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隐球菌感染的磁共振影像分析
1
作者 梁娜娜 李萍 +1 位作者 齐妮妮 黄常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7期205-206,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影像(MRI)在颅脑隐球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共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影像中心提供的105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颅脑隐球菌感染的患者,获得患者完整资料后进行分析。对以上105例患者全部开展MRI诊断,分析在MR... 目的:分析磁共振影像(MRI)在颅脑隐球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共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影像中心提供的105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颅脑隐球菌感染的患者,获得患者完整资料后进行分析。对以上105例患者全部开展MRI诊断,分析在MRI影像学中颅脑隐球菌感染影像学特征及异常信号发生情况,其中MRI影像学特征分析以及检查分别为:增强扫描是否存在强化、病变特征、异常信号分布以及异常信号特征。结果:105例患者中异常信号分布最多的是颅脑基底节,MRI病变特征占据比例最高是V R间隙扩大(单侧或双侧)。25例肉芽肿形成患者主要MRI信号特征为:T1WI低信号;FLAIR以及T2WI高信号;1例T1WI增强有强化。60例VR间隙扩大(单侧或双侧)患者MRI信号特征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FLAIR以及T2WI高信号;T1WI增强无强化。结论:采用MRI诊断后显示颅脑隐球菌感染患者信号异常率偏高,并且肉芽肿病变以及脑血管间隙扩大是隐球菌感染主要病变特征,T1W I低信号,胶样假性囊肿病变、斑片杨信号病变以及粟粒样结节病变所占比例相对偏低,增强扫描以后无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颅脑 隐球菌感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张鹏 滕飞飞 +2 位作者 王泽芬 李萍 王传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353-1356,1395,共5页
目的构建重症颅脑损伤(sTBI)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阳光融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06例sTBI患者,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46例患者用于建模(建模组),... 目的构建重症颅脑损伤(sTBI)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阳光融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06例sTBI患者,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46例患者用于建模(建模组),其中围手术期发生DVT老年患者33例作为DVT组,其余113例患者作为非DVT组。将2022年7月—2023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用于外部验证(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VT形成的高危因素,根据AUC及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模型效能。结果两组高血糖、高血压、多发伤、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1 d、血管活性药、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失血量、血红蛋白(Hb)、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同型半胱氨酸(Hcy)、肺部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多发伤、血管活性药、血浆D-二聚体、肺部感染、受伤至手术时间是老年sTBI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AUC为0.912,P<0.05,95%CI为0.859~0.962,最大约登指数为0.667,灵敏度为0.738,特异度为0.945,最佳截断值为0.209;验证组中AUC为0.805,本预测模型的灵敏度为0.625,特异度为0.898,准确率为83.6%。结论肺部感染、血管活性药使用、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mg/L、高血糖、多发伤、受伤至手术时间>5 d可增加老年sTBI患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老年 围手术期 深静脉血栓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罕见硬膜下骨瘤的MS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方元 刘静 +2 位作者 杨春波 钟德珍 姜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4例行64排SCT扫描并手术病理证实的硬膜下骨瘤的CT表现,探讨其CT表现特点。方法采用Philips 64排SCT扫描机,行常规颅脑CT定位扫描、平扫,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平扫完成后薄层重建全部图像,重建后薄层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MPR... 目的通过分析4例行64排SCT扫描并手术病理证实的硬膜下骨瘤的CT表现,探讨其CT表现特点。方法采用Philips 64排SCT扫描机,行常规颅脑CT定位扫描、平扫,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平扫完成后薄层重建全部图像,重建后薄层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MPR图像重建。结果病变均发生在左侧额叶凸面,位于额骨内板下方,与正常颅骨内板间有条形透亮间隙,不进入脑沟,不跨中线,额叶脑组织轻度受压。其中3例较大病变呈沿硬脑膜形态分布的波浪状骨性密度影,内部呈典型的粗大骨小梁结构,周缘有线样骨皮质包绕;1例病变较小,病变呈典型长骨样表现,周边为骨皮质,中心为骨髓腔。手术及病理均证实为左侧额部硬膜下骨瘤。结论硬膜下骨瘤特征性CT表现为额骨内板下方典型的骨样结构,与正常颅骨内板有透亮间隙相隔,不进入脑沟。MSCT薄层MPR重建后显示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DCT能谱成像在胰腺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方元 张迎云 +3 位作者 吴飞 郭中霞 高硕 杨春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不可切除胰腺癌的能谱成像,探讨多排螺旋CT能谱成像在胰腺癌不可切除征象的价值方法采用GE宝石能谱CT Discovery CT750 HD(HDCT)及德国Arich双筒高压注射器行宝石能谱CT平扫、GSI双期增强扫描。在工作站上... 目的通过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不可切除胰腺癌的能谱成像,探讨多排螺旋CT能谱成像在胰腺癌不可切除征象的价值方法采用GE宝石能谱CT Discovery CT750 HD(HDCT)及德国Arich双筒高压注射器行宝石能谱CT平扫、GSI双期增强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GSI分析。结果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单能量衰减曲线均是平行的,斜率相同;多发的各转移淋巴结之间单能量衰减曲线是重叠;血管内瘤栓与原发灶的单能量衰减曲线重合,而血管内血栓的单能量衰减曲线明显低平,与原发灶的单能量衰减曲线存在着明显差别;单能量衰减曲线显示病灶周围脂肪有浸润者能谱曲线与原发灶具有相同的斜率,曲线位于病灶与正常的腹腔脂肪曲线之间;单能量衰减曲线显示肝转移瘤与原发灶能谱曲线几乎重叠,各肝转移瘤之间具有完全相同的能谱曲线。肝囊肿曲线低平,和原发灶具有完全不同的斜率;单能量衰减曲线显示转移部位和原发灶曲线重叠,而与正常的胃肠道结构曲线存在差异。结论通过能谱分析,进一步分析病变的组织成分,有助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判断,为胰腺癌是否可行手术切除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神经皮肤黑变病并颅内黑色素瘤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杰 于谦 +4 位作者 刘岩 张舒婉 常海春 李涛 辛国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91-191,共1页
1病例资料男,16岁。因发现全身多发褐色至黑色斑块1年、间断性恶心呕吐伴癫痫发作半年于2017年6月8日首次入住我院。脑电图示多发癫痫样放电波。颅脑MRI检查显示,脑实质表面软脑膜弥漫性增厚、强化(图1A)。MRV示静脉窦血液回流欠佳(图1B... 1病例资料男,16岁。因发现全身多发褐色至黑色斑块1年、间断性恶心呕吐伴癫痫发作半年于2017年6月8日首次入住我院。脑电图示多发癫痫样放电波。颅脑MRI检查显示,脑实质表面软脑膜弥漫性增厚、强化(图1A)。MRV示静脉窦血液回流欠佳(图1B、1C)。给予降颅内压、抗癫痫、营养神经、抗病毒等药物治疗。近半年内,上述症状反复发作6次,腰椎穿刺术取脑脊液病理学检查见黑色素瘤细胞及蛛网膜上皮细胞;脑脊液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脑脊液)50×10^6/L;脑脊液生化检查示脑脊液乳酸脱氢酶63.31U/L,微量蛋白3357.98mg/L。考虑为“颅内黑色素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黑色素瘤 神经皮肤黑变病 显微手术
下载PDF
CT和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培霞 陈靖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6期163-16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采用CT和M R对其进行诊断,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并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采用CT和M R对其进行诊断,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并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 R诊断良恶性肾脏占位性病变的符合率和准确度。结果:53例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经CT扫描,共检出良性病变16例,恶性病变37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22%、91.43%,其诊断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4.91%(45/53);经MR扫描,共检出良性病变16例,恶性病变37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67%、88.57%,其诊断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1.13%(43/53),两种方法诊断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和M R在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过程中,效果基本相当,但二者诊断的原理不同,技术优势不同,可以联合应用,发挥互补优势,提高诊断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 肾脏占位性病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