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甲等医院导管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疲倦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辜小芳 刘焱 李杰 《护理管理杂志》 2011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导管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和疲倦感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疲倦感量表对76名导管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分(2.76±0.37)分,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和护理专业...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导管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和疲倦感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疲倦感量表对76名导管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分(2.76±0.37)分,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和护理专业及工作问题方面的压力源得分较高;工作疲倦感量表得分:情绪疲倦感(30.53±8.67)分,工作冷漠感(8.24±1.95)分,工作成就感(28.69±7.22)分;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倦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面对导管室护士所存在的较大压力和工作疲倦感,应给予足够重视,并设法减轻工作压力和降低护士职业疲倦感,促进护士职业心理卫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导管室 工作压力源 工作疲倦感
下载PDF
心脏导管室设备应用和管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波 夏然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心脏导管室设备的应用和管理。它不仅仅提示了一些应用技巧,也讨论了整体管理的概念。从日常实践的观点看,良好的专业培训、合理的使用以及正确的维护流程是使这些设备发挥最大效力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管理 设备 心脏导管室 血管造影机
下载PDF
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单中心早期经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墨扬 许亮 +6 位作者 裴汉军 滕思勇 张海涛 吕滨 王浩 杨跃进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4-717,共4页
目的: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经验。方法:入选我院2011-03至2013-11拟行TAVI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别进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扫描、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主动脉根... 目的: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经验。方法:入选我院2011-03至2013-11拟行TAVI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别进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扫描、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主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主动脉瓣环测量差异。根据CT测量结果选择植入瓣膜型号,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术前测量准确性。结果:15例患者术前CT测量主动脉瓣环短径(21.5±2.4)mm,主动脉瓣环长径(27.3±2.7)mm,瓣环平均内径(24.4±2.4)mm,左心室流出道长径(28.3±4.5)mm,左心室流出道平均内经(24.±3.5)mm;升主动脉内径(35.3±4.4)mm。置入A-Venus人工瓣膜26号瓣膜8例,29号瓣膜7例。CT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大于经胸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6个月随访,15例患者均未出现主动脉根部破裂、阻挡冠状动脉、主动脉瓣及瓣周中量及以上反流,有4例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结论: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于主动脉瓣环测量结果存在差异,CT测量可准确有效评估主动脉根部形态及毗邻,为TAVI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主动脉根部 影像学测量分析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及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世良 徐仲英 +8 位作者 赵世华 黄连军 郑宏 凌坚 张戈军 金敬琳 戴汝平 刘玉清 王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6期302-305,共4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结扎及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的效果。方法1995年6月至2008年9月,42例外科结扎、1例外科结扎术后又行弹簧栓子法、3例Rashkind法及1例Sidires法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的PDA患者施行了经导管封堵术...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结扎及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的效果。方法1995年6月至2008年9月,42例外科结扎、1例外科结扎术后又行弹簧栓子法、3例Rashkind法及1例Sidires法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的PDA患者施行了经导管封堵术,其中男9例,女38例,年龄2~53岁,平均25.0±15.5岁。外科手术至介入治疗的时间为1个月~30年,其中1例曾行两次外科结扎术。第一次介入治疗至本次封堵术的时间为4年~14年。43例经股静脉途径植入封堵器,其中2例采用动静脉轨道法;2例经股动脉途径植入可控弹簧栓子。介入术后24h~7.8年行X线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残余分流的PDA最窄处直径为1~10mm,平均4.1±2.0mm。技术成功率为95.7%(45/47)。45例封堵术后10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无残余分流40例(88.9%),微量残余分流4例(8.9%),少量残余分流1例(2.2%)。术后24h经胸超声心动图示无残余分流44例(97.8%),少量残余分流1例(2.2%),该例术后9h发生溶血,经保守治疗1周后消失。失败2例,植入封堵器后仍有明显残余分流,收回封堵器,终止介入治疗。本组45例随访1个月~7.8年,除1例于术后4个月发生心房颤动外,余未发现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及细菌性心内膜炎。结论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外科结扎及介入治疗术后的残余分流是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安全有效的方法,基本可以替代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导管插入术 心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被引量:13
5
作者 蒋世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52-355,共4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血流动力学状态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残余分流 外科手术 PDA 临床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不同手术路径8例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昆 孙路路 +3 位作者 张耀霞 谢晨 刘倩 阎秀英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不同手术路径的护理配合及路径改变时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的8例不同手术路径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总结和提炼手术过程中介入护士的围术期护理配合及手术路径改变的应对护理...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不同手术路径的护理配合及路径改变时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的8例不同手术路径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总结和提炼手术过程中介入护士的围术期护理配合及手术路径改变的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8例手术中5例为经股动脉路径,2例为经升主动脉路径,1例转为外科开胸换瓣,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护士重点做好围术期的各项护理配合,尤其是手术路径改变时的快速有效应对,是保证不同路径手术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手术路径 护理配合
下载PDF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昆 刘倩 +3 位作者 谢晨 张耀霞 于婷婷 孙路路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期164-165,共2页
近年来,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已成为治疗房颤的常规选择,但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ryoballoon catheter ablation,CBCA)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治疗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 近年来,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已成为治疗房颤的常规选择,但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ryoballoon catheter ablation,CBCA)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治疗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安全性、有效性方面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普遍认可和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球囊 导管消融 阵发性心房颤动 护理
下载PDF
3例经导管行左心室减容术患者的护理配合
8
作者 刘焱 杜薇 孙路路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左心室减容术的效果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3例行左心室减容术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并重点对护理配合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3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得到改善,充分的围术期手... 目的探讨经导管左心室减容术的效果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3例行左心室减容术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并重点对护理配合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3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得到改善,充分的围术期手术配合是患者成功置入左心室减容装置的关键。结论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强化术中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抢救配合,重视术后观察和复查,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减容术 降落伞 介入 护理配合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25
9
作者 蒋世良 徐仲英 +9 位作者 黄连军 赵世华 郑宏 凌坚 张戈军 金敬琳 戴汝平 刘延玲 王浩 王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415例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中发生术中及术后(随访1周-4.5年)并发症74例,对此作回顾性分析,将74例并发症患者分为术中和术后(撤出输送鞘管...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415例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中发生术中及术后(随访1周-4.5年)并发症74例,对此作回顾性分析,将74例并发症患者分为术中和术后(撤出输送鞘管后)并发症组。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92.05%(382/41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83%(74/415)。415例中封堵术中发生并发症13.98%(58/415),包括心律失常2.65%(11/415),主动脉瓣返流3.61%(15/415);释放封堵器后残余分流6.81%(26/382),其中术后发生溶血0.52%(2/382);封堵器脱落、心脏压塞、三尖瓣损伤、二尖瓣损伤、医源性VSD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各1例(各占0.24%)。封堵术后发生并发症4.19%(16/382),包括心律失常2.09%(8/382),其中伴左室进行性增大0.52%(2/382),术后2天及2年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安装临时及永久起搏器各1例(各占0.26%);头痛1.05%(4/382);股动脉血栓形成0.52%(2/382),三尖瓣损伤及穿刺点出血各1例(各占0.26%)。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迟发严重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严格地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心脏介入导管室手卫生方式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昆 王春怡 +1 位作者 刘倩 谢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586-3588,共3页
目的从多种手卫生方式中优化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手卫生方式,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手卫生方法。方法于2013年3-4月随机选择医院导管室12名护士使用5种不同种类消毒液和洗手方法,每人每天使用1种洗手方法1次,监测2d;方法1:... 目的从多种手卫生方式中优化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手卫生方式,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手卫生方法。方法于2013年3-4月随机选择医院导管室12名护士使用5种不同种类消毒液和洗手方法,每人每天使用1种洗手方法1次,监测2d;方法1:使用外科手消毒液10ml揉搓1min,消毒擦手纸巾擦干;方法2:使用免洗外科手消毒液10ml揉搓双手及手臂至干;方法3:使用免洗手消毒液10ml喷涂双手及手臂揉搓至干;方法4:使用清水湿润双手及手臂,润肤皂液10ml按六步洗手法揉搓且每步不少于15s后清水冲洗,消毒擦手纸巾擦干;方法5:使用免洗手消毒凝胶10ml揉搓双手及手臂至干;分别取手卫生前、后双手及手臂涂擦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并以问卷方式统计手卫生方式接受程度。结果 5种洗手方法消毒后手部细菌数均明显减少,方法1-5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0、0、37.5%、20.8%,与洗手前细菌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2、3消毒后未检出细菌数,效果优于方法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程度方法2、3为100.0%和83.3%,高于方法4的25.0%及方法1、5的16.7%。结论 5种手卫生方法均可用于临床医务人员的手部清洗除菌,但方法2、3的消毒效果和接受程度均高于其他方法,符合安全、舒适、快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导管室 手卫生 选择
原文传递
中老年房间隔缺损的心脏CT与经食管超声评估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会军 张戈军 +7 位作者 徐仲英 郑宏 胡海波 金敬琳 李世国 吴文辉 徐亮 蒋世良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CT血管成像(CTA)在评估房间隔缺损(ASD)方面的精确性及对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行ASD封堵术或手术修补的中老年患者63例资料,男性18例,女性45例,年龄50~77岁,平均(56.9±5.8)岁,患者均于术前... 目的:探讨心脏CT血管成像(CTA)在评估房间隔缺损(ASD)方面的精确性及对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行ASD封堵术或手术修补的中老年患者63例资料,男性18例,女性45例,年龄50~77岁,平均(56.9±5.8)岁,患者均于术前行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检查,并常规行CTA检查以除外冠心病。在GE工作站上行ASD三维(3D)重建,以CT横断面辅助测量技术(CTAS)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与TTE及TEE对比,并总结其他重要影像学表现。结果:在缺损大小方面,CTA与TTE及TEE分别相差约4.48(3.28~5.76)mm和1.98(0.94~3.03)mm;CTA与TTE及TEE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与后者相关性最强;在房间隔长度及缺损边缘方面,除下腔侧边缘外,CTA及TEE测量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所测下腔侧边缘长度较TEE测量值约〉2.2(1.35~3.08)mm;15例患者因CTA提供重要解剖信息而改变治疗方案,其中13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于介入封堵ASD同时行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结论:对于拟行ASD封堵术的中老年患者,术前心脏CT检查可准确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且在评估下腔侧边缘方面可能优于T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导管插入术 经食管心脏超声 心脏CT 中年人 老年人
下载PDF
介入疗法成功取出脱落的34mm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敬琳 黄连军 +2 位作者 徐仲英 赵世华 蒋世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6期342-343,共2页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介入疗法 缩窄性心包炎 外科手术指征 先天性心脏病 心包剥脱术 损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肺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世良 徐仲英 +7 位作者 黄连军 赵世华 郑宏 凌坚 张戈军 金敬琳 戴汝平 刘玉清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1期234-235,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畸形的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1例(59例次)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畸形术中及术后14例并发症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组。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94.9%(56例次/59例次),并发症总...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畸形的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1例(59例次)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畸形术中及术后14例并发症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组。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94.9%(56例次/59例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6%(21/59),其中介入术中发生并发症15.3%(9/59),介入术后发生并发症20.3%(12/59);本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7%(1/59),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及严重并发症低的非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栓塞 并发症
下载PDF
规范介入治疗 重视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世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01-301,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病介入治疗 严重并发症 先天性心脏病 防治 治疗器材 操作技术 临床应用 大血管病
下载PDF
高润霖院士荣获介入心脏病学终身成就奖
15
作者 徐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5-215,共1页
关键词 介入心脏病学 高润霖 院士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介入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充分发挥介入治疗的优势
16
作者 蒋世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6期301-301,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技术 术后残余分流 潜在并发症 细菌性心内膜炎 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左向右分流
下载PDF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对较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孙明利 吕滨 +10 位作者 吴润泽 韩磊 刘刚 于方方 侯志辉 高扬 李世国 蒋世良 戴汝平 杨跃进 乔树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对较高心率(HR)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诊断冠心病(CAD)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连续患者的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根据患者DSCT扫描时的心率分...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对较高心率(HR)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诊断冠心病(CAD)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连续患者的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根据患者DSCT扫描时的心率分成3组,低心率组[〈60次/min(bpm)]34例、中等心率组(60~70bpm)36例和较高心率组(HR〉70bpm)33例。分析各组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1~4分),以ICA为金标准,评价不同心率下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诊断CAD(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性用Х^2检验。结果共1648个冠状动脉节段中的1580个(95.9%)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要求,低、中、较高心率3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1±0.3)、(3.1±0.3)和(3.0±0.4)分(Х^2=2.80,P〉0.05)。各组诊断CAD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8%(77/93)和98.4%(428/435),88.3%(91/103)和98.7%(442/448),80.3%(57/71)和98.6%(424/430)(Х^2值分别为0.69和0.13,P值均〉0.05)。总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5%可信区间为0.92~0.96),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3.60±1.60)mSv。结论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能够用于较高心率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与较低心率组在诊断CA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原文传递
推进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规范化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世华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61-962,共2页
结构性心脏病是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结构异常的统称,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现阶段能够以介入方法治疗的结构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 结构性心脏病是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结构异常的统称,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现阶段能够以介入方法治疗的结构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狭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这项技术以来已取得了令国际同行瞩目的成绩。然而,在开展、应用这项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诊断、治疗的“规范化”和临床研究的“国际化”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专业水准和国际声誉,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介入治疗 心脏结构异常 国际化进程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瓣狭窄 心脏瓣膜病 房间隔缺损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7
19
作者 蒋世良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0-971,共2页
20世纪90年代末,Amplatzer封堵器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尤其是国产介入器材的应用,使越来越多的先心病患者解除了病痛。现就该技术的现状和展望作一简述。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病介入治疗 20世纪90年代末 AMPLATZER 介入治疗技术 介入器材 先心病 封堵器
原文传递
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置入术中护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谢晨 刘倩 吴永健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76-1278,共3页
总结了2例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Impella)2.5L安装的护理配合。1例为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例为心源性休克拟行心脏移植患者。置入Impella 2.5L前,护士完善患者和物品准备,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完成管路连接,熟练掌握Impella系统... 总结了2例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Impella)2.5L安装的护理配合。1例为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例为心源性休克拟行心脏移植患者。置入Impella 2.5L前,护士完善患者和物品准备,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完成管路连接,熟练掌握Impella系统操作台操作,同时观察溶血反应、股动脉撕裂、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例患者Impella2.5L置入手术过程顺利,其成功置入保障了患者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之后2例患者分别成功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和心脏移植手术,手术成功后Impella2.5L成功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辅助装置 休克 心源性 心脏导管插入术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