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EPO辅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炎症反应、红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鲁增 龙振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EPO辅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炎症反应、红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3月期间在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就诊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EPO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 目的:研究重组EPO辅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炎症反应、红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3月期间在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就诊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EPO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联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时,分别评估脑组织缺氧程度、神经损伤程度、炎症反应程度以及红细胞糖代谢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d、14d时的PbtO_2水平以及血清NGB、HGB含量以及PFK活性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NF-H、NF-L、NF-M、NSE、S100β、IL-2、P-选择素、sICAM-1含量以及G-6PD、AR活性均显著低于治疗前;EPO组患者治疗后7d、14d时的PbtO_2水平以及血清NGB、HGB含量以及PFK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NF-H、NF-L、NF-M、NSE、S100β、IL-2、P-选择素、sICAM-1含量以及G-6PD、AR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重组EPO辅助治疗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红细胞糖代谢的方式来减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氧代谢 炎症反应 红细胞糖代谢
下载PDF
miR-21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中岩 李文媛 +1 位作者 王莹 李雪花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12-317,共6页
目的探讨miR-21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接种于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置于含体积分数95%空气和5%CO2培养箱中培养2 d,然后将细胞分为正常组、OGD/R 6 h组、O... 目的探讨miR-21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接种于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置于含体积分数95%空气和5%CO2培养箱中培养2 d,然后将细胞分为正常组、OGD/R 6 h组、OGD/R 12 h组和OGD/R 24 h组。正常组细胞置于常氧培养箱培养,OGD/R 6 h组、OGD/R 12 h组和OGD/R 24 h组细胞建立OGD/R模型,然后分别培养6、12、24 h。取培养24 h的HT22细胞分为正常组、OGD/R+miRNA-NC组、OGD/R+miR-21 mimics组和OGD/R+miR-21 inhibitor组;正常组细胞置于常氧培养箱培养;OGD/R+miRNA-NC组细胞转染miRNA阴性对照质粒,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转染miR-21 mimics质粒,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转染miR-21 inhibitor质粒,转染后置于培养箱孵育2 d。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正常组、OGD/R 6 h组、OGD/R 12 h组和OGD/R 24 h组细胞中miR-21表达。q RT-PCR检测正常组、OGD/R+miRNA-NC组、OGD/R+miR-21 mimics组和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21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细胞活性,Hoechst33342/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OGD/R6 h组、OGD/R 12 h组和OGD/R 24 h组细胞中miR-2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21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中miR-2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中miR-2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OGD/R+miRNA-NC组(P<0.05);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21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mimics组(P<0.05)。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BDNF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中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中BDNF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OGD/R+miRNA-NC组(P<0.05);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BDNF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mimics组(P<0.05)。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活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OGD/R+miRNA-NC组(P<0.05),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mimics组(P<0.05)。OGD/R+miRNA-NC组、OGD/R+miR-21 mimics组和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OGD/R+miRNA-NC组(P<0.05);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mimics组(P<0.05)。OGD/R+miRNA-NC组、OGD/R+miR-21 mimics组和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高于OGD/R+miRNA-NC组(P<0.05);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低于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mimics组(P<0.05)。结论miR-21抑制剂可改善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抑制剂 氧糖剥夺/复氧 海马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振华 王石磊 吴鹤飞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53-454,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特别是丘脑及尾状核出血后极易破入脑室,病残率及病死率极高[1,2].传统神经外科手术需经内囊处理,创伤大且难以施行脑室引流;神经内镜微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已成为脑出血疾病外科治疗的重...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特别是丘脑及尾状核出血后极易破入脑室,病残率及病死率极高[1,2].传统神经外科手术需经内囊处理,创伤大且难以施行脑室引流;神经内镜微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已成为脑出血疾病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3,4].我们应用了自制的透明硬质通道作为工作通道,在“空气环境”下为内镜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同时能使用较粗的吸引管进入血肿腔,有效地清除脑室内和脑室壁内(丘脑或尾状核)的血肿.我科自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8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经验教训,现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脑室出血
下载PDF
let-7d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细胞损伤的凋亡抑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中岩 李文媛 +1 位作者 王莹 李雪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688-1693,共6页
目的探讨let-7d microRNAs(miRNAs)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损伤中的凋亡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系,利用三气缺氧细胞培养箱及培养基缺糖方式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目的探讨let-7d microRNAs(miRNAs)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损伤中的凋亡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系,利用三气缺氧细胞培养箱及培养基缺糖方式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神经元OGD/R细胞损伤后6,12,24 h let-7d mRNA表达。将细胞分为正常组、OGD/R+miRNA-NC组、OGD/R+let-7d mimics组和OGD/R+let-7d inhibitor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let-7d和NGF mRNA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Hoechst33342/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海马神经元OGD/R细胞损伤后6,12,24 h let-7d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与正常组比较,OGD/R+miRNA-NC组NGF 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01),let-7d mRNA表达和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01)。与OGD/R+miRNA-NC组比较,OGD/R+let-7d inhibitor组let-7d 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NGF mRNA表达和细胞活性显著增高。而OGD/R+let-7d mimics组作用与之相反(P<0.001)。结论let-7d inhibitor能够抑制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内源性保护因子N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t-7d抑制剂 氧糖剥夺/复氧 海马神经元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英波 龙振海 《吉林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68-669,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治疗,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成2组。A组: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及显微外科手术组34例,B组:非显微手术组26例,分别分析其疗效。结果:A组的34例患者死亡2例,植...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治疗,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成2组。A组: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及显微外科手术组34例,B组:非显微手术组26例,分别分析其疗效。结果:A组的34例患者死亡2例,植物生存1例。B组的26例患者,死亡5例,植物生存3例,出现并发症情况A组明显低于B组。术后随访A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B组。结论: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及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钻颅 显微外科
下载PDF
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对脊髓压迫伤后神经痛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宏波 宋振全 +5 位作者 梁国标 王志军 赵明光 赵旭 雷伟 李宾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研究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HES 130/0.4,万汶)对脊髓压迫伤后神经源性疼痛的作用。方法 SD雄性成年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第1组去除T7-8椎板后缝合作对照组,其余3组为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模型,并经尾静脉分别给予生理盐水、HES 40、HES 1... 目的研究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HES 130/0.4,万汶)对脊髓压迫伤后神经源性疼痛的作用。方法 SD雄性成年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第1组去除T7-8椎板后缝合作对照组,其余3组为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模型,并经尾静脉分别给予生理盐水、HES 40、HES 130/0.4处理;4组均行行为学检测后肢机械痛敏压力阈值(paw withdraw pressure threshold,PWPT)和热痛敏潜伏期(paw withdraw latency,PWL)变化;静脉注射伊文氏蓝(evens blue,EB)测脊髓组织内EB含量,观察血脊髓屏障(blood spinal cord barrier,BSCB)情况;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 HES 130/0.4可以缓解异常通透的BSCB,抑制损伤区域的炎症反应,并下调IL-1、IL-6、TNF-α表达;脊髓损伤后,PWPT和PWL明显降低,给予HES 130/0.4处理后有显著改善。结论 HES 130/0.4对脊髓损伤后并发的神经源性痛有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改善异常通透的BSCB来抑制其损伤区域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伤 炎症 血脊髓 屏障 羟乙基淀粉
下载PDF
面神经颞支的解剖特点及术中保护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志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额颞区手术 面神经损伤 颞支
下载PDF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对脑外伤患者急性期临床表现及近期预后影响观察
8
作者 甄永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4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对脑外伤患者急性期临床表现及近期预后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2年在阜新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中、重度脑外伤患者8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脑外伤住院期间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指标观察表"调查,并... 目的观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对脑外伤患者急性期临床表现及近期预后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2年在阜新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中、重度脑外伤患者8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脑外伤住院期间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指标观察表"调查,并按住院期间有无发生HAP分组比较。结果 89例中、重度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HAP47例(52.81%),未发生HAP患者42例(对照组)。发生HAP组的合并症数目、昏迷天数、入住ICU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出院时MODS评分、GCS评分、DRS评分和MBI评分则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结论住院期间发生HAP脑外伤患者的急性期临床表现较为凶险,近期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中、重度 医院获得性肺炎 临床表现 急性期 预后 近期
下载PDF
脑外伤住院期间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观察
9
作者 甄永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9期569-570,共2页
目的观察脑外伤住院期间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7例近2年在我科住院发生HAP的中、重度脑外伤患者,入选对象接受了痰细菌培养检测。结果 47例脑外伤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 目的观察脑外伤住院期间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7例近2年在我科住院发生HAP的中、重度脑外伤患者,入选对象接受了痰细菌培养检测。结果 47例脑外伤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痰培养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1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为73株(63.48%),前3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性26株(22.61%),真菌16株(13.91%)。结论革兰阴性菌是住院期间发生HAP脑外伤患者的主要感染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中、重度 医院获得性肺炎 感染病原菌 痰培养
下载PDF
外伤性亚急性脑内血肿用神经内镜介导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王石磊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5期55-56,共2页
目的:探究外伤性亚急性脑内血肿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内镜介导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这一期间,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外伤性亚急性脑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开颅血肿... 目的:探究外伤性亚急性脑内血肿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内镜介导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这一期间,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外伤性亚急性脑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神经内镜介导脑内血肿清除术,并对比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认知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肿清除超过90%比率为84.0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7.2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肿清除60%-90%、低于60%比率分别为13.64%、2.2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0%、22.7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1级、2级所占比例分别为34.09%、54.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91%22.7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3级、4级所占比例分别为9.09%、2.2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91%、2.05%(P<0.05);手术前2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发现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半年2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并且观察组手术后半年认知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外伤性亚急性脑内血肿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内镜介导脑内血肿清除术,可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亚急性脑内血肿 神经内镜介导脑内血肿清除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英波 龙振海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578-579,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后颅窝 损伤
下载PDF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35例脑动脉瘤临床报道 被引量:6
12
作者 甄永煜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5期232-232,共1页
目的总结血管栓塞介入治疗35例脑动脉瘤临床报道。方法35例脑动脉瘤患者经股动脉插入微导管,将可脱性球囊送至动脉瘤颈口或其近端,充盈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或微导管直接进人脑动脉瘤内,将不同弹簧圈直接放置于瘤腔内栓塞瘤体。结果35例脑... 目的总结血管栓塞介入治疗35例脑动脉瘤临床报道。方法35例脑动脉瘤患者经股动脉插入微导管,将可脱性球囊送至动脉瘤颈口或其近端,充盈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或微导管直接进人脑动脉瘤内,将不同弹簧圈直接放置于瘤腔内栓塞瘤体。结果35例脑动脉瘤栓塞成功31例,成功率为88.57%,术后随访未见出血、复发。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治疗35例脑动脉瘤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栓塞术 介入 疗效 随访
下载PDF
p-p38和SIAH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淑香 孙硼朋 +2 位作者 龙振海 雷丽 牛蕾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p-p38和SIAH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p-p38和SIAH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检测10例癌旁组织中p-p38... 目的:研究p-p38和SIAH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p-p38和SIAH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检测10例癌旁组织中p-p38和SIAH2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p38及SIA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和60.0%, p-p38和SIAH2表达存在正相关(r=0.330,P<0.05)。癌旁组织中两种蛋白仅有少量点状表达。p-p38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SIAH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种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p38和SIAH2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38 SIAH2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冰水混合物灌胃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中岩 李雪花 +4 位作者 李宝东 李振华 李宝庆 王石磊 王晶晶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第4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冰水混合物灌胃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阜新市中心医院2013-11—2015-01之间收治的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或重度颅脑外伤患有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单纯奥美... 目的探索应用冰水混合物灌胃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阜新市中心医院2013-11—2015-01之间收治的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或重度颅脑外伤患有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单纯奥美拉唑组及单纯冰水洗胃组,分析3组之间控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时间有无不同。结果联合治疗组明显缩短应激性溃疡出血时间,单纯奥美拉唑组应激性溃疡时间缩短,单纯冰水洗胃组对控制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较差,组间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水混合物灌胃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水混合物 应激性溃疡 奥美拉唑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患者的常见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宝庆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早发性癫痫(PTE)发作患者的常见患病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科住院的颅脑外伤15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颅脑损伤后早发性PTE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按病后7d内是否发生PTE进行分组,比较早发性PTE各项常...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早发性癫痫(PTE)发作患者的常见患病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科住院的颅脑外伤15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颅脑损伤后早发性PTE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按病后7d内是否发生PTE进行分组,比较早发性PTE各项常见危险因素指标。结果 339例颅脑外伤患者病后20d内发生PTE 79例,患病率23.36%。未发生PTE 260例(对照组)。早发性PTE组伤后昏迷时间、脑挫裂伤例数、硬脑膜破损例数、EEG异常例数和颅内血肿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平均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和NDS评分则显著低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年龄偏小、伤后昏迷时间较长、入院时GCS评分和NDS评分较低以及合并有脑挫裂伤、硬脑膜破损、颅内血肿、EEG异常的颅脑损伤患者较容易过早发生P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急性 癫痫/早发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岳巍 鲁增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41-141,143,共2页
目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分析和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15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形成前期的图像特点及临床治疗经过与疗效复查情况。结果:彩超... 目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分析和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15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形成前期的图像特点及临床治疗经过与疗效复查情况。结果: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管可了解血管的形态结构、管腔血栓形成的程度及彩色血流动力学等改变。及早发现血液高凝状态即血栓前期,并在血栓形成之前及时采用药物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结论:彩超检查对四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可靠的诊断依据,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 血液高凝状态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鲁增 龙振海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共80例患者行血管减压术,观察发病原因、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面肌痉挛主要因为颅内血管对脑干段面神经形成压迫,造成机械性刺激搏动,故引发症状。术中责...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共80例患者行血管减压术,观察发病原因、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面肌痉挛主要因为颅内血管对脑干段面神经形成压迫,造成机械性刺激搏动,故引发症状。术中责任血管以小脑前下动脉为主(68.75%),多为单一血管压迫,微血管减压术有效率达100%。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其并发症少,复发率较低,对治疗面肌痉挛效果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椎动脉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患者的首次CT检查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宝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8期125-126,共2页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早发性癫痫(PTE)发作患者的首次CT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颅脑外伤后早发性PTE患者79例,并按首次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79例颅脑外伤后早发性PTE患者的首次CT检查影像学特征比较中,CT图像...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早发性癫痫(PTE)发作患者的首次CT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颅脑外伤后早发性PTE患者79例,并按首次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79例颅脑外伤后早发性PTE患者的首次CT检查影像学特征比较中,CT图像异常、前部损伤、CT中线移位、大体积血肿例数均明显多于CT图像正常、后部损伤例数、CT无中线移位、小体积血肿患者(P均<0.01~0.05),左、右侧损伤和CT颅骨有、无骨折分组之间早发性PTE发生例数分布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颅脑外伤后早发性PTE患者的首次CT检查影像学特征中,CT图像异常、前部损伤、CT中线移位和大体积血肿表现比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急性 癫痫/早发性 CT图象/特征
下载PDF
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宏波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第9期944-946,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阜新市中心医院2015-01—2016-01收治的104例硬脑膜外血肿患者,设计手术方案时将行常规开颅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46例),将行微创引流术治疗的设为研究组(58例),对比... 目的分析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阜新市中心医院2015-01—2016-01收治的104例硬脑膜外血肿患者,设计手术方案时将行常规开颅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46例),将行微创引流术治疗的设为研究组(58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颅术相比,微创引流术应用于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治疗中效果更佳,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失血量,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引流术 硬脑膜外血肿 开颅术 疗效
下载PDF
探讨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石磊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3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和研究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5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100例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骨瓣开颅手术,观... 目的:探讨和研究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5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100例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颅内压进行比较,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颅内压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7/5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5/50),2组差异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效果极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