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束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梦杰 司小明 +2 位作者 张贇 仵优 刘艳存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3期4405-4409,共5页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98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98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行心内科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康复进程、入院时和出院时心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通气量(MV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同时间点身心应激[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5 d观察组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进手术间前30 min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术前1 d、进手术间前30 min、术后1 d观察组ST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FVC、FEV_(1)、MVV、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AH患者身心应激反应,减轻介入术后疼痛,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1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
作者 张晶晶 张静 +4 位作者 高传玉 叶发民 郭素萍 赵子牛 刘煜昊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6期459-464,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CR)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74例AMI后CR[包括游离壁破裂(FWR)和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死亡组(108例)和存活组(66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CR)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74例AMI后CR[包括游离壁破裂(FWR)和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死亡组(108例)和存活组(66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不同破裂部位手术及死亡情况。结果:死亡组前壁心肌梗死及手术患者比例低于存活组(P=0.041或P<0.001),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P<0.001)。VSR组的前壁心肌梗死、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手术比例及存活率高于FWR组;呼吸机辅助、回旋支低于FWR组(P均<0.05)。死亡组白细胞计数、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采用呼吸机辅助、CRRT及静脉-动脉体外膜肺(VA-ECMO)治疗的患者数多于存活组,而IABP支持时间低于存活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及高SOFA评分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2、1.572,95%CI:1.058~1.234、1.204~2.052,P均=0.001),而手术是院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8,95%CI:0.001~0.091,P<0.001)。VSR接受手术的比例高于FWR组(P<0.001),且存活率更高(P=0.001)。结论:白细胞计数及SOFA评分可能与患者院内死亡相关,手术治疗可改善VSR患者预后,VSR存活率高于FW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评估工具的系统评价
3
作者 李晶晶 郑改改 +3 位作者 王宇 刘艳存 张爽琦 杨巧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72-2278,共7页
背景国内外用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的工具较多,但由于此类工具质量的标准化评价研究较为缺乏,为工具的选择带来了困难。目的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评估工具的测量属性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相关人员选择症状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方... 背景国内外用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的工具较多,但由于此类工具质量的标准化评价研究较为缺乏,为工具的选择带来了困难。目的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评估工具的测量属性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相关人员选择症状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获取建库至2023-07-30关于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评估工具测量属性评价的研究。采用健康测量工具选择的共识标准(COSMIN)指南,对纳入的评估工具进行系统评价,形成推荐意见。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包括8种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评估工具:中文版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MSAS-HF)、躯体感知量表(HF-SPS)、安德森心力衰竭症状量表(MDASI-HF)、心力衰竭-症状状况问卷(SSQ-HF)、心力衰竭呼吸急促量表(SOB-HF)、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问卷(MLHFQ)、慢性心力衰竭评估工具(CHAT)、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就量表的测量属性而言,中文版MSAS-HF、MDASI-HF、MLHFQ和KCCQ的内容效度为“充分”,HF-SPS、SSQ-HF和SOB-HF的内容效度为“不确定”;CHAT的内容效度为“不充分”。最后,中文版MSAS-HF和MLHFQ为A级推荐,其余6个量表均为B级推荐。结论中文版MSAS-HF和MLHFQ具有较高的证据等级,考虑评估工具特异性,可推荐中文版MSAS-HF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症状评估 测量属性 COSMIN指南 系统评价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室间隔穿孔不同术式的回顾分析
4
作者 王真真 孙子瑞 刘煜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74-1778,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合并室间隔穿孔(postinfarction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PIVSR)行外科修补手术或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2020年于河南省人民医... 目的回顾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合并室间隔穿孔(postinfarction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PIVSR)行外科修补手术或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2020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并确诊为PIVSR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介入封堵术组(n=50)和外科修补手术组(n=14),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术中、术后相关结果及随访结局等。结果与外科修补手术组相比,介入封堵术组女性多、穿孔(VSR)直径小、病情相对轻、住院费用低、手术时间短、ICU滞留时间短、术后残余分流比例高。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左室舒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术后1个月和6个月之间的差异及随访无死亡事件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ox回归分析中显示心功能Killip分级(Ⅱ-Ⅳ级)是影响两组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PIVSR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预后好,术后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住院费用低,远期生存率较高,介入封堵术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可能成为外科手术修复的一种有价值的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 外科修补手术 介入封堵术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前间隔和后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介入封堵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子瑞 陈同峰 +5 位作者 韩宇 江继承 蒋亚鹏 张静 高传玉 刘煜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3-748,共6页
目的:对比心肌梗死后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介入封堵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心脏中心67例行介入封堵术的室间隔穿孔患者,根据室间隔穿孔部位将患者分为前间隔组(n=44)和后间隔组(n=23),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心肌梗死后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介入封堵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心脏中心67例行介入封堵术的室间隔穿孔患者,根据室间隔穿孔部位将患者分为前间隔组(n=44)和后间隔组(n=23),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封堵手术前,与前间隔组相比,后间隔组二尖瓣反流面积[3.05(1.40)cm^(2)vs.3.09(1.60)cm^(2)]、三尖瓣反流面积[4.05(3.50)cm^(2)vs.6.60(2.80)cm^(2)]更大,血压更低[收缩压(:108.86±14.93)mmHg vs.(97.04±11.23)mmHg;舒张压(:68.80±9.46)mmHg vs.(56.09±6.47)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7例患者中,介入封堵术失败4例。其中,前间隔组2例,原因均为术中心脏破裂;后间隔组2例,1例因术中反复心室颤动而放弃封堵,1例封堵器脱落转外科治疗。63例介入封堵成功的患者中,院内死亡7例。前间隔组6例死亡,其中4例因二尖瓣、三尖瓣大量反流引起心力衰竭,最终死亡;2例严重溶血,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后间隔组1例患者于术后第二天因突发心脏骤停而死亡。封堵手术后,后间隔组二尖瓣反流面积仍明显大于前间隔组[3.10(2.40)cm^(2)vs.2.17(1.28)cm^(2),P=0.002]。两组在手术时间、X线辐射量、封堵器直径、院内死亡率、术后残余分流、术后三尖瓣反流面积及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远期随访结果显示,两组的再次住院率、脑血管事件及二次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存曲线分析也显示,两组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解剖学特点,后间隔穿孔患者较前间隔穿孔患者术前及术后瓣膜反流更严重,但介入封堵术的远期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封堵术 前间隔 后间隔 穿孔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不明原因偏头痛的效果与近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杭永斌 唐跃 +2 位作者 李波 孙子瑞 刘煜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814-81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卵圆孔未闭合并不明原因偏头痛经导管封堵治疗效果并进行近期随访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7例不同类型卵圆孔未闭合并不明原因偏头痛患者,依据最终卵圆孔未闭合并不明原因偏头痛...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卵圆孔未闭合并不明原因偏头痛经导管封堵治疗效果并进行近期随访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7例不同类型卵圆孔未闭合并不明原因偏头痛患者,依据最终卵圆孔未闭合并不明原因偏头痛经导管封堵的类型分为简单型组(79例)与复杂型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生理指标和头痛特征,随访1年观察各时间段两组患者的头痛缓解情况.结果简单型组与复杂型组在治疗1个月后的HIT-6评分分别为(59.73±7.13)分、(62.74±3.34)分,与治疗前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846,P=0.065;t=3.457,P=0.090);简单型组与复杂型组在治疗1个月后的头痛发作频次分别为(4.11±1.42)次、(4.43±1.22)次,与治疗前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5.235,P=0.060;t=5.883,P=0.054).在进行治疗3个月后比较简单型组与复杂型组治疗前后HIT-6评分分别为(44.83±4.72)分、(61.79±3.91)分,头痛发生频次分别为(2.21±1.02)次、(3.83±1.31)次,简单型组治疗后的HIT-6评分显著性低于治疗前、复杂型组治疗后(t=21.832,P=0.015;t=15.324,P=0.021),简单型组治疗后的头痛发作频次显著性低于治疗前、复杂型组治疗后(t=19.736,P=0.016;t=15.992,P=0.020);在进行治疗6个月后比较简单型组与复杂型组治疗前后HIT-6评分分别为(35.13±2.52)分、(42.57±3.49)分,头痛发生频次分别为(1.85±1.02)次、(2.31±4.72)次,简单型组治疗后的HIT-6评分显著性低于治疗前、复杂型组治疗后(t=24.587,P=0.013;t=14.234,P=0.022).结论不同类型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在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后,复杂型卵圆孔未闭与简单型卵圆孔未闭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复杂型卵圆孔未闭,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封堵器偏大,完全内皮化所需时间较长,导致改善效果迟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 随访观察 经导管封堵
下载PDF
上腔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与直视修补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杭永斌 唐跃 +3 位作者 李波 郎济禄 孙子瑞 刘煜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上腔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与直视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上腔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58例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48例患者接受体外... 目的探讨上腔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与直视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上腔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58例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48例患者接受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残余分流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进行时间(33.27±7.60)min、术后住院时间(3.80±2.30)d、治疗费用(21770.15±1010.00)元,观察组手术进行时间(130.45±31.45)min、术后住院时间(7.25±3.15)d、治疗费用(35699.55±1055.52)元,研究组各项指标低于观察组(P<0.05),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与观察组无显著差异(100.00%比96.55%)(P>0.05)。手术后患者残余分流情况差异不明显(3.45%比6.25%)(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1.72%低于观察组并发症率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术后残余分流情况、修复成功率近似,均可有效修复上腔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但介入封堵手术进行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手术,介入封堵手术并发症率较低,临床应用时要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作出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直视修补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临床治疗进展
8
作者 王真真 刘煜昊 +1 位作者 孙子瑞 吴永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6期3071-3072,F0003,F0004,共4页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潜在致命的机械性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初次心肌梗死后,发生率较低,但病死率极高。目前治疗心肌梗死后VSR的主要方式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外科修复手术和介入封堵术。不同方式的治疗时机、效果及预...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潜在致命的机械性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初次心肌梗死后,发生率较低,但病死率极高。目前治疗心肌梗死后VSR的主要方式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外科修复手术和介入封堵术。不同方式的治疗时机、效果及预后也不同。现阶段国内外研究倾向于经导管VSR封堵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欧洲相关指南也指出其可能很快替代外科手术,成为修复穿孔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 治疗时机 外科手术修复 经导管室间隔穿孔封堵术
下载PDF
干预图式健康教育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认知感知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贇 刘艳存 +1 位作者 陈慧玲 郭晓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2期88-94,共7页
目的探讨干预图在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便利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P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干预图在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便利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P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图式健康教育。采用药物信念问卷(BMQ-S)、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6MWT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B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出院1、3个月,试验组MMAS评分分别为(5.43±1.17)、(5.57±1.17)分,高于对照组的(4.60±1.54)、(4.87±1.41)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2.10,均P<0.05)。出院3个月,试验组BMQ-S中必要性分量表及顾虑性分量表得分、BS评分和6MWT距离分别为(22.93±2.63)、(12.40±2.54)、(3.53±1.20)分和(532.13±38.51)m,对照组分别为(21.27±2.73)、(14.13±3.01)、(4.10±0.84)分和(507.03±51.13)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2~2.41,均P<0.05)。结论干预图式健康教育可改善PAH患者治疗认知感知,提高用药依从性,有利于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健康教育 服药依从性 干预图 治疗认知感知
原文传递
新型肺动脉带瓣支架Venus P植入围术期的监测与治疗
10
作者 吴开元 张戈军 +7 位作者 李斌 宋书波 韩宇 刘琳 梁栋 赵力运 范太兵 潘湘斌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Venus P自膨胀瓣膜系统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围术期观察与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共13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行PPVI的患者,探讨围术期的具体管理方法,并分析手... 目的:探讨Venus P自膨胀瓣膜系统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围术期观察与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共13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行PPVI的患者,探讨围术期的具体管理方法,并分析手术前后肺动脉瓣反流程度、三尖瓣反流程度、右心室前后径、右心室流出道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脑钠肽(BNP)值、QRS波宽度的变化、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Venus P瓣膜支架,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肺动脉瓣均为无反流或者微量反流,肺动脉瓣反流面积术后为0.30(0.00,0.85) cm2,与术前8.20(7.75,9.80) 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73,P<0.01)。其他临床观察指标围术期手术前后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Venus P自膨胀瓣膜系统可安全有效解决法洛四联症跨瓣环补片矫治术后的肺动脉瓣重度反流、右心室流出道功能不全的问题,临床需要不断积累围术期观察与处理策略的经验,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us P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 肺动脉瓣反流 右心室流出道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基于Markov模型的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子影 陈同峰 +2 位作者 郭蕊 柴茂 李君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评价中国医疗环境下肺动脉高压一线靶向治疗药物的成本-效果。方法:从支付者角度,根据肺动脉高压的自然转归和现有的医疗成本构建Markov模型。结果指标包括人均总成本、总质量调整生命年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应用一元敏感度和概率敏... 目的:评价中国医疗环境下肺动脉高压一线靶向治疗药物的成本-效果。方法:从支付者角度,根据肺动脉高压的自然转归和现有的医疗成本构建Markov模型。结果指标包括人均总成本、总质量调整生命年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应用一元敏感度和概率敏感度分析验证模型稳定性。结果:基线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模拟过程中安立生坦、马昔腾坦、波生坦、他达拉非、西地那非和姑息治疗的人均医疗成本分别为363406.14,481387.69,323264.71,167531.23,41700.08和24507.12元,人均可获得5.61,6.14,5.23,5.88,4.64和2.33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姑息治疗作为对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3410.74,120034.97,103079.80,40351.36和7438.14元/质量调整生命年,小于预设的意愿支付阈值,敏感度分析显示结果稳定。结论:在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使用安立生坦、马昔腾坦、波生坦、他达拉非和西地那非具有成本-效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靶向治疗 成本效果 增量成本-效果比
原文传递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及易损期核心症状群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改改 杨巧芳 +6 位作者 殷月 陈参参 石贞玉 张艳杰 蒿若楠 田焕 刘艳存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09-2115,共7页
目的纵向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从入院时到易损期不同时期症状群的特点,以期为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 目的纵向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从入院时到易损期不同时期症状群的特点,以期为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65例AHF患者,分别在患者入院第3天、出院后2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使用中文版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且对3个时间点症状发生率≥40%的症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AHF患者入院第3天有4个症状群,分别是急性血容量负荷过重症状群、心理情绪症状群、疲乏症状群和外周及肺部淤血症状群;出院后2个月有3个症状群,分别是休息相关症状群、心脏及组织缺血症状群和胸痛/胸闷-紧张症状群;出院后3个月有3个症状群,分别是心理情绪症状群、睡眠困难-口干症状群和疲乏症状群。结论AHF患者的症状群在不同时间点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疲乏症状稳定出现,入院时症状群较为严重,但是易损期的症状群也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症状群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易损期 症状群 探索性因子分析 纵向研究 护理
原文传递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疲乏症状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司小明 于漫 +4 位作者 张贇 仵优 张海玲 郭晓艳 陈同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临床实践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 目的探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临床实践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组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入组的3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 采用多维疲劳量表(MFI-20)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2组患者疲乏症状和情绪状态。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MFI-20、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3周后, 试验组患者MFI-20中脑力疲乏得分和总分分别为(8.23 ± 2.77)、(51.00 ± 5.03)分, 低于对照组的(10.23 ± 2.58)、(54.06 ± 5.50)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94、2.29, 均P<0.05)。干预3周后, 试验组患者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28 ± 0.14)、(1.43 ± 0.09)、(1.19 ± 0.12)、(1.13 ± 0.08)、 (1.33 ± 0.07)、(121.00 ± 3.68)分, 低于对照组的(1.82 ± 0.44)、(1.73 ± 0.58)、(1.69 ± 0.12)、(1.78 ± 0.13)、(1.39 ± 0.10)、(144.69 ± 9.0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6 ~ 23.06, 均P<0.05)。结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能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疲乏症状, 改善其情绪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疲乏 情绪状态
原文传递
干预映射计划对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司小明 陈慧玲 +4 位作者 张海玲 薛明 苑常利 陈同峰 孙子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4期260-265,共6页
目的探讨干预映射计划对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为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早期康复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试... 目的探讨干预映射计划对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为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早期康复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运动方案,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基于干预映射计划的早期康复方案。以6MWT、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问卷(MLHFQ)作为观察指标,评价2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2组入院时FEV1、6MWT、血浆脑利钠肽水平、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试验组FEV1、6MWT分别为(2.17±0.44)L、(273.09±55.80)m,高于对照组的(1.94±0.39)L、(236.44±50.99)m;试验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为(676.79±78.75)ng/L,低于对照组的(736.05±78.77)ng/L;试验组MLHFQ中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和总分分别为(65.39±5.02)、(67.56±4.99)、(66.05±4.16)、(66.33±2.63)分,高于对照组的(59.79±5.94)、(64.33±5.93)、(62.76±4.47)、(62.36±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56~6.51,均P<0.05)。结论应用基于干预映射计划设计的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早期康复方案,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干预映射 急性心力衰竭 心肺功能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文涛 张静 +6 位作者 高传玉 郭素萍 刘煜昊 赵子牛 齐大屯 叶发民 张优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AMI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院内死亡组(45例)和院内存...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AMI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院内死亡组(45例)和院内存活组(47例),分析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AMI并发VSR患者院内病死率为48.9%。院内存活组与院内死亡组患者入住CCU时Killip心功能Ⅲ~Ⅳ级、B型利钠肽(BNP)水平、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比例、手术治疗患者比例及住院时长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住CCU时SOFA评分(OR=1.501,95%CI:1.211~1.862,P<0.01)及住院期间手术治疗(OR=0.035,95%C1:0.007~0.168,P<0.01)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手术(介入封堵术及外科修补术)是治疗AMI并发VSR患者的有效手段,而患者入住CCU第1天的SOFA评分可能与患者院内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