话语——《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散文的修辞分析
11
作者 董瑞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68-75,共8页
公共话题转换为文学话语,可能呈现为公共话语,也可能流露出个体话语。通过对《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散文话语的研究发现,主体如何揭示身份符号的价值和如何开展表意活动,这是对鲁迅公共形象或个体形象进行民族认同的过程,也是用鲁迅... 公共话题转换为文学话语,可能呈现为公共话语,也可能流露出个体话语。通过对《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散文话语的研究发现,主体如何揭示身份符号的价值和如何开展表意活动,这是对鲁迅公共形象或个体形象进行民族认同的过程,也是用鲁迅精神整合中华民族情感资源的过程。选择公共空间叙述,较大可能呈现公共话语,也有可能呈现个体话语;选择个体空间叙述,较大可能呈现个体话语,也有可能强化公共话语。“我”以怎样的话语纪念鲁迅,需要主体自觉调整公共认知与个体认知的含量,其背后隐藏着身份角色、目标受众和传播效能等复杂因素。从广义修辞学角度切入以上重要问题,是对鲁迅接受的再接受,可以为鲁迅纪念研究提供新的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话题 个体话语 纪念鲁迅 《人民文学》 广义修辞学
下载PDF
后文学性及言说方式的规范——德里达《在法的面前》的跨越批判与发掘
12
作者 陈开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1-58,共8页
后文学性一直没能得到正面界说与规范。德里达《在法的面前》对卡夫卡同名小说的解构-重构过程弥散着后文学性秘密。解构主义的失范及它所要克服的偏狭现代性观念导致后文学性内核难以显露。后文学性只有借着一个合理支点的提撕与参照,... 后文学性一直没能得到正面界说与规范。德里达《在法的面前》对卡夫卡同名小说的解构-重构过程弥散着后文学性秘密。解构主义的失范及它所要克服的偏狭现代性观念导致后文学性内核难以显露。后文学性只有借着一个合理支点的提撕与参照,方能模糊中见清晰,散逸中显经纬。“在法的面前”与“在自在之物的面前”之间存在惊人同构。通过对康德与德里达的跨越批判与发掘,使后文学性实现低限度界说与起码规范成为可能。卡尔维诺小说《寒冬夜行人》是对此最为有效而直观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文学性 在法的面前 在自在之物的面前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高校现代汉语教学与语文素养的培育——以闽江学院为例
13
作者 肖翠云 蔡国妹 《汉字文化》 2019年第S02期63-66,共4页
语文素养的培育不仅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高校中文学科担负的重要责任。作为高校中文学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现代汉语教学与语文素养密切相关。在课程教学中,围绕应用性和人文性的培育目标,以语言教学为中心向其他相关课程辐... 语文素养的培育不仅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高校中文学科担负的重要责任。作为高校中文学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现代汉语教学与语文素养密切相关。在课程教学中,围绕应用性和人文性的培育目标,以语言教学为中心向其他相关课程辐射,把语言教学与文化阐释、文学阅读、审美赏析、写作训练等融合起来,开展多元化、立体式教学探索,能有效培育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语文素养 应用性 人文性
原文传递
论黄滔的文学传播活动
14
作者 陈毓文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7-81,共5页
作为唐末五代初期闽地文坛的领军人物,黄滔开展了积极而广泛的文学传播活动。他注重文学交际功能,引领闽地文坛诗酒唱和之风;他传播本土文人声名,努力扩大闽地文人的文学影响;他注重作品的传世作用,致力于保存闽地文学作品。究其根源,... 作为唐末五代初期闽地文坛的领军人物,黄滔开展了积极而广泛的文学传播活动。他注重文学交际功能,引领闽地文坛诗酒唱和之风;他传播本土文人声名,努力扩大闽地文人的文学影响;他注重作品的传世作用,致力于保存闽地文学作品。究其根源,既有儒者明道情结的影响,又有自身科考经历的强烈触动及闽地文化性格的影响。黄滔的文学传播活动在促进闽地文学与中原文学交融,夯实闽地文学根基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五代 闽地文学 黄滔 文学传播 传播意识
下载PDF
近20年《人民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与修辞开发
15
作者 董瑞兰 《闽江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8-84,共7页
研究《人民文学》对于清晰把握中国当代文学历史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人民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如探讨《人民文学》的"学科史"价值,阐述《人民文学》的"人民性",提出《人民文学》是"... 研究《人民文学》对于清晰把握中国当代文学历史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人民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如探讨《人民文学》的"学科史"价值,阐述《人民文学》的"人民性",提出《人民文学》是"国家文学""民族文学"的标本,关注《人民文学》的文学创作等。从近20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人民文学》研究存在两个问题:重视史料爬梳,缺乏理论自觉;偏重"向外扩",忽视"向内转"。从广义修辞学视角研究《人民文学》,在研究角度和理论运用上都需要进行修辞开发,重视文本的各个语言要素,打破学科壁垒,开拓文学期刊研究的学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学》 研究前沿 广义修辞学 修辞开发
下载PDF
贺贻孙文学思想探析
16
作者 李园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43-50,共8页
客观、全面地了解作家的文学思想有利于对其文学作品理解和研究。贺贻孙作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与评论家,在文学思想上,主张“性灵”“学古而不拟古”“提倡民歌”“文学要表达悲愤之情”以及“强调文学对自我生命之重要”等。将贺贻孙的... 客观、全面地了解作家的文学思想有利于对其文学作品理解和研究。贺贻孙作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与评论家,在文学思想上,主张“性灵”“学古而不拟古”“提倡民歌”“文学要表达悲愤之情”以及“强调文学对自我生命之重要”等。将贺贻孙的文学思想放置于明代文论的脉络之中,不难发现他的“主性灵”“学古而不拟古”“提倡民歌”等主张虽受到晚明公安派与竟陵派的影响,但独树一帜。同时在明代结社运动风起云涌时,同社中人与贺贻孙的文学思想亦有相互渗透与交融,从而形成了贺贻孙独特的文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贻孙 文学主张 文学思想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域下的数字教材互动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燕星 张胜璋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第7期47-51,共5页
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富媒体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智能教育的发展,教育、媒介、出版的边界日趋模糊,教材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逐渐蜕变升级。构建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数字教材场景,提升用户的阅读沉浸感,成为智能时代教材出版的趋势和方向。本... 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富媒体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智能教育的发展,教育、媒介、出版的边界日趋模糊,教材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逐渐蜕变升级。构建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数字教材场景,提升用户的阅读沉浸感,成为智能时代教材出版的趋势和方向。本文从场景理论视角出发,将实现主体权力平衡作为切入点,通过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分析了传统教材场景中存在的弱互动或伪互动问题,尝试提出SCSVC模式,即从智媒技术(Smart Media technology)、内容重构(Content reconstruction)、感官调动(Sensory mobilization)、价值共创(Value Co-Creation)和社群维护(Community maintenance)五个维度带动教材场景的互动提效,以期为教材建设的未来走向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数字教材 互动策略
下载PDF
《人民文学》儿童文学叙事话语的修辞分析
18
作者 董瑞兰 《百家评论》 2022年第4期15-22,共8页
《人民文学》发表儿童文学创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作家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为当代儿童文学叙事提供了鲜活的文本,然而相关研究极为匮乏。《人民文学》中有两类儿童叙事值得深入分析:“蜕变事件”完成了人物形象从顽童(X1)到好孩子(X2... 《人民文学》发表儿童文学创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作家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为当代儿童文学叙事提供了鲜活的文本,然而相关研究极为匮乏。《人民文学》中有两类儿童叙事值得深入分析:“蜕变事件”完成了人物形象从顽童(X1)到好孩子(X2)的转换,中间物为教导者(Z),核心修辞因素是时间(能指时间/所指时间)与空间(家庭空间/集体空间)的对抗。“受伤事件”故事序列背后浸透着儿童“情感缺失”和“苦难主题”的深层语义。从修辞主体看,作者、编者和读者以个人经验参与建构儿童成长的基本框架与价值诉求。《人民文学》儿童文学叙事话语的修辞分析,既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研究提供跨学科的理论观照,又为儿童文学创作实践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学》 儿童叙事 蜕变事件 受伤事件 广义修辞学
下载PDF
文学经典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刍议
19
作者 陈毓文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第12期44-45,共2页
通识教育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然而当前文学经典类通识课程的设置还存在着通识教育意识薄弱、课程设置较为随意、教学手段陈旧等问题。因此,必须转变意识,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文本细读,建立... 通识教育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然而当前文学经典类通识课程的设置还存在着通识教育意识薄弱、课程设置较为随意、教学手段陈旧等问题。因此,必须转变意识,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文本细读,建立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文学经典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冰的导热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璐瑶 洪锦泉 +3 位作者 温小珊 应琳儿 王烨祺 巫俊琳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7期17-20,共4页
根据导热系数测定仪与电位差计设计并改装了一套适用于在低温环境下测量冰的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测得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对应的冰的导热系数,探究了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冰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分别取不同地方的非纯水及去离子水分别制冰对比,... 根据导热系数测定仪与电位差计设计并改装了一套适用于在低温环境下测量冰的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测得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对应的冰的导热系数,探究了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冰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分别取不同地方的非纯水及去离子水分别制冰对比,以探究杂质对冰的导热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导热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