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LVIS支架与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疗效
1
作者 付彬 许文庆 +4 位作者 沈军 邹杰 刘雷 郑相虎 张静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目的:分析LVIS支架与弹簧圈栓塞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82例临床资料。弹簧圈栓塞治疗为传统弹簧圈栓塞组,LVIS支架技术下的弹簧圈栓塞治疗为LVIS支架组,对比两组患... 目的:分析LVIS支架与弹簧圈栓塞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82例临床资料。弹簧圈栓塞治疗为传统弹簧圈栓塞组,LVIS支架技术下的弹簧圈栓塞治疗为LVIS支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LVIS支架组RS评分低于传统弹簧圈栓塞组(P<0.05);Raymond评分1级发生率高于传统弹簧圈栓塞组(P<0.05);手术后LVIS支架组患者的SR、AR、高度和长度特征明显低于传统弹簧圈栓塞组(P<0.05);LVIS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低于传统弹簧圈栓塞组32.5%(P<0.05)。结论:应用LVIS支架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安全有效,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IS支架 颅内破裂动脉瘤 近远期疗效 动脉瘤影像
下载PDF
天幕开窗治疗枕大池扩大1例
2
作者 邹杰 许文庆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22-222,共1页
1病例介绍患儿,男,18个月,因头部外伤后呕吐四日入院,入院查体:神清、痛苦面容,头颅前后径明显增大.颅脑CT示枕大池及颅后窝蛛网膜下腔明显扩大.入院诊断为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第一次手术行左侧颅后窝旁正中切口,术中见囊肿内压力很高,天... 1病例介绍患儿,男,18个月,因头部外伤后呕吐四日入院,入院查体:神清、痛苦面容,头颅前后径明显增大.颅脑CT示枕大池及颅后窝蛛网膜下腔明显扩大.入院诊断为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第一次手术行左侧颅后窝旁正中切口,术中见囊肿内压力很高,天幕明显受压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幕开窗 枕大池扩大 诊断 治疗 幼儿
下载PDF
可重复使用硬通道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
3
作者 邹杰 付彬 许文庆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0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可重复使用硬通道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方法:用全不锈钢材料制造仿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的可重复使用硬通道微创针,不用粉碎针芯,用戊二醛浸泡消毒的该针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使用后清洁,再用戊二醛... 目的:探讨可重复使用硬通道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方法:用全不锈钢材料制造仿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的可重复使用硬通道微创针,不用粉碎针芯,用戊二醛浸泡消毒的该针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使用后清洁,再用戊二醛浸泡备用,使用方法同一次性硬通道微创针。结果:2007-2015年共行微创钻孔引流或微创钻孔引流+普通钻孔引流102例,术后复发1例,再次微创手术治疗,无感染病例,102例均恢复良好。结论:可重复使用硬通道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 微创 硬通道 血肿 复发率
下载PDF
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现状及其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英 韩霜 +3 位作者 李万芬 任利 刘晓艳 张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290-1293,1297,共5页
目的:通过对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ies,PIs)病人损伤结局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入院并有PIs的11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例和PIs相关资料,进行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ies,PIs)病人损伤结局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入院并有PIs的11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例和PIs相关资料,进行转归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18例病人共计带入277处PIs。其中1期26处(9.38%),2期125处(45.13%),3期36处(13.00%),4期1处(0.36%),深部组织损伤期32处(11.55%),不可分期57处(20.58%)。骶尾部82处(29.60%),髋部51处(18.41%),臀部32处(11.55%),足跟处36处(13.00%),背部21处(7.58%),足部16处(足跟除外的部位)(5.78%),外踝13处(4.69%),其他部位26处(9.39%)。发生1处PIs 54例(45.76%)病人,多处PIs 64例(54.24%)。单因素分析显示,无好转病例和好转病例组住院时间、入院后白蛋白水平、Braden评分、合并糖尿病和脑梗死、体质量指数、Barthel指数(BI)、损伤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好转组以1期和2期为主(合计构成比为67.97%),无好转组以3期及以上为主(合计构成比62.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raden评分高、入院后白蛋白高、住院时间长和BI得分高是压力性损伤好转的保护性因素(P<0.05~P<0.01)。结论: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具有复杂性和多发性,Braden评分、入院后白蛋白、住院时间和BI得分是其转归结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院外 转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军 许文庆 +2 位作者 付彬 郑相虎 张静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早期诊治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脑室外引流手术患者114例,根据其有无穿刺道出血分为出血组(28例...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早期诊治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脑室外引流手术患者114例,根据其有无穿刺道出血分为出血组(28例)及未出血组(8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患者年龄、脑卒中史、术前抗血小板药物、术前抗凝药物穿刺次数高于未出血组,同期颅脑手术率低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抗血小板药物(OR=7.205,95%CI:2.243~23.144)、穿刺次数(OR=2.473,95%CI:1.315~4.650)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同期颅脑手术(OR=0.163,95%CI:0.038~0.702)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术前抗血小板药物和穿刺次数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期颅脑手术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临床中应注意积极预防、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穿刺道出血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