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脑血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伟 尹德春 王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1期226-226,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教师。于2015年7月16日因阵发性胸闷2年,加重伴头晕2 h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无胸痛、气短,发作症状持续10 min/d左右,未系统诊治。入院前2 h起床时突然出现胸闷再发,伴有头晕,并且摔倒... 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教师。于2015年7月16日因阵发性胸闷2年,加重伴头晕2 h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无胸痛、气短,发作症状持续10 min/d左右,未系统诊治。入院前2 h起床时突然出现胸闷再发,伴有头晕,并且摔倒,但意识清,伴有一过性右上肢肌力下降来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主动脉夹层 螺旋CT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伟 王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8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同时进行冠脉64层螺旋CT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的6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比对分析,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冠心病诊断标准,判定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血管...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同时进行冠脉64层螺旋CT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的6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比对分析,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冠心病诊断标准,判定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院60例患者分别开展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和冠脉造影检查后,截取清晰符合分析的血管图像。依次对患者的冠脉血管分别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共240支血管进行病情判定,得出64层螺旋CT对冠心病诊断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6.7%。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于诊断冠脉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多模态MRI在脑胶质瘤术前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侯振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术前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本院55例手术及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低级别27例,高级别28例,所有患者均先后通过多模态MRI检测,分析其在疾病术前...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术前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本院55例手术及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低级别27例,高级别28例,所有患者均先后通过多模态MRI检测,分析其在疾病术前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低级别、高级别组病变区域多分别表现为低灌注、高灌注,高级别组TBF、rTBF值高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性部分的rMDt、rADt、rRDt、λ1t、λ2t、λ3t低于低级别组(P<0.05);MRI-ASL与MRIDTI扫描技术ROC联合诊断下AUC=0.944高于各参数TBF、rTBF、rMDt、rADt、rRDt、λ1t、λ2t、λ3tROC诊断下AUC=0.771、0.770、0.778、0.758、0.767、0.685、0.778、0.788(P<0.05);低级别组中DTT表现推移10例,浸润14例,破坏3例;高级别组DTT表现推移0例,浸润17例,破坏11例,胶质瘤级别越高,纤维束侵润越严重,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纤维束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是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评估的有效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定量磁共振成像评价膝关节软骨损伤价值分析
4
作者 侯振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24期40-41,共2页
目的:磁共振成像(定量)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膝关节软骨损伤45例患者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同期选45例的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为对照组,2组行MRI、T2-Mapping序列相关扫描,分析2组患者膝关节相关... 目的:磁共振成像(定量)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膝关节软骨损伤45例患者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同期选45例的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为对照组,2组行MRI、T2-Mapping序列相关扫描,分析2组患者膝关节相关不同区域的T2值.结果:观察组股骨内侧软骨(52.76±2.64)、股骨外侧软骨(53.68±2.57)、胫骨内侧相关软骨(51.84±3.05)与胫骨外侧软骨(45.16±4.22)的T2-Mapping相关序列成像的T2值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股骨内侧相关软骨、股骨外侧相关软骨、胫骨内侧软骨与胫骨外侧软骨的扫描序列像T2值不同的软骨区和不同损伤分级时的T2值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软骨损伤T2-Mapping扫描序列成像的T2值增大,通过T2-Mapping扫描序列成像能将没有明显形态变化损伤检测,同时分级愈高T2值则愈大,可为诊断治疗及评估提供有效依据,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损伤 磁共振成像 定量 价值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
5
作者 侯振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膝关节隐匿骨折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诊治疑似膝关节隐匿骨折11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组55例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2组检查结果、符合率及膝... 目的:膝关节隐匿骨折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诊治疑似膝关节隐匿骨折11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组55例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2组检查结果、符合率及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膝关节隐匿骨折的检出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0.9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灵敏度为92.73%、准确度为90.91%和特异度为87.27%,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膝关节隐匿骨折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隐置骨折 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定量分析Gd-EOB-DTPA增强MRI对预测肝细胞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吕婷婷 秦丽莉 +2 位作者 那民 赵旭 李晓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及其分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确诊并收治的82例行肝功能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及其分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确诊并收治的82例行肝功能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34),研究组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对照组行常规MRI检查。以美国肝脏病研究协会标准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组MRI图像特点及病灶检出率;定量分析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信号对比增强率,并分析其与病理学检查一致性;行ROC曲线比较两组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性。结果两组图像中边缘规整度、信号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对病灶检出率特别是对1~1.5cm病灶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学分级与对比增强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诊断HCC的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I检查(P<0.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是诊断HCC有效方法,能提高诊断准确性,且对HCC病理学分级诊断价值较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Gd-EOB-DTPA增强MRI 预测 肝细胞肝癌
下载PDF
脊柱骨折应用CT与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程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8期84-85,共2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检查与X线平片检查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32例脊柱患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与X线平片检查,并对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X线检查患者椎管狭窄、骨折片移...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检查与X线平片检查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32例脊柱患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与X线平片检查,并对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X线检查患者椎管狭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与骨折片突入椎管诊断准确率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P<0.05)。结论与X线平片检查相比,多层螺旋CT检查可将脊柱骨折的骨折部位更好的显示出来,促使患者的诊断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多层螺旋CT检查 X线平片检查 临床价值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对比分析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逢逢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6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究小肝癌患者采用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4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都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32例患者接受螺旋CT检... 目的探究小肝癌患者采用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4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都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32例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作为螺旋CT组,32例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作为磁共振组。对螺旋CT与磁共振检查患者小肝癌检出率情况予以对比。结果螺旋CT组患者平扫检出病灶率56.90%,明显低于磁共振组患者的75%,(P<0.05);螺旋CT组与磁共振组患者增强检出病灶率分别为89.66%、90%,两组患者增强检出病灶率的对比(P>0.05)。结论在小肝癌检查的过程中,可首先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倘若不容易定性诊断,可选择磁共振检查进行辅助,两种诊断方法若有效结合,可为小肝癌的诊断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小肝癌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比较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逢逢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隐匿性骨折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6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多层螺旋CT组63例患者予以多层螺旋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 目的:探究隐匿性骨折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6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多层螺旋CT组63例患者予以多层螺旋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组63例患者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对多层螺旋CT与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情况与影像学表现予以统计与观察.结果:多层螺旋CT组患者隐匿性骨折检出52例,检出率82.94%,包括26例四肢骨,6例头颈面部,20例躯干部;核磁共振组患者隐匿性骨折检出60例,检出率95.24%,包括37例四肢骨,5例头颈面部,18例躯干部,多层螺旋CT组患者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明显比核磁共振成像组患者的低(P<0.05);多层螺旋CT组检出的隐匿性骨折患者52例中,通过多方位的调整与重建图像后,发现骨皮质和骨小梁同时中断、单纯骨皮质中断、单纯骨小梁中断、单纯横断面图像显示骨折以及联合冠状面、斜面或矢状面骨折分别有27例、15例、11例、29例、2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1.92%、28.85%、21.15%、55.77%、45.45%.核磁共振成像组检出的隐匿性骨折患者60例中,有47例(所占比例78.33%)患者的T1WI显示骨皮质下条线状低信号与不规则线状显像,其中,其中19例(所占比例31.67%)呈现低信号夹杂斑点状显影,T2WI呈高信号状态,14例(所占比例23.33%)患者的T1WI没有呈现低信号状态,但T2WI呈现高信号状态.结论:与多层螺旋CT检查相比,核磁共振成像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且有较高的显影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隐匿性骨折 临床价值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探讨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逢逢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3期35-36,共2页
目的:探究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确诊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50例患者予以多层螺旋CT检查为观察组;50例患者予以核磁共... 目的:探究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确诊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50例患者予以多层螺旋CT检查为观察组;50例患者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为对照组。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病情检出率情况与影像学表现。结果: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0%(48/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0.0%(40/50)的诊断准确率(P<0.05)。同时,观察组中,诊断的定性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86.0%(43/50),对照组中,诊断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0.0%(45/50),对照组的定性准确率要高于观察组,但二者之间进行比较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RI诊断的准确率更加高,但CT诊断的速度更快,对损伤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二者结合使用的诊断效果较好。结论: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均较好,但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更准确,检出率高,能够更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有益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预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磁共振 股骨头坏死 诊断
下载PDF
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对比分析
11
作者 程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8期130-131,共2页
目的研究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的82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脊椎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穿刺或术后切片检验确诊为脊椎转移瘤,并接受X线平片、CT及... 目的研究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的82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脊椎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穿刺或术后切片检验确诊为脊椎转移瘤,并接受X线平片、CT及MRI检查,最终对三种医学影像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X线平片、CT及MRI的脊椎转移瘤总检出率分别为52.44%、71.95%及93.90%,其中MRI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种(P<0.05);就对不同椎体部位的检出率的比较显示,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种(P<0.05);就对不同类型脊椎转移瘤的检出率的比较显示,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种(P<0.05)。结论通过对三种医学影像检查的结果对比,可见三种方法都对脊椎转移瘤存在一定的检出率,但MRI检出率较高,能够在病情发展的早期进行诊断,也可以在X线平片与CT检出异常时进行确诊,临床利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转移瘤 X线平片 CT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和MRI诊断的对比分析
12
作者 程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0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和MRI的诊断对比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收集病患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MRI检查进行诊断,观察两种方法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分析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和MRI的诊断对比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收集病患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MRI检查进行诊断,观察两种方法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可以清楚的显示患者的患病情况,其中有15例患者呈现偏心性颈静脉孔增大,15例患者均匀性颈静脉孔增大;2例不规则性增大,9例圆形增大及19例椭圆形增大;17例患者出现压迫性吸收破坏,13例患者呈现浸蚀性破坏;MRI检查有16例患者出现压迫性吸收破坏,14例患者为浸蚀性破坏;CT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相同。MRI检查结果显示有19例患者呈现纵向生长特点,而CT检查结果显示有12例呈现纵向生长特点。MRI检查清楚显示15个病灶同周围颈内静脉的位置关系,17个同周围颈内动脉位置关系,7例患者病灶与周围组织神经关系情况。结论CT及MRI检查对于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MRI检查可以更加清楚的分辨软组织、病灶的整体分布以及与周围组织和神经的关系;CT检查能够对患者病灶周围的骨质改变及钙化情况更加明确的进行显示。这两种方法相互结合能够更加全面的提供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所需的信息,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法的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 CT检查 MRI检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增强磁共振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应用效能对比
13
作者 程飞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8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与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肝癌患者,均行MSCT灌注成像、DCE-MRI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肝癌检出率及诊断效能...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与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肝癌患者,均行MSCT灌注成像、DCE-MRI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肝癌检出率及诊断效能,并以Kappa检验验证不同方法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86例疑似患者金标准确诊45例,其中MSCT灌注成像检出44例,阳性率为97.78%(44/45);DCE-MRI检出40例,阳性率为88.89%(40/45);MSCT灌注成像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CE-MRI(P<0.05);Kappa检验显示,MSCT灌注成像诊断与金标准的Kappa值为0.930,一致性极高;DCE-MRI诊断与金标准的Kappa值为0.745,一致性尚可。结论:MSCT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价值更高,可降低漏诊、误诊风险,实现早期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增强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探析
14
作者 程飞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4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医院137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多层螺旋CT检查,以内镜... 目的:探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医院137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多层螺旋CT检查,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为金标准,计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两者联合诊断的检出率。结果: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胰胆管造影具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0.882),多层螺旋CT与胰胆管造影具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0.763);两者联合与胰胆管造影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67)。以胰胆管造影为“金标准”,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多层螺旋CT检查联合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灵敏度为97.78%(44/45),准确度为98.54%(135/137),阴性预测值为98.91%(91/92)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相较于两者单独诊断能提升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性疾病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兔心肌病变的影响
15
作者 孙伟 尹德春 王琦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721-725,729,共6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作用。方法选取21只体重在2.0至2.5 kg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分成三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瑞舒伐他汀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瑞舒伐他汀组采用静脉注射5%葡萄糖及饮用10%葡萄糖的方...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作用。方法选取21只体重在2.0至2.5 kg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分成三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瑞舒伐他汀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瑞舒伐他汀组采用静脉注射5%葡萄糖及饮用10%葡萄糖的方法制作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采用普通饲料+饮用水饲养;糖尿病+瑞舒伐他汀组采用普通饲料+饮用水+瑞舒伐他汀(5 mg·kg^(-1)·d^(-1))混合饲养。饲养12周后处死兔,取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酶(Caspase-3)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电镜观察显示: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且心肌细胞质膜连续完整,内皮细胞结构正常;糖尿病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且质膜模糊断裂,肌原纤维呈灶性溶解;糖尿病+瑞舒伐他汀组的心肌组织细胞排列较整齐且心肌细胞质膜较规则,间质胶原纤维堆积明显减少,排列紊乱,较糖尿病组明显改善。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大小一致,胞浆染色均匀;糖尿病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小不一致,并伴有间质纤维化及部分心肌细胞肥大坏死;糖尿病+瑞舒伐他汀组细胞排列相对整齐。TUNEL法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瑞舒伐他汀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均<0.01);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瑞舒伐他汀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瑞舒他汀组Bax、Bcl-2、Caspase-3阳性表达率增高(P均<0.01);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瑞舒伐他汀组Bax、Caspase-3阳性表达率降低,Bcl-2阳性表达率增高(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改善糖尿病兔心肌组织细胞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病变 瑞舒伐他汀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10期96-98,共3页
目的:探究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试验病例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间质性病变患者50例,均接受常规螺旋CT与高分辨CT扫描检查,比较检出率。结果:高分辨CT扫描检出率92.00%(46/50)较常规螺... 目的:探究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试验病例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间质性病变患者50例,均接受常规螺旋CT与高分辨CT扫描检查,比较检出率。结果:高分辨CT扫描检出率92.00%(46/50)较常规螺旋CT 42.00%(21/50)更高(P<0.05);观察小叶间隔增厚与细网状影影像学表现,常规螺旋CT检出率分别是12.00%、10.00%,高分辨CT技术检出率分别是36.00%、32.00%,显然高分辨CT扫描技术检出率较高(P<0.05);观察磨玻璃影、蜂窝状影、片状浸润影影像学表现,常规螺旋CT检出率分别是12.00%、4.00%、4.00%,明显较高分辨CT检出数据14.00%(7/50)、6.00%(3/50)、4.00%(2/50)更低(P>0.05)。高分辨CT诊断特点:①小叶间隔增厚:与患者胸壁垂直的细线状影,长度1~2cm,厚度1mm,无明显分支;②细网状影:患者肺部小叶出现细网状影;③磨玻璃影:肺部弱透亮度,淡片状或云絮状影,明显增高,呈现弥漫性且相对模糊影,重叠血管影;④蜂窝状影,大小不一的小囊状影,蜂窝状,边界清晰;⑤斑片状影:肺中、外带、胸膜下呈现两个密度增高影,边缘不清晰,斑片状。结论: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CT扫描技术 肺间质性病变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保健文摘
17
作者 唐丹 聂珂 +5 位作者 蒋林 郭靖 张海静 彭龙 韩崧 毕研霞 《康复》 2020年第1期I0013-I0014,共2页
用药如何预防药物滥用在治疗某种疾病的时候,应该根据医生的嘱咐,科学用药、合理掌握药量,不能随意、盲目使用药物,尤其是安定、止咳、减肥、镇痛、镇静类的药物。在预防药物滥用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参加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比如旅游、阅... 用药如何预防药物滥用在治疗某种疾病的时候,应该根据医生的嘱咐,科学用药、合理掌握药量,不能随意、盲目使用药物,尤其是安定、止咳、减肥、镇痛、镇静类的药物。在预防药物滥用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参加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比如旅游、阅读、体育锻炼。此外,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娱乐、工作、学习时间,生活中出现较大压力的时候,学会用沟通、交流、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正确地调节自己因为压力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滥用 体育锻炼 科学用药 不良情绪 生活习惯 养成规律 转移注意力 积极健康
原文传递
对比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18
作者 李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8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胸部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运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效果对比。方法: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胸部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96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观察组予以低剂量,并对两组图片所受辐射剂... 目的:分析胸部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运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效果对比。方法: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胸部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96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观察组予以低剂量,并对两组图片所受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优良率、图像噪声以及患者的诊断结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图片所受辐射剂量2.14mGy,低于对照组的8.65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噪声(11.44±3.05)HU明显略高于对照组(10.01±2.1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1.67%(44/48),比对照组的75%(36/4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诊断发现确诊肺癌与肺癌转移、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内感染、肺内感染伴胸腔内积液、纵膈占位、肺门与纵膈及淋巴肿大、创伤性湿肺分别占47.92%(23/48)、27.08%(13/48)、22.92%(11/48)、25%(12/48)、22.92%(11/48)、22.92%(11/48)、8.33%(4/48)、6.25%(3/48)。结论:与常规剂量相比,低剂量胸部CT扫描技术进行胸部检查,可使扫描剂量有效降低,使患者的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 常规剂量 低剂量 CT扫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