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
作者 张晶晶 张静 +4 位作者 高传玉 叶发民 郭素萍 赵子牛 刘煜昊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6期459-464,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CR)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74例AMI后CR[包括游离壁破裂(FWR)和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死亡组(108例)和存活组(66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CR)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74例AMI后CR[包括游离壁破裂(FWR)和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死亡组(108例)和存活组(66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不同破裂部位手术及死亡情况。结果:死亡组前壁心肌梗死及手术患者比例低于存活组(P=0.041或P<0.001),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P<0.001)。VSR组的前壁心肌梗死、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手术比例及存活率高于FWR组;呼吸机辅助、回旋支低于FWR组(P均<0.05)。死亡组白细胞计数、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采用呼吸机辅助、CRRT及静脉-动脉体外膜肺(VA-ECMO)治疗的患者数多于存活组,而IABP支持时间低于存活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及高SOFA评分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2、1.572,95%CI:1.058~1.234、1.204~2.052,P均=0.001),而手术是院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8,95%CI:0.001~0.091,P<0.001)。VSR接受手术的比例高于FWR组(P<0.001),且存活率更高(P=0.001)。结论:白细胞计数及SOFA评分可能与患者院内死亡相关,手术治疗可改善VSR患者预后,VSR存活率高于FW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残余分流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蒋亚鹏 孙子瑞 +4 位作者 陈同峰 刘煜昊 张静 叶发民 郭素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954-958,共5页
目的研究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术后残余分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 目的研究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术后残余分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成功行介入封堵手术的患者76例,封堵后70例(92.1%)有残余分流,院内死亡15例,将其与存活病例进行差异性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出院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60(IQR:1075)d,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随访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依据术后残余分流量分为小量组(分流直径≤3 mm)及大量组(分流直径>3 mm),用Kaplan-Meier法做出两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原性休克(OR105.36,95%CI 4.27~2600.78)、穿孔直径(OR 1.89,95%CI 1.13~3.14)为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脑卒中病史(HR 2.90,95%CI 1.13~7.46)、心原性休克(HR29.51,95%CI 8.52~102.17)、穿孔直径(HR 1.28,95%CI 1.12~1.48)为随访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小量残余分流组与大量组长期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601)。结论心原性休克、穿孔直径为介入封堵治疗AMI后VSR患者院内死亡及随访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既往脑卒中病史为随访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残余分流对预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室间隔穿孔(VSR) 介入封堵 残余分流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