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就诊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海 马晓华 +3 位作者 吕娜 刘小星 边巴次仁 宋春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0-415,共6页
目的了解西藏阿里地区藏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所致疾病慢性化进展的现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2 043名藏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BsAg阳性率以及乙型肝炎慢性化进展致肝硬化... 目的了解西藏阿里地区藏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所致疾病慢性化进展的现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2 043名藏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BsAg阳性率以及乙型肝炎慢性化进展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阿里地区乙型肝炎进展致不良肝病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阿里地区藏族人群总体HBsAg阳性率为18.01%(368/2 043),其中男性HBsAg阳性率为17.13%(185/1 080),女性为19.0%(183/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5);农牧民HBsAg阳性率为23.26%(217/933),高于城镇居民的13.60%(151/1 110)(χ2=31.91,P<0.05)。HBsAg阳性人群中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细胞癌分别占64.13%(236例)、16.58%(61例)、10.60%(39例)及8.70%(32例)。40~49岁为肝硬化代偿期发病高峰,50~59岁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及原发性肝癌发病高峰。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患者母亲HBsAg阳性、对乙型肝炎不了解、饮酒、生活习惯不规律、未规律治疗是阿里地区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及原发性肝癌等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均P<0.05,均OR>1)。结论阿里地区藏族人群中HBsAg阳性率高,慢性化进展迅速,不良肝病结局发生率高。应进一步加强预防干预,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及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阿里地区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肝癌 慢性化进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21年西藏阿里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南琳 邹远妩 +1 位作者 史二丽 曾令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0-308,共9页
目的了解阿里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慢性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阿里地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慢性病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共纳入606名研究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39.93%,其中风湿性... 目的了解阿里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慢性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阿里地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慢性病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共纳入606名研究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39.93%,其中风湿性关节炎患病率最高,为14.03%。不同民族、年龄、教育程度、人员类别、职业、家庭生活水平、业余体育锻炼、燃料类型和自我健康评价间,居民慢性病现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50岁及以上居民患慢性病的风险是30岁以下居民的2.656倍(95%CI:1.439~4.901);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居民患慢性病的风险是大学及以上居民的3.528倍(95%CI:1.519~8.197);家务人员可降低慢性病的患病风险(OR=0.365,95%CI:0.161~0.828);自我健康评价差者患慢性病的风险是自我健康评价好者的5.814倍(95%CI:3.243~10.423);近1年体质量增加2.5 kg以上可增加慢性病的患病风险(OR=2.029,95%CI:1.226~3.358)。结论阿里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重点关注健康评价差且有体质量增加倾向的老年人群。开展个性化的行为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有助于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阿里地区 高海拔地区 患病率 行为生活方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碘营养状态调查
3
作者 李洪雷 刘小星 +10 位作者 刘治娟 侯立安 王丹晨 禹松林 尹逸丛 程倩 谢少伟 张凯 邹雨桐 邱玲 羊红燕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究西藏阿里地区表观健康人群尿碘水平,以及尿碘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16年9至11月随机整群抽取的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葛尔县509名表观健康志愿者,对其中的466名志愿者同时检测尿碘以及尿生化。结果男性和女性... 目的探究西藏阿里地区表观健康人群尿碘水平,以及尿碘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16年9至11月随机整群抽取的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葛尔县509名表观健康志愿者,对其中的466名志愿者同时检测尿碘以及尿生化。结果男性和女性尿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的尿碘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尿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里地区碘营养缺乏占31.5%,碘营养充足占59.0%,碘营养过剩占9.5%。总人群尿碘的中位数为141.6(83.7,210.4)mg/L。尿碘水平与FT3、FT4、TSH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藏阿里地区碘营养状态存在一定程度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碘 尿肌酐 营养 甲状腺
下载PDF
阿里极高海拔地区藏族居民血液学指标特点及慢性高原病现况 被引量:2
4
作者 邹远妩 袁志敏 +5 位作者 刘小星 兰隆辉 次仁拉姆 宋春燕 史二丽 曾令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5-900,共6页
目的通过对阿里极高海拔(海拔5000 m以上)地区藏族居民进行体检并分析结果,阐明该人群血液学指标特点及慢性高原病现况。方法采用方便样本,选择250名藏族居民进行血常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测查。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及血氧饱和度(SpO)... 目的通过对阿里极高海拔(海拔5000 m以上)地区藏族居民进行体检并分析结果,阐明该人群血液学指标特点及慢性高原病现况。方法采用方便样本,选择250名藏族居民进行血常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测查。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及血氧饱和度(SpO)判断是否为慢性高原病。结果海拔5200 m地区藏族居民红细胞(RBC)、Hb、红细胞压积(HCT)均高于我国正常生理参考值,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位于参考值上限。男性藏族居民RBC、Hb、HCT、MCHC均高于女性,PLT低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V、MCH、WBC在藏族居民不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该海拔地区居民SpO约为正常值的85%,相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藏族居民SpO男性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无统计学差异;该海拔地区慢性高原病患病率高达16.4%,且重体力劳动者患病率明显高于轻体力劳动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海拔缺氧环境引起当地居民血液RBC数量、Hb及SpO等指标变化,慢性高原病患病率明显增高。劳动强度是高海拔地区慢性高原病的患病风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高海拔 藏族居民 慢性高原病 红细胞 血红蛋白
下载PDF
西藏不同海拔地区藏族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鹏昌 邹雨桐 +5 位作者 刘治娟 刘小星 泽吉普赤 田丽萍 吴洁 邱玲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12期1841-1846,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西藏不同海拔地区藏族人群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不同海拔地区、性别和年龄人群Hcy水平的差异,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病率及HHcy和非HHcy人群相关检验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的原则,随机抽取西藏... 目的调查分析西藏不同海拔地区藏族人群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不同海拔地区、性别和年龄人群Hcy水平的差异,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病率及HHcy和非HHcy人群相关检验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的原则,随机抽取西藏阿里地区、拉萨及日喀则市、林芝市3组高原地区1615名受试者,经剔除后最终纳入1428名(男性n=585)。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比较不同海拔地区、性别和年龄组间Hcy水平、使用Pearson卡方检验HHcy患病率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不同检验指标在非HHcy与HHcy人群中的差异。结果不同海拔地区、不同性别间Hcy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男性高于女性,拉萨及日喀则地区高于林芝和阿里地区;在不同性别、地区、年龄组之间血清HHcy患病率均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拉萨及日喀则地区>林芝地区>阿里地区。受试者人群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肌酐(Cr)、尿素氮(Urea)、胱抑素C(CysC)、凝血Ⅴ因子(FⅤ)、蛋白C(PC)、免疫球蛋白A(IgA)、乳酸脱氢酶(LD)指标HHcy组显著高于非HHcy组,血清叶酸(SFA)、维生素B 12(VB 12)指标HHcy组显著低于非HHcy组。结论西藏高海拔地区人群HHcy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分析Hcy水平和相关检验指标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该指标,进一步为高原地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藏族人群 高原地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患病率
下载PDF
西藏不同海拔地区人群红细胞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治娟 邹雨桐 +9 位作者 马超超 刘小星 泽吉普赤 田丽萍 李洪雷 侯立安 王丹晨 庞金荣 羊红燕 邱玲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560-567,共8页
目的探讨西藏不同海拔地区藏族人群红细胞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特征,并建立各指标的参考区间。方法2016年9月-2018年8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西藏阿里地区(海拔Ⅰ,海拔4298~4352 m)、拉萨市和日喀则市(海拔Ⅱ,海拔3670~3835 m)、林芝市... 目的探讨西藏不同海拔地区藏族人群红细胞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特征,并建立各指标的参考区间。方法2016年9月-2018年8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西藏阿里地区(海拔Ⅰ,海拔4298~4352 m)、拉萨市和日喀则市(海拔Ⅱ,海拔3670~3835 m)、林芝市(海拔Ⅲ,海拔约2900 m)常住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测定全血细胞计数、血清铁(serum iron,SI)、未饱和铁结合力(unsaturated iron binding capacity,UIBC)、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铁蛋白(ferritin,FER)、叶酸(folic acid,FA)、维生素B_(12)(vitamin B_(12),Vit B_(12)),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方差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海拔藏族人群各指标差异,采用转换参数法建立各指标的参考区间。结果共纳入藏族人群1128例,其中937例用于参考区间建立。男性SI、TSAT、FER水平显著高于女性,TRF、FA、UIBC显著低于女性(P均<0.001);TRF和UIBC随人群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FER随人群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Vit B_(12)以30~39岁年龄组最高;SI、TSAT、FER和Vit B_(12)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升高(P均<0.001);TRF、UIBC在海拔Ⅱ人群中最高,海拔Ⅲ人群中最低。各指标参考区间如下:SI在女性中为4.5~35.6μmol/L,男性为10.6~41.1μmol/L;UIBC在女性中为19.9~79.5μmol/L,男性为16.4~63.9μmol/L;TRF为1.90~3.64 g/L;TSAT在女性中为5.3%~58.2%,男性为16.4%~68.8%;FER在海拔Ⅰ、Ⅱ女性中为4.81~953.15μg/L,海拔Ⅲ女性为4.85~459.53μg/L,海拔Ⅰ、Ⅱ男性为50.55~1677.28μg/L,海拔Ⅲ男性为48.68~1239.30μg/L;FA为1.96~9.76μg/L;Vit B_(12)为176.3~1162.3 ng/L。结论西藏不同海拔地区人群红细胞代谢相关指标存在性别/年龄/海拔差异,与平原地区居民存在不同,应针对西藏地区建立其人群特异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铁代谢 叶酸 维生素B_(12) 参考区间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藏族人群ABO血型分布情况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小星 李丹丹 +4 位作者 李洪雷 侯立安 刘治娟 羊红燕 邱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6期3628-3631,共4页
目的探究西藏阿里地区表观健康人群ABO血型分布情况,荟萃分析阿里地区藏族人群与两藏藏族人群血型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至11月随机整群抽取的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噶尔县509名表观健康志愿者、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137名藏... 目的探究西藏阿里地区表观健康人群ABO血型分布情况,荟萃分析阿里地区藏族人群与两藏藏族人群血型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至11月随机整群抽取的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噶尔县509名表观健康志愿者、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137名藏族献姐者、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84名藏族受血者的血型分布情况。用玻片法对血型进行检测。查阅中外文献数据库,获得有关西藏藏族群体血型分布文献7篇。并对阿里地区藏族人群与西藏藏族人群血型分布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阿里地区507名表观健康人群、137名献血者和84名受血者的ABO表型频率均为:B型〉O型〉A型〉AB型,构成比分别为36.1%、34.5%、21.5%、7.9%;40.2%、35.0%、17.5%、7.3%;39.3%、34.5%、20.2%、6.0%。献血者和受血者两个人群的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里地区ABO血型分布和日喀则、那曲、拉萨、山南等地区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阿里地区血型分布和昌都地区(P〈0.001)、林芝地区(P〈0.00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理位置白西向东B型血构成比旱下降趋势,O型血构成比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表型 ABO血型系统 对照组
原文传递
高原肺水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韩俊丽 王俩合 +4 位作者 雷晓佳 聂梅 杜宣运 次仁央宗 白玛德吉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7期3352-3357,共6页
高原肺水肿(HAPE)是严重危及生命的重症急性高原病之一。在高海拔地区低氧低压环境下,患者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压力升高,在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神经内分泌等机制共同参与下,最终导致HAPE发生。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与HAPE易感性增加... 高原肺水肿(HAPE)是严重危及生命的重症急性高原病之一。在高海拔地区低氧低压环境下,患者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压力升高,在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神经内分泌等机制共同参与下,最终导致HAPE发生。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与HAPE易感性增加有关,在基因、转录、表观遗传等不同水平存在多种与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因素。因此,未来深入研究HAPE的发病机制,有助于筛查HAPE易感人群、优化HAPE防治策略,为HAPE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急性高原病 肺血管
下载PDF
第二个源于线粒体的胱天蛋白酶激活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李艳菊 刘小星 +2 位作者 梁珊珊 冉彩虹 南达卓玛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8期1877-1880,共4页
目的探讨第二个源于线粒体的胱天蛋白酶激活因子(Sma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胃癌组织标本72例及正常胃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SP)法检测两种组织... 目的探讨第二个源于线粒体的胱天蛋白酶激活因子(Sma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胃癌组织标本72例及正常胃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SP)法检测两种组织标本中Smac的表达情况,比较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Smac的表达情况,分析Smac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Smac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Sma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低/未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胃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8.61%,胃癌组织中Smac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高于Smac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组患者胃癌组织中Smac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Smac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均呈正相关(r=0.41、0.36,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呈负相关(r=-0.44、-0.4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mac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胃组织,且TNM分期晚、肿瘤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Smac的阳性表达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源于线粒体的胱天蛋白酶激活因子 胃癌组织 表达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海拔4000米以上超高原地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贺中正 马健康 +7 位作者 贡桑 贡桑明久 次旦扎西 靳志勇 冉彩虹 王宏 王瑜 龙乾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海拔4000米以上超高原地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特点。方法选取阿里地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共68例幕上脑出血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并测量出血量,应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发病时间、入院收... 目的研究海拔4000米以上超高原地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特点。方法选取阿里地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共68例幕上脑出血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并测量出血量,应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发病时间、入院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清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化验值等因素与出血量的相关性,并根据CT结果分为基底节区组(33例)和脑叶组(35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基底节区组与脑叶组出血不同特点。结果研究组68例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发病时间、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清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化验值与出血量均无明确相关性(P>0.05);基底节区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脑叶组[(184.9±28.5)mmHg(1 mmHg=0.133 kPa)vs(164.6±24.4)mmHg,(113.0±18.1)mmHg vs(103.0±18.4)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0.499、0.486;P=0.002、0.033)。结论超高原脑出血患者出血量相关因素尚不明确,出血位于基底节区与位于脑叶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具有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原地区 脑出血 出血特点
原文传递
实验指标联合检测对小儿细菌性肺炎诊断和治疗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耀妮 李建 +3 位作者 王馨 张磊 赵秋剑 李琦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441-1442,1445,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全程C-反应蛋白(全程CRP)和降钙素原(PCT)在小儿细菌性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本院儿科住院的62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和47例非细菌性肺炎患...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全程C-反应蛋白(全程CRP)和降钙素原(PCT)在小儿细菌性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本院儿科住院的62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和47例非细菌性肺炎患者,并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的小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水平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小儿细菌性肺炎组WBC、NEUT%、全程CRP和PCT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前后WBC、NEUT%、全程CRP和PCT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WBC、NEUT%、全程CRP和PCT水平增高,其联合检测可作为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临床重要参考指标进行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全程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小儿细菌性肺炎
原文传递
分析进藏作业人员血生化和尿常规中肾功能指标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保东 彭源嘉 +2 位作者 达娃 哈小琴 喻艳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545-548,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人群进藏前与返回后血生化肾功能指标参数的变化,以及不同藏区作业时间对血生化肾功能主要指标、尿常规肾功能指标阳性率的影响,分析其变化规律和机制,为高原肾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预赴海拔4300m藏区作业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人群进藏前与返回后血生化肾功能指标参数的变化,以及不同藏区作业时间对血生化肾功能主要指标、尿常规肾功能指标阳性率的影响,分析其变化规律和机制,为高原肾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预赴海拔4300m藏区作业12个月的60名暂驻人员和50名进藏36个月以上的常驻人员(常驻组)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暂驻人员分为低龄暂驻组(21~32岁,n=40)和高龄暂驻组(33~47岁,n=20)。比较低龄暂驻组、高龄暂驻组人员进藏前与返回后血生化肾功能指标参数差异,并分析二者参数变化趋势和程度的一致性;同时比较3组人员血生化肾功能主要指标、尿常规肾功能指标阳性率差异。结果低龄暂驻组人员返回后与进藏前比较,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葡萄糖(glucose,GLU)、磷(phosphorus,P)和钙(calcium,Ca)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CO_(2)和钾(potassium,K)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高龄暂驻组人员返回后与进藏前比较,Cr、氯(chlorine,Cl)、P水平显著增高,CO_(2)值显著降低(P均<0.05),低龄暂驻组人员返回后与进藏前各参数值差与高龄暂驻组人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暂驻组人员返回后与进藏前比较,Cr、UA、尿比重(specific gravity of urine,SG)和pH阳性率均显著升高(P均<0.01);高龄暂驻组人员返回后与进藏前比较,SG和pH、维生素C(vitamin C,Vc)阳性率显著升高(P均<0.01);常驻组与低龄暂驻组人员返回后比较,UA和蛋白质(protein,PRO)阳性率显著升高,而Cr、SG和pH阳性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人员进藏作业前与返回后血生化肾功能指标各参数有不同程度差异,不同年龄人员血生化肾功能各参数变化趋势和程度一致,而作业时间对血生化肾功能主要指标和尿常规肾功能指标阳性率的影响因参数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生化 尿常规 进藏作业 年龄 藏区作业时间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和不同高原驻守时间官兵的血常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保东 喻艳 +2 位作者 彭源嘉 达娃 哈小琴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819-823,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官兵进驻高原前与归建后血常规参数差异,以及不同高原驻守时间对官兵血常规参数的影响,分析其变化规律和机理,为高原疾病诊疗和科学规划部队进出高原周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原驻地海拔1100 m,预执行为期12个月、海拔430...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官兵进驻高原前与归建后血常规参数差异,以及不同高原驻守时间对官兵血常规参数的影响,分析其变化规律和机理,为高原疾病诊疗和科学规划部队进出高原周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原驻地海拔1100 m,预执行为期12个月、海拔4300 m高原任务的70名暂驻官兵和进驻海拔4300 m高原36个月以上的常驻官兵55名(21~32岁)为研究对象。70名暂驻官兵按年龄分为低龄暂驻官兵组(21~32岁,n=40)和高龄暂驻官兵组(33~48岁,n=30)。分别比较低龄暂驻官兵、高龄暂驻官兵出发前与归建后血常规参数差异,并分析二者参数差异的一致性;另比较低龄暂驻官兵与均龄相仿的常驻官兵的血常规参数差异。结果低龄暂住官兵归建后相比出发前,白细胞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单核细胞计数(monocyte,MON)和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M),红细胞指标中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分布宽度CV(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coefficient of variance,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SD(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standard deviation,RDW-SD)以及血小板指标中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值均明显升高(P<0.05)。高龄暂住官兵归建后相较于出发前,MCH、PLT、PCT和MPV值均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参数变化趋势及差异显著性与低龄官兵一致。常驻官兵相较于低龄暂住官兵归建后,白细胞指标中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和LYM,红细胞指标中HGB、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erythrocyte volume,MCV)、MCH、RDW-CV和RDW-SD以及血小板指标中MPV值均明显下降(P<0.05),而低龄暂住官兵归建后相比出发前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官兵进驻高原前和归建后血常规参数有明显差异,进驻高原时间对血常规参数影响较为显著,而不同年龄官兵血常规参数差异显著性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高原 年龄 驻守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