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和右心室心肌中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谭晓燕 何建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研究肺动脉高压大鼠及波生坦(bosentan)干预后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及右心室心肌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变化,并探究其意义。方法:10只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10),不做任何处理;其余57只通过腹腔内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两周后,... 目的:研究肺动脉高压大鼠及波生坦(bosentan)干预后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及右心室心肌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变化,并探究其意义。方法:10只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10),不做任何处理;其余57只通过腹腔内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两周后,随机将大鼠分成2组,肺动脉高压SD大鼠+安慰剂组(n=35),肺动脉高压SD大鼠+波生坦组(n=22),予以安慰剂或波生坦300 mg/(kg·d)治疗,每天一次,共计3周。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测定Cx43在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右心室心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正常对照组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未检测到Cx43,但在肺动脉高压SD大鼠+安慰剂组中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出现了Cx43的异常表达,肺动脉高压SD大鼠+波生坦组Cx43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右心室心肌纵切面,正常对照组的Cx43多数集中于与心肌细胞长轴垂直的端端连接处,少数位于与长轴平行的细胞侧侧连接处;而在肺动脉高压SD大鼠+安慰剂组Cx43的表达在端端连接处明显减少,在侧侧连接处明显增加;肺动脉高压SD大鼠+波生坦组Cx43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似。三组单位面积的右心室心肌组织Cx43的表达面积的半定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Cx43的异常表达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右心室心肌Cx43的分布紊乱可能是导致右心室重塑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缝隙连接蛋白 内皮细胞 右心室心肌
下载PDF
膜突蛋白及其抗体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梦涛 尹雷 +3 位作者 王迁 郑文洁 何建国 曾小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2-235,289,共5页
目的通过抗膜突蛋白单克隆抗体(MmAb)介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损伤模型,探讨膜突蛋白及其抗体在肺血管损伤和肺动脉高压(PAH)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MmAb及TNF... 目的通过抗膜突蛋白单克隆抗体(MmAb)介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损伤模型,探讨膜突蛋白及其抗体在肺血管损伤和肺动脉高压(PAH)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MmAb及TNF—α+MmAb作为实验组分别作用于HPMEC,在不同时相应用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膜突蛋白表达量,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膜突蛋白抗原表达量和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同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评判HPMEC形态和功能的变化,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TNF-α作用后HPMEC上清液中和细胞膜表面的膜突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②TNF—α+MmAb组致HPMEC凋亡率显著高于TNF-α组(31.4%与14.1%,P〈0.01),亦显著高于MmAb组(31.4%与3.89%,P〈0.01);③TNF—α+MmAb共同作用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HPMEC骨架结构F-actin功能丧失、逐渐出现核浓聚和细胞凋亡,在电镜下可见HPMEC微绒毛明显减少,近乎消失。结论HPMEC有膜突蛋白表达,在TNF—α作用下细胞外可检测到膜突蛋白,MmAb可以对HPMEC造成损伤,主要表现为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出现骨架蛋白结构改变和早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 细胞凋亡 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膜突蛋白
原文传递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肺栓塞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展鸿 戴汝平 +3 位作者 柳志红 曹程 何建国 程显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及中、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栓塞患者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及单纯抗凝治疗前后的疗效(其中2例改为手术治疗)。采用ImatronC-150XP... 目的: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及中、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栓塞患者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及单纯抗凝治疗前后的疗效(其中2例改为手术治疗)。采用ImatronC-150XP型EBCT机,连续容积扫描方式,层厚1.5-3 mm。分析63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天、4-7天、8-30天和>30天远期肺栓塞EBCT增强容积扫描图像上血栓形态和大小及其前后的变化,治疗前后肺动脉直径的改变及右心功能的变化。结果:51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有效率81.2%,10例单纯抗凝治疗后有效率51.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1-3天内有13例复查;4-7天有24例复查;8-30天内复查11例;>30天复查15例。本组EBCT复查中,中央型血栓栓子1-3天溶解率43.57%,4-7天溶解率68.2%,8-30天溶解率85.06%,>30天溶解率100%;附壁型血栓栓子1-3天溶解率18.84%,4-7天溶解率12.99%,8-30溶解率84.41%,>30天溶解率28.93%;表现为闭塞型的血栓栓子中,1-3天22.45%的栓子溶解,4-7天30.52%栓子溶解,8-30天68.66%栓子溶解,>30天23.28%栓子溶解。中心肺动脉治疗后40.21%的栓子溶解,左肺动脉较右肺动脉溶解率高。右心功能治疗后较前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为0.32±0.11 VS 0.45±0.10(P<0.01);主肺动脉管径治疗后较前缩小,为(34.0±5.3)mm VS(32.2±5.8)mm,(P<0.01)。结论:EBCT增强扫描可以无创、客观、准确地评价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以中央型栓子为主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附壁型或闭塞型栓子为主的患者,中远期疗效显著。右心功能检查可客观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合并肺动静脉血栓栓塞症一例
4
作者 李军 毛懿 +3 位作者 熊长明 张朝阳 杨艳敏 朱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4,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1岁,2005年7月23日晨因“突发心慌、气短1小时”来院急诊.患者既往高血压10年,平时血压为150/90mmHg(1 mmHg=0.133 kPa).入院时查体:体温37.6℃,呼吸25次/分,脉搏150次/分,血压100/70 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1岁,2005年7月23日晨因“突发心慌、气短1小时”来院急诊.患者既往高血压10年,平时血压为150/90mmHg(1 mmHg=0.133 kPa).入院时查体:体温37.6℃,呼吸25次/分,脉搏150次/分,血压100/70 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扩大,心音正常,心率15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动 肺呼吸音 高血压 临床资料 心界扩大 51岁 入院时 颈静脉
下载PDF
环磷酰胺在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的作用
5
作者 卢杰 李梦涛 +2 位作者 王迁 何建国 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1年第4期272-277,I0002,I0003,共8页
目的应用环磷酰胺(CTX)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进行干预,观察CTX在该模型中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建立MCT诱导的PAH模型,用CTX对模型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干预,分别在建模2、4周,通过右心导管技术测... 目的应用环磷酰胺(CTX)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进行干预,观察CTX在该模型中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建立MCT诱导的PAH模型,用CTX对模型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干预,分别在建模2、4周,通过右心导管技术测量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与模型组比较,判断干预是否有效;通过肺脏病理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肺小动脉血管壁增厚定量测定(R值);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量,探讨CTX的干预机制。结果 CTX预防组mPAP为(30.07±5.96)mmHg(1mmHg=0.133kPa),与2周模型组(28.67±8.17)mmHg相比无明显差异;CTX治疗组mPAP为(24.15±4.62)mmHg,与4周模型组(66.17±28.05)mmHg相比显著降低(P<0.01)。肺脏病理组织HE染色显示CTX治疗组测定R值(0.227±0.034)与4周模型组(0.124±0.009)相比显著增高(P<0.01),提示肺小血管壁厚度显著降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野百合碱模型大鼠肺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有大量TNF-α和IL-6的表达,CTX治疗组较4周模型组TNF-α和IL-6染色减少。结论 CTX对MCT诱导的大鼠PAH模型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肺小动脉血管炎症和血管壁增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 环磷酰胺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艾军 李梦涛 +5 位作者 田庄 方全 郑文洁 曾学军 何建国 曾小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血清中的检出情况,探讨AECA与CTD相关PAH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39例CTD相关PAH患者、22例CTD不伴PAH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清中的AECA。...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血清中的检出情况,探讨AECA与CTD相关PAH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39例CTD相关PAH患者、22例CTD不伴PAH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清中的AECA。结果CTD相关PAH患者血清AEcA检出率为8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P〈0.05);与CTD组(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相关PAH患者血清AECA识别的主要抗原成分中相对分子质量22000的抗原仅出现在CTD相关PAH患者(15%);抗相对分子质量75000抗原的AECA在CTD相关PAH患者中检出率为51%,显著高于CTD组(23%)及正常对照组。CTD相关PAH有雷诺现象患者中抗相对分子质量75000的抗原的AEcA检出率为63%,高于没有雷诺现象患者(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庠0.15);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患者中抗相对分子质量75000抗原的AECA检出率为71%,显著高于抗RNP抗体阴性患者(28%,P〈0.01)。结论CTD患者血清的AECA有较高的检出率,抗相对分子质量22000和75000抗原的AECA可能在CTD相关PAH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高血压 肺性 抗内皮细胞抗体 印迹法 蛋白质
原文传递
N端心房利钠肽和N端B型利钠肽原对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冯莉 浦介麟 +3 位作者 倪新海 赵兴山 孙华毅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比较N端心房利钠肽(NT-proANP)和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高危人群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期选取A期和B期心血管病患者30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136... 目的:比较N端心房利钠肽(NT-proANP)和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高危人群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期选取A期和B期心血管病患者30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1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一般临床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NT-proANP和NT-proBNP浓度。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以≤0.40为界),将病例组分为无症状LVSD者及有症状LVSD者,比较两者间NT-proANP和NT-proBNP浓度差异,描记NT-proANP和NT-proBNP诊断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依据ROC曲线界定最佳分界(cut-off)值。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58例无症状LVSD患者。病例组血浆NT-proANP和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无症状LVSD者血浆NT-proANP和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有症状LVSD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提示诊断无症状LVSD曲线下面积NT-proANP明显大于NT-proBNP(0.806,P<0.001对0.723,P<0.05)。无症状LVSD预测最佳分界值分别为NT-proANP(1701.77)fmol/ml;NT-proBNP(345.28)fmol/ml,敏感性两者均为88.9%,阴性预测值均>98.5%。结论:血浆NT-proBNP与NT-proANP浓度均能够反映心力衰竭高危人群心脏功能状态,可作为无症状LVSD的筛查指标,早期无症状LVSD筛查NT-proANP效果优于NT-proB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N端心房利钠肽 N端B型利钠肽原 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及其靶抗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尹雷 李梦涛 +4 位作者 田庄 郑文洁 方全 何建国 曾小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 检测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中的阳性率,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 试验组选取68例CTD相关PAH患者,对照组为12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1例CTD无PAH的患者、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的 检测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中的阳性率,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 试验组选取68例CTD相关PAH患者,对照组为12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1例CTD无PAH的患者、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及20名健康人.提取EA.hy926内皮细胞株的膜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以上各组患者血清中AECA阳性率,采用X2检验确定特异性的条带.进而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分离和鉴定AECA特定的靶抗原.结果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AECA-78 000条带的阳性率在CTD相关PAH患者79%(54/68)和CTD合并肾小球病变的患者71%(15/21),明显高于特发性PAH患者8%(1/12)、CTD无内脏受累患者50%(10/20)、CTD单纯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15%(3/20)和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经蛋白质组学方法 分离鉴定,AECA-78 000的靶抗原成分为膜突蛋白.结论 CTD不同靶器官受累的患者AECA78 000条带的阳性率不同,CTD合并PAH患者和CTD合并肾小球病变的患者可能存在有共同的靶抗原(78 000内皮细胞蛋白质),其成分为膜突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动脉高压 抗内皮细胞抗体
原文传递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致严重三支病变一例
9
作者 徐楠 张慧敏 +2 位作者 吴海英 倪新海 惠汝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9-299,共1页
关键词 大动脉炎 三支病变 冠状动脉 腹主动脉狭窄 严重 左肾动脉 动脉造影 患者血压 开口狭窄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及肺间质病变的肺功能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迁 丁秋玲 +4 位作者 李梦涛 赵久良 陆慰萱 何建国 曾小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不同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肺部病变患者组间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差异,探讨肺功能检查对于评价CTD肺部病变性质和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CTD肺脏受累患者,根据肺部病变性质分为3组:CT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CTD—PAH... 目的比较和分析不同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肺部病变患者组间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差异,探讨肺功能检查对于评价CTD肺部病变性质和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CTD肺脏受累患者,根据肺部病变性质分为3组:CT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CTD—PAH)29例、合并肺问质病变组(CTD—ILD)35例、合并PAH及ILD组(CTD—PAH+ILD)16例;另纳入无肺部病变的CTD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FEV1.0/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弥散率(DLco/VA)等主要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共1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以女性多见,平均年龄35~39岁,易合并肺部病变的CTD依次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系统性硬化症(SSc)、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CTD—PAH组、CTD—ILD组和CTD—PAH+ILD组分别有10%、29%和46%的患者出现TLC下降;分别有50%、36%和71%的患者出现FVC%下降;分别有54%、47%和71%的患者出现FEV,膨下降;分别有100%、82%和100%的患者出现DLco%下降。多组间样本比较分析发现TLC%、FVC%、FEV1.0%、DLco%在CTD对照组与CTD合并各肺部病变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TD—ILD组与CTD—PAH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LC%在CTD—PAH组大于CTD—PAH+ILD组[(89±15)%与(79,12)%,P〈0.05)];FVC%在CTD—PAH组或CTD—ILD组均大于CTD—PAH+ILD组[(81±13)%、(80±16)%与(65±22)%,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对于筛查CTD合并的各种肺部病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但从单次数值上无法鉴别CTD肺部病变种类(PAH与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 呼吸功能试验 高血压 肺性 肺疾病 间质性
原文传递
特异性抗膜突蛋白抗体在结缔组织病肺部受累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久良 李梦涛 +6 位作者 王迁 田庄 尹雷 何建国 张奉春 赵岩 曾小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对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肺部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以重组膜突蛋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40例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和38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外周血抗膜突蛋... 目的探讨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对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肺部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以重组膜突蛋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40例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和38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外周血抗膜突蛋白抗体。比较不同肺脏受累的CTD患者之间抗膜突蛋白抗体的差异。结果ELIS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21例(52%)SSc患者和15例(39%)MCTD患者抗膜突蛋白抗体阳性。CTD合并肺脏受累组抗膜突蛋白抗体的滴度均显著高于无肺脏受累组(0.23±0.14与0.12±0.35,P=-0.001)。在肺功能检查方面,抗膜突蛋白抗体阳性患者组与阴性患者组比较,肺总量[(82±10)%与(90±14)%,P=0.027],用力肺活量[(76±13)%与(85±17)%,P=0.040],一氧化碳弥散量[(58±16)%与(72±23)%,P=0.014]均出现显著降低。结论抗膜突蛋白抗体在SSc和MCTD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并与CTD合并肺脏受累显著相关,可能早期提示结缔组织病肺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结缔组织疾病 高血压 肺性 肺疾病 间质性
原文传递
依那西普在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作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梦涛 卢杰 +2 位作者 王迁 何建国 曾小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04-807,I0001,共5页
目的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CP)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进行干预,观察ECP在该模型中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MCT建立动物模型,并用ECP对模型进行预防... 目的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CP)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进行干预,观察ECP在该模型中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MCT建立动物模型,并用ECP对模型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干预,分别在建模第2、4周时,通过右心导管技术测量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与模型组比较,判断干预是否有效;并通过肺脏病理组织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进行肺小动脉血管壁增厚定量测定(R值),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量,探讨ECP的干预机制。结果ECP预防组mPAP(14±6)mmHg与2周模型组(29±8)mmHg相比显著降低(P〈0.01),ECP治疗组mPAP(36~22)mmHg与4周模型组(66±28)mmHg相比有下降趋势;肺脏病理组织HE染色显示ECP预防组测定的R值(0.273±0.019)与2周模型组(0.203±0.039)相比显著增高(P〈0.01),提示肺小血管壁厚度程度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野百合碱模型中大鼠肺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且有大量TNF-α和IL-6的表达,ECP预防组较2周模型组的TNF-α和IL-6染色减少。结论ECP可降低MCT诱导的大鼠PAH模型的肺动脉压力,其机制与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减轻肺小动脉血管炎症和血管壁增厚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模型 动物 野百合碱 依那西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