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平扫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尹诗琴 杨思艺 +3 位作者 王锐涵 游贵宣 杨迎秋 张磊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基于CT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形态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析在骨伤科行踝关节CT检查患者(男性123例,女性102例,均为汉族,年龄18~60岁)的图像资料,按形态学特点对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进行分型,并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 目的基于CT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形态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析在骨伤科行踝关节CT检查患者(男性123例,女性102例,均为汉族,年龄18~60岁)的图像资料,按形态学特点对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进行分型,并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周围的8个距离。结果回顾分析了2013年12月~2022年12月225例患者结果,可将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分为4型:C形(50.67%)、V形(26.67%)、平坦形(15.11%)、L形(7.56%)。平坦形的切迹前后部夹角(145.56±9.25)°最大(P<0.05),L形切迹前后部夹角(125.07±13.54)°最小(P<0.05);平坦形的切迹深度(3.11±0.83)mm最小(P<0.05),L形的切迹深度(4.47±1.11)mm最大(P<0.05)。左侧切迹后部长度(13.06±3.56)mm、胫腓前间隙(3.83±1.49)mm明显大于右侧(P<0.05);男性切迹后部长度(13.36±3.46)mm、切迹深度(3.93±1.10)mm及胫腓重叠垂直距离(9.10±2.55)mm明显大于女性(P<0.05)。结论通过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相关数据并根据形态将其分为4种类型。平坦形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更易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在解剖复位时更易发生腓骨前移;而L形和C形切迹的下胫腓联合在解剖复位时更易发生腓骨后移或旋转复位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 分型 解剖学复位 踝关节不稳 计算机断层成像 解剖学
下载PDF
数字优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在下胫腓联合损伤中骨隧道建立的应用
2
作者 李明慧 熊吉祥 +1 位作者 周鑫 张磊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通过数字优化设计寻找下胫腓联合骨隧道最佳置入位置。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95名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100个下胫腓联合CT资料,导入Mimics19.0软件中重建模型。在胫骨和腓骨之间进行虚拟钻孔并设计隧道叠加在重建模型上... 目的通过数字优化设计寻找下胫腓联合骨隧道最佳置入位置。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95名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100个下胫腓联合CT资料,导入Mimics19.0软件中重建模型。在胫骨和腓骨之间进行虚拟钻孔并设计隧道叠加在重建模型上,作为虚拟模型。此外进行3D打印作为实际模型。分别测量8个参数,分别为骨隧道长度,胫骨隧道中心到胫骨前、后部的距离,腓外侧隧道中心到腓骨前、后部的距离,骨隧道胫骨侧点到内踝距离,骨隧道腓骨侧点到外踝距离以及骨隧道与水平面间夹角。结果比较了虚拟模型和实际模型的8个参数,测量结果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在解剖学层面上不同性别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受累侧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优化设计可以为下胫腓联合重建提供精准可靠的骨隧道,从而为手术提供良好的固定,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 骨隧道 3D打印 数字优化设计 解剖学
下载PDF
基于MRI探讨Lisfranc韧带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李文 杨思艺 +3 位作者 黄蕾 卿霁雯 蒋松涛 张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基于MRI探讨Lisfranc韧带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邻近骨的解剖关系,为Lisfranc韧带损伤诊治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232例患者MRI影像学资料,测量Lisfranc韧带的宽及长、Lisf... 目的基于MRI探讨Lisfranc韧带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邻近骨的解剖关系,为Lisfranc韧带损伤诊治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232例患者MRI影像学资料,测量Lisfranc韧带的宽及长、Lisfranc韧带止点至第2跖骨外侧缘距离、Lisfranc韧带起点至内侧楔骨内侧缘距离、Lisfranc韧带分别与第1跖骨、内侧楔骨及第2跖骨中轴的夹角等形态学数据。结果Lisfranc韧带宽(5.67±1.47)mm,长(9.61±2.81)mm,Lisfranc韧带止点至第2跖骨外侧缘距离为(11.69±2.63)mm,Lisfranc韧带起点至内侧楔骨内侧缘距离为(18.83±3.39)mm,Lisfranc韧带与第1跖骨中轴夹角为(51.75±11.01)°,与内侧楔骨中轴夹角为(38.93±11.40)°,与第2跖骨中轴夹角为(33.93±10.17)°。结论本研究获得Lisfranc韧带详细的MRI解剖学数据及其与邻近骨的解剖关系,可为Lisfranc韧带损伤的MRI影像诊断、临床诊断和手术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避免盲目放置内固定而造成Lisfranc韧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韧带 MRI 形态学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兔冈上肌全层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石杰 暴丁溯 +3 位作者 曾胜强 邓凯 刘刚 扶世杰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新西兰兔冈上肌全层损伤模型中肩袖组织腱骨愈合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取60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分成3组:PRP凝胶组、单纯PRP组、空白组。所有兔均于左侧肩建立冈上肌全层损伤模型,PR...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新西兰兔冈上肌全层损伤模型中肩袖组织腱骨愈合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取60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分成3组:PRP凝胶组、单纯PRP组、空白组。所有兔均于左侧肩建立冈上肌全层损伤模型,PRP凝胶组在造模时将PRP凝胶置于损伤处,再逐层缝合;单纯PRP组为液态,待缝合好后在损伤组织及其周边注射液态PRP;空白组直接对损伤部位进行缝合。分别于术后4、8周取肩关节标本,通过腱骨交界部分组织学、生物力学评价愈合情况。结果:组织学评价:各时间点的PRP凝胶组韧带成熟度评分与单纯PR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各时间点的PRP凝胶组与单纯PRP组韧带成熟度评分均大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4周与8周组内对比,8周韧带成熟度评分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物力学:PRP凝胶组各时间点拉断载荷均大于单纯PR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凝胶组各时间点拉断载荷均大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周、第8周单纯PRP组拉断载荷均大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在4周与8周组内对比,8周的拉断载荷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兔肩袖损伤的腱骨愈合,凝胶态PRP具有更强的生物力学愈合强度,可以更好地促进腱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冈上肌损伤 腱骨愈合
下载PDF
数字优化设计在喙锁韧带重建术中骨隧道精准定位的应用
5
作者 张磊 王锐涵 +2 位作者 唐自慧 易刚 周鑫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比较数字优化设计导航模板虚拟模型和3D打印模型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80名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肩关节CT图像(37名女性和43名男性患者),将其CT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建立虚拟与真... 目的比较数字优化设计导航模板虚拟模型和3D打印模型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80名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肩关节CT图像(37名女性和43名男性患者),将其CT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建立虚拟与真实导航骨隧道,设计并打印80个包括锁骨和肩胛骨在内的肩关节,分别测量虚拟与真实导航骨隧道的10个相关参数。结果两条骨隧道在9个参数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喙突针点到喙突尖的长度(OQ)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患者的所有测量值低于男性(P<0.01)。结论数字优化设计导航模板的的虚拟模型具有与3D打印模型相似的准确性,可用于临床肩锁关节脱位需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骨隧道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优化设计 喙锁韧带重建 骨隧道 3D打印 导航模板
下载PDF
基于新鲜标本喙锁韧带的解剖学形态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磊 唐小高 +5 位作者 金玉峰 张华强 周鑫 喻林 汪国友 扶世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4-959,共6页
目的基于新鲜尸体标本对喙锁韧带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临床中喙锁韧带解剖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2例肩锁关节标本(新鲜尸体),通过对肩锁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喙锁韧带结构的解剖特点,分别测量锥状韧带的最大长度(QR)、斜方韧带的... 目的基于新鲜尸体标本对喙锁韧带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临床中喙锁韧带解剖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2例肩锁关节标本(新鲜尸体),通过对肩锁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喙锁韧带结构的解剖特点,分别测量锥状韧带的最大长度(QR)、斜方韧带的最大长度(ST)、锥状韧带喙突止点到喙突尖的距离(RV)、斜方韧带喙突止点到喙突尖的距离(TV)、锥状韧带锁骨止点到肩锁关节的距离(QU)、斜方韧带锁骨止点到肩锁关节的距离(SU)、锁骨上平面到喙突下平面的距离(WX),并计算斜方韧带锁骨止点的平均直径(a)、锥状韧带锁骨止点的平均直径(b)、斜方韧带喙突止点的平均直径(c)以及锥状韧带喙突止点的平均直径(d)等数据,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左侧和右侧斜方韧带锁骨止点的最小直径、斜方韧带喙突止点的最小直径在左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喙锁韧带的喙突与锁骨止点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和右侧锥状韧带的最大长度(14.19±2.43、15.87±2.99) mm,锥状韧带喙突止点到喙突尖的距离(36.66±4.25、33.61±3.45) mm,锥状韧带锁骨止点的平均直径(11.95±1.43、11.23±1.12) mm和锥状韧带喙突止点的平均直径(9.20±1.60、7.90±0.76) mm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喙锁韧带的其他解剖形态在左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喙锁韧带的解剖形态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对喙锁韧带相关解剖学形态进行了全面的测量,为涉及喙锁韧带损伤的肩锁关节疾病提供了相关解剖学数据,有利于术者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尽可能地完成喙锁韧带的解剖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锁韧带 新鲜标本 临床意义 解剖形态学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磊 马丽 +3 位作者 扶世杰 周鑫 喻林 郭晓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5-900,共6页
背景:临床上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固定方式多种多样,若大结节骨块固定欠佳则会导致作为肩关节力学核心的大结节吸收,出现严重的肩关节功能障碍。目的:探索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 背景:临床上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固定方式多种多样,若大结节骨块固定欠佳则会导致作为肩关节力学核心的大结节吸收,出现严重的肩关节功能障碍。目的:探索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使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20例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系统肩关节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进行关节功能评定及疼痛评估;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锚钉松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肩峰下撞击;②术后1,3,6,12个月,各时间段之间Constant-Murley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时间点评分均优于前一时间点(P<0.05);③术后1个月,患者的静息、活动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肱骨大结节骨折上移距离显著小于术前(P<0.05);④术后1年患者的前屈、外展、外旋、内收等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⑤提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锚钉能有效恢复大结节的骨折移位,并实现对肩袖肌腱损伤的良好固定,促进其愈合,并缓解患者疼痛,有利于早期的肩关节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肩关节 脱位 肱骨 骨折 关节镜 双排锚钉 微创 内固定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Mutch Ⅱ型骨折的差异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刚 张宝露 +6 位作者 石杰 暴丁溯 曾胜强 邓凯 刘洋 汪国友 扶世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863-2868,共6页
背景:近年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临床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将其应用于肱骨大结节MutchⅡ型(劈裂)骨折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MutchⅡ型(劈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 背景:近年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临床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将其应用于肱骨大结节MutchⅡ型(劈裂)骨折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MutchⅡ型(劈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8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MutchⅡ型肱骨大结节患者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依据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每组20例。术后随访骨折愈合与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CM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试验获得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SWMUTCMJ-2017-09-10。结果与结论:①术后随访1年,未出现钢板或螺钉松动、折断等并发症,观察组出现1例大结节畸形愈合,1例肩关节疼痛;对照组出现3例大结节畸形愈合,2例大结节上移,2例肩关节疼痛;②术后随访1年时,观察组CMS评分、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ASE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MutchⅡ型骨折能实现坚强固定并恢复大结节骨折的移位,但其并发症仍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植入物 肱骨大结节 MutchⅡ型骨折 钢板 空心螺钉
下载PDF
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大结节劈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刚 罗鸿 +7 位作者 张宝露 唐伟力 刘洋 覃波 邓凯 曾胜强 暴丁溯 扶世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7-414,共8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空心螺钉联合缝线锚钉、单纯空心螺钉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PHILOS)治疗肱骨大结节劈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54例肱骨大结节劈裂骨折患者资料。...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空心螺钉联合缝线锚钉、单纯空心螺钉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PHILOS)治疗肱骨大结节劈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54例肱骨大结节劈裂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37例;年龄(58.4±12.1)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18例(采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联合缝线锚钉治疗)、B组18例(单纯采用空心螺钉治疗)、C组18例(单纯采用PHILOS钢板治疗)。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手术切口最短(0.7±0.1)cm,其次B组(5.0±1.4)cm,最后C组(12.8±2.1)c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分别为159.7°±13.4°、154.9°±16.2°、160.5°±12.9°,外展活动度分别为149.6°±11.3°、142.4°±12.0°、145.1°±10.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旋活动度分别为41.1°±8.1°、38.1°±7.8°、43.7°±6.2°,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伸活动度分别为T12(L5至T6)、T12(L5至T7)、T12(L3至T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ASE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分别有2、6、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空心螺钉联合缝线锚钉、单纯空心螺钉与PHILOS治疗肱骨大结节劈裂骨折均可较好地缓解疼痛并恢复关节功能,但关节镜下空心螺钉联合缝线锚钉具有微创及并发症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骨折固定术 肱骨大结节劈裂骨折 空心螺钉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
原文传递
关节镜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疗效分析及对软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鑫 刘祺 +5 位作者 梁涛 徐平 刘洋 扶世杰 汪国友 张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0-696,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对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行关节镜结合HTO治疗的57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7例,女30...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对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行关节镜结合HTO治疗的57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7例,女30例;年龄44~57岁,平均52.4岁。病程3~6年,平均3.6年。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21例,Ⅱ级36例。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0°~8°,平均1.36°;内翻畸形5°~10°,平均7.60°。术前关节镜评估软骨损伤国际软骨修复分级系统(ICRS)分级为Ⅰ级11例,Ⅱ级42例,Ⅲ级4例。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胫骨近端内侧机械角(mechanical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MPTA)及胫股角(femoral tibial angle,FTA)。内固定物取出时再次行膝关节镜探查软骨修复情况,选取再生等级和成熟等级进行软骨分级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疼痛症状缓解,力线矫正达术前设定目标。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随时间延长均逐渐改善,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MPTA和FT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内固定物取出时关节镜下再次评估,软骨再生分级为Ⅰ级10例、Ⅱ级47例;在Ⅱ级软骨再生膝关节中非成熟软骨再生18例、成熟软骨再生29例。各ICRS分级的软骨再生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176,P=0.916),软骨成熟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500,P=0.005)。结论关节镜结合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症状及功能,并能一定程度促进关节软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胫骨高位截骨术 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纤维软骨
原文传递
点按手法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本体感觉减退44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磊 晏无霜 +3 位作者 熊鹿静 周鑫 喻林 唐小高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2-65,70,共5页
目的:探讨点按手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本体感觉减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4例患者采用点按手法治疗,每周治疗7次,共治疗4... 目的:探讨点按手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本体感觉减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4例患者采用点按手法治疗,每周治疗7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用以评估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结果: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内健侧SEPs、MCV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及角度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患侧SEPs、MCV随时间增加而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上升,角度偏差随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疗程中患侧与健侧的SEPs、M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患侧本体感觉信息传入障碍,进而导致运动障碍,点按手法对治疗膝关节ACL损伤本体感觉减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按手法 前交叉韧带 本体感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