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伦敦资源环境治理经验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1
作者
陈婷
翟丙英
李一齐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0期81-83,共3页
作为世界上最早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英国首都伦敦最早面临突出的“大城市病”,同时也是“大城市病”治理的先行者。为治理一系列的“城市病”问题,伦敦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城市规划和治理手段,不仅解决了“城市病”问题,也推...
作为世界上最早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英国首都伦敦最早面临突出的“大城市病”,同时也是“大城市病”治理的先行者。为治理一系列的“城市病”问题,伦敦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城市规划和治理手段,不仅解决了“城市病”问题,也推动城市实现了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我国城市规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有效应对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一系列“城市病”,文章通过借鉴伦敦城市发展和污染治理不同阶段的经验,基于我国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及其环境治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城市规划和治理措施,探讨在资源环境限制下我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
“城市病”
城市规划
城市治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祛魅视角与圈层社交:青少年“偶像”网络空间形象的构建
2
作者
杨雅
王者
《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年第2期235-253,共19页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当下的虚拟空间的社交与信息传播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特征。如何在这一背景下理解公众人物如青少年“偶像”在网络空间形象的构建,以及“魅”在公众人物与受众间的流动状态,需要综合考虑传播内容、主体与渠道多重要...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当下的虚拟空间的社交与信息传播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特征。如何在这一背景下理解公众人物如青少年“偶像”在网络空间形象的构建,以及“魅”在公众人物与受众间的流动状态,需要综合考虑传播内容、主体与渠道多重要素的影响。本文以亚文化青少年社群热议的“朴灿烈事件”为例,基于微博与豆瓣两个网络社群平台,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分析所谓“偶像”形象在网络空间构建的机制与效果。研究发现“偶像”形象的构建在不同圈层群体的意见互动中产生,双平台上不同的传播主体特征,信息在平台间的交互传递特点,产生了受众对信息不同的认知与判断过程。传递过程中的时间差、内容差,以及传者合二为一的群体属性与内部结构特征,都左右着置身其中的个体的观点与态度;个体如何从复杂的准社会关系中,理解动态的信息传播过程,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偶像”
虚拟空间
公众人物形象
圈层传播
准社会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伦敦资源环境治理经验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1
作者
陈婷
翟丙英
李一齐
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
出处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0期81-83,共3页
文摘
作为世界上最早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英国首都伦敦最早面临突出的“大城市病”,同时也是“大城市病”治理的先行者。为治理一系列的“城市病”问题,伦敦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城市规划和治理手段,不仅解决了“城市病”问题,也推动城市实现了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我国城市规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有效应对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一系列“城市病”,文章通过借鉴伦敦城市发展和污染治理不同阶段的经验,基于我国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及其环境治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城市规划和治理措施,探讨在资源环境限制下我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关键词
资源环境
“城市病”
城市规划
城市治理
Keyword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etropolitan issues
urban planning
urban governance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祛魅视角与圈层社交:青少年“偶像”网络空间形象的构建
2
作者
杨雅
王者
机构
北京师范
大学
新闻传播
学院
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
出处
《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年第2期235-253,共19页
基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0年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圈层社交与祛魅化场景:公众人物形象的社会评价与维护方案设计”。
文摘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当下的虚拟空间的社交与信息传播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特征。如何在这一背景下理解公众人物如青少年“偶像”在网络空间形象的构建,以及“魅”在公众人物与受众间的流动状态,需要综合考虑传播内容、主体与渠道多重要素的影响。本文以亚文化青少年社群热议的“朴灿烈事件”为例,基于微博与豆瓣两个网络社群平台,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分析所谓“偶像”形象在网络空间构建的机制与效果。研究发现“偶像”形象的构建在不同圈层群体的意见互动中产生,双平台上不同的传播主体特征,信息在平台间的交互传递特点,产生了受众对信息不同的认知与判断过程。传递过程中的时间差、内容差,以及传者合二为一的群体属性与内部结构特征,都左右着置身其中的个体的观点与态度;个体如何从复杂的准社会关系中,理解动态的信息传播过程,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
青少年“偶像”
虚拟空间
公众人物形象
圈层传播
准社会关系
Keywords
Adolescent“Idol”
Virtual Space
Public Figure Image
Circle Communication
Para-social Relationship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伦敦资源环境治理经验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陈婷
翟丙英
李一齐
《城市建筑》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祛魅视角与圈层社交:青少年“偶像”网络空间形象的构建
杨雅
王者
《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