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1
作者 刘莉莉 陈艳芳 王晓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132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132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高压氧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每日1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Barthel指数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依据MoC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2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oC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oC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MoC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4.85%(56/66)和95.45%(63/6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81,P<0.05)。治疗前2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11/66)、18.18%(12/66),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可更显著地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状态和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体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高压氧 银杏叶提取物 认知功能 脑血流速度
下载PDF
DTT在D-二聚体假性增高病例中的应用
2
作者 乔莹利 李涛 +2 位作者 宋迪 张垒 许泼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二硫苏糖醇(DTT)对19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患者D-二聚体异常结果的纠正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就诊且首次出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FDP水平的19例患者标本作为试验组,分别采... 目的探讨二硫苏糖醇(DTT)对19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患者D-二聚体异常结果的纠正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就诊且首次出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FDP水平的19例患者标本作为试验组,分别采用稀释试验、比对试验确定是否为D-二聚体假性增高。同时随机选取20例FDP与D-二聚体比值为2~5的枸橼酸钠1∶9抗凝血浆作为对照组,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DTT纠正试验和盐水处理试验,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19例患者D-二聚体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FDP无显著性变化(P>0.05)。更换系统检测,19例均能纠正为FDP水平>D-二聚体水平。对照组经DTT处理后,与盐水处理比较,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DTT处理和盐水处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经DTT处理后,可纠正为FDP水平>D-二聚体水平,且DTT纠正后结果和比对系统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中大部分D-二聚体假性增高者经DTT预处理后可纠正,且纠正后结果与比对系统结果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假性增高 干扰 二硫苏糖醇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下载PDF
微小RNA-145-5p靶向Toll样受体4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3
作者 陈雅娇 李涛 许泼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145-5p(miR-145-5p)对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中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构建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内miR-145-5p相... 目的 探讨微小RNA-145-5p(miR-145-5p)对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中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构建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内miR-145-5p相对表达。采用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145-5p与Toll样受体4(TLR4)的靶向关系。将293T细胞分为野生型+模拟物(mimic)组(转染TLR4野生型质粒+miR-145-5p模拟物)、野生型+mimic NC组(转染TLR4野生型质粒+miR-145-5p模拟物阴性对照)、突变型+mimic组(转染TLR4突变型质粒+miR-145-5p模拟物)、突变型+mimic NC组(转染TLR4突变型质粒+miR-145-5p模拟物阴性对照),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45-5p与TLR4的靶向关系。体外诱导泡沫细胞,分为mimic组(转染miR-145-5p模拟物)、mimic NC组(转染模拟物阴性对照)、抑制物(inhibitor)组(转染miR-145-5p抑制物)、inhibitor NC组(转染抑制物阴性对照),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TLR4 mRNA及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表达,生化相关试剂盒测定活性氧、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iR-145-5p表达明显降低(0.29±0.01 vs 1.00±0.08,t=11.180,P<0.01)。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miR-145-5p mimic组荧光素酶活性较mimic N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2,P<0.01)。与mimic NC组比较,mimic组TLR4 mRNA及蛋白、TNF-α、IL-1β、IL-6、活性氧、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miR-145-5p表达、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与inhibitor NC组比较,inhibitor组TLR4 mRNA及蛋白、TNF-α、IL-1β、IL-6、活性氧、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miR-145-5p表达、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miR-145-5p通过靶向TLR4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中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泡沫细胞 TOLL样受体4 炎症 氧化性应激 微小RNA-145-5p
下载PDF
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在心肌梗死诊断及干细胞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高丽 邓予晖 +3 位作者 王晓宇 李雅欣 赵文心 许泼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890-892,共3页
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外泌体是由多囊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形成的直径30~200 nm的膜性小囊泡。具有细胞间通信功能,能刺激免疫应答,参与抗原呈递、免疫反... 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外泌体是由多囊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形成的直径30~200 nm的膜性小囊泡。具有细胞间通信功能,能刺激免疫应答,参与抗原呈递、免疫反应、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理过程的调控。外泌体是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富集体,miRNA在外泌体双层脂质膜的保护下更能稳定表达,外泌体miRNA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在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预后、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外泌体miRNA在心肌梗死诊断和干细胞治疗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小核糖核酸 心肌梗死 干细胞治疗
下载PDF
miRNAs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雅娇 李涛 许泼实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4期545-548,553,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尽管在生活方式管理和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微小RNA(miRNAs)是一组小的单链非编码RNA,调节多种生理过程和分子信号传导途径。越来越多的研究证...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尽管在生活方式管理和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微小RNA(miRNAs)是一组小的单链非编码RNA,调节多种生理过程和分子信号传导途径。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RNAs表达谱的改变在AS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RNAs调控AS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和胆固醇代谢等过程的机制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miRNAs在AS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生物标志物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MIRNAS 炎症反应 胆固醇代谢
下载PDF
10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与微生物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许晶晶 韦娜 +4 位作者 付敬杰 肖琳 寇俊娜 张慧峰 郭思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下呼吸道分离所得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105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对分离的105例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子生物学...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下呼吸道分离所得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105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对分离的105例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PCR方法检测主要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4.8%(26/105)的肺炎克雷伯菌呼吸机相关肺炎是由高黏液性菌株引起。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相比,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更容易引起患者菌血症与高死亡率。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中,毒力基因rmpA、aerobactin检出率均为88.5%,血清型K1与K2的检出率分别为15.4%与26.9%。相关性分析表明rmpA、aerobactin基因表达与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表型呈正相关,并且rmpA与aerobactin基因同时存在于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中。共发现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在105例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病例中,多位点分析鉴定出24种不同的ST分型。结论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已经成为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常见致病菌,其中包括产ESBLs的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呼吸机相关肺炎 高黏液性 致病因子
下载PDF
微小RNA-27a-3p在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表达
7
作者 滑世轩 李冰洁 +2 位作者 岑东 邹杰 许泼实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13-414,共2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7a-3p在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后,分析是否发生复发患者肝癌细胞内微小RNA-27a-3p的表达情况。结果经3年随访发现,复... 目的探讨微小RNA-27a-3p在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后,分析是否发生复发患者肝癌细胞内微小RNA-27a-3p的表达情况。结果经3年随访发现,复发患者有23例,未复发患者有46例;经检测,复发组患者微小RNA-27a-3p表达水平为(0.26±0.13),显著低于未复发组的(0.6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小RNA-27a-3p表达水平用于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48,在微小RNA-27a-3p表达水平临界值为0.375时,可以获得最为理想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13、0.717。结论微小RNA-27a-3p在肝癌未复发组患者体内表达水平较高,临床可通过提高肝癌患者微小RNA-27a-3p水平,降低肝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小RNA-27a-3p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垒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第6期98-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不同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炎症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10~2019-08于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6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不同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炎症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10~2019-08于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6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IMT检测数值分为斑块形成组、增厚组和正常组等3组。比较不同组患者IMT、IL-10、IL-6、hs-CRP、HCY和UA水平,并进行上述因素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斑块组的IMT>增厚组>正常组>对照组,斑块组的IL-10<增厚组<正常组<对照组,斑块组的IL-6、hs-CRP、HCY和UA>增厚组>正常组>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因变量为2型糖尿病是否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现独立危险因素为IL-6、hs-CRP、HCY和UA,保护因素为IL-10。结论: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过程中,IL-10、IL-6、hs-CRP、IMT、HCY和UA等均为其重要指标,早期干预以上指标可延缓和预防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下载PDF
1例D-二聚体高于FDP的原因分析
9
作者 宋迪 乔莹利 张绮思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4期441-444,F0003,共5页
目的报道1例由异嗜性抗体影响,导致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高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病例,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主要采用更换检测系统的平行试验,多倍稀释试验,异嗜性抗体阻断剂(Heterophilic antibody blocking reagent,... 目的报道1例由异嗜性抗体影响,导致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高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病例,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主要采用更换检测系统的平行试验,多倍稀释试验,异嗜性抗体阻断剂(Heterophilic antibody blocking reagent,HBR)或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处理的方法识别并纠正假性增高的D-二聚体。结果更换检测系统后,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在正常范围内;稀释试验提示D-二聚体和稀释倍数之间无线性关系,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D-二聚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HBR或DTT处理后D-二聚体分别为0.60 mg/L FEU、0.50 mg/L FEU,均显著低于初始结果。结论该病例D-二聚体高于FDP的原因为异嗜性抗体引起的D-二聚体假性增高,可通过更换检测系统、HBR或DTT处理的方法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异嗜性抗体 干扰
原文传递
马方综合征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涛 王福园 +4 位作者 吕雪 王晓宇 许泼实 刘红彦 李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1-457,共7页
目的建立马方综合征(MFS)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流程, 对MFS家系进行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方法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对2020年1月至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2个MFS家系患者FBN1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然后利用Sa... 目的建立马方综合征(MFS)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流程, 对MFS家系进行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方法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对2020年1月至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2个MFS家系患者FBN1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然后利用Sanger测序验证二代高通量测序结果, 同时对家系正常人及100名健康人进行突变位点Sanger测序以明确家系中FBN1基因致病性突变, 并于2个家系孕妇孕中期指导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MFS临床实验室诊断显示2例MFS患者FBN1基因分别存在c.2560T>C 杂合突变、c.6772T>C杂合突变的致病性突变, 2个家系中正常人及100名健康人均未见此突变;产前诊断显示家系一胎儿存在FBN1基因c.2560T>C杂合突变, 为MFS患儿, 家系二胎儿FBN1基因未见突变, 建议继续妊娠, 产后随访结果与临床实验室诊断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MFS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流程, 对明确MFS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方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基因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高通量测序 桑格测序
原文传递
线性质粒pBSSB1 LP002基因缺陷对伤寒沙门菌致病性的影响
11
作者 张绮思 邓予晖 +3 位作者 张珂 王倩 董阳阳 李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779-785,共7页
目的构建伤寒沙门菌线性质粒pBSSB1 LP002基因缺陷株(ΔLP002),探讨LP002基因在伤寒沙门菌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法制备伤寒沙门菌ΔLP002。2种菌株分别培养12 h,每隔1 h应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波长600 nm处吸光度(O... 目的构建伤寒沙门菌线性质粒pBSSB1 LP002基因缺陷株(ΔLP002),探讨LP002基因在伤寒沙门菌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法制备伤寒沙门菌ΔLP002。2种菌株分别培养12 h,每隔1 h应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波长600 nm处吸光度(OD_(600))值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野生株培养至OD_(600)=0.2、0.4、0.6、0.8、1.2、1.8时LP002 mRNA相对表达量,并选择合适生长期的ΔLP002和伤寒沙门菌野生株进行表型实验:采用细菌动力实验检测动力圈直径,采用生物膜形成实验检测生物膜形成量;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处理后检测活菌菌落数并绘制生存曲线,观察有无滞留菌形成,计算抗生素处理5 h时滞留率、抑菌圈直径;检测对HeLa细胞的侵袭能力及在巨噬细胞内存活能力,计算侵袭指数、增殖指数。结果经PCR筛选验证,野生株基因组扩增产物长度为1450 bp,ΔLP002基因组扩增产物长度为888 bp,敲除长度为562 bp,表明ΔLP002制备成功。培养1、2、3、4、5、6、7、8、9、10、11、12 h时,ΔLP002 OD_(600)值与野生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85、1.576、1.895、0.351、0.833、0.195、0.213、0.926、0.024、0.011、0.116、0.063,P均>0.05)。ΔLP002动力圈直径[(35.67±1.15)mm]、生物膜形成量(0.29±0.04)与野生株[(35.00±1.00)mm、0.36±0.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56,P=0.492;t=2.196,P=0.093)。生存曲线显示,ΔLP002、野生株均存在滞留现象;ΔLP002经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处理5 h时滞留率[(0.300±0.200)%、(0.022±0.022)%]与野生株[(0.513±0.252)%、(0.063±0.04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43,P=0.317;t=1.464,P=0.217)。经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处理前、后ΔLP002与野生株抑菌圈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ΔLP002、野生株经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处理后抑菌圈直径与处理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ΔLP002侵袭指数[(28.65±4.73)%]、增殖指数(1.10±0.17)均低于野生株[(41.35±3.59)%、2.63±0.18](t=5.230,P<0.001;t=15.550,P<0.001)。结论LP002基因缺陷可抑制伤寒沙门菌对HeLa细胞的侵袭能力及在巨噬细胞内存活能力,但不影响细菌生长速度、动力、生物膜形成能力、滞留菌形成能力及对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线性质粒 pBSSB1 LP002 侵袭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