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陈树忠
-
机构
辽宁省阜新县实验小学
-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7-127,共1页
-
-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能力
小学生
学具操作
学习知识
认识规律
年龄特点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
- 2
-
-
作者
代慧娟
-
机构
阜新县实验小学
-
出处
《魅力中国》
2010年第14X期162-162,共1页
-
文摘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参与和参与的多少。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
关键词
教学效果
创新意识
小学生培养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秀杰
-
机构
辽宁省阜新县实验小学
-
出处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年第16期43-43,共1页
-
文摘
学生的学习成功感,是学生在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的、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这种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心理学家说:“成功感的后效功能有三个:一是成功感可以促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使个体的身心与所处的环境保持平横状态.促使个体更好地适应所处环境,并进而增进身心健康;
-
关键词
成功感
学生
数学教学
培养
情绪状态
学习任务
身心健康
情绪体验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面对职业倦怠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王艳文
-
机构
辽宁省阜新县实验小学
-
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09S期46-46,共1页
-
文摘
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更完美。
-
关键词
职业倦怠
调试
-
分类号
G443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心育之路在脚下延伸
- 5
-
-
作者
杨冬峡
-
机构
阜新市阜新县实验小学
-
出处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年第2期64-64,共1页
-
-
关键词
心育
延伸
教育实验
心理健康
现场会
国家级
学校
教研
作有
-
分类号
G629.2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不变的爱
- 6
-
-
作者
王艳文
-
机构
辽宁省阜新县实验小学
-
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年第09S期19-19,共1页
-
-
关键词
活动目的
心理品质
自信心
“不变的爱”
教学目标
活动情境
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设计
-
分类号
G448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G623.9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 7
-
-
作者
王秀杰
-
机构
阜新县实验小学
-
出处
《魅力中国》
2010年第6期175-175,共1页
-
文摘
21世纪的人才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立足于社会,就需要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长期肩负的责任。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在这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资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培养。
-
关键词
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
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
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教育课程
教育工作者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
- 8
-
-
作者
代慧娟
-
机构
辽宁省阜新县实验小学
-
出处
《才智》
2010年第10期78-78,共1页
-
文摘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
关键词
学生能力发展
课堂教学
教育质量观
学生人格
情境化
弗赖登塔尔
创造欲
思维策略
教育价值观
学习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创新精神
- 9
-
-
作者
代慧娟
-
机构
辽宁阜新县实验小学
-
出处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0年第4期19-19,共1页
-
文摘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怀疑,探果索因,是他们创新的开端和地点,是进行思考和认识的动力.“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 常有问题, 才能常有思考, 常有创新.因此,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质疑的能力呢? 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
关键词
教学
地点
问题
课程标准
开端
创新能力
学生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 10
-
-
作者
王秀杰
-
机构
辽宁阜新县实验小学
-
出处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0年第4期38-38,共1页
-
文摘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那些对生活还一知半解的学生,他们自发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仍然是朦胧的、肤浅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学生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学生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 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认识世界, 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 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 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
-
关键词
教学
学生
情境
课堂教学
数学
课堂
生活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