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闽江学院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邑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70-72,共3页
在新文科背景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新办本科院校急需探讨、解决的课题。闽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理念,构建了“一核三维”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文科背景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新办本科院校急需探讨、解决的课题。闽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理念,构建了“一核三维”人才培养模式。“一核”即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三维”是:建设学科交叉融合、专创融合的应用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改革;学界业界优势互补,建设双师型队伍;构建课内外三联合实践育人体系。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核心能力,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中文人才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汉语言文学 一核三维 应用型
下载PDF
文化产业语境下的创意写作教学--以闽江学院写作教学改革为例
2
作者 陈邑华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45-48,共4页
创意写作自21世纪初进入中国,经过理念、模式引进,本土化创建,特别是在国家文化产业战略推动下,创意写作迎来发展的春天。闽江学院写作教研组多年来致力于创意写作教学改革,于教研教改中探索教学新路径;人尽其才,推进创意写作课程体系建... 创意写作自21世纪初进入中国,经过理念、模式引进,本土化创建,特别是在国家文化产业战略推动下,创意写作迎来发展的春天。闽江学院写作教研组多年来致力于创意写作教学改革,于教研教改中探索教学新路径;人尽其才,推进创意写作课程体系建设;创设平台,完善创意写作实训实践教学体系。这些举措有效激发、提高学生创作热情与写作水平,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写作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实践实训
下载PDF
来榕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的闽都文化教学——以闽江学院为例
3
作者 缪小云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26-129,共4页
为满足来榕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的寻根需要,闽江学院开展的闽都文化教学构建了华文教学新模式,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把认知与体验相结合,为来榕海外华裔... 为满足来榕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的寻根需要,闽江学院开展的闽都文化教学构建了华文教学新模式,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把认知与体验相结合,为来榕海外华裔青少年营造了宽阔的文化语境,使营员们收获了丰富而充满魅力的中国文化,实现了“寻根之旅”夏令营的目标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都文化 寻根之旅 文化教学
下载PDF
文学研究该如何作业?——朱国华教授访谈录
4
作者 朱国华 陈开晟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共12页
一反思社会学棱镜下的文学动力.陈开晟:朱老师,您好!依照反思社会学反思对访谈语境、访谈者站位以及论题稍作澄清是非常必要的。您对采访的理想对象、问题或状态有什么想法?
关键词 反思社会学 朱老师 访谈者 理想对象 访谈录 朱国华 文学
下载PDF
“精于算计”: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脱离形成机制探讨
5
作者 段秋婷 张大伟 陈彦馨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21,共13页
尽管数字时代用户的隐私风险与日俱增,但高昂的保护成本和诱人的让渡收益引发了用户隐私倦怠,进而导致隐私保护脱离。本研究基于多维发展理论,从信息管理维度和交互管理维度出发,构建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脱离研究模型,通过线上问卷收集... 尽管数字时代用户的隐私风险与日俱增,但高昂的保护成本和诱人的让渡收益引发了用户隐私倦怠,进而导致隐私保护脱离。本研究基于多维发展理论,从信息管理维度和交互管理维度出发,构建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脱离研究模型,通过线上问卷收集579个有效样本,运用SEM和fsQCA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隐私倦怠是隐私保护脱离的正向影响因素,而隐私侵犯经历和隐私保护成本是引发隐私倦怠的正向前因变量,隐私设置可供性和隐私政策有效性对于隐私倦怠具有负向影响。隐私让渡收益则正向调节了隐私倦怠对隐私保护脱离的作用效果。与此同时,隐私保护脱离的前因构型共有5种,可划分为注重收益型和成本规避型2种模式,充分揭示了用户在隐私保护过程中“精于算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倦怠 多维发展理论 隐私让渡收益 隐私保护脱离 fsQCA
下载PDF
消失的声音语法:阿甘本的声音政治批评
6
作者 郭健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声音理论建构尚处草创阶段,须挖掘现有思想资源以应时需。而阿甘本的声音思想可为声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域。作为联结阿甘本前期语言哲学和后期政治哲学的纽带,听觉维度也为我们重返阿甘本提供了新的路标。阿甘本的问题意识在于,德里... 声音理论建构尚处草创阶段,须挖掘现有思想资源以应时需。而阿甘本的声音思想可为声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域。作为联结阿甘本前期语言哲学和后期政治哲学的纽带,听觉维度也为我们重返阿甘本提供了新的路标。阿甘本的问题意识在于,德里达虽然解构了声音的在场幻觉,却遗留了一个更隐秘的先验幻象——大音。大音作为声音以及形而上学的语法,以转换机制的形式解决了哲学内部的二元对立。但是,为了完成这种统一,大音所隐含的“划分-连接”功能,就必须在动物语音与人类语言之间设置一个不公平的门槛。这道门槛缺乏合法性依据,却成为制造赤裸语音的绝对标准。在这个人类学装置的控制下,人类声音被微观政治无限征用、改造和塑形,而潜在性地沦为治理的对象。为了中止大音在主体间性的作用,阿甘本从门槛同时作为区分的消解的角度,提出了救赎策略。因而,阿甘本的声音政治批评,旨在揭示隐藏在主体听觉经验背后的声音语法,进而对其进行批判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甘本 声音语法 转换机制 门槛 分节
下载PDF
藏风纳水 兴文育才:清代贡院营造的风水考量
7
作者 金甦 毛晓阳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8,共9页
贡院是科举制度的实施场所与人才产出的直接见证,因而被认为与人文盛衰息息相关。清代各地在修建各级贡院时,非常重视贡院建筑的风水考量,其中又主要体现在贡院选址和各类建筑之间的风水互补上。清代官绅重视贡院风水对本地人文的促进作... 贡院是科举制度的实施场所与人才产出的直接见证,因而被认为与人文盛衰息息相关。清代各地在修建各级贡院时,非常重视贡院建筑的风水考量,其中又主要体现在贡院选址和各类建筑之间的风水互补上。清代官绅重视贡院风水对本地人文的促进作用,主张通过各种人力方式改造贡院风水,同时也从儒家学说的角度对贡院风水之说保持一定的理性思考,反对完全依赖风水放弃自我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贡院 风水 人文盛衰
下载PDF
从传忆作品考察林纾的女性思想
8
作者 张胜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学界多从西学东渐视角探索林纾的女性思想,实则,其古文、白话诗与笔记等非虚构作品中留下大量彼时女性的事迹与评价,较之于西洋小说翻译的评点,更具史料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它们是近代中国现实生活层面女性生存困境、身体病痛、精神隐忧... 学界多从西学东渐视角探索林纾的女性思想,实则,其古文、白话诗与笔记等非虚构作品中留下大量彼时女性的事迹与评价,较之于西洋小说翻译的评点,更具史料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它们是近代中国现实生活层面女性生存困境、身体病痛、精神隐忧和命运悲剧的实录与呈现;也体现了林纾从传统与现实出发,对妇德、母职、女学、贞烈等女性问题的书写与主张。林纾的女性思想,虽然总体上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中西古今文化的碰撞,但相对于西方基于平等观念的共情伦理道德以及娜拉式反叛的女权道路,则更突显了儒家“恻隐之心”的道德情感根源以及关注现实情境中女性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独特性。这在新文化运动、西化思潮、女性解放理论退潮后,其不同于主流现代性女性理论的本土经验与价值越发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传忆作品 女性生存 本土经验
下载PDF
论林纾与古文理论的终结
9
作者 张胜璋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林纾生逢封建王朝末世,其所论古文,上至先秦,近及清代,梳理诸多概念范畴、渊源流别以至文法技巧,留下数量繁多、见识精到的理论著作与评点文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古文理论体系,堪称古文理论的“终结”,为中国古文理论的现代转换研究... 林纾生逢封建王朝末世,其所论古文,上至先秦,近及清代,梳理诸多概念范畴、渊源流别以至文法技巧,留下数量繁多、见识精到的理论著作与评点文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古文理论体系,堪称古文理论的“终结”,为中国古文理论的现代转换研究增添了新的实证材料和思想资源。林纾主张博采众长、取法乎上,对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言,其审视与超越的功绩要大于继承与整合。林纾翻译西洋小说并撰写大量序跋作品,强调文学对普通人生、下等社会的关照,主张“于布帛粟米中述情”,参与了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化进程。林纾对古文的执守,虽有复古与偏执的弊病,为“五四”后新文化潮流所摒弃,但也有保全国学、传承文化的合理意见和有益思考,值得当今学术界借鉴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古文理论 意境 取法 新学 终结
下载PDF
庄周的突围——价值重估与意义重构
10
作者 郭健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原有的价值秩序面临崩溃,而新的秩序尚未形成。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如何重建人的价值感和意义感,让人们避免滑入虚无主义的深渊,成为庄子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庄子看来,当人与社会处于紧张的关系时,首先要安顿好... 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原有的价值秩序面临崩溃,而新的秩序尚未形成。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如何重建人的价值感和意义感,让人们避免滑入虚无主义的深渊,成为庄子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庄子看来,当人与社会处于紧张的关系时,首先要安顿好自己的“身”。安身于世而不沉沦其中,以避免利益和纷争对自己的损害。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消解自己的“成心”,使内心处于无所待的状态,通过虚纳万物来保存人的自然真性。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是促进心灵升华的主要力量,旨在达到与天地同游、和万物我同一的境界。作为一种艺术化的审美设计,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价值重构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成心 自我反思 价值重估
下载PDF
泉州海丝文化遗产游憩资源价值评估——基于TCM、AHP与CB的分析
11
作者 王念祖 潘珊珊 张铎瀚 《文化产业研究》 2024年第1期300-319,共20页
泉州不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游憩资源价值亟待详细评估。本文运用2022年泉州海丝文化遗产景点的实际调研数据,结合旅行费用法(TCM)、层次分析法(AHP)与条件行为法(... 泉州不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游憩资源价值亟待详细评估。本文运用2022年泉州海丝文化遗产景点的实际调研数据,结合旅行费用法(TCM)、层次分析法(AHP)与条件行为法(CB),对泉州海丝文化遗产景点的游憩价值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最近一年受访游客至泉州海丝文化遗产景点旅游的游憩效益,每人每次的消费者剩余为1654元,每人每年5607元,全年约为34.73亿元;依AHP权重值的计算方式得出“历史古迹文化”的消费者剩余为13.20亿元、“美食特产小吃”为12.50亿元、“休闲资源”为9.03亿元。未来一年若以“举办海丝节庆活动”作为诱因,每人每次的消费者剩余为2196元,每人每年为9201元,全年约为46.19亿元,与最近一年的实证结果相比较,经济效益增加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遗产 旅行费用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从《人生》《平凡的世界》到《山海情》——兼论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改革开放叙事”的嬗变
12
作者 张胜璋 张泽宇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6-101,共6页
从《人生》《平凡的世界》到《山海情》,生动展现了大历史观下中国农村题材作品改革开放叙事的嬗变。基于比较视野对《山海情》“改革开放叙事”的艺术表达进行分析:城乡关系从“城乡交叉地带”的二元对立到城乡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时代... 从《人生》《平凡的世界》到《山海情》,生动展现了大历史观下中国农村题材作品改革开放叙事的嬗变。基于比较视野对《山海情》“改革开放叙事”的艺术表达进行分析:城乡关系从“城乡交叉地带”的二元对立到城乡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时代使命赋能主人公的青年成长;女性作为典范为国家决胜脱贫攻坚树立精神写照。《山海情》为农村题材作品提供了“改革开放叙事”的范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情》 当代农村题材 改革开放叙事 青年成长 脱贫攻坚
下载PDF
武夷山岩茶制茶工艺的人文意蕴
13
作者 高鸿萍 《福建茶叶》 2024年第7期179-181,共3页
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夷制茶技术,每道工序并非简单加工制作,而是茶人遵循自然规律与制茶规则,结合自己的技艺与经验,环环相扣,制作出形、色、香、味、韵独特的武夷岩茶,其中更含有“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动静变化”“中庸... 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夷制茶技术,每道工序并非简单加工制作,而是茶人遵循自然规律与制茶规则,结合自己的技艺与经验,环环相扣,制作出形、色、香、味、韵独特的武夷岩茶,其中更含有“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动静变化”“中庸辩证”的哲学思想,具有中国古典式的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制作工艺 意蕴
下载PDF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4
作者 郑丽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5期114-117,共4页
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吸收其他学科和其他高校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建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闽江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与特色,建设一个兼具实用性、教育性的线上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库。在建设教学案例库的同时,以“语法与语法... 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吸收其他学科和其他高校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建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闽江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与特色,建设一个兼具实用性、教育性的线上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库。在建设教学案例库的同时,以“语法与语法教学”课程为试点,引入案例教学法,探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案例教学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 语法与语法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闽江流域史前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永青 靳建辉 +2 位作者 左昕昕 黄运明 李志忠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1年第1期68-83,共16页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区域内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为该地开展史前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本文系统整理了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区域内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为该地开展史前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本文系统整理了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与区域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表明,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喜高—下山—临江—向海”的总趋势。具体表现为:(1)除旧石器时期外,不同时期聚落遗址的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均呈正相关。海拔分布高度逐渐降低,坡度选择以<3°的平缓地形为主,距河距离逐渐扩大,自然环境对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的制约度逐渐减小。(2)不同阶段的遗址主要分布在既靠近水源又便于抵御洪水的河流阶地上。闽江流域上、中游多山地丘陵,受河流侧向侵蚀与堆积,形成适于古人生存的宽谷和阶地,遗址多沿河流分布;下游史前遗址的空间分布,除受到河流展布影响,还随区域海岸线变迁和海平面波动发生变化。(3)遗址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古人类生产力水平和自然环境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其中秦汉之后遗址数量的骤降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4)闽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在全新世早中期,受地形和环境因素影响,生产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耕作农业零星分布。在全新世晚期,有意识的耕作农业生产方式占据主要地位,尤其是距今2 ka左右,区域海平面逐渐趋于现代海平面,稻作农业逐渐成为该流域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流域 时空分布 环境演变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德里达后文学性接受的批判与发掘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开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德里达的文学观在文学本质、后文学性问题的论争中成为学界争相引证的焦点。无论它被塑造成为反本质主义,还是被流俗化为相对主义、折中主义,无论是贬抑还是回护的观点,都几乎同解构文学性之旨趣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是基于自然主义的偏... 德里达的文学观在文学本质、后文学性问题的论争中成为学界争相引证的焦点。无论它被塑造成为反本质主义,还是被流俗化为相对主义、折中主义,无论是贬抑还是回护的观点,都几乎同解构文学性之旨趣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是基于自然主义的偏狭认识论使然。只有回到现象学本质,回到后形而上学维度,方能趋近它的内核。德里达通过对“模仿”等形而上学诗学范畴的重构及“处女膜”等概念的创设,实现了后文学性的界说,并开创了解构与重构、理论界说与写作实践“雌雄同体”的言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本质 后文学性 后模仿 “处女膜” “雌雄同体”
下载PDF
“后文学性”论争迷误辨正——遵循“文学性蔓延”的逻辑与建构方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开晟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后文学性的有关论争未能有效勘察与发掘它的先锋性、创造性与动力。尽管"文学性蔓延"因受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束缚而导致建构的模糊与停滞,但它已触及后文学性的重要维度。只要遵循其逻辑结构、建构方式及预示方向,进一步衍生与... 后文学性的有关论争未能有效勘察与发掘它的先锋性、创造性与动力。尽管"文学性蔓延"因受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束缚而导致建构的模糊与停滞,但它已触及后文学性的重要维度。只要遵循其逻辑结构、建构方式及预示方向,进一步衍生与拓展,就能发掘后文学性的秘密。文学性与本体的叠合,构成了后文学性-后本体的内核。它是后文学性的奇异本质,预示着后文学性作为文学概念的潜能、统摄力与开放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蔓延 后文学性 后本体 属性文学 概念文学性
下载PDF
“本质”与“历史”——雅克·德里达文学观辨正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开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正是德里达所要克服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及本质--历史的结构,反过来制造了对其文学本质观的误解。只有回到现象学视域、后形而上学维度,方能发掘德里达所谓文学奇异的本质:内在先验超越性、准先验超越性、本体欠缺超越性。本体欠缺超越性... 正是德里达所要克服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及本质--历史的结构,反过来制造了对其文学本质观的误解。只有回到现象学视域、后形而上学维度,方能发掘德里达所谓文学奇异的本质:内在先验超越性、准先验超越性、本体欠缺超越性。本体欠缺超越性是对其它两大维度的收摄,也超越了逻各斯主义框架下文学本质、本质--历史的结构。这一超越并非对现代性文学观的独断拔除,而是在后本体视域中实现对它的统摄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历史 超越 反复 署名
下载PDF
《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文本的修辞建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瑞兰 《百家评论》 2020年第2期4-12,共9页
《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值得注意的文化事件。从修辞学角度观察:评论文本基本采用与主流话语兼容的修辞策略,主要源于话语表达者和接受者具有共同的认知语境、先验框架、理论参照和论证逻辑;作为修辞元素的鲁迅身份符号... 《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值得注意的文化事件。从修辞学角度观察:评论文本基本采用与主流话语兼容的修辞策略,主要源于话语表达者和接受者具有共同的认知语境、先验框架、理论参照和论证逻辑;作为修辞元素的鲁迅身份符号,进入散文叙述,开拓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奠定文本情感基调,激活主体的潜在意义;传主、传记作者和读者构成传记文本修辞主体"金三角",作者与读者的灵魂搏斗的强弱映照出营造传主精神空间的大小。《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文本的修辞阐释,为文学期刊视野中的鲁迅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观察视角和研究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鲁迅 《人民文学》 修辞策略 修辞元素 修辞主体
下载PDF
公共话题转换为文学话语——《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散文的修辞分析
20
作者 董瑞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68-75,共8页
公共话题转换为文学话语,可能呈现为公共话语,也可能流露出个体话语。通过对《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散文话语的研究发现,主体如何揭示身份符号的价值和如何开展表意活动,这是对鲁迅公共形象或个体形象进行民族认同的过程,也是用鲁迅... 公共话题转换为文学话语,可能呈现为公共话语,也可能流露出个体话语。通过对《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散文话语的研究发现,主体如何揭示身份符号的价值和如何开展表意活动,这是对鲁迅公共形象或个体形象进行民族认同的过程,也是用鲁迅精神整合中华民族情感资源的过程。选择公共空间叙述,较大可能呈现公共话语,也有可能呈现个体话语;选择个体空间叙述,较大可能呈现个体话语,也有可能强化公共话语。“我”以怎样的话语纪念鲁迅,需要主体自觉调整公共认知与个体认知的含量,其背后隐藏着身份角色、目标受众和传播效能等复杂因素。从广义修辞学角度切入以上重要问题,是对鲁迅接受的再接受,可以为鲁迅纪念研究提供新的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话题 个体话语 纪念鲁迅 《人民文学》 广义修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