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3-二氧戊环基LiCF_3SO_3电解液对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单质硫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
10
1
作者
苑克国
王安邦
+2 位作者
余仲宝
王维坤
杨裕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38-1741,共4页
测试了二元和多元溶剂组分的1,3-二氧戊环基LiCF3SO3电解液的粘度、离子电导率和单质硫的溶解度.研究结果表明,由较强的给电子能力溶剂组成的低粘度电解液较容易提高单质硫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和可逆性能,有利于提高单质硫在2.10V附近的...
测试了二元和多元溶剂组分的1,3-二氧戊环基LiCF3SO3电解液的粘度、离子电导率和单质硫的溶解度.研究结果表明,由较强的给电子能力溶剂组成的低粘度电解液较容易提高单质硫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和可逆性能,有利于提高单质硫在2.10V附近的低放电平台电位和放电比容量.DOL-DME LiCF3SO3电解液能够较好地改善单质硫电极的表面钝化层结构,促进电活性物质离子扩散和降低界面电荷传递阻抗,从而表现出很好的放电倍率特性.在室温下充放电流密度分别为0.1和0.2mA/cm2时,单质硫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92mA.h/g,第29次放电比容量达到412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
锂硫电池
单质硫
正极材料
溶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硫代聚苯胺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
9
2
作者
苑克国
王安邦
+1 位作者
曹高萍
杨裕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17-2121,共5页
通过聚苯胺合成了多氯代聚苯胺以及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硫代聚苯胺,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对反应产物多氯代聚苯胺和多硫代聚苯胺进行了化学结构和形貌分析. XPS结果表明, 多硫代聚苯胺没有明显的π-π*电...
通过聚苯胺合成了多氯代聚苯胺以及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硫代聚苯胺,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对反应产物多氯代聚苯胺和多硫代聚苯胺进行了化学结构和形貌分析. XPS结果表明, 多硫代聚苯胺没有明显的π-π*电子离域现象. 多硫代聚苯胺的主链聚苯胺对侧链S-S未发现有明显的电化学催化作用. 多硫代聚苯胺的充放电曲线及其微分曲线表明, 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存在3个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在2.07 V处有一个明显的放电电位平台. 放电比容量在30次循环中能够维持在181~187 mA·h/g之间, 循环效率达到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多氯代聚苯胺
多硫代聚苯胺
制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3
作者
邱景义
余仲宝
+1 位作者
王维坤
杨裕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对固相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多羟基化法、沉淀法、喷雾干燥法和模板法等合成正极材料LiMnPO4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为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进行的碳包覆或掺杂工作;在LiMnPO4热稳定性方面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热...
对固相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多羟基化法、沉淀法、喷雾干燥法和模板法等合成正极材料LiMnPO4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为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进行的碳包覆或掺杂工作;在LiMnPO4热稳定性方面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热稳定性方面的相关研究做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合成
改性
稳定性
磷酸锰锂(LiMnPO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合成方法综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邱景义
马骏
翟茂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05,110,共6页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FB)具有储能效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可靠、低成本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作为VRFB的核心部件,离子交换膜应具有钒离子透过率低、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能.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FB)具有储能效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可靠、低成本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作为VRFB的核心部件,离子交换膜应具有钒离子透过率低、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能.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对比了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开发适用于VRFB的高性能离子交换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离子交换膜
合成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用有机溶剂的进展
5
作者
李萌
邱景义
+1 位作者
余仲宝
廖红英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对近年来在通过改善溶剂的性能来提高电解液离子传导能力,以满足锂离子电池高功率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指出了高功率型电解液用有机溶剂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功率
非水液态电解液
有机溶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六氟磷酸锂浓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6
作者
饶蕾
李萌
+1 位作者
余仲宝
韩敏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配制不同浓度(0.8~2.2 mol/L)的Li PF6/EC+EMC+DMC(质量比1∶1∶1)电解液,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并结合Li^+迁移数、电导率和黏度等参数的测试,研究锂盐浓度和电解液物化参数对电池倍率性能、循环性...
配制不同浓度(0.8~2.2 mol/L)的Li PF6/EC+EMC+DMC(质量比1∶1∶1)电解液,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并结合Li^+迁移数、电导率和黏度等参数的测试,研究锂盐浓度和电解液物化参数对电池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的影响。电解液浓度为1.6~1.8 mol/L时,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最佳。电解液浓度为1.6 mol/L和1.8 mol/L的电池在3.65~2.00 V循环,20.0 C放电相对于0.5 C时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9.10%、91.1%;以1.0 C充电、10.0 C放电循环300次,容量保持率分别为56.22%、6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盐浓度
Li^+迁移数
电导率
电池功率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3-二氧戊环基LiCF_3SO_3电解液对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单质硫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
10
1
作者
苑克国
王安邦
余仲宝
王维坤
杨裕生
机构
防化研究院军用化学电源研发中心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38-1741,共4页
基金
国家'八六三'计划'十五'先进能源材料主题基金(批准号:2001AA302301)资助
文摘
测试了二元和多元溶剂组分的1,3-二氧戊环基LiCF3SO3电解液的粘度、离子电导率和单质硫的溶解度.研究结果表明,由较强的给电子能力溶剂组成的低粘度电解液较容易提高单质硫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和可逆性能,有利于提高单质硫在2.10V附近的低放电平台电位和放电比容量.DOL-DME LiCF3SO3电解液能够较好地改善单质硫电极的表面钝化层结构,促进电活性物质离子扩散和降低界面电荷传递阻抗,从而表现出很好的放电倍率特性.在室温下充放电流密度分别为0.1和0.2mA/cm2时,单质硫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92mA.h/g,第29次放电比容量达到412mA.h/g.
关键词
电解液
锂硫电池
单质硫
正极材料
溶剂
Keywords
Electrolyte
Lithium sulfur battery
Elemental sulfur
Cathode material
Solvent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TM912.9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硫代聚苯胺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
9
2
作者
苑克国
王安邦
曹高萍
杨裕生
机构
防化研究院军用化学电源研发中心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17-212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01AA302301)资助
文摘
通过聚苯胺合成了多氯代聚苯胺以及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硫代聚苯胺,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对反应产物多氯代聚苯胺和多硫代聚苯胺进行了化学结构和形貌分析. XPS结果表明, 多硫代聚苯胺没有明显的π-π*电子离域现象. 多硫代聚苯胺的主链聚苯胺对侧链S-S未发现有明显的电化学催化作用. 多硫代聚苯胺的充放电曲线及其微分曲线表明, 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存在3个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在2.07 V处有一个明显的放电电位平台. 放电比容量在30次循环中能够维持在181~187 mA·h/g之间, 循环效率达到94%.
关键词
正极材料
多氯代聚苯胺
多硫代聚苯胺
制备
Keywords
Cathode material
Polychloropolyaniline
Polysulfurpolyaniline
Preparation
分类号
O645 [理学—物理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3
作者
邱景义
余仲宝
王维坤
杨裕生
机构
防化研究院军用化学电源研发中心
出处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文摘
对固相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多羟基化法、沉淀法、喷雾干燥法和模板法等合成正极材料LiMnPO4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为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进行的碳包覆或掺杂工作;在LiMnPO4热稳定性方面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热稳定性方面的相关研究做了总结。
关键词
正极材料
合成
改性
稳定性
磷酸锰锂(LiMnPO4)
Keywords
cathode material
synthesis
modification
stability
lithium manganese phosphate(LiMnPO4)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合成方法综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邱景义
马骏
翟茂林
机构
北京大学
化学
与分子工程学院
防化研究院军用化学电源研发中心
出处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05,11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973014)
文摘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FB)具有储能效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可靠、低成本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作为VRFB的核心部件,离子交换膜应具有钒离子透过率低、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能.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对比了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开发适用于VRFB的高性能离子交换膜的建议.
关键词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离子交换膜
合成方法
Keywords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ion exchange membrane
synthetic method
分类号
TM912.9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用有机溶剂的进展
5
作者
李萌
邱景义
余仲宝
廖红英
机构
防化研究院军用化学电源研发中心
北京
化学
试剂
研究
所
出处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文摘
对近年来在通过改善溶剂的性能来提高电解液离子传导能力,以满足锂离子电池高功率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指出了高功率型电解液用有机溶剂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功率
非水液态电解液
有机溶剂
Keywords
Li-ion battery
high power performance
non-aqueous electrolyte
organic solvent
分类号
TM912.9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六氟磷酸锂浓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6
作者
饶蕾
李萌
余仲宝
韩敏芳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化学
与环境工程学院
防化研究院军用化学电源研发中心
出处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文摘
配制不同浓度(0.8~2.2 mol/L)的Li PF6/EC+EMC+DMC(质量比1∶1∶1)电解液,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并结合Li^+迁移数、电导率和黏度等参数的测试,研究锂盐浓度和电解液物化参数对电池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的影响。电解液浓度为1.6~1.8 mol/L时,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最佳。电解液浓度为1.6 mol/L和1.8 mol/L的电池在3.65~2.00 V循环,20.0 C放电相对于0.5 C时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9.10%、91.1%;以1.0 C充电、10.0 C放电循环300次,容量保持率分别为56.22%、62.6%。
关键词
锂盐浓度
Li^+迁移数
电导率
电池功率特性
Keywords
lithium salt concentration
Li^+ transference number
conductivity
rate performance
分类号
TQ131.1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3-二氧戊环基LiCF_3SO_3电解液对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单质硫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苑克国
王安邦
余仲宝
王维坤
杨裕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硫代聚苯胺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苑克国
王安邦
曹高萍
杨裕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的研究进展
邱景义
余仲宝
王维坤
杨裕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合成方法综述
邱景义
马骏
翟茂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用有机溶剂的进展
李萌
邱景义
余仲宝
廖红英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六氟磷酸锂浓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饶蕾
李萌
余仲宝
韩敏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