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型基因及醛固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曦云 崔俊彪 +4 位作者 盛莉 李庆祥 刘艳萍 张燕 张淑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型(AT2-R)基因+1675A/G多态性及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按心脏超声特点将31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肥厚〔LVH(+)〕组156例(男61例,女95例),无左室肥厚...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型(AT2-R)基因+1675A/G多态性及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按心脏超声特点将31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肥厚〔LVH(+)〕组156例(男61例,女95例),无左室肥厚〔LVH(-)〕组158例(男96例,女62例)。使用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测定AT2-R基因多态性及CYP11B2基因多态性。结果(1)在LVH(+)组与LVH(-)组,男性和女性AT2-R基因+1675A/G多态性各基因型构成及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显示LVH(+)组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LVH(-)组(P<0.05),而CT基因型频率LVH(+)组显著低于LVH(-)组(P<0.05);T等位基因频率LVH(+)组显著高于LVH(-)组(P<0.05)。结论(1)AT2-R基因+1675A/G多态性与高血压LVH的发生无关;(2)CYP11B2基因-344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与高血压LVH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基因 多态性 醛固酮合酶 受体 血管紧张素 2型
下载PDF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崔俊彪 王曦云 +4 位作者 盛莉 李庆祥 刘艳萍 张燕 张淑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观察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按心脏超声特点将31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肥厚[LVH(+)]组157例,无左室肥大[LVH(-)]组157例。使用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目的观察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按心脏超声特点将31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肥厚[LVH(+)]组157例,无左室肥大[LVH(-)]组157例。使用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测定CYP11B2基因多态性。结果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显示在LVH(+)组与LVH(-)组之间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不同,其中LVH(+)组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LVH(-)组(分别为0.66、0.51,P<0.01),而在CT基因型频率LVH(+)组显著低于LVH(-)组(分别为0.27、0.41,P<0.01);T等位基因频率LVH(+)组显著高于LVH(-)组(分别为0.79、0.72,P<0.05)。结论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LVH密切相关,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可能是高血压LVH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基因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细胞色素P-450 CYP11B2
下载PDF
左旋硝基精氨酸诱导大鼠持续性高血压 被引量:41
3
作者 高连如 赵云涛 +7 位作者 石湘芸 熊监然 杨晔 刘国仗 张继峰 田青 唐朝枢 汤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5年第3期49-53,共5页
为了探索EDRF合成拮抗剂──左旋硝基精氨酸(N ̄G-Nitro-L-Arginine,L-NNA)能否诱导大鼠产生持续性高血压,本实验动态测定Wistar大鼠应用L-NNA后血压、心率、心脏重量,主动脉环反应性变化... 为了探索EDRF合成拮抗剂──左旋硝基精氨酸(N ̄G-Nitro-L-Arginine,L-NNA)能否诱导大鼠产生持续性高血压,本实验动态测定Wistar大鼠应用L-NNA后血压、心率、心脏重量,主动脉环反应性变化,组织及血浆生化改变。结果表明,应用L-NNA的各组血压均逐渐明显升高;心率在第七天开始减慢,至28天时减慢最显著,此时心脏绝对重量也明显增加;主动脉环对NE、ET收缩反应明显增强,对Ach舒张反应明显减低,组织cGMP明显减低,组织及血浆ET明显增高,血浆PRA、AGTⅡ明显减低,血浆MDA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高血压 病因
下载PDF
内皮素和内皮衍化的松弛因子在高血压发病上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连如 刘国仗 +8 位作者 赵云涛 陈思聪 石湘芸 熊监然 杨晔 张继峰 田青 唐朝枢 汤健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给予Wistar大鼠腹腔注射EDRF合成抑制剂(LNNA)28d,可诱发大鼠产生持续性高血压伴ET水平增高,ET/cGMP比值增大,主动脉环对ET的收缩反应明显增高,对乙酰胆碱(Ach)舒张反应明显减低。然而同时给于... 给予Wistar大鼠腹腔注射EDRF合成抑制剂(LNNA)28d,可诱发大鼠产生持续性高血压伴ET水平增高,ET/cGMP比值增大,主动脉环对ET的收缩反应明显增高,对乙酰胆碱(Ach)舒张反应明显减低。然而同时给于L-精氨酸或ET抗血清可使血压降至正常,ET水平明显降低ET/cGMP比值缩小,使主动脉环对ET收缩反应减低,对Ach舒张反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血管内皮衍化的松驰因子 高血压 主动脉环
下载PDF
静脉注射尼卡地平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忠民 郑德裕 +3 位作者 陈清枝 吴兰芬 夏勇 李东野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尼卡地平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尼卡地平持续24h静脉滴注(1.5~3mg/h)治疗20例重度高血压患者,观察给药前后血压、心率、左心功能以及自觉症状变化。结果降压显效率100%,...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尼卡地平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尼卡地平持续24h静脉滴注(1.5~3mg/h)治疗20例重度高血压患者,观察给药前后血压、心率、左心功能以及自觉症状变化。结果降压显效率100%,5min起效,0.5~1h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同时全部病例脑循环障碍症状消失,24h降压效果平稳,心率轻度增快(<10min-1),左心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而舒张功能未见变化。结论静脉注射尼卡地平可迅速、显著而平稳降低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左心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功能 静脉注射 尼卡地平
下载PDF
内皮衍化松弛因子与高血压
6
作者 高连如 刘国仗 《海军总医院院刊》 199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高血压是当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其发病机理仍未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合成释放大量、强效生物活性物质,来调节血管张力,其中具有多重生物功能的细胞内信息分子——内皮衍化的松弛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高血压是当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其发病机理仍未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合成释放大量、强效生物活性物质,来调节血管张力,其中具有多重生物功能的细胞内信息分子——内皮衍化的松弛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尤为重要.EDRF具有强大的舒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是调节血管基础张力,维持血压稳定的生理性血压缓冲剂(Physiological bl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衍化 松弛因子 病理
下载PDF
低胰岛素血症对易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卫国 刘力生 +4 位作者 王文 刘凤鸣 董成华 李新 张秀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6期357-360,共4页
为进一步确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和高血压的关系,我们在易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应用alloxan建立了低胰岛素血症模型。经过四周的观察,结果表明:低胰岛素血症可延缓该大鼠血压的上升速度,胰岛素水平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甘油三酯水平... 为进一步确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和高血压的关系,我们在易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应用alloxan建立了低胰岛素血症模型。经过四周的观察,结果表明:低胰岛素血症可延缓该大鼠血压的上升速度,胰岛素水平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甘油三酯水平也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低胰岛素血症 血压
下载PDF
甲状旁腺高血压因子
8
作者 张卫国 刘力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2-154,共3页
最近发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浆可能存在一种新的物质,它能产生迟发的升高血压效应,并伴有与此时相一致的动脉平滑肌细胞摄取钙增加、细胞内游离钙增加。甲状旁腺的切除和移植实验提示这种因子可能起源于甲状旁腺,故称为甲状旁腺高血... 最近发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浆可能存在一种新的物质,它能产生迟发的升高血压效应,并伴有与此时相一致的动脉平滑肌细胞摄取钙增加、细胞内游离钙增加。甲状旁腺的切除和移植实验提示这种因子可能起源于甲状旁腺,故称为甲状旁腺高血压因子。细胞染色证实甲状旁腺有一种新型细胞。目前认为,甲状旁腺高血压因子与某些类型的高血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甲状旁腺 高血压因子
下载PDF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勇 《国外医学情报》 2000年第7期8-11,共4页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seudohypoal-dosteronism, PHA)至少有两种类型:Ⅰ型PHA和Ⅱ型PHA。两者共同的临床表现是低Na^+血症、高K^+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但肾小球滤过率和肾上腺功能正常。现就两种类型的PHA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seudohypoal-dosteronism, PHA)至少有两种类型:Ⅰ型PHA和Ⅱ型PHA。两者共同的临床表现是低Na^+血症、高K^+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但肾小球滤过率和肾上腺功能正常。现就两种类型的PHA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我国脑卒中预防策略思考:同时控制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被引量:137
10
作者 王拥军 刘力生 +1 位作者 饶克勤 徐希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7期3316-3318,共3页
半个世纪以来,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积累了充分证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多数欧美发达国家在一级预防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 半个世纪以来,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积累了充分证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多数欧美发达国家在一级预防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约3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5%左右,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死因。因此,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在我国仍需全社会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 预防策略 高血压 脑卒中 心脑血管病 一级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 欧美发达国家
原文传递
基础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水平在高血压发病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连如 刘国仗 +8 位作者 赵云涛 石湘芸 熊鉴然 杨晔 张继峰 田青 宫长宁 唐朝枢 汤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35-336,共2页
基础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水平在高血压发病学上的意义高连如,刘国仗,赵云涛,石湘芸,熊鉴然,杨晔,张继峰,田青,宫长宁,唐朝枢,汤健高血压发病机理仍未阐明。现研究发现,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一氧化氮(EDRF/NO)作... 基础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水平在高血压发病学上的意义高连如,刘国仗,赵云涛,石湘芸,熊鉴然,杨晔,张继峰,田青,宫长宁,唐朝枢,汤健高血压发病机理仍未阐明。现研究发现,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一氧化氮(EDRF/NO)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和细胞功能调节的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舒张因子 高血压 病因
原文传递
用桡动脉脉搏波估测硝酸甘油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蒋雄京 晋万强 +6 位作者 刘力生 李臣文 台培春 张兴才 张淑珍 刘国仗 Micheal O’Rourke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桡动脉波定量硝酸甘油降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压的效应。方法:19名志愿者,年龄54±7岁,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试验前停用所有心血管药物至少3天,试验当天禁食。先测基础仰卧位肱动脉血压和桡动脉脉搏波,随后随... 目的:通过测量桡动脉波定量硝酸甘油降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压的效应。方法:19名志愿者,年龄54±7岁,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试验前停用所有心血管药物至少3天,试验当天禁食。先测基础仰卧位肱动脉血压和桡动脉脉搏波,随后随机贴上安慰剂或 5 mg硝酸甘油贴剂,每隔半小时以同样的方式记录血压和脉搏波,共 5个小时后撕去贴膜,再记录 2 小时。动脉脉搏波分析仪实时把桡动脉脉搏波换算为中心动脉脉搏波,显示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压(AUG)和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压指数(AI)。结果:安慰剂组(9例),用药前后比较,心率(HR),射血时间(ED),肱动脉收缩压(PSP),肱动脉舒张压(PDP)和肱动脉平均压(PMP)及计算的中心动脉波增压、增压指数、中心动脉收缩压等各项参数均无显著变化。 5 mg硝酸甘油贴剂组 ( 10例)用药前后比较,射血时程、中心动脉波增压、增压指数、中心动脉收缩压在用药后半小时即显著下降,至3.5小时达高峰,撕去贴膜后2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但心率、肱动脉收缩压、肱动脉舒张压和肱动脉平均压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分析桡动脉脉搏波,可以定量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压,阐明硝酸甘油的作用,显示其起效、维持、撤除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脉博波分析 中心动脉压
下载PDF
内皮细胞舒张因子合成抑制剂致大鼠心血管病理生理变化及意义
13
作者 高连如 赵云涛 +8 位作者 石湘芸 熊鉴然 杨晔 田青 刘国仗 张继峰 宫长宁 唐朝枢 汤健 《海军总医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8,共5页
为了探讨内皮细胞舒张因子合成抑制产生之心血管病理生理变化及意义.本研究长期给大鼠腹腔注射内皮细胞舒张因子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发现大鼠血压明显持续性增高、心率减慢、心功能代偿性增强,主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内皮素收缩... 为了探讨内皮细胞舒张因子合成抑制产生之心血管病理生理变化及意义.本研究长期给大鼠腹腔注射内皮细胞舒张因子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发现大鼠血压明显持续性增高、心率减慢、心功能代偿性增强,主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内皮素收缩反应增强,对乙酸胆碱舒张反应减低,血浆和组织内皮素(ET)增高,组织—磷酸乌苷活性减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肾素活性减低,血浆丙二醛增高.病理显示肾小球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内膜增厚,内膜下玻璃样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环 心血管病 EDRF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理分型与预后——37例临床病理对照
14
作者 赵红 赵培真 刘力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7期415-417,共3页
本文收集阜外医院自1973年10月至1990年9月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标本37例,结合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从大体到镜下进行病理分型,认为对手术疗效和预后的估价有重要意义。本组除腺瘤型(64.9%)和增生型(24.3%)外,还有10.8%为混合型;... 本文收集阜外医院自1973年10月至1990年9月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标本37例,结合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从大体到镜下进行病理分型,认为对手术疗效和预后的估价有重要意义。本组除腺瘤型(64.9%)和增生型(24.3%)外,还有10.8%为混合型;单侧病变多于双侧;女性多于男性;术后随访表明腺瘤型手术效果最好,增生型及混合型手术效果较差。病程长短对腺瘤型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症 病理分型 预后
下载PDF
心肌细胞晚钠离子流与心血管疾病
15
作者 杨国君 刘力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645-647,共3页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心肌细胞膜钠通道晚钠离子流(晚/Na)与心血管疾病,尤其与缺血性心脏病及其相关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晚/Na抑制剂雷诺嗪能有效抑制晚/Na内流,进而缓解心肌缺血,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和遏止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心肌细胞膜钠通道晚钠离子流(晚/Na)与心血管疾病,尤其与缺血性心脏病及其相关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晚/Na抑制剂雷诺嗪能有效抑制晚/Na内流,进而缓解心肌缺血,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和遏止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目前为止,除众多基础研究的证据外,尚有雷诺嗪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试验的证据。现就晚/Na与缺血性心脏病及其相关疾病,如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关系及雷诺嗪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晚钠离子流 晚钠离子流抑制剂
下载PDF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机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宇辉 覃秀川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0年第1期53-57,共5页
免疫机制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机制
下载PDF
肾血管病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17
作者 蒋雄京 晋方强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311-313,共3页
肾血管病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蒋雄京1晋方强2(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研究室,北京1000372.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255000)StatusandAdvancementinTreatmentofRenovas... 肾血管病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蒋雄京1晋方强2(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研究室,北京1000372.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255000)StatusandAdvancementinTreatmentofRenovascularDiseaseJi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病 治疗 降压药 肾动脉 成形术
下载PDF
长期补钙对儿童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开华 刘力生 +5 位作者 杨凯 郑德裕 林美清 谷美玲 王琳 桂瑞林 《中国高血压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26-28,共3页
55名4~5岁健康儿童分两组(A组34名,平均4.45±0.5岁;B组21名,平均4岁)进行长期口服补钙的自身交叉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两组儿童补钙前后各自的平均24h尿钙排泄量均无显著变化,未提供补钙对儿童血压影响的证据。本研究提示尿... 55名4~5岁健康儿童分两组(A组34名,平均4.45±0.5岁;B组21名,平均4岁)进行长期口服补钙的自身交叉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两组儿童补钙前后各自的平均24h尿钙排泄量均无显著变化,未提供补钙对儿童血压影响的证据。本研究提示尿钠、钠/钾的增加对血压水平的升高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钙 尿钙 血压 儿单 高血压 预防
原文传递
血小板GPⅡb/Ⅲa与血栓性疾病
19
作者 傅继弟 马丽媛 刘力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663-665,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 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