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敏烈 孙寒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468-470,共3页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手术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G 体外循环技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 胸骨切口 心脏不停跳 心血管外科
下载PDF
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共聚酯在心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松 刘迎龙 +4 位作者 崔彬 唐跃 王强 曲向华 陈国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0-616,共7页
为了研究可降解聚合材料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共聚酯(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PHBHHx)的血管内生物相容性,采用脱细胞羊肺动脉为支架,以PHBHHx涂层,构建复合补片(Hybrid patch),植入New Zealand兔腹主动脉内(12只),... 为了研究可降解聚合材料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共聚酯(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PHBHHx)的血管内生物相容性,采用脱细胞羊肺动脉为支架,以PHBHHx涂层,构建复合补片(Hybrid patch),植入New Zealand兔腹主动脉内(12只),以脱细胞未涂层羊肺动脉片(Uncoated patch)做为对照(12只)。分别于术后第1、4和12周处死动物,取出移植补片进行组织学、免疫荧光染色、扫描电镜和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hybrid patch管腔面光滑无血栓,内膜增生适度,再细胞化完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新生内膜组织中类内皮细胞呈CD31阳性反应,单层连续排列,间质细胞呈现SMA阳性反应;钙含量测定,hybrid patch明显低于uncoated patch(P<0.05)。由此认为:PHBHHx的血管内生物相容性满意,是心血管组织工程较为理想的腔内涂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异种血管 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 血管内生物相容性 心血管组织工程
下载PDF
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在心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马维国 孙寒松 +5 位作者 胡盛寿 宋云虎 许建屏 吕锋 孙立忠 朱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69-571,共3页
目的总结460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经验. 方法 1997年1月~2003年8月,我院共进行各类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手术46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00例,瓣膜手术178例,冠状动脉手术168例,动脉瘤手术12例,其它2例.术中未使用任何特殊的... 目的总结460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经验. 方法 1997年1月~2003年8月,我院共进行各类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手术46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00例,瓣膜手术178例,冠状动脉手术168例,动脉瘤手术12例,其它2例.术中未使用任何特殊的手术器械. 结果院内死亡4例(0.9%),再次手术3例(0.7%),术后并发症29例(6.3%).73例非体外循环手术.387例体外循环时间25~1 115 min,中位数8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64 min,(55.8±31.9) min.460例术后气管插管时间0~364 h,中位数10 h.术后胸腔引流量20~3 290 ml,中位数350 ml;按体重计算,胸腔引流量0.3~42.2 ml/kg,中位数5.8 ml/kg.术后280例需要输血,输血量(951.1±644.6) ml.术后ICU时间1~28 d,中位数2 d.术后住院1~60 d,(11.6±6.0) d.371例随访7~80个月,(59.2±29.6)月.无远期死亡,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Ⅰ级169例,Ⅱ级135例,Ⅲ级67例,明显好于术前(Z=-12.57,P=0.000).心胸比率0.50±0.11(0.41~0.67),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t=-1.63,P=0.104).左心室射血分数0.36~0.71(0.606±0.113),明显高于术前(t=3.43,P=0.001).结论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皮肤切口小,美观;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易行,在特定病例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胸骨 小切口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变化与血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龚丁旭 张琳 +2 位作者 张莹 王芳 孙寒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纳入无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86例,根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血糖是否升高,将患者分为术后血糖正常组46例和术后血糖升高组40例,收集术前...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纳入无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86例,根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血糖是否升高,将患者分为术后血糖正常组46例和术后血糖升高组40例,收集术前基线资料,测量术前、术后血浆FGF21水平,二元回归分析FGF21变化与血糖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FGF21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7.49±0.53)μg/L vs(3.04±0.26)μg/L,P<0.01]。术后血糖正常组FGF21水平升高较术后血糖升高组更显著[(5.84±0.72)μg/L vs(2.84±0.46)μg/L,P<0.01]。循环FGF21水平变化与术后血糖升高相关(OR=10.67,95%CI:2.34~48.63,P<0.01)。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血糖变化与FGF21水平显著相关,这对心脏外科术后血糖管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血糖
下载PDF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亮 徐仲英 +3 位作者 李汉美 李林林 史艺 吴永波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的效果,探讨先心病术后残余病变应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采取介入治疗的复杂先心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应用体肺较大侧支血管栓塞术((MAP...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的效果,探讨先心病术后残余病变应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采取介入治疗的复杂先心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应用体肺较大侧支血管栓塞术((MAPCAS)治疗的患者共29例,应用封堵术治疗的患者共26例,应用球囊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共20例,回顾性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中应用MAPCAS栓塞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中,共有40支侧支血管发生栓塞,在治疗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其中2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27例患者康复出院;采取封堵术治疗的26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封堵,术后未见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仅发生2例心室水平少量残余分流。采取球囊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治疗的20例患者,狭窄处压力阶差显著降低,介入前狭窄处压力阶为(60.2±14.9)mmHg,介入治疗后狭窄处压力阶差显著降低,为(17.3±11.4)mmHg,介入治疗前后狭窄处压力阶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入支架患者在治疗后血流通畅,未形成血栓,螺旋CT检查提示主动脉缩窄扩张处未形成夹层。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治疗复杂先心病手术后心血管残余病变,但在治疗中应严格把握治疗指征,根据病情制定适宜的介入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残余心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马凡氏综合征血管病变的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公兵 杨秀滨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760-762,共3页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眼及骨骼系统。心血管的病变主要为主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而其破裂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新近研究发现,引起MFS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原...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眼及骨骼系统。心血管的病变主要为主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而其破裂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新近研究发现,引起MFS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原因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过度激活及其非经典信号转导通路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研究结果显示,miR-29b在早期MFS主动脉病变的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征 转化生长因子Β 非经典TGF-β信号通路 miR-29b
下载PDF
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小儿心脏外科手术后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 被引量:2
7
作者 林野 李守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06-809,共4页
目的对使用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小儿心脏外科手术后累及胸骨深部切口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DSWI)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 目的对使用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小儿心脏外科手术后累及胸骨深部切口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DSWI)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共收治6例年龄小于7岁的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后发生DSWI的患者,均接受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5天至5岁,平均(2.18±1.85)岁;体质量3~19 kg,平均(10.43±5.96)kg。患儿切口感染均累及胸骨或纵膈组织,伤口裂开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切割或纵膈感染,均需入手术室行清创手术。患儿基础心脏疾病包括:完全型大动脉转位1例,法洛四联症2例,右室双出口1例,室间隔缺损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伤口分泌物培养阳性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选择VAC治疗的原因为:伤口感染严重、渗出量多或者患儿依从性差无法耐受床旁换药。本组6例分别于术后第7~20天给予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方法如下:开放原手术切口直至充分显露胸骨,彻底清除切口内的坏死组织,修剪出与切口大小一致的黑色泡沫敷料填充于胸骨表面,最后用贴膜密闭创口,于渗出较多处开口,接负压吸引装置,初始压力为50 mmHg,治疗模式为持续吸引,吸引强度为轻到中级强度,年龄5岁以上患儿如果渗出较多,可以将压力增加至75 mmHg,观察每日伤口引流量及颜色,待引流液少于10 mL/d、引流液颜色变淡呈浆液性,无脓性分泌物,肉芽新鲜后入手术室行清创缝合术,术后定期观察伤口。结果6例中无一例住院期间死亡。使用VAC治疗时间为5~7 d,在使用VAC治疗后伤口渗液明显减少,颜色变淡;患儿体温下降,血白细胞计数逐渐恢复正常,6例均在完成一个VAC治疗周期后进手术室接受清创手术,其中5例顺利保留胸骨并完成了二期清创缝合手术,另外1例由于发现感染的时间晚,胸骨坏死严重,在清创手术后感染复发,又进行了二次清创手术,同期行胸大肌肌瓣转移手术。6例均痊愈出院,在使用VAC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活动性出血、循环波动等并发症,患儿均未主诉伤口疼痛。结论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小儿心脏外科胸骨正中切口术后累及胸骨深部的切口感染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正中切口 切口感染 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
下载PDF
主动脉瓣上狭窄术后早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临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8
作者 章思梦 韦才奕 +5 位作者 吕力知 彭博 夏简明 王强 闫军 史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8-1454,共7页
目的明确主动脉瓣上狭窄(supravalvar aortic stenosis,SVAS)矫治术后早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2—2019年于北京及云南阜外医院接受手术矫治的SVAS患者。根据术后早期... 目的明确主动脉瓣上狭窄(supravalvar aortic stenosis,SVAS)矫治术后早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2—2019年于北京及云南阜外医院接受手术矫治的SVAS患者。根据术后早期(住院期间和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MACEs,将患者分为MACEs组和non-MACEs组。获取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302例患者,其中男199例、女103例,中位年龄63.0(29.2,131.2)个月。SVAS矫治术后早期MACEs发生率为7.0%(21/3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早期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住ICU时间[OR=1.01,95%CI(1.00,1.01),P=0.032]、术中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OR=1.02,95%CI(1.01,1.04),P=0.014]、主动脉瓣环直径[OR=0.65,95%CI(0.43,0.97),P=0.035]、主动脉窦内径[OR=0.75,95%CI(0.57,0.98),P=0.037]和狭窄部内径[OR=0.56,95%CI(0.35,0.90),P=0.016]。结论SVAS矫治术后早期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住ICU时间、术中CPB时间、主动脉瓣环直径、主动脉窦内径和狭窄部内径。及早明确MACEs高危人群有利于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上狭窄 外科治疗 心血管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右腋下直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东进 吴清玉 +8 位作者 杨秀滨 李庆国 陈保俊 曹彬 张杰 武忠 王文公 周庆 王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目的介绍使用右腋下直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结果及治疗体会,总结临床经验。方法使用右腋下直切口对2058例先心病和心脏瓣膜病施行手术,其中先心病1466例,心脏瓣膜疾病592例,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或吸入麻醉;取左... 目的介绍使用右腋下直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结果及治疗体会,总结临床经验。方法使用右腋下直切口对2058例先心病和心脏瓣膜病施行手术,其中先心病1466例,心脏瓣膜疾病592例,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或吸入麻醉;取左侧卧位60°~90°,切口上端起自腋中线第3肋,下端止于腋前线第5肋,在腋中线第7肋间切一1.5cm小口备用,沿第4肋骨上缘或第3肋进胸;沿右膈神经前切开心包并悬吊利于升主动脉及心脏显露;以长扁桃钳夹住主动脉插管前端,帮助完成主动脉插管。经手术切口内置入上腔静脉直角插管,从第7肋间小切口导入直角下腔静脉插管。阻断升主动脉,经主动脉根部插管灌注心脏停搏液,切开右心房或肺动脉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结束后,拔除主动脉插管,缝合心包上段大部分,经第7肋间小切口放置胸腔引流管。结果全部患者中二次开胸止血23例(1.12%),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14例(0.68%),发生其他各种并发症65例(3.16%),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时无异常。2058例中共死亡6例,总死亡率为0.29%(6/2058),其中先心病患者3例,死亡率为0.20%(3/1466);心脏瓣膜病患者3例,死亡率为0.5%(3/592)。结论右腋下直切口本身固有的美观效果、较宽的手术适应证以及与常规切口相比具有的优点,值得并适于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右腋下小切口 心脏外科
下载PDF
体外循环实施无血浆预充策略对婴幼儿心脏术后凝血及临床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晋萍 苗晓蕾 +8 位作者 赵明霞 崔勇丽 冯正义 赵举 龙村 李守军 晏馥霞 王旭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体外循环实施无血浆预充策略对婴幼儿心脏术后凝血及临床状况的影响,即拟评价人工胶体液佳乐施能否安全有效地作为血浆替代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为临床节约用血提供依据。方法:2012-12至2013-03,择期行先天... 目的:体外循环实施无血浆预充策略对婴幼儿心脏术后凝血及临床状况的影响,即拟评价人工胶体液佳乐施能否安全有效地作为血浆替代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为临床节约用血提供依据。方法:2012-12至2013-03,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儿96例。根据体外循环管路预充胶体液成分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新鲜冰冻血浆组(n=48)和佳乐施组(n=48)。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切皮前及鱼精蛋白中和后15min快速血栓弹力图以及功能性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记录术后胸液引流量、血制品、凝血制剂的使用量以及呼吸机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二次开胸止血。两组术后TEE检测反应时间(R值)均较术前增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组术后最大振幅强度(MA值)较佳乐施组略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组术后纤维蛋白原含量(FLEV)及由纤维蛋白原产生的振幅(MAf)值均较佳乐施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减少出血及血制品使用、改善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预充新鲜冰冻血浆不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和血制品的使用量,对患儿预后恢复无明显优势影响,故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术中不推荐使用血浆预充,采用人工胶体液预充可有效减少血浆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血液保护 体外循环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分期和“一站式”Hybrid手术治疗法洛四联症合并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形成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郑哲 李守军 +5 位作者 胡盛寿 王德 刘志刚 张瑛 徐仲英 胡海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重症法洛四联症(TOF)常由于合并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形成(APCAs)而增加手术矫治及术后恢复的难度,为了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效果,评价分期和"一站式"Hybrid手术治疗TOF-APC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30例TO... 目的重症法洛四联症(TOF)常由于合并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形成(APCAs)而增加手术矫治及术后恢复的难度,为了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效果,评价分期和"一站式"Hybrid手术治疗TOF-APC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30例TOF-APCAs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介入和Hybrid手术治疗。其中15例患者于TOF根治术前后行APCAs栓塞术治疗(分期Hybrid组),15例采用"一站式"栓塞与根治手术治疗("一站式"Hybrid组);两组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常规TOF根治术。结果分期Hybrid组患者主动脉造影发现APCAs19支,对其中15支(78%)侧支血管成功进行栓塞,术中结扎2支,4例术前行体肺侧支栓塞,11例为术后行体肺侧支栓塞;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因大量肺渗出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一站式"Hybrid组患者主动脉造影发现APCAs22支,对其中的18支(82%)侧支血管进行了成功栓塞,术中结扎3支,术后1例出现肺渗出,均痊愈出院。分期Hybrid组的住院时间(中位数37dvs.22d,P=0.011)、住院费用(中位数64101元vs.48021元,P=0.033)、ICU滞留时间(中位数7.0dvs.4.7d,P=0.029)、气管内插管时间(中位数131hvs.19h,P=0.009)明显高于"一站式"Hybrid组;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P=0.126)、主动脉阻断时间(P=0.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传统的分期Hybrid手术,"一站式"Hybrid手术可简化TOF-APCAs患者的手术过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体肺侧支血管形成 法洛四联症 一站式 杂交 外科
下载PDF
床旁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廖中凯 胡盛寿 +5 位作者 王巍 宋云虎 石丽 黄洁 尹栋 丰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总结床旁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的经验,分析其临床结果。方法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施行原位心脏移植39例,其中有7例患者心脏移植术后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而使用... 目的总结床旁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的经验,分析其临床结果。方法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施行原位心脏移植39例,其中有7例患者心脏移植术后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而使用PRISMA CRRT和M100血滤器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维持在160~200s。结果术后生存6例,出院时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CRRT时间48~658h,平均252h,治疗期间基本少尿或无尿,但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维持稳定,停CRRT后肌酐值最高达267.1±68.5μmol/L,随着尿量增多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术后肾小球滤过率(GFR)56.5±19.0ml/min,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例均生存,随访时间5~13个月(9.7±3.8个月),肌酐值均在正常范围(90.6±26.7μmol/L),与出院时肌酐值(83.2±26.5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及时应用CRRT预后良好,术后随访未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 肾脏替代治疗 心脏移植 急性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心脏瓣膜手术后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葛翼鹏 许建屏 +3 位作者 史艺 潘世伟 钱向阳 柳枫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心瓣膜手术后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5年1月至5月间连续507例施行心瓣膜手术患者,根据术后住ICU时间是否延长(住ICU时间延长定义为≥5d)分为两组,组Ⅰ:75例,术后住ICU时间延长;组Ⅱ:432例,术后住... 目的分析心瓣膜手术后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5年1月至5月间连续507例施行心瓣膜手术患者,根据术后住ICU时间是否延长(住ICU时间延长定义为≥5d)分为两组,组Ⅰ:75例,术后住ICU时间延长;组Ⅱ:432例,术后住ICU时间未延长。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 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住ICU时间延长7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Ⅰ中年龄、有心脏手术史、吸烟史、二次体外循环支持的比率、心胸比率、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大于或长于组Ⅱ;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肺功能均低于或差于组Ⅱ(P<0.05,0.01)。log 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年龄≥65岁(OR=4.399)、LVEF≤0.50(OR=2.788)、心胸比率≥0.68(OR=2.411)、最大通气量实测值/预计值%<71%(OR=4.872)、有心脏手术史(OR=3.241)和术中二次体外循环支持(OR=18.656)为术后住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可根据年龄、LVEF、心胸比率、最大通气量、术中是否二次体外循环支持预测术后住ICU时间是否延长。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更多的防治措施,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瓣膜手术 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巍 马维国 +3 位作者 孙寒松 宋云虎 王水云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报告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C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方法:2002年2月至2005年5月,对6例HCM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男女各半,平均年龄(50.8±11.9)岁。4例行左心室流出道(LVOT)疏通术,1例行LVO... 目的:报告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C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方法:2002年2月至2005年5月,对6例HCM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男女各半,平均年龄(50.8±11.9)岁。4例行左心室流出道(LVOT)疏通术,1例行LVOT疏通+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室壁瘤切除+左心室再造术。全部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或远期死亡。1例因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需安装心脏起博器。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了LVOT梗阻缓解,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的厚度减小,二尖瓣收缩期前向移动消除。平均随访期25.5个月。最近的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心绞痛。5例LVOT疏通术患者,LVOT收缩末期压差明显降低,从(108.1±20.5)mmHg到(20.6±14.7)mmHg(1mmHg=0.133kPa,P<0.01),左心室后壁厚度及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亦有减小(P均<0.05)。5例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度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例,Ⅱ级2例)。结论:HCM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并未增加。当LVOT梗阻不能有效解除时,可选择二尖瓣置换术或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瓣膜 人工
下载PDF
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尹朝华 沈向东 +2 位作者 刘迎龙 王小启 李巅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的外科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2006年2月期间26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异常冠状动脉上下右心室流出...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的外科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2006年2月期间26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异常冠状动脉上下右心室流出道双切口,6例采用异常冠状动脉下右心室流出道切口,4例采用异常冠状动脉上右心室流出道切口,2例采用心外管道;其他3例。结果26例患者中手术死亡2例(7.7%),无远期死亡。随访1-100个月,所有患者无室间隔残余分流,右室-肺动脉压差27.3±15.6mmHg。结论对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应明确冠状动脉走行;术者术中应仔细观察冠状动脉的走行,根据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程度和异常冠状动脉走行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异常冠状动脉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
下载PDF
循环miR-19a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标志物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伟丹 聂宇 李守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 miRNA是一类约高度保守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具有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的功能,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肺动脉高压是血管增殖性疾病,与血管再生相关的miR-19a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循环miRNA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 目的 miRNA是一类约高度保守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具有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的功能,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肺动脉高压是血管增殖性疾病,与血管再生相关的miR-19a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循环miRNA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无创诊断标志物。方法收集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14例(病例组),室间隔缺损不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14例(对照组)。分别从血浆中提取总RNA并进行质量检测,进行逆转录反应,获得相应miRNA的cDNA,以U6snRNA为内参进行标定,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和各样本的定量PCR结果计算miR-19a的表达量并绘制ROC曲线。结果两组样本的总RNA均有较好的质量,可以满足miRNA芯片检测和实时定量PCR的实验要求。病例组血浆中miR-19a拷贝数明显高于对照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95%可信区间,CI=0.727-1.002,P<0.001),循环miR-19a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中miR-19a显著增高,循环miR-19a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新的无创性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miRNA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左心室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永波 吴清玉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6期33-34,共2页
目的 报道左心室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阜外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14例左心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中 ,13例单发 ,1例多发。共切除肿瘤 15个 ,其中良性肿瘤 12个 (粘液瘤 3个 ,淋巴管瘤、纤维瘤、脂肪瘤和... 目的 报道左心室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阜外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14例左心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中 ,13例单发 ,1例多发。共切除肿瘤 15个 ,其中良性肿瘤 12个 (粘液瘤 3个 ,淋巴管瘤、纤维瘤、脂肪瘤和神经纤维瘤各 2个 ,海绵状血管瘤 1个 ) ;恶性肿瘤 3个 (均为间叶肉瘤 )。 14例围手术期均存活 ,9例痊愈 ,5例好转。 10例获得术后随访 ,其中2例死亡 ,均为间叶肉瘤复发 ;余 8例存活。结论 手术是治疗左心室良性肿瘤的有效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肿瘤 治疗 外科手术 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成人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特点和外科矫正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怀军 孙立忠 +2 位作者 常谦 朱俊明 朱晓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40例成人主动脉缩窄患者行手术矫治,其中心脏不停跳手术28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12例。行主动脉狭窄段切开、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术12例,人工血管置换术15例,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旁... 目的探讨成人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40例成人主动脉缩窄患者行手术矫治,其中心脏不停跳手术28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12例。行主动脉狭窄段切开、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术12例,人工血管置换术15例,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采用人工血管行胸-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经心包后径路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几种术式术后均无脑部和脊髓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36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36例患者上、下肢血压差均小于10 mmHg(1kPa=7.5mmHg)。超声心动图和超高速CT检查提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无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成人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术式有多种选择,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生理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临床特征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低于15公斤患儿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期改良节约用血策略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邹丽华 刘晋萍 +7 位作者 冯正义 赵举 崔勇丽 赵明霞 李守军 闫军 晏馥霞 王旭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探索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对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安全性,并分析体外循环中传统与改良库血预充策略对患儿围术期血制品输注情况及近期临床预后。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按入选标准先后纳入53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传统... 目的探索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对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安全性,并分析体外循环中传统与改良库血预充策略对患儿围术期血制品输注情况及近期临床预后。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按入选标准先后纳入53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传统组(C组,n=248例)患儿采用库血预充方案,改良组(M组,n=283例)患儿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库血预充方案,所有患儿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收集转前及转中、转后不同时点的血气指标及围术期的资料。结果两组患儿初步分析表明,改良组患儿围术期红细胞用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01);改良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24 h胸液引流量明显低于传统组(P=0.028,P=0.034,P=0.012);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再次气管插管、术后腹透及死亡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期间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是安全可行的,该策略有助于减少围术期的血制品用量,改善患儿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婴幼儿 节约用血
下载PDF
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输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邹丽华 刘晋萍 +7 位作者 冯正义 赵举 崔勇丽 赵明霞 李守军 闫军 晏馥霞 王旭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第3期146-149,160,共5页
目的探索改良节约用血策略下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283例患儿先后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血预充方案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若患儿在体外循环期间发生与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缺氧指征时,则需严格按照... 目的探索改良节约用血策略下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283例患儿先后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血预充方案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若患儿在体外循环期间发生与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缺氧指征时,则需严格按照输血指征申请输血治疗,并纳入术中输血组;手术后进行输血治疗的患儿则纳入到术后输血组;成功实施免输血手术的患儿,需纳入免输血组,收集三组患儿围术期的血气指标及血制品的用量,记录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及患儿术后早期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较高红细胞比容(Hct)、体重、身高水平与降低术中输血风险相关[OR=0.811,CI(0.729-0.901),P<0.001;OR=0.717,CI(0.598-0.859),P<0.001;OR=0.909,CI(0.846-0.975),P=0.008],增加预充量则增加术中输血风险[OR=1.006,CI(1.001-1.012),P=0.032],体重、紫绀分别为术后输血的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OR=0.833,CI(0.730-0.955),P=0.009;OR=2.597,CI(1.168-5.774),P=0.019]。结论应用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基础上,15 kg以下患儿围术期输血受到术前Hct、体重、身高、预充量、紫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婴幼儿 节约用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