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梅丸加减治疗上热下寒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苏锦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4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阜新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眩晕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均进行西药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汤剂乌梅丸加减治疗,观...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阜新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眩晕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均进行西药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汤剂乌梅丸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眩晕改善效果。结果对照组38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6.32%;治疗组38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上热下寒型眩晕临床效果较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上热下寒型 眩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地黄饮子联合点刺金津、玉液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苏锦华 《光明中医》 2021年第21期3617-3620,共4页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联合点刺金津、玉液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阜新市中医医院门诊和住院的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2组均进行中风病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联合点刺金津、玉液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阜新市中医医院门诊和住院的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2组均进行中风病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地黄饮子联合点刺金津、玉液放血疗法治疗。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36例,痊愈4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56%;观察组36例,痊愈14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经统计分析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联合点刺金津、玉液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对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饮子 金津 玉液 中风 吞咽困难 点刺放血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从脾论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苏锦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4期81-83,共3页
重症肌无力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和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其常见类型。本病西医治疗方法单一且副作用较大、易反复。中医上从本病的病因病机来看,其发生、发展、转... 重症肌无力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和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其常见类型。本病西医治疗方法单一且副作用较大、易反复。中医上从本病的病因病机来看,其发生、发展、转归与脾密切相关,所以从脾论治本病,贯穿疾病的始终。笔者应用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病治疗从脾论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脾论治 眼肌型 重症肌无力 痿证 睑废
下载PDF
温胆汤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苏锦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7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温胆汤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阜新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眩晕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2组均进行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 目的观察温胆汤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阜新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眩晕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2组均进行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温胆汤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眩晕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61%(31/41),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3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通窍活血汤 痰瘀阻窍证 眩晕 经方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偏瘫30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苏锦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1期102-103,共2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阜新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进行中风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阜新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进行中风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30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25/30);治疗组30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28/30)。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偏瘫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穴位贴敷 中风
下载PDF
镇肝熄风汤治疗疑难病举隅
6
作者 刘文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0期116-116,共1页
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长于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所致眩晕、头痛、中风、失眠、血证等病症,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笔者宗组方之旨,审证变通,用于治疗内科杂病,颇有体会,... 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长于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所致眩晕、头痛、中风、失眠、血证等病症,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笔者宗组方之旨,审证变通,用于治疗内科杂病,颇有体会,举案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衄 痰浊 镇肝熄风汤 中医药疗法 医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