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后营养指数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预后中的意义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冯丹 王光明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794-799,共6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在食管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患者预后中的意义,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风险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阜阳市肿瘤医院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放疗前1周内实验室检查数据计算PNI。采用...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在食管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患者预后中的意义,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风险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阜阳市肿瘤医院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放疗前1周内实验室检查数据计算PNI。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PNI的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将患者分为低PNI组与高PNI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食管癌放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PNI最佳截断值为48.03,低PNI组与高PNI组的年龄、TNM分期和肿瘤直径资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高、肿瘤直径≥3 cm、处方剂量<60 Gy、和PNI<48.03是食管癌放疗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预测食管癌放疗患者死亡的列线图风险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46,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ROC曲线的AUC为0.881(95%CI=0.847~0.912),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PNI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基于PNI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食管癌放疗患者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食管癌 放疗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食管支架植入术加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光明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6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观察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加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方法对34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置放钛镍合金支架,然后放疗。结果食管支架置入后解除和缓解了吞咽困难,放射治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1、3年生存期分别为79.4%(27/34)和5.9%(2/34)。... 目的观察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加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方法对34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置放钛镍合金支架,然后放疗。结果食管支架置入后解除和缓解了吞咽困难,放射治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1、3年生存期分别为79.4%(27/34)和5.9%(2/34)。结论食管支架置入加放射治疗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金属支架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基于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癌痛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储薇薇 梅新宽 王丽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0期35-3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癌痛护理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癌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癌痛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64例晚期肿瘤癌痛患者按照简单抽样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基于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癌痛管理...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癌痛护理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癌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癌痛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64例晚期肿瘤癌痛患者按照简单抽样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基于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癌痛管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癌痛常规处理措施,观察2组癌痛患者癌痛控制效果、睡眠质量、负性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护一体化模式制定的综合癌痛管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晚期肿瘤患者癌痛、降低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在癌痛控制中具有良好地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肿瘤 癌痛 护理
下载PDF
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现状及其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英 韩霜 +3 位作者 李万芬 任利 刘晓艳 张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290-1293,1297,共5页
目的:通过对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ies,PIs)病人损伤结局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入院并有PIs的11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例和PIs相关资料,进行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ies,PIs)病人损伤结局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入院并有PIs的11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例和PIs相关资料,进行转归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18例病人共计带入277处PIs。其中1期26处(9.38%),2期125处(45.13%),3期36处(13.00%),4期1处(0.36%),深部组织损伤期32处(11.55%),不可分期57处(20.58%)。骶尾部82处(29.60%),髋部51处(18.41%),臀部32处(11.55%),足跟处36处(13.00%),背部21处(7.58%),足部16处(足跟除外的部位)(5.78%),外踝13处(4.69%),其他部位26处(9.39%)。发生1处PIs 54例(45.76%)病人,多处PIs 64例(54.24%)。单因素分析显示,无好转病例和好转病例组住院时间、入院后白蛋白水平、Braden评分、合并糖尿病和脑梗死、体质量指数、Barthel指数(BI)、损伤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好转组以1期和2期为主(合计构成比为67.97%),无好转组以3期及以上为主(合计构成比62.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raden评分高、入院后白蛋白高、住院时间长和BI得分高是压力性损伤好转的保护性因素(P<0.05~P<0.01)。结论: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具有复杂性和多发性,Braden评分、入院后白蛋白、住院时间和BI得分是其转归结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院外 转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