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标本来源的肺腺癌(Adenocarcinoma of Lung)初诊患者中EGFR、KRAS、ERBB2以及ALK四种驱动基因的突变检出情况及其临床特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583例肺腺癌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标本二代测序结果...目的探讨不同标本来源的肺腺癌(Adenocarcinoma of Lung)初诊患者中EGFR、KRAS、ERBB2以及ALK四种驱动基因的突变检出情况及其临床特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583例肺腺癌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标本二代测序结果,对比不同标本来源下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及与其年龄、性别、吸烟史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联。结果583例肺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型为257例(44.08%),年龄≤65岁、不吸烟的女性患者突变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经组织取材检出最佳,其中具体组织取材方法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492,>0.05),但经内镜下、手术获取标本明显优于血液标本(P=0.033、P=0.020,<0.05);KRAS基因突变型为38例(6.52%),男性吸烟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ALK基因突变型为22例(3.77%),女性、不吸烟患者突变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二者的不同标本来源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78、P=0.423,>0.05),但仍以组织取材为先;ERBB2基因突变型为24例(4.12%),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及肿瘤分期的基因突变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标本来源于组织、血液、胸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其中经皮肺穿刺明显优于血液检出(P=0.033,<0.05)。结论二代测序下不同肿瘤标本的来源途径及初诊肺腺癌患者的部分临床特征对四种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存在一定临床意义,临床上应选择相对优势的检测标本送检。展开更多
目的建立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通过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dieal solution,TOPSIS)法对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应用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方法...目的建立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通过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dieal solution,TOPSIS)法对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应用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结合相关指南和文献,制定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依据建立的标准收集151例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临床信息,包括基础疾病、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用法用量、临床结局等,采用加权TOPSIS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51份病例中,完全符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合理评价标准15例,不合理原因主要集中在联合用药不适宜71例(47.02%)、用药前后未监测电解质49例(32.45%)、遴选药物不适宜(胆汁淤积型肝损伤)33例(21.85%)、无适应证用药23例(15.23%)。相对近似度(Ci)≥0.9有24例(15.89%),0.8≤Ci<0.9有2例(1.33%),0.7≤Ci<0.8有68例(45.03%)、0.6≤Ci<0.7有42例(27.82%)、0.5≤Ci<0.6有15例(9.93%),通过加权TOPSIS法,判为合理用药24例(15.89%),判为基本合理用药112例(74.18%),判为不合理用药15例(9.93%)。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合理性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评价结果显示医院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使用基本合理,但在联合用药、监测电解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其使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标本来源的肺腺癌(Adenocarcinoma of Lung)初诊患者中EGFR、KRAS、ERBB2以及ALK四种驱动基因的突变检出情况及其临床特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583例肺腺癌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标本二代测序结果,对比不同标本来源下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及与其年龄、性别、吸烟史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联。结果583例肺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型为257例(44.08%),年龄≤65岁、不吸烟的女性患者突变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经组织取材检出最佳,其中具体组织取材方法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492,>0.05),但经内镜下、手术获取标本明显优于血液标本(P=0.033、P=0.020,<0.05);KRAS基因突变型为38例(6.52%),男性吸烟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ALK基因突变型为22例(3.77%),女性、不吸烟患者突变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二者的不同标本来源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78、P=0.423,>0.05),但仍以组织取材为先;ERBB2基因突变型为24例(4.12%),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及肿瘤分期的基因突变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标本来源于组织、血液、胸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其中经皮肺穿刺明显优于血液检出(P=0.033,<0.05)。结论二代测序下不同肿瘤标本的来源途径及初诊肺腺癌患者的部分临床特征对四种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存在一定临床意义,临床上应选择相对优势的检测标本送检。
文摘目的建立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通过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dieal solution,TOPSIS)法对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应用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结合相关指南和文献,制定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依据建立的标准收集151例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临床信息,包括基础疾病、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用法用量、临床结局等,采用加权TOPSIS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51份病例中,完全符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合理评价标准15例,不合理原因主要集中在联合用药不适宜71例(47.02%)、用药前后未监测电解质49例(32.45%)、遴选药物不适宜(胆汁淤积型肝损伤)33例(21.85%)、无适应证用药23例(15.23%)。相对近似度(Ci)≥0.9有24例(15.89%),0.8≤Ci<0.9有2例(1.33%),0.7≤Ci<0.8有68例(45.03%)、0.6≤Ci<0.7有42例(27.82%)、0.5≤Ci<0.6有15例(9.93%),通过加权TOPSIS法,判为合理用药24例(15.89%),判为基本合理用药112例(74.18%),判为不合理用药15例(9.93%)。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合理性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评价结果显示医院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使用基本合理,但在联合用药、监测电解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