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氏志贺菌感染后大鼠肠功能紊乱模型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徐雪梅 王巧民 +1 位作者 宋继中 代子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建立福氏志贺菌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5×109cfu/mL 4型福氏志贺菌2 mL灌胃,对照组大鼠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于灌胃后每日观察大鼠大便的性状,大便性状分级采用Br... 目的建立福氏志贺菌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5×109cfu/mL 4型福氏志贺菌2 mL灌胃,对照组大鼠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于灌胃后每日观察大鼠大便的性状,大便性状分级采用Bristol大便分级法。并于第1天、第3天、第14天、第21天行大便培养。并于第21天、42天和63天给大鼠行直结肠球囊扩张(CRD)观察其腹部回撤反射(AWR)评分来反映大鼠的内脏敏感性。上述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大鼠处死,取末端回肠及近端结肠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炎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性状改变在第3~4天最为明显,Bristol分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在感染后第1天及第3天大便培养出致病菌,在第14天及第21天大便培养均为阴性。在感染后第21天、42天、63天测得AWR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炎症。结论采用福氏志贺菌灌胃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感染后大鼠肠功能紊乱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肠功能紊乱 动物模型 内脏敏感性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食管异位胃粘膜内镜诊断18例
2
作者 时兰珍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年第10期597-597,共1页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0年5月-1994年6月,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达6088例。在连续内镜检查中发现比较少见的食管异位胃粘膜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2-62岁,平均39.2岁。所有病例均有不规则性上腹部疼痛,伴有吞咽不顺、咽感异常、胸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0年5月-1994年6月,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达6088例。在连续内镜检查中发现比较少见的食管异位胃粘膜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2-62岁,平均39.2岁。所有病例均有不规则性上腹部疼痛,伴有吞咽不顺、咽感异常、胸骨后闷痛等病史,无呕血黑便史。发病7d-12年。18例患者均行食管、胃肠钡餐摄片,检查结果,11例食管炎,7例慢性胃炎。 1.2 内镜检查 18例患者的病灶均为不规则粘膜暗红色或深红色,酷似胃粘膜样斑块,表面尚光滑。分布在食管各段各壁,与正常食管粘膜有明显界线。病灶直径为0.2-2.5cm,也可为点状、片状、条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疾病 食管异位胃粘膜 内窥镜检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