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奥美拉唑钠针剂和奥美拉唑针剂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旭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0期3431-3433,共3页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消化内科属于常见病与多发病,包括食管出血、胃出血、十二指肠出血等,疾病发生后易导致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症状[1]。上消化道出血具备复杂病因,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主要致病因素,出血量...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消化内科属于常见病与多发病,包括食管出血、胃出血、十二指肠出血等,疾病发生后易导致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症状[1]。上消化道出血具备复杂病因,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主要致病因素,出血量过大或无法止血,则会引发心悸、面色苍白、血压降低、晕厥,甚至危及生命[2]。为快速止血,临床上以抑酸为主,质子泵抑制剂为常用抑酸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钠等[3]。目前对两种药物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研究并无过多报道[4]。本次研究选取上消化道出血84例,比较艾司奥美拉唑钠针剂和奥美拉唑针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出血 主要致病因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面色苍白 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胃黏膜病变 抑酸药物 快速止血
下载PDF
胃镜下止血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旭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3289-3291,共3页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患者机体肝功能受到明显损伤,门脉压力升高,容易引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以及继发感染的出现[1]。有研究报道表明,食管...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患者机体肝功能受到明显损伤,门脉压力升高,容易引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以及继发感染的出现[1]。有研究报道表明,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为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具备较大出血量,同时止血后易发生再次出血,因此需应用特殊的止血措施[2]。目前临床上在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联合胃镜下止血为主要方式,但由于患者机体通常不具备稳定生命体征,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因此开展早期急诊胃镜下止血风险较高,液体复苏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 慢性进行性疾病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胃镜下止血 止血措施 明显损伤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规范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旭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特征及内科规范治疗措施,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特征及内科规范治疗措施,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替普瑞酮+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Hp转阴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的89.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阴率为92.5%,随访复发率为2.5%;对照组转阴率为71.1%,随访复发率为10.5%,2组数据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规范的替普瑞酮+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的用药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清除Hp,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 规范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
下载PDF
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学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中使用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4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组给予小剂量奥美... 目的探讨临床中使用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4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组给予小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和81.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使用小剂量的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和多潘立酮的治疗效果相近,但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多潘立酮组相比较明显减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奥美拉唑 多潘立酮
下载PDF
胃镜检查前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阻止患者吞咽唾沫对上消化道黏膜可见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旭光 《实用医技杂志》 2021年第2期254-256,共3页
胃镜检查为临床内科常用的检查手段,其可对上消化道病变得到准确诊断,但胃镜检查结果受检查视野的影响,而受检者机体消化道内存在的黏液与泡沫会影响胃镜视野清晰度,导致检查结果受影响[1]。为提升胃镜检查准确度,需采取有效措施使黏液... 胃镜检查为临床内科常用的检查手段,其可对上消化道病变得到准确诊断,但胃镜检查结果受检查视野的影响,而受检者机体消化道内存在的黏液与泡沫会影响胃镜视野清晰度,导致检查结果受影响[1]。为提升胃镜检查准确度,需采取有效措施使黏液与泡沫产生的干扰减轻。临床上主要应用利多卡因胶浆开展胃镜检查前的局部麻醉,但服用后会增加唾沫的黏附,患者吞咽唾液后可能对黏膜可见度产生影响[2]。本次研究就选取胃镜检查患者220例,探讨胃镜检查前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阻止患者吞咽唾沫对上消化道黏膜可见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内科 胃镜检查 利多卡因胶浆 局部麻醉 可见度 宣传教育 黏液 吞咽
下载PDF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及预后作用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晖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2期3795-3796,共2页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类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黏膜炎症,对患者正常生活、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均带来了严重且恶劣的影响。此疾病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大肠黏膜下层与大肠黏膜处,临床当前尚未明确此疾病的病因[1]。本研...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类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黏膜炎症,对患者正常生活、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均带来了严重且恶劣的影响。此疾病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大肠黏膜下层与大肠黏膜处,临床当前尚未明确此疾病的病因[1]。本研究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及预后作用进行探析,对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精细化护理干预 临床及预后 黏膜炎症 大肠黏膜 慢性非特异性 现报告如下 病变部位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冯秀生 赵灏 赵军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39-641,共3页
目的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例EG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女性为5∶4,年龄为22-57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8/9... 目的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例EG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女性为5∶4,年龄为22-57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8/9)、腹泻(6/9)、呕吐(5/9)、腹胀(4/9)、腹水(3/9)。7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胃镜、肠镜下表现多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活检可见大量嗜酸细胞(EOS)浸润,1例胃镜、1例肠镜下黏膜正常。6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对EG的诊断有提示作用;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胃肠道黏膜多点活检病理检查对EG诊断有重要价值;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良好,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嗜酸细胞 诊断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秀生 庞梅梅 刘旭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 (IC)患者的临床、内镜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分析 2 4例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病理组织学、选择性血管造影、治疗反应等改变。结果 本病多发生于 5 0岁以...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 (IC)患者的临床、内镜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分析 2 4例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病理组织学、选择性血管造影、治疗反应等改变。结果 本病多发生于 5 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87.5 0 % ) ,女性多见 (女∶男为 2∶1) ,且多数 (79.2 % )伴有基础疾病 ,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心律失常、腹部手术史。临床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 ,病变多数局限在左半结肠。病变大多为一过性 ,早期内镜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和尽早使用扩血管及防治感染药物治疗 ,多数预后良好。结论 结肠镜检查、选择性血管造影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 (IC)的主要方法。本病应尽早选用扩血管及防治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缺血性 结肠镜检查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联用丹参注射液和硫酸镁溶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旭光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0期293-294,共2页
目的:探讨联用丹参注射液和33%硫酸镁溶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联用丹参注射液和33%硫酸镁溶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33%硫酸镁溶液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和33%硫酸镁溶液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腹痛症状缓解的时间、血淀粉酶值恢复正常的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观察组患者IL-6的水平、CRP的水平及其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腹痛症状缓解的时间、血淀粉酶值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丹参注射液和33%硫酸镁溶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33%硫酸镁溶液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两种消毒法对流动献血车消毒效果对比研究
10
作者 杨桂林 孙珊珊 +1 位作者 王桂梅 赵承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3期401-402,共2页
为保障医疗用血质量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颁布实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目前,献血场所分为固定、临时和献血车3种类型。献血车可随意移动,方便献血,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献... 为保障医疗用血质量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颁布实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目前,献血场所分为固定、临时和献血车3种类型。献血车可随意移动,方便献血,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献血车内空间小、人员多.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比一般环境要多且复杂,而侵入性操作必须在车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献血车 消毒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消毒法 无偿献血制度 侵入性操作 医疗用血 身体健康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重力牵引治疗结肠憩室内侧向发育型肿瘤1例
11
作者 项英 赵灏 +1 位作者 王亚楠 徐桂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结肠憩室内合并肿瘤较少见,通常伴随着早期进展、恶性程度高等特点,早期符合适应证可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介绍一例结肠憩室内侧向发育型肿瘤通过重力牵引辅助ESD达到治愈性切除,且术后无... 结肠憩室内合并肿瘤较少见,通常伴随着早期进展、恶性程度高等特点,早期符合适应证可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介绍一例结肠憩室内侧向发育型肿瘤通过重力牵引辅助ESD达到治愈性切除,且术后无并发症,术后瘢痕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结肠 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尹福忠 师水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8-359,共2页
ERCP是目前诊断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穿孔、出血、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等。尤其是急性胰腺炎,为ERCP的严重并发症,报道的发生率1%-40%不等,在多数前瞻性研究中平均发生率约... ERCP是目前诊断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穿孔、出血、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等。尤其是急性胰腺炎,为ERCP的严重并发症,报道的发生率1%-40%不等,在多数前瞻性研究中平均发生率约5%。本文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对ERCP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吲哚美辛 生长抑素 预防作用 急性胰腺炎 严重并发症 ERCP 高淀粉酶血症
原文传递
胃肠间质瘤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秀生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2期853-855,共3页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果GIST主要发生于胃和小肠;常见症状为腹部疼痛不适15例(51.7%),消化道出血8例(27.6%),...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果GIST主要发生于胃和小肠;常见症状为腹部疼痛不适15例(51.7%),消化道出血8例(27.6%),腹部包块7例(24.1%),恶心、呕吐4例(13.8%);免疫组化表型CD^+117。25例(86.2%),CD^+34420例(69.0%);29例均行手术治疗;按Fletcher等的风险分级标准:极低度危险者3例,低度危险者8例,中度危险者12例,高度危险者6例;术后随访:极低度危险和低度危险者GIST1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6.7个月,3例极低度危险者术后均未复发或转移,2例低度危险者术后复发、转移(1.5年内)再手术,1例失访;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者GIST18例,平均随访时间17.8个月,8例局部复发再手术,2例肝转移,1例肝肺转移,2例发生腹膜转移,3例死亡。结论GIST临床症状无特异性,CD^+117。是诊断GIST的金指标,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免疫化学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