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乔亚娟 杨雯 胡会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5期2852-2855,共4页
目的探讨心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常规组(43例)。常规组术... 目的探讨心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常规组(43例)。常规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心外科连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首次排便、排气、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血压、短阵室速、皮下淤血、心脏压塞、亚急性支架血栓)、心理状态[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首次排便、排气、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30%)较常规组(27.91%)低(P<0.05);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HAMD、HAMA评分较低(P<0.05);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GQOL-74、GSES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35%)较常规组(72.09%)高(P<0.05)。结论心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应用于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中可促使其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科连续护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康复 并发症
下载PDF
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Stand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鑫 乔亚娟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Stand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15例Standford A型AAD术后低氧... 目的研究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Stand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15例Standford A型A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研究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SBAR沟通模式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生存质量[中华生活质量量表(ChQOL)]、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CP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ChQOL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1.72%(1/58)低于对照组14.04%(8/57),护理满意度98.28%(57/58)高于对照组84.21%(4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能促进Standford A型A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早日康复,防止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 心理状态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急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天宝 马冬璞 +2 位作者 刘毓 吕菲菲 王澈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884-891,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急性心力衰竭(AHF)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取55只大鼠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AHF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合物C组、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复合物C组,每组各10只,...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急性心力衰竭(AHF)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取55只大鼠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AHF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合物C组、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复合物C组,每组各10只,另设假手术组。复合物C组给予腹腔注射15 mg/kg复合物C,黄芪甲苷组给予灌胃30 mg/kg黄芪甲苷,黄芪甲苷+复合物C组给予灌胃30 mg/kg黄芪甲苷、腹腔注射15 mg/kg复合物C,模型组、假手术组均给予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d,连续干预4周。末次干预12 h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三磷酸腺苷(ATP)、一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观察全心质量指数(HM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左心室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合物C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减小,血清ATP降低,AMP、ADP升高,HMI、LVMI增加(均P<0.05),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复合物C组LVESD、LVEDD减小,LVEF、FS增加,ATP升高,AMP、ADP降低,HMI、LVMI减小(均P<0.05);黄芪甲苷+复合物C组LVESD、LVEDD、AMP、ADP、HMI、LVMI高于黄芪甲苷组,LVEF、FS、ATP低于黄芪甲苷组(均P<0.05)。HE染色、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出现明显损害,复合物C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害较模型组严重,黄芪甲苷组和黄芪甲苷+复合物C组较模型组有一定改善,其中黄芪甲苷组改善更佳。与模型组比较,复合物C组心肌组织p-AMPK、PPARα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复合物C组心肌组织p-AMPK、PPARα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P<0.05),黄芪甲苷+复合物C组心肌组织p-AMPK、PPARα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黄芪甲苷组(均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PPARα信号通路提高心肌能量代谢,发挥改善大鼠AHF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急性心力衰竭 线粒体 心肌 能量代谢 大鼠
下载PDF
预防性给予HHFNC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道不适的影响
4
作者 吴娜 乔亚娟 +2 位作者 王萌 臧玉洁 李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9期2989-2991,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对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道不适的影响。方法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07例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预防性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对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道不适的影响。方法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07例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3例,女32例,男21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年龄(58.85±3.12)岁,采用普通面罩式雾化器吸氧方式;观察组54例,女30例,男24例;年龄范围为49~66岁,年龄(59.01±3.15)岁,给予HHFNC。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水平、呼吸道不适症状、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为(90.26±6.62)mmHg(1 mmHg=0.133 kPa)、氧合指数为(312.24±12.52)mmHg,较对照组[分别为(86.28±6.98)mmHg、(280.24±15.28)mmHg]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33.26±1.26)mmHg,较对照组[(34.25±1.98)mmHg]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24 h、48 h后口腔鼻腔干燥评分为(4.25±1.23)分、(2.26±0.62)分,咽喉疼痛评分为(5.33±0.26)分、(2.26±0.32)分,较对照组[分别为(5.36±1.21)分、(3.28±0.98)分,(6.29±0.29)分、(3.25±0.38)分]低,Kolcaba舒适状况评分为(60.25±6.36)分、(82.65±3.26)分,较对照组[分别为(56.02±6.28)分、(75.25±2.98)分]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26%(5/54)、二次插管发生率7.41%(4/54),均较对照组[分别为24.53%(13/53)、22.64%(12/53)]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防性给予HHFNC可调节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血气水平,改善呼吸道不适症状,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 血气 气管插管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中发生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及不同紧急处置效果
5
作者 乔刚 张志东 +7 位作者 张国报 邹刚强 孙志刚 黄真锋 陈小三 卢伟 刘剑扬 李光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4-417,共4页
总结成人心脏直视手术中出现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及不同紧急治疗措施的效果。2017年12月至2022年5月,行成人心脏直视手术9307例,术中出现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6例,其中冠心病2例,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 总结成人心脏直视手术中出现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及不同紧急治疗措施的效果。2017年12月至2022年5月,行成人心脏直视手术9307例,术中出现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6例,其中冠心病2例,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升主动脉扩张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关闭不全和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男3例,女3例;年龄47~76岁,均合并高血压。成人心脏直视手术中出现ATAAD发生率0.064%,紧急行升主动脉置换术3例,升主动脉置换和主动脉窦部成形术1例,升主动脉置换和孙氏手术2例。紧急手术死亡1例。临床实践初步表明,心脏直视手术中出现ATAAD,尽快保障重要器官灌注,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瓣狭窄 三尖瓣关闭不全 心脏直视手术 升主动脉扩张 手术方案 器官灌注
原文传递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及易损期核心症状群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郑改改 杨巧芳 +6 位作者 殷月 陈参参 石贞玉 张艳杰 蒿若楠 田焕 刘艳存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09-2115,共7页
目的纵向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从入院时到易损期不同时期症状群的特点,以期为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 目的纵向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从入院时到易损期不同时期症状群的特点,以期为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65例AHF患者,分别在患者入院第3天、出院后2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使用中文版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且对3个时间点症状发生率≥40%的症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AHF患者入院第3天有4个症状群,分别是急性血容量负荷过重症状群、心理情绪症状群、疲乏症状群和外周及肺部淤血症状群;出院后2个月有3个症状群,分别是休息相关症状群、心脏及组织缺血症状群和胸痛/胸闷-紧张症状群;出院后3个月有3个症状群,分别是心理情绪症状群、睡眠困难-口干症状群和疲乏症状群。结论AHF患者的症状群在不同时间点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疲乏症状稳定出现,入院时症状群较为严重,但是易损期的症状群也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症状群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易损期 症状群 探索性因子分析 纵向研究 护理
原文传递
老年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主动脉弓置换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4
7
作者 乔刚 张志东 +6 位作者 邹刚强 孙志刚 黄真锋 陈小三 卢伟 刘剑扬 李光锋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全主动脉弓置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全弓置换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59岁、60~69岁、... 目的探讨老年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全主动脉弓置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全弓置换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59岁、60~69岁、≥70岁三组,三组病例的手术方法、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率、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并统计分析三组间差异。结果三组患者两两之间停循环时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停循环时间越短;≤59岁组与60~69岁组使用呼吸机时间及ICU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59岁组71/373(19.0%),60~69岁组18/78(23.1%),70岁以上组8/30(26.7%)。住院病死率≤59岁组35/373(9.4%),60~69岁组11/78(14.1%),≥70岁组5/30(16.7%),Ⅱ型杂交手术患者无死亡病例。结论年龄是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后的重要死亡因素之一,老年患者可以接受全弓置换的手术方式,杂交手术可能会减少老年患者的住院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全弓置换 杂交技术
原文传递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乔亚娟 刘剑扬 +1 位作者 吴娜 贾方园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15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0例,从患者入院到术后转出重症监护室期间进行同步跟踪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A...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0例,从患者入院到术后转出重症监护室期间进行同步跟踪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0例和病例组20例。搜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手术史、脑血管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等基线资料,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生ARDS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脏手术史、CPB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生ARD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脏手术史、CPB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496、19.500、6.980,P均<0.05)。结论年龄、心脏手术史及CPB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ARDS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心脏手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心血管病医院 心功能分级 基线资料 脑血管疾病 ARD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