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忠奎 锁六军 +1 位作者 王永辉 夏元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静脉溶栓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0.00%(36/40)和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外周阻力、特性阻抗均较治疗前下降,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颈动脉外周阻力、特性阻抗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增加缺血病灶部位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降低颈动脉外周阻力和特性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取栓术 替罗非班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血清lncRNA CAI2、UA、Hcy和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周丽 夏元亮 +2 位作者 杜威 王亚军 张学东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34-339,共6页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CAI2 (LncRNA CAI2)、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于阜阳市肿瘤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CAI2 (LncRNA CAI2)、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于阜阳市肿瘤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将40例行常规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45例于溶栓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治疗患者纳入溶栓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LncRNA CAI2、UA、Hcy水平和脑血流灌注指标、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脑血流参数以及溶栓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P <0.05);治疗后24 h,2组LncRNACAI2和Hcy水平均下降,UA水平均上升,且溶栓组变化更显著(P <0.05);治疗后,2组患者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局部脑血流量(rCBF)均升高,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均下降,且溶栓组变化更显著(P <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升高,且溶栓组变化更显著(P <0.05);治疗后,2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下降,平均血流速度(Vm)均升高,且溶栓组变化更显著(P <0.05);2组转氨酶升高、皮疹、呕吐、恶心、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血清LncRNA CAI2、UA、Hcy水平和脑血供情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脑血流灌注 神经功能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CAI2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下载PDF
脑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韩忠奎 夏元亮 +2 位作者 锁六军 任明山 孙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是脑卒中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旨在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评分(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score, CAS)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 目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是脑卒中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旨在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评分(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score, CAS)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 N D )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 0 1 3年1 月至2 0 1 5年1 2 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缺血性卒中[ 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 IH S S )≤3 分] 患者2 6 5 例,其中非E N D 组2 2 6 例,EN D 组3 9 例.END定义为人院72 h 内任一时刻复评NIHSS评分较人院时增加2分或2分以上.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I、MRA、颈部CTA检查,计算CAS[ 包括大脑中动脉(M1、M2、M3) 、大脑前动脉(A1、A2 ) 、大脑后动脉(P1、P2 ) 、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起始部以前)狭窄≥ 5 0 % 的血管段均计1 分,C A S为上述总分],分析CAS与轻型缺血性卒中E N D 的联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估CAS对E N D 的预测能力,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基线 NIHSS 评分( OR = 2 .2 7 2 ,9 5 % CI:1 .3 5 2 - 3 .8 2 3 )、CAS 评分(0 R = 1.5 3 5 ,95%CI:1.162-2.011)是E N D 的危险因素.CAS判断E N D 的最佳截断点为2 分,灵敏度64.1% ,特异度68.1% . 结论对于CAS≥2 分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应高度警惕E N D 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缺血性卒中 脑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夏元亮 韩忠奎 +2 位作者 张颍 王永辉 卜磊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148-1149,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66.0%(P<0.05);治疗组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高于真性球麻痹患者的66.7%(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明显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征性MRI序列检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罗松江 代铁军 +2 位作者 韩忠奎 罗腾龙 李传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7期175-176,共2页
目的:分析使用MRI序列检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征性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7月—2020年7月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常使用MRI序列进行检查,明确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征性。将手术结果作... 目的:分析使用MRI序列检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征性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7月—2020年7月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常使用MRI序列进行检查,明确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征性。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并对其三叉神经特征性进行判断,对其神经和血管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MRI序列诊断方法诊断出疼痛侧血管神经之间存在切迹者16例,接触者21例,占比74.00%(37/50)。非疼痛侧阳性率占比为8.00%(4/50)。存在三叉神经痛症状的一侧血管接触、压迫神经占比相比于非疼痛侧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三叉神经痛症状的一侧血管压迫神经阳性率为52.00%(26/50),非疼痛侧阳性率为6.00%(3/50)。结论: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征性中使用MRI序列检查,诊断效果较好,主要致病因素为三叉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随之发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 特征性 MRI序列检查
下载PDF
首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韩忠奎 任明山 +1 位作者 夏元亮 锁六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影响预测指标目前尚不明确。文中拟探讨首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病灶的位置、数量与END的联系。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发病24 h... 目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影响预测指标目前尚不明确。文中拟探讨首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病灶的位置、数量与END的联系。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发病24 h内收治于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17例。所有患者完成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检查,探讨微出血病灶的位置、数量与END的联系。结果 END发生率占35.0%。其中检出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阳性患者33例,占43.4%。CMBs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EN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在病灶数量分级的比较中,〉5个CMBs病灶的患者发生END的可能性显著增加(P=0.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对于CMBs阴性患者,CMBs病灶数目〉5个与END存在相关性(OR=3.14,95%CI:1.22-8.13),≤5个CMBs病灶与END不存在统计学关联(OR=1.12,95%CI:0.53-2.37)。CMBs病灶位置与END发生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磁共振SWI成像中的CMBs病灶分布位置与早期神经功能波动无关,但5处以上的CMBs病灶可能是END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腔隙性脑梗死
下载PDF
康复锻炼时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锁素芹 高燕 田雪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49-1252,125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中不同康复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共80例,随机分成24 h组和72 h组,各40例,2组康复锻炼项目和模式相同,分别于卒中后24 h和72 h进行康复锻炼,比较2组病人康复锻炼前后神经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中不同康复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共80例,随机分成24 h组和72 h组,各40例,2组康复锻炼项目和模式相同,分别于卒中后24 h和72 h进行康复锻炼,比较2组病人康复锻炼前后神经功能(NIHSS)、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的差异。结果:2组病人康复锻炼前,NIHSS、FMA、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和康复后3个月,2组病人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24 h组降低程度高于72 h组(P<0.01);2组病人上肢和下肢运动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24 h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72 h组(P<0.01)。结论:对于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来说,卒中后24 h即开展基于肌力评估的康复锻炼,效果优于72 h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锻炼时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缝隙连接与运动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雷 陈先文 夏元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871-875,共5页
缝隙连接是细胞间信号转导的重要方式。缝隙连接及其所组成的蛋白结构和(或)功能改变与多种疾病相关。运动障碍性疾病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与缝隙连接有一定的关联性,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治疗机制的关键因... 缝隙连接是细胞间信号转导的重要方式。缝隙连接及其所组成的蛋白结构和(或)功能改变与多种疾病相关。运动障碍性疾病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与缝隙连接有一定的关联性,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治疗机制的关键因素。本文就缝隙连接及其与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性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接合部 连接蛋白类 运动障碍 综述
下载PDF
一种酿酒用工业微生物简易扩大培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程伟 王海雷 +7 位作者 汪焰胜 黄训端 丁雷 高志远 薛锡佳 吴宏萍 谢国排 彭兵 《酿酒科技》 2016年第11期72-76,79,共6页
提供发酵产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数量充足且不被杂菌污染的生产菌种,是种子制备工艺的关键;其中,扩大培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在微生物扩大培养种子制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种子制备的质量与效率。探讨了一种酿酒用工业微生物简... 提供发酵产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数量充足且不被杂菌污染的生产菌种,是种子制备工艺的关键;其中,扩大培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在微生物扩大培养种子制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种子制备的质量与效率。探讨了一种酿酒用工业微生物简易扩大培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该简易培养装置包括1 m3小培养罐和5 m3扩大培养罐,并配备有罐体保温罩、空气压缩机、搅拌器、循环盘管、温度传感器和液位计等;该装置的罐体呈圆柱体,分别开启蒸汽、搅拌机、循环水等对应管线或装置,可实现蒸汽加热杀菌、搅拌、冷却或保温、温度及液位监测等,提高酿酒用工业微生物扩大培养的效率,尤其适用于复合己酸菌液的培养。该装置可基本实现酿酒用工业微生物的密闭连续性扩大培养、有效避免杂菌污染,且微生物生长旺盛、酶活较传统扩大培养方式大为提高,生产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 工业微生物 扩大培养 装置 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