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 被引量:7
1
作者 余伟强 李若瑜 +4 位作者 黄永玲 何海燕 彭春燕 王心柱 万宇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0-1133,1138,共5页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EBPs)的关联及性别差异,为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EBPs)的关联及性别差异,为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阜阳、芜湖、六安3个地区城乡幼儿园9 647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分别调查母亲ACEs及学龄前儿童EBPs。结果 学龄前儿童困难问题、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障碍、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17.4%,16.3%,18.3%,22.7%,34.2%,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不同类型ACEs均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发生风险升高有关(OR=1.51~2.97,P值均<0.01);随着母亲ACEs种类数增加,儿童EBPs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OR=3.13~9.61,P值均<0.01)。母亲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社区暴力与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的关联,男童高于女童(ROR值分别为1.25,1.26,1.41,P值均<0.05)。结论 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发生风险的升高相关,关注母亲ACEs有益于学龄前儿童EBPs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变动事件 母亲 情绪 行为 回归分析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学龄前儿童母子关系的关联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永玲 李若瑜 +5 位作者 方亮 吴曙东 何海燕 彭春燕 王心柱 万宇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9-1142,1147,共5页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对母子关系的影响,为提高亲子关系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3个地区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为基线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对母子关系的影响,为提高亲子关系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3个地区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为基线研究对象,于2021年12月收集随访资料,共6 111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和儿童-家长关系量表(CPRS)分别评估母亲ACEs和母子关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母子关系的关联。结果 母亲童年期性虐待、躯体忽视和同伴欺凌与母子亲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3,-0.03,-0.03),母亲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同伴欺凌、社区暴力、家庭功能不全与母子依赖和母子冲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9,0.08,0.05,0.14,0.06,0.11,0.08,0.04;0.18,0.17,0.07,0.20,0.11,0.16,0.12,0.10)(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各种类型ACEs与男童亲密性母子关系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躯体虐待、性虐待和同伴欺凌史的母亲与女童亲密性母子关系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17,-0.62,-0.19,P值均<0.05);母亲各种类型ACEs对男女童冲突性母子关系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7~1.96,P值均<0.05);母亲童年期性虐待与男童依赖性母子关系呈正相关(β=0.53,P<0.05),与女童依赖性母子关系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其他类型ACEs对依赖性母子关系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9~0.41,P值均<0.05)。结论 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不良母子关系有关,关注有ACEs的母亲对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变动事件 母亲 亲子关系 回归分析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及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 被引量:3
3
作者 荣璠 李若瑜 +5 位作者 高畅 黄永玲 何海燕 彭春燕 王心柱 万宇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EBPs)关联中的作用,为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芜湖市、六安市和...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EBPs)关联中的作用,为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芜湖市、六安市和阜阳市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为基线研究对象,于2021年12月收集随访资料,共6 111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中文版困难与长处问卷(SDQ)中的困难因子得分分别评估母亲ACEs、母亲教养方式和儿童EBPs,采用Bootstrap检验母亲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 母亲ACEs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呈正相关(r=0.28,P<0.01)。消极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与母亲ACEs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30,0.21,0.31),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0.20,0.20,0.28)(P值均<0.01);积极教养方式(民主性)与母亲ACEs和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0.29,P值均<0.01)。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母亲教养方式(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9.13%,7.34%,24.88%,12.05%,26.83%。结论 教养方式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改善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对减少ACEs母亲子代EPBs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变动事件 母亲 教育 情绪 行为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